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螺栓预紧力衰退机理,进而开展了不同频率和幅值的轴向交变载荷对于螺栓预紧力衰退、螺栓变形以及螺纹磨损情况影响的研究.研究表明,轴向交变载荷的幅值和频率是影响上述问题的主要因素;螺栓预紧力衰退趋势呈现两个不同阶段,即急速衰退阶段和缓慢下降阶段;螺栓产生的变形是预紧力急速衰退阶段的主要原因,而由于螺纹面之间的微动磨损是...  相似文献   

2.
针对减速器主动齿轮螺母预紧力对减速器性能和寿命的影响,探索出减速器螺母的合适扭矩值,并研究减速器总成主动齿轮螺母的预紧力的调整方法,主动齿轮螺母的拧紧工艺,主动齿轮螺母的锁紧方法和防松措施,以获得减速器总成的最佳性能和使用寿命,为减速器总成的设计和装配提供科学办法,供行业的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3.
根据UIC510-5标准,使用单轴疲劳准则对辐板非孔区域进行分析,应用Crossland和Dang Van多轴疲劳准则分析定位销安装孔和螺栓孔的疲劳强度,分析结果表明:制动盘的安装使辐板孔区域、辐板与轮毂过渡区域,以及辐板与轮辋过渡区域的最小安全系数增大;螺栓预紧力由47.62k N增大至64.94k N,车轮辐板各区域的安全系数变化较小;相对于Crossland准则,使用Dang Van多轴疲劳准则评定辐板孔区域疲劳强度得到的安全系数较小;车轮辐板区域最小安全系数为1.17,其疲劳强度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4.
随着飞机结构越来越多地采用整体机加件和复合材料构件,螺栓在主承力结构的连接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螺栓拧紧在螺栓连接中是最为重要的环节,拧紧过程中产生的轴向力使螺栓被拉长,被连接件被压缩,而这个轴向力就是预紧力,预紧力作为螺栓拧紧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对螺栓连接的可靠性、结构力学性能和疲劳寿命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现常采用扭矩法对螺栓进行拧紧,其中预紧力是通过拧紧扭矩转化得到,该过程受摩擦系数影响显著,而拧紧工艺参数亦会影响摩擦系数,使得预紧力与拧紧力矩的转化关系更加复杂。对不同的拧紧方法进行了比较的同时,发现不同拧紧方法对于预紧力的影响不尽相同,对于预紧力的控制也不尽相同。研究拧紧方法、拧紧工艺参数对拧紧力矩-预紧力转化关系的影响,对于精准获得所需的预紧力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就国内外拧紧策略及其对预紧力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主要涉及拧紧方法、拧紧方法对预紧力的影响、拧紧工艺参数对预紧力的影响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为增强螺纹连接的防松能力以及防止横向载荷螺栓连接的滑动,介绍了4种螺纹拧紧力矩的选择标准依据,通过实例计算对比提出了螺纹预紧力矩的选择方法,提出了螺纹拧紧理想预紧力的关键在于选择符合实际的摩擦因数和降低摩擦因数的离散度。利用各种标准依据螺纹预紧力数学模型,对比了4种标准依据的选择特点,验证了实际工作中对于螺纹连接质量反映为拧紧力矩与轴向预紧力的关系。为以后螺栓拧紧力矩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理论为原理,结合工程实践,系统地介绍了影响螺栓预紧力因素、螺栓预紧时应力-应变特性及计算方法,给出螺栓预紧力确定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精度空气静压轴承中螺栓结合面的特性受组成结合面的构件的材料、接触面的形貌、接触面的几何精度、接触面的接触形式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为显著的是螺栓预紧力。通过有限元仿真和实验模态分析方法辨识了螺栓结合面的特性参数,并研究了螺栓预紧力对螺栓结合面特性参数的影响规律。发现,随着螺栓预紧力的增加,螺栓结合面特征频率随之增加;当螺栓预紧力增加到一定数值时,螺栓结合面在有限元仿真时可以定义为绑定接触。  相似文献   

8.
试析粘接剂对螺栓拧紧力矩和预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螺纹连接中,使用粘接剂而引起摩擦系数的变化对螺栓拧紧力矩和预紧力的影响,提出了在螺纹连接中,使用粘接剂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单螺栓预紧力变化对塔式起重机顶端位移的影响,实现塔式起重机的在线安全评估和检测,文中基于多尺度建模策略,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塔式起重机进行APDL参数化建模,具体包括对塔身联接螺栓部位采用实体单元精细建模,其余部位建立宏观尺度的梁杆模型,并采用创建刚性区域法装配成整机模型;通过对起重臂旋转和单螺栓预紧力变化...  相似文献   

10.
1.螺栓预紧力的作用及其重要性螺栓在压力容器中,大多是作为密封连接件使用的。工作时,螺栓承受弯曲和剪切力。主体承受较大的轴向力。因而对螺栓的精度和强度要求都较高,高压容器尤甚。螺栓的预紧力是在拧紧螺帽时,给予一定的预紧力量,将连接处密封,确保容器在受到  相似文献   

11.
应用接触有限元方法对螺栓联接结构进行模拟分析,详细计算了螺纹联接第一牙根处应力应变值,得出不同预紧力下的疲劳寿命,依据预紧力-寿命曲线可以指导生产实际,求得最佳预紧力。依螺栓联接变形图,从理论上定性分析了疲劳寿命随预紧力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理论分析与有限元分析的结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预紧力可以提高螺栓联接的可靠性、防松能力和螺栓的疲劳强度,增强联接的紧密性和刚性。在ANSYS软件建模分析中,如何将预紧力施加到模型上,较好的模拟螺栓受力情况并得到正确的分析结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同一物体在不同位置施加预紧力来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3.
《机械强度》2016,(6):1205-1210
开展多螺栓连接结构预紧力实验研究,获得了其在纯拧紧力矩作用下的预紧力及其响应规律。研究采用应变片测试方法,首先对单螺栓连接结构进行了预紧力实验,获得了不同拧紧力矩条件下螺杆上的轴向应变、轴向应力及预紧力,并通过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比较,验证了预紧力测试方法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多螺栓连接结构预紧力实验研究。为比较相同拧紧力矩条件下,多螺栓连接结构与单螺栓连接结构预紧力水平间的差异,定义了预紧力比例因子K_(pro)。实验结果表明,由于螺栓组内部各螺栓间的相互影响,其预紧力水平明显低于单螺栓结构,并与螺栓拧紧状态相关。就本文所采用的多螺栓连接结构而言,在拧紧力矩较低、螺栓尚未完全拧紧时,K_(pro)为0.7~0.8,其预紧力水平为单螺栓结构的0.7~0.8倍;当拧紧力矩较高、螺栓处于稳定的拧紧状态时,K_(pr)为0.6左右,其预紧力约为单螺栓结构的0.6倍。  相似文献   

14.
针对API(美国石油协会英文缩写)采油机械技术标准中有关"当设计规定预载时,螺栓预紧应视为要求确认的过程"的规范要求,而在实际实施中螺栓连接多数采用控制转矩值来间接保证预紧力的问题,文中利用液压拉伸及力矩相结合的螺栓预紧测量方法,研制了一种预紧力-转矩值验证装置,可对不大于M45的各规格螺栓预紧力进行相对直接、准确的测量,实现了对常规使用的测力矩扳手和定转矩扳手使用过程中的实时转矩值与预紧力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隔爆箱内发生爆炸时隔爆结合面间隙的大小与螺栓预紧力的关系,以某隔爆电源箱为例,使用Solidworks建立了三维模型,应用Solidworks Simulation分别对在四种螺栓预紧力的作用下的隔爆电源箱进行了静力学分析,并对隔爆结合面的间隙进行了探测,通过对探测结果的分析得出结论:在一定范围内隔爆接合面间隙随着预紧力的增大而减小,但两者之间并非线性关系,当螺栓预紧力超过一定量值时,由于螺栓自身被拉伸反而使隔爆结合面间隙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大。实际使用时应结合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螺栓预紧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弹簧单元和杆单元模拟轴承滚动体与沟道间的接触,对螺栓进行简化,并采用预紧力单元法施加螺栓预紧力,建立带有螺栓的转盘轴承有限元模型,研究非均布预紧力对转盘轴承内部载荷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滚动体与沟道之间的的最大接触载荷与螺栓预紧力成正比,非均布螺栓预紧力能够减小滚动体的最大接触载荷,进而为安装转盘轴承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高强度螺栓预紧力及预紧力矩的确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应国 《机械》1993,20(2):20-24,39
高强度螺栓所受的总载荷并不等于预紧力和工作拉力之和。根据理论分析,螺栓承受的总载荷,除与预紧力、工作拉力有关以外,还与螺栓刚度及被联接件刚度有关。本文从分析紧联接螺栓的受力及变形入手,找出预紧力及螺栓总载荷与高强度螺栓所能提供的保证载荷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利用赫兹理论对双螺母滚珠丝杠副中滚珠与丝杠、螺母的弹性接触变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双螺母滚珠丝杠副的预紧力进行求解,得出预紧力与预紧量之间的关系,预紧力随预紧量的增加而增大;分析了预紧力的影响因素,预紧力大小与滚珠丝杠副的螺旋升角和接触角有关,预紧力随螺旋升角和接触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接触角对预紧力的影响比螺旋升角大。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测量螺栓预紧力的剪辐式电阻应变传感器,并介绍了其基本构思,结构原理,设计计算及静态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振动条件下螺纹预紧力衰退机理和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紧力的保持性直接影响螺纹连接件的紧固功能,当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周期性横向振动的作用下螺纹连接件的预紧力很容易出现衰退,其中塑性变形和内外螺纹间的旋转松动是导致预紧力衰退的两个主要原因。通过多种有限元模型仿真对比,进一步揭示了横向振动条件下的预紧力衰退机理,发现应力再分布是导致预紧力衰退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在不同横向力、螺纹面摩擦因数、端面摩擦因数和材料特性的条件下,应力再分布、塑性变形以及旋转松动所导致的预紧力衰退过程的规律,最终获得了包含预紧力非线性快速衰退、预紧力线性衰退、以及疲劳断裂三个阶段的典型预紧力衰退曲线,并通过横向振动试验验证了该曲线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