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气井最小携液流量是采气工程方案编制的一个重要参数,目前现场主要应用的是Turner、李闽和王毅忠模型进行气井最小携液流量计算,结合苏里格气田的实际情况,提出采用动能因子计算苏里格气田积液气井的判断标准,摸索出了与苏里格气田实际情况较接近的计算最小携液流量的新方法,其计算结果与苏里格气田气井的实际情况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2.
针对苏里格气田低渗透气藏有节流器气井井筒内临界携液参数取值认识不清的问题,建立了有节流器气井气液两相流动压力分布模型,分析了4种临界携液模型的适用性,总结了该区块有节流器气井的临界携液参数沿井深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Turner、Coleman、Peng Zhaomin模型适合判定苏里格气田气井是否积液;有节流器气井临界携液流速随井深增加而持续减小,在节流器位置突降,井底处最小;临界携液流量在节流器上方随井深增加持续降低,在节流器下方持续增高,其最大值位于井口;建议以临界携液流量沿井深分布的积分与井深的比值做为临界携液流量的最终值。该研究对提高临界携液模型应用效果及气井稳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水平井开发技术作为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在苏里格气田逐渐进行规模实施。在气藏水平井的生产过程中,当气体不能将产出的液体连续携带出井口时,水平井井筒中将产生积液,积液将增加对气层的回压,严重限制气井的产能,甚至会造成气井“水淹”,影响气井的正常生产。在直井连续携液模型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角度相关李闽连续携液理论,确定了苏里格气田水平井临界携液产量,结合苏里格气田水平井的单井生产动态,验证了该方法在苏里格气田水平井临界携液产量计算上的适用性和准确性,对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水平井的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气井积液对气井产能有影响。预测气井临界携液气流量的理论有Turner模型(系数6.5)、Coleman模型(系数5.5)、杨川东模型(系数大于6.5)、椭球模型(系数2.5)和球帽模型(系数2.25)等,各模型计算结果相差较大。我国渗透性较好的川南气田对前三个模型应用较多,但渗透性较差的大牛地、苏里格、靖边、涩北、川西等气田,则对椭球模型和球帽模型应用较多。对高、低渗气田临界携液气量存在差异的原因目前缺乏合理的解释,导致对气井携液及积液规律认识不准确。以大牛地气田为例,从井筒流型、流压梯度分布分析了低渗气田气井临界携液气流量分布范围,并与现有的连续携液模型进行比较,说明低渗气田临界携液气量的特点。同时从井筒积液对地层气相渗流率、气井产能及生产数据曲线波动特征的影响揭示了低渗气田连续携液临界气量低的原因。有助于提高对低渗气藏气井的携液规律的认识,对优化低渗气田气井的工作制度和提高气井生产管理水平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苏里格气田苏54区块地层出水严重,导致间歇井数量逐步增加,影响区块后期稳产的生产管理难题,以临界携液流量理论为基础,开展气井最佳开井流量现场试验研究,研究过程根据气井生产实际,对现用气井临界携液流量计算公式进行修正,同时编制相应开井软件,实现气井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6.
苏里格气田是典型的"低渗、低产、低丰度"三低气藏,气井普遍具有低压、低产、小水量特征,气田开发难度较大。针对低压低产气井井筒积液严重,积液诊断的难题,本文首先通过对现有的几种常用模型进行适用性分析,之后找出适合苏里格现场实际的模型进而根据作者现场总结对目前的修正方法进行梳理总结。接着对影响气井临界携液的因素进行分析文章,最后,利用筛选出的临界携液模型结合采气曲线编写出积液诊断软件。  相似文献   

7.
泡排施工时,现有的泡排剂大多数产生的泡沫含水率较高,携液量也较大,不能很好地适用于苏里格低压低产积液井。针对苏里格气田低压低产井井筒积液的实际情况,研制出一种新型低分子泡排剂,并采用Ross-Miles法和搅拌法在实验室对该泡排剂进行泡沫性能评价,同时在同等实验条件下与不同泡排剂携液过程中的泡沫含水率进行了比较,在苏里格部分气井进行了泡沫排水现场评价。研究表明,该新型低分子泡排剂泡沫含水率低,能有效控制携液量,降低井筒压力梯度,可满足苏里格气田低压低产气井的泡排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气井临界携液流量计算中,Turner模型计算结果偏高,应采用修正模型计算。沙坪场气田天东82、天东29井曾经因为产量低于临界携液流量而产生井底积液,根据两口井的生产数据计算得到模型中的修正系数α=0.66。将修正模型成功试用于天东91井的临界携液流量计算后,应用该模型对沙坪场气田所有气井进行了井口、井底临界携液流量分析,并得出结论:在相同管柱内径下,高压气井最大临界携液流量易出现在井口,而低压气井最大临界携液流量易出现在井底。  相似文献   

9.
《石油化工应用》2017,(5):20-25
针对苏里格气田低压水平气井携液能力差,井筒出现积液,原有生产管柱不能满足生产需求等问题,研究了水平井连续油管速度管柱排水采气技术方案。首先分析了水平井临界携液流速理论模型,利用该模型优选出Φ38.1 mm的连续油管作为速度管柱。然后详述了连续油管速度管柱排水采气技术方案,最后在苏76-2-20H井进行现场应用,应用结果表明,水平井连续油管速度管柱排水采气技术方案降低了气井的临界携液流速,提高了气井的携液能力,气井油套平均压差减小1.82 MPa,可有效地排出井筒积液,实现了低压水平气井的连续携液增产稳产,起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综合苏里格气田所有已开展速度管柱排水采气试验井的基础上,根据试验前气井产量对试验井进行了分类评价,得出了速度管柱排水采气技术的适用条件,并分析了该技术新的应用领域。分析了速度管柱排水采气工艺的原理,推导了适合苏里格气田气井的临界携液模型,依据模型优选出38.1 mm的连续管作为速度管柱。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速度管柱排水采气技术能够解决苏里格气田产气量大于0.3万m3/d气井的积液排水采气问题;该技术可以应用于起油管气井、小井眼生产井、连续管压裂井等的生产,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C01井区页岩气井开采中后期,天然能量不足,井筒积液普遍,准确实时识别积液位置困难,导致排水采气工艺实施效果欠佳,故需针对井筒积液流动进行研究。方法 基于C01井区积液现状,在Beggs持液率模型的基础上,使用生产数据及井筒流型对持液率模型进行修正,从而可以准确地实时识别积液位置,与生产测井剖面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修正模型的准确性;基于实际页岩气井钻井数据建立了页岩气井的全井段几何模型,实现了气液两相流动模拟,分析了井型对积液位置的影响。结果 修正的持液率模型在页岩气井中应用时,其平均相对误差为6.66%,可以为现场提供较为准确的积液位置识别;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下倾型和上倾型页岩气水平井由于能量衰减导致造斜段易形成积液。结论 应用修正的持液率模型计算积液位置显示,页岩气水平井造斜段易形成积液;数值模拟结果与修正的持液率模型应用计算结果符合,通过使用预测的生产数据可以对井筒积液位置进行预判。  相似文献   

12.
以提前预警致密气井筒积液、及时介入排采措施为目的,针对临兴区块致密气中后期生产面临的低压、低产临界产气等排采问题,运用气液两相流动室内模拟评价方法,开展气液两项流携液状态分析并辅以数值模拟手段,建立1套适用于临兴区块致密气井筒积液综合临界携液模型.结果表明:①在相同管径、压力、温度等条件下,斜井段易造成气液严重紊流,流...  相似文献   

13.
气井积液是产水气藏开发设计和气井生产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但目前对气井流动机理与携液预测还存在争议。从气液两相流的基本流动机理出发,建立了考虑液滴变形和井斜影响下气井井筒的流型、温度、压力与携液综合预测模型,并用实际井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可用于直井、斜井和水平井的产水气井井筒温度压力预测,预测误差小于5%;在环雾状流动情况下,井筒内液体以液滴和液膜的形式被完全带出井口,不会出现井筒积液;对常规垂直气井,利用井口数据便能判断气井积液情况,Turner模型计算气井携液临界值较实际值偏大,李闽模型计算结果明显偏小,建议采用彭朝阳模型计算气井携液临界值;对斜井和水平井,则需要同时考虑液滴变形和井斜的影响,水平井近水平段携液临界流速和流量明显较垂直井段小,而造斜井段携液临界流速和临界流量随井斜角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在井斜角为30°~60°之间达到最大值,因此造斜井段是气井积液判断的重点部位。  相似文献   

14.
塔河凝析气井井筒积液判断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志森 《断块油气田》2009,16(3):68-69,92
由于凝析气藏流体性质的特殊性,反凝析和气液分离常常造成井筒积液,严重影响气井产能。利用塔河凝析气井井筒积液前后的生产动态变化,求出了判断气井是否积液的临界动能因子,由此进一步计算出了各区块井的临界流量,并与李闽公式计算的结果和现场实际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结合实测流压梯度曲线,提出了塔河凝析气井井筒积液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5.
低渗致密砂岩气藏由于其"三低"特性,产水对该类气藏生产影响十分严重,准确判识气井积液是气田气井精细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产水气井井筒内气液两相分布状态的深入剖析,结合实际积液井压力测试数据,建立了井筒流态与气井流压、产气量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积液井井筒流态及排水采气措施适用性对积液井管理提出了优化建议,有效支撑了低渗致密砂岩气藏气井精细化管理,进一步促进了气田高效、可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16.
张金武 《钻采工艺》2023,46(1):71-76
威远页岩气井具有初期产量高、递减快的特征,根据生产特征可分为压后返排、快速递减、低压低产三个生产阶段,不同阶段生产特征差异明显。低压低产阶段,气井产量低、压力低、递减速度慢、生产周期长,产量贡献达60%,是稳产技术实施的主要阶段,但生产效果易受井筒积液、压裂窜层水淹、外输压力波动、井筒堵塞等因素影响。针对各种产量影响因素及不同类型问题井,形成了以增压、泡排、柱塞、气举、井筒清洗及其组合措施的老井稳产技术对策,以实现快速复产,例如轻微积液井优先开展增压并采取泡排措施,间歇积液井优先采取泡排或柱塞工艺,严重积液井优先采取反举或关井气举措施,井筒堵塞井采取井筒清洗或连油冲洗,压窜水淹井优先采取同步降压气举、连油气举及替喷等措施。通过页岩气井低压低产期稳产技术的实践,形成专项技术模板,有效治理气井各类生产难题,最大程度挖潜气井产能,提升老井持续稳产能力,实现页岩气区块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7.
尹昭云  郑莉  程玲  张鑫  荣雄 《钻采工艺》2021,44(6):69-73
威远区块某页岩气平台井受邻井压窜、井区地质条件的影响,页岩气井产量持续下降,采用常规气举、泡排、柱塞等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已无法实现气井连续携液生产,井筒内积液严重,不同程度影响了气井最终采收率。综合当前排水采气工艺技术,优选电驱高压压缩机配合油管下深至水平段对积液平台进行连续气举,达到提高气井排液效率、解除积液的目的。现场应用表明,该工艺具有“能耗低、噪音小、排量大、效率高”等优点,有效实现了平台井 4口水淹井的复产,填补了常规页岩气二次采气技术的空缺。  相似文献   

18.
气井携液机理与临界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井井筒携液工况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临界流速法和临界动能因子法。目前对于哪种方法更科学、更合理尚无定论,给应用选择造成了困难。为此,从分析圆管流动的基本特征入手,对两相垂管流的携液机理与形式进行了再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两相垂管流积液的原因是气相无法保持连续,连续携液时液相存在的主要形式是管壁环膜,管流的基本流型是环雾流;(2)气流携液的实质是能量驱动,携液工况变化的本质是单位体积气流动能的量变引起的两相流型的质变;(3)临界动能因子法体现了流体流动依赖于能量驱动的物理学基本原理,携液机理符合圆管流动基本特征和能量守恒定律;(4)而临界流速法则忽视了横截面上流速存在径向差异的管流基本特征,不符合两相垂管流条件下气流携液的实际情况,存在着局限性;(5)液相物性不同导致连续携液的临界动能因子略有差别的管流基本特征,综合确定环雾流临界动能因子的通用取值为10 Pa~(0.5)。该研究成果揭示了两相垂管流气流携液的机理与本质,明晰了采用不同模型所得结果差异大的根源,确立了通用的诊断方法和参数。  相似文献   

19.
王迪 《海洋石油》2020,40(4):42-46
渤海某联合供气体系包括6个油气田,供气节点多、气井油水锥进风险大、气候环境恶劣。为调控气量,实施管网区域化管理,以产气能力最大化的原则设置调控中心。气井见水见油后产气能力下降快,通过摸索气井工作制度与油品颜色、产气量的变化规律,得到各阶段气井的临界产气量。针对井筒积液的现象,采用泡排技术,起到排液、增气的效果。通过气井放喷及降压开采的方式,恢复气井产能,延长气井寿命,采收率提高5.5%。建立优化化学药剂注入及定期通球管理制度,预防水化物形成,保证供气体系在冬季环境温度仅?19 ℃时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井筒温度和压力的降低,凝析水会从天然气中析出。利用气井自身的能量排除凝析积液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基于气井的节点分析理论,通过流入流出曲线交点(节点)产量与气井临界产量的比较来判断井底是否存在积液,如果临界产量大于交点产量,则凝析水将被带出井筒,否则,将产生井底积液。改变气井的工作制度,再计算流入流出曲线,直到交点产量大于临界流量时的工作制度为排除井筒凝析积液的最佳工作制度。实例论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简单实用的特点,时于现场应用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