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解决长期以来在产品造型设计中缺乏系统化、自动化的设计方法,以汽车侧面造型为例,利用贝塞尔曲线描述汽车造型,确立汽车造型变量,从而可使用数值来表现造型.利用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建立模拟消费者的认知机制,分析各造型类别的数值差异,并计算其共同的特性,提取造型特征.该文的研究结果可建立一套能自动提供消费者对产品认知模式的方法,藉以加速设计的流程,辅助设计师有效地进行产品造型设计.  相似文献   

2.
柯善军  魏莹  成振波 《包装工程》2017,38(2):110-114
目的针对汽车造型开发过程中的品牌属性需求,以Hyundai品牌为例,进行汽车造型的品牌特征研究。方法首先通过设计师创意需求和消费者感性认知调研,寻找识别特色造型元素。然后收集Hyundai品牌的车型样本,建立样本造型的品牌属性评价矩阵;并通过逻辑回归分析,寻找影响Hyundai汽车造型品牌属性的特色造型元素和特征造型形式。结果分析显示,"褶皱肩线"和"飞翼形格栅"为影响Hyundai汽车造型品牌属性的显著因素。结论最后通过该品牌其他车型样本测试,进一步验证"15度左右褶皱肩线"和"飞翼形格栅"为Hyundai汽车的最显著的品牌造型特征。  相似文献   

3.
以汽车造型设计为命题,以汽车造型特征为载体,研究自主品牌SUV造型设计。基于品牌对SUV造型特征进行现象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建立品牌SUV的造型规则,实现自主品牌SUV的创新设计,并通过案例进行理论验证。  相似文献   

4.
基于品牌意象的产品造型评价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首先提出造型元素的品牌辨识度及造型基因的品牌相似度概念,并探讨如何根据品牌现有产品建立造型基因案例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如何建立基于品牌意象的造型评价体系与函数,以保证造型创新的品牌形象统一性要求。  相似文献   

5.
通过生物基因工程与汽车造型的类比,引入汽车造型设计中的"品牌造型基因"概念,通过收集59款奥迪汽车造型,提取奥迪 A6的造型基因遗传图,构建了奥迪造型基因遗传图和奥迪品牌造型基因的组系图谱,分析了造型基因的突变和重组,提出了保证品牌造型基因的生命力的汽车品牌造型基因的遗传和进化机制,初步提出了一个基于造型基因的汽车品牌造型设计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6.
工程机械造型特征与造型语义的一致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2,他引:2  
以工程机械产品为造型设计研究对象,在笔者参与的三一集团工程机械设计案例的实践基础上,探讨工程机械产品造型特征与造型语义的一致性表达方法,分别提出了造型特征和造型语义的功能、品牌和历史3个角色属性及其一致性表达模型,试图为工程机械设计领域提供一种可用、有效的设计方法,辅助推动其产品的创新与品牌构建。  相似文献   

7.
品牌产品造型传承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哲学方法论为指导对造型传承的哲学维度进行了分析,指出只有在造型传承基础上的创新才是保持产品品牌生命力的本质属性,提出了造型传承要批判地继承,造型创新要坚持"适度"的原则等对立统一的传承思想方法,对实现品牌产品沿袭持续一致的设计风格并不断创新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金军  方灏 《包装工程》2020,40(22):53-59
目的 分析汽车内饰造型特征的品牌识别过程,指导内饰设计师理解用户认知方式并应用于设计实践中,使设计意象有效传达,为内饰心理认知研究提供借鉴。方法 以眼动实验为主,问卷法和访谈法为辅,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内饰视觉认知中的造型特征识别过程进行分析。结果 划分内饰造型区域特征并编码,中央空调出风口、车门开关、方向盘是用户关注时间最长和最先关注的特征。有经验者观察目标明确,注重整体感知,无经验者目标注视点分散,注重局部特征。结论 中央空调出风口、车门开关、方向盘是传递品牌意象的重要造型特征区域,该部分的设计有助于提升内饰的品牌识别度。造型特征识别过程从认知心理的角度解释了不同用户对内饰人机系统认知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易军  骆阳毅 《包装工程》2021,42(10):191-199
目的 根据不同品牌间产品形象的差异性,打造具有品牌识别特征的工程机械产品造型.方法 提出以产品形象为原理的工程机械品牌造型设计方法.根据产品形象视觉和理念的识别构成,结合造型特征识别实验与评价的数据分析,提取具有高识别度的造型特征加以分析;通过语义差分法提取产品意象风格要素,分析其造型识别语义;最后融合两者进行品牌造型创新设计.结果 以三一重工起重机造型设计项目为例,根据视觉形象和理念形象的分析结果设计出具有三一重工识别特征的全新造型.结论 融合产品形象原理进行设计分析,能有效得到产品造型的品牌识别要素,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可为其他工程机械产品造型设计提供较好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影响汽车造型边界和认知范畴的规则,进而辅助汽车造型设计和计算机辅助造型生成。方法提出了一种规则表达的汽车造型"原型特征"抽取方法,首先将汽车造型问题映射到规则模型上,然后以规则表达方式抽取对汽车造型原型有影响的几何阈值特征、几何逻辑特征、工程特征和品牌特征。结果这些特征共同组成了该车型、该品牌的汽车造型原型特征。结论此成果已经应用在基于进化思想的汽车造型优化设计方法中,对于造型与工程整合,计算机辅助造型生成以及评价具有重大作用。以小型两厢车为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此方法亦可用于其他车型和品牌"原型特征"的抽取。  相似文献   

11.
张昆  余庆  董淑芳 《包装工程》2012,33(24):54-56,64
以产品体验解析为基础,分析了基于产品的用户美学体验、象征体验和情感体验,论述了产品体验中的显性品牌设计特征和隐性品牌设计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显性品牌设计特征和隐性品牌设计特征的应用过程中,应注意遗传和变异“度”的把握。  相似文献   

12.
陈炬 《包装与设计》2008,(4):107-108
经济全球化把各个国家和地区联系在一起,造就一个巨大的经济圈,品牌形象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消费者通过使用产品而逐渐认识了解产品的品牌,进而对品牌形象进行感知与评价,使消费者由产品使用经验积累形成品牌经验,增强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这是品牌与消费者不断互动沟通持续对话的结果。(见图1—1)  相似文献   

13.
罗京 《包装工程》2016,37(2):172-174
目的对产品设计与产品形态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对产品"工具性"、"人性化"、"文化内涵"、"社会意义"的分析,立足于产品功能作为产品设计主导的因素,探析影响产品设计形态符号的因素。结论产品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审美对象,它与艺术品不同,消费者通常都将产品视为生活中的一种"美"的"工具"。产品不但具备良好的使用功能,还具备良好的视觉审美,产品设计是一个比较严谨的设计活动过程。产品设计必须考虑到产品的形态要符合产品的使用功能,产品的形态便是产品外观结构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王尧  杨随先  许安航  王瑞雪 《包装工程》2017,38(24):216-222
目的探究产品细节形态设计中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方法结合现有产品的调研汇总、基本模型的建立分析以及问卷调查的结果,对影响产品外观细节形态的两个基本要素——圆角和分割线的属性对产品视觉美感的影响进行研究,并给出相关实例验证。结论分析了产品细节形态中圆角和分割线两个视觉元素对产品视觉感受的影响,提出了在产品细节形态设计中合理设计圆角和分割线的原则和方法,给出了从圆角和分割线两个方面提升整体产品视觉美感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5.
魏丽芳 《包装工程》2016,37(12):134-138
目的对产品形态的视觉认知进行分析。方法以典型产品的形态语言解析形态相关要素之间的互动,并结合人的认知习惯反馈到形态设计的方法中,梳理产品形态构成之间的张力以及视觉认知的动力。结论产品形态要素之间需要张力的表达以获得视觉互动体验,使设计形态转换为连续的视觉认知,构成视觉意象的美感。从视觉认知的角度研究产品形态构成关系与视觉动力规律,为产品形态的构建提供基于视觉层面的设计指导。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功能化形式的观点,来阐述功能和形式这两者之间相互辅助的关系.无论是谁先产生,只要是合理的,有创意的,它们都可以带来成功的作品.通过一些常用的设计方法和案例来阐释功能化形式的涵义,并给设计者们提供一些设计创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杨敏 《包装工程》2011,32(12):116-119
从品牌角色形象的角度,通过从品牌角色形象专属性、角色亲和力、消费者角色体验的分析,阐述品牌角色形象在营销传播中的双重效力和优势。同时深度分析品牌的角色形象与品牌营销的策略关系,从营销品牌的角度、从包装媒介传播的层面及亲和的策略层面探索角色形象在产品包装营销中所发挥的策略效应和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杜鹤民 《包装工程》2015,36(10):60-63
目的研究产品形态仿生设计与产品语义之间的内在关系,解决目前产品设计中单纯形态仿生造型泛滥的问题。方法分析产品造型中存在的能指和所指的语义关系,提出基于产品语义的产品仿生形态设计的基本流程,并通过桌面小音箱的形态仿生设计实例进行了应用验证。结论在产品形态仿生设计中,充分考虑被仿生对象和设计对象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从创意到造型语义,再到功能语义,反复迭代优化,可以使形态仿生产品设计更具有可用性、文化性和情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