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中可给态稀土元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综述了土壤中可给态稀土元素与植物生长的相关性,土壤中可给态稀土浸提剂的选择以及定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详细讨论了我国主要土壤中可给态稀土元素的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子,并提出在今后研究中应值得关注的几个方面,为合理施用稀土微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土壤中稀土元素总重含量及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讨论了全国39个土类中(8个高山土除外)的29个土类的稀土元素总量、可溶态稀土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全国土壤中稀土总量平均为195.7ppm,其中南方246.75ppm,北方169.48ppm,西北137.03ppm。可溶态稀土含量,平均为8.70ppm,其中北方7.1ppm,南方11.6ppm。60%的土壤可溶态稀土含量处于低水平状况,属于缺乏区;30%的土壤处于中等水平,潜伏着缺乏稀土的可能性。土壤中稀土总量主要有成土母质和气候条件所控制。可溶态稀土元素含量则有成土母质中可溶态稀土含量决定,成土过程和土壤理化性质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熊明伟 《稀土》2024,(2):121-127
以《湖南省越城岭地区稀有稀散金属矿产调查评价》项目为依托,通过数据对比、图解分析等方法,对该区500余件岩石、土壤样进行统计,分析了不同岩相带、土壤垂直分带中稀土元素含量特征及配分模式,讨论了稀土元素对越城岭岩体成因的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越城岭岩体各岩相带内稀土元素含量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且分带性明显;土壤中稀土相对岩石更富集;该区稀土元素曲线配分右倾;轻稀土相对重稀土较富集;普遍具Eu中等负异常;稀土元素特征指示该岩体具有重熔型花岗岩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稀土元素的配位化合物及应用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 《稀土》2010,31(3)
稀土配位化学是稀土化学活跃的前沿领域之一.介绍了稀土元素配位化合物的特点及其热力学性质以及几种稀土元素配位化合物;就稀土元素的配位化合物及其在稀土分离、医药等几个领域中的应用的问题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5.
稀土在春小麦上的十年定位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稀土在春小麦上十年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地块上长期对春小麦施用稀土,增产效果稳定;土壤中未见稀土元素的明显积累,小麦籽实中稀土元素含量未见异常,说明长期施用稀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在铁观音茶叶种植相对集中的泉州-漳州地区采集土壤和茶叶样品,并用ICP-MS测定其中的稀土元素含量,研究了稀土元素在茶园表层土壤-茶叶中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稀土元素总量(∑REE)为58.29 mg·kg~(-1)~334.33 mg·kg~(-1),与福建省土壤均值接近,但高于中国土壤均值和世界土壤均值。茶叶新叶和老叶中稀土元素总量分别为0.513 mg·kg~(-1)~13.086 mg·kg~(-1)和5.515 mg·kg~(-1)~81.57 mg·kg~(-1),基本高于福鼎大白茶中稀土元素平均含量。稀土在表层土壤中的分布模式为向右倾斜的轻稀土富集模式,Eu明显负异常,多数土壤呈现Ce正异常。茶叶和土壤样品中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较相似。茶叶尤其是新叶中重稀土的转移系数比轻稀土的大;老叶中稀土元素含量明显高于新叶,二者均对Tm有较强的累积作用。  相似文献   

7.
表1列出了稀土的发现史及其名称的由来。“稀土”一词是由Johann Gadolin于1794年提出的:“rare(稀有)”是因为稀土被首次发现时,人们认为其在地层的储量很少。“earths(土壤)”是因为稀土的氧化物外观跟土一样。稀土元素之间的许多化学性质十分相近,以至于人们花费了一个多世纪才把  相似文献   

8.
《稀土》2021,(4)
以离子型稀土矿废弃地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并以未开采区为对照,模拟降雨条件下矿区废弃地不同坡位表层土壤渗滤液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探讨采矿后土壤中溶解态稀土元素分异。结果表明,矿区土壤在淋溶过程中,渗滤液中稀土含量基本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随着淋溶次数的增加而递减。开采区中坡位和下坡位土壤渗滤液中所含的溶解态稀土较高,且稀土元素在淋溶过程配分较为稳定,元素配分曲线较为一致;未开采区各坡位土壤淋溶过程活性较强的稀土优先淋出,在前几次的淋溶过程元素配分曲线呈一定的变化,而后才逐渐稳定,渗滤液中稀土含量相对较低。未开采区的下坡位土壤渗滤液中稀土含量高可能是浸矿过程存在母液渗漏引起。  相似文献   

9.
通过连续三年采集稀土微肥实验田和对照区苹果样本,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测定样品中稀土元素的含量,通过分析发现施加稀土微肥的样品中各稀土元素的含量要略高于对照区的样品,但从三年的连续测定数据来看,又没有递增的趋势。稀土微肥的配分相比,苹果果皮、果肉、果核中铈的配分降低,而土壤中铈的配分有所增高。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在苹果果皮中富集现象明显,与其它稀土元素相比铈元素经叶-茎-根迁移至土壤的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10.
稀土对黑麦草的效果和土壤中稀土元素可给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中稀土总量往往不能反映稀土的可给性,即使在土壤稀土总量相同的条件下,由于不同土壤条件下稀土元素的可给性不同,因此植物可吸收利用的稀土以及稀土在土壤中的移动都会有很大的差异。目前已应用NaOAc(pH4.8)溶液评价土壤中稀土的供给  相似文献   

11.
《稀土》2020,(1)
为研究稀土尾矿库周边植物碱蓬对4种稀土元素(La、Ce、Pr、Nd)的吸收和富集特征,以广泛分布于稀土尾矿库周边的碱蓬及其根区土壤为研究对象,用ICP-MS法分析土壤中La、Ce、Pr、Nd、Sm、Gd的含量和碱蓬各器官中La、Ce、Pr、Nd的含量,并对土壤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6种稀土元素的平均含量顺序为:CeLaNdPrSmGd,其数值分别为7826.9 mg/kg、4117.8 mg/kg、2251.0 mg/kg、1393.3 mg/kg、240.1 mg/kg、217.0 mg/kg,且稀土尾矿库周边土壤受到了严重的稀土元素复合污染;碱蓬对La、Ce、Pr、Nd的吸收没有特别的选择性;碱蓬对La、Ce、Pr、Nd的转移能力和耐受力较强,且碱蓬植物体内积累了较多的稀土元素,所以碱蓬在一定意义上可用于该地区稀土元素污染土壤的修复;在采样点GW-1~GW-11中,碱蓬各器官中La、Ce、Pr、Nd的含量水平为根叶茎;在采样点GW-12~GW-18中,碱蓬各器官中La、Ce、Pr、Nd的含量水平为根茎叶,即La、Ce、Pr、Nd主要分布于碱蓬根部;相关性分析表明,碱蓬各器官中的稀土元素大部分来源于其根区土壤;在采样点GW-1~GW-18中,碱蓬对La、Ce、Pr、Nd转移系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976、1.013、0.897、0.944,说明稀土尾矿库周边的碱蓬对稀土元素的转移能力顺序为:CeLaNdPr;碱蓬对La、Ce、Pr、Nd富集系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117、0.153、0.108、0.149,说明稀土尾矿库周边的碱蓬对稀土元素富集能力顺序为:CeNdLaPr。  相似文献   

12.
为阐明在南方花岗岩红壤侵蚀区植被恢复对稀土迁移的影响,探讨稀土迁移的植物阻控效应,本研究以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法选取不同治理年限下的典型样地,深入剖析其稀土含量特征,旨在量化评估生态林草措施下不同治理年限内阻控稀土迁移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水土流失样地随着生态恢复年限的增加,植被覆盖度的提高,植物种类的丰富,水土流失地土壤环境得到了改善,表层稀土流失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土壤-芒萁系统中,稀土元素生态富集系数Ax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说明了土壤中稀土含量的增加短期内促进了稀土元素向芒萁植物叶片的迁移。芒萁植物叶片优先富集土壤中的轻稀土元素,充分体现出超累积植物芒萁一定程度上可阻控稀土元素向下游迁移,有可能达到生物调控环境中稀土污染的目的。研究成果可为拓展南方红壤侵蚀区稀土迁移的生物阻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稀土》2020,(5)
为探讨土壤中稀土迁移对地下水污染的可能性,本研究通过土柱淋溶实验模拟降雨淋溶下土壤中稀土的纵向迁移。实验结果表明,淋溶前后各土层稀土分配模式未发生变化;土壤淋出液稀土含量在实验前期呈波动式下降,中后期表现出低值稳定的状态;淋溶实验后土层第一、二层土壤中的稀土含量变化显著,第三、四层土壤的稀土含量均有所降低,第五层土壤中的稀土含量基本一致。研究发现,稀土元素会因为淋溶作用在表层土壤中纵向迁移,但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迁移能力下降,短期降雨淋溶不会造成地下水的污染,但研究区内存在长期降雨淋溶后稀土元素被析出,并随雨水下渗污染地下水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4.
稀土生物效应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6  
本文探讨了国内外对稀土生物效应所进行的广泛研究及其所取得的一些结果。在稀土农用方面、稀土离子在非细胞溶液体系中和生物大分子互相作用的行为、稀土元素在动植物细胞的定位、稀土元素和脂质体与细胞膜膜脂关系的一些研究结果、稀土离子对质膜 ATPase活性研究的一些结果以及稀土元素对细胞信使物质含量及传导的影响等诸方面进行了总结。以期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探讨稀土元素的生物效应及可能的生理作用 ,为稀土在农业上的进一步广泛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铁芒萁植物体中稀土元素含量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叙述了铁芒萁植物体和土壤中稀土元素的ICP发射光谱、UV分光光度和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测定结果,比较了稀土矿区和非矿区铁芒萁的稀土元素含量,发现矿区铁芒萁叶中含有0.33%的稀土元素(按干叶计氧化稀土),非矿区铁芒萁叶中含有0.19%的稀土元素(按干叶计氧化稀土),研究了铁芒萁不同部位稀土元素分布的状况。本工作为研究稀土元紊对植物生长机理的关系是很有意义的,对利用植物探矿的研究也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离子型稀土堆浸尾矿区稀土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赣县风化壳淋积型稀土堆浸尾矿为研究对象,研究尾矿区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状况。采用地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土壤中稀土含量分布空间变异性,并用克里金法(Kriging)进行空间插值作图。实验结果表明,土壤中稀土含量变异系数都属于中等变异强度以上,其中La元素的变异强度最大,变异系数为170%。空间分布上,Yb的空间相关性较强,La元素的空间相关性最差,其他稀土元素属于居中程度。插值结果显示,土壤中La质量由北到南成阶梯状逐渐减少,其余稀土元素分布情况大致相似,由西北方向到东南方向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7.
杨国峰  张杰 《稀土》2007,28(1):84-87
通过对贵州织金地区的岩石、土壤及农作物进行稀土含量的测试和分析后,较深入的阐述了稀土元素在岩石、土壤及农作物间的迁移富集规律,探讨了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提出了在合理开发利用稀土资源的同时应采取审慎的态度,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8.
钠汞齐还原萃取法分离镥中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稀土元素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十分相似,因此稀土元素的分离困难,而制备高纯稀土化合物尤难。稀土元素中铕、镱等具有还原性,而被还原的稀土与三价稀土元素性质有明显差异,因而铕、镱等的还原性可被用于稀土的分离及高纯稀土化合物的制备。等人研究了镱的硫酸盐电解法、乙酸-柠檬酸溶液中镱的汞阴极  相似文献   

19.
包钢尾矿坝下风位土壤外源稀土累积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包钢尾矿坝中含有大量稀土的尾矿在风的作用下扬起并沉降在下风位一定区域内,必然造成土壤外源稀土的累积.为了探求尾矿坝对下风位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采用ICP-MS法测定了尾矿坝东南一定区域内土壤中的稀土含量.结果显示,尾矿坝下风位8km~10km范围内土壤稀土累积明显,混合稀土及La、Ce、Nd和Pr的含量均高于我国地带性主要土类的平均含量;距离尾矿坝越近累积越严重,外源稀土主要来源于尾矿坝;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型,Eu表现为负异常,不同样地稀土元素的分馏程度差异明显.研究区土壤外源稀土的累积必然带来土壤生态系统的变化和无法预料的生态风险,甚至通过食物链威胁周边居民的健康,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与修复.  相似文献   

20.
稀土标准分析方法中稀土元素分析谱线的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梅  许涛  吴文琪 《稀土》2014,(6):99-105
针对ICP-AES法测定稀土样品中稀土元素时,一些元素的分析谱线难以选择的问题,总结了稀土标准分析方法中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单一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稀土杂质量,稀土矿石、稀土精矿、离子型稀土矿、氯化稀土、碳酸轻稀土及钐铕钆中的稀土配分量,氧化钇铕中的稀土杂质及氧化铕量,镝铁合金、钆镁合金中的稀土杂质量,稀土硅铁及镁硅铁合金中的稀土总量、镨钕合金及其化合物、钕铁硼废料中的配分量时,所选用的分析谱线。为分析检测类似样品时选择分析谱线方面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