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工业硅产品中主要杂质是Fe、Al、Ca。目前,随着工业硅应用范围的日益扩大,对工业硅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降低产品中主要杂质含量可采取控制原料标准、强化精炼工艺、提高管理水平和操作技术水平等方法,生产出高品级的产品。 相似文献
2.
分析工业硅夹渣,夹渣水解和产品表面潮湿、发黑的原因,认为夹渣主要是从原料带入,操作时带入和硅液氟化精炼时生成的,在采取如保证原料质量,减少木炭用量,严格工艺操作,氟化结束后硅液静置30分钟再浇注,浇注时速度要慢,尽量减少草灰进入硅砣中等相应措施后,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以硝酸、氢氟酸溶样,用高氯酸冒烟驱氟,铬天青S光度法测定铝、磺基水扬酸光度法测定铁的方法。本法操作简便,显色快速,分析结果准确,可不经任何分离直接在水相中测定工业硅中铝、铁。 相似文献
4.
5.
本文从“全面质量管理”学说出发,结合本企业在“产品创优”工作中的实践,从人、工艺、原料、设备和环境这五大因素对工业硅质量的影响作了较全面的论述。文章以本企业的大量事例说明了从提高人的素质入手,狠抓标准化计量工作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6.
工业硅生产工艺的改进〔俄〕А.М.ВарюшенкоьЕ.Н.Щапов,В.П.Еремцн,В.В.Жаьо,А.М.Салтыков硅生产的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量消耗水平,能耗又取决于所用原料和还原剂的质量、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电...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以硅酸钠(SS)为抑制剂从工业硅精炼渣(硅酸盐)中浮选回收单质硅的新方法。通过溶液化学、接触角和zeta电位测试,研究SS与硅酸盐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添加SS后,回收的硅含量从(72.12±5.08)%(质量分数)提高至(81.14±1.77)%(质量分数)。浮选过程中,SS水解成亲水性较强的H2SiO3和HSiO3-,与硅酸盐发生物理/化学吸附,导致硅酸盐表面接触角从6.62°降至0°,从而降低了硅酸盐的可浮性。 相似文献
8.
9.
简介了海绵钛生产过程中铁的来源及转入机理。采取添加 H3BO3粗炼粗镁和降低还原反应温度等措施降低海绵钛中杂质铁的含量,并根据海绵钛坨中铁的分布规律,采取分部包装的方法降低主体产品的铁合量,从而使海绵钛的品级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工业硅出口增长很快,到2003年我国的工业硅年出口量已达到47.90万t。出口的国家和地区数达到55个。2002年,我国的工业硅出口量38.74万t,出口的国家和地区数为60个。2004年1~5月份,我国共出口工业硅17.9万t,出口的国家和地区数为48个。我国出口工业硅的平均离岸价2000年为803美元/t, 相似文献
11.
简介了海绵钛生产过程中铁的来源及转入机理。采取添加H3BO3精炼精镁和降低还原反应温度等措施降低海绵钛中杂质的含量,并根据海绵钛索中铁的分布规律,采取分部包装的方法降低主体产品的铁含量,从而使海绵钛的品级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13.
14.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万能拉伸试验机测试分析手段,研究硅含量对耐热球墨铸铁显微组织和室温、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硅含量的增加,石墨圆整度逐渐下降,硅含量(质量分数,下同)达到3.8%时,基体中开始出现碎块状石墨,球化级别为3级。随着硅含量从2.8%增加至4.8%,珠光体含量从51.06%减少至8.65%。随着硅含量的增加,室温抗拉强度先上升后下降,伸长率逐渐下降,当硅含量为3.8%时,抗拉强度为726 MPa,伸长率为1.6%。随着硅含量的增加,高温抗拉强度逐渐上升,伸长率逐渐下降,当硅含量为4.8%时,抗拉强度为532 MPa,伸长率为6%。室温拉伸断口出现大量的解理面和河流花样,表现形式为脆性断裂。高温拉伸断口出现韧窝和撕裂棱,拉伸断口表现形式为韧-脆混合型断裂。 相似文献
15.
16.
《Acta Materialia》2007,55(18):6119-6126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precipitates containing multiple-metal species in silicon are elucidated by nano-scale morphology and phase investigations performed by synchrotron-based X-ray microprobe techniques. Precipitates formed at low (655 °C) and high (1200 °C+) temperatures exhibit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indicative of unique formation mechanisms. After lower-temperature annealing, co-localized single-metal silicide phases are observed, consistent with classical models predicting that dissolved, supersaturated metal atoms will precipitate into solid second-phase particles. Precise precipitate morphologies are found to depend on the local crystallographic environment. In precipitates formed during slow cooling from higher-temperature anneals, nano-scale phase separation and intermetallic phases are evident, suggestive of a high-temperature transition through a liquid phase. Based on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phase diagram information, it is proposed that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liquid metal–silicon droplets may form within the silicon matrix, possibly with the potential to getter additional metal atoms via liquid–solid segregation. 相似文献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