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究沙棘籽油的脱色参数及脱色对其品质的影响,以沙棘籽原油为试材,首先从4种脱色剂中优选1种脱色剂,并对该脱色剂进行添加量、脱色温度及脱色时间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优化试验,获得最佳脱色参数。在此条件下,分析脱色沙棘籽油的常规理化指标、脂肪酸种类及相对含量、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估凹凸棒土的脱色效果。结果表明:沙棘籽油的最佳脱色剂为凹凸棒土;最佳脱色参数为添加4%凹凸棒土,50℃脱色10 min,脱色率可达26.93%。脱色后,色泽由橙红色转为橙黄色,水分、挥发物含量和酸价下降,脂肪酸的种类及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未显著改变,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及总还原能力变化不显著。凹凸棒土可以作为沙棘籽油良好的潜在脱色剂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脱色剂和鱼油的分离效率,并同时保证高脱色率。方法: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出鱼油的最佳吸收波长;使用硅酸镁、活性白土两种脱色剂进行复配,以脱色率、过滤速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设计,分别对混合脱色剂的用量、脱色时间和温度进行试验,优化鳀鱼油脱色的工艺参数;通过板框过滤放大实验验证脱色剂的脱色及助滤效果;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粗鱼油、脱胶油、脱酸油、脱色油4种鱼油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结果:鳀鱼油的最佳吸收波长为671 nm;混合脱色剂复配比例(m活性白土∶m硅酸镁)为4∶1,过滤速度为(26.65±0.64) mL/min;响应面优化结果:混合脱色剂用量为5.00 g/100 g油脂、脱色时间57.00 min、温度72.00℃,脱色率为(95.74±1.35)%,理论脱色率为95.50%;吸油率为(1.15±0.10)%,鱼油回收率为(91.72±1.60)%;板框过滤试验中混和脱色剂的脱色效果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拥有更快的过滤速率;粗鱼油、脱胶油、脱酸油、脱色油的饱和脂肪酸与单不饱和脂肪酸绝对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但脱色油中...  相似文献   

3.
运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对油脂进行全波长扫描后,确定油脂脱色率测定波长。以537和612 nm波长下脱色率为指标,分别研究复合脱色剂脱色工艺中的脱色剂用量、脱色剂配比、脱色温度、脱色时间和搅拌速率5个单因素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基础上,选取脱色剂用量、脱色温度和脱色时间,进行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法进行试验优化,并进行方差分析和模型拟合,在脱色剂用量3.4%、脱色温度100℃、脱色时间27 min时,脱色油复合脱色率达97.02%。对脱色油的基本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后,分析可知,复合脱色剂脱色油酸价和磷含量明显低于活性白土脱色油,而前者维生素E含量、甾醇含量、脱色率和色泽等指标则高于后者,且后者油脂品质可达到国标一级菜籽油水平。  相似文献   

4.
曾红卫 《中国油脂》2020,45(7):27-30
油脂脱色是油脂精炼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对大豆油精炼生产中采用的新型连续式逆流脱色工艺进行了介绍,该工艺配有2个脱色罐和2种过滤机(脉冲过滤机和叶片过滤机),使用过一次的脱色剂在脉冲过滤机中过滤后,以滤浆的形式加到中和油中进行预脱色,然后在叶片过滤机中过滤后作为废脱色剂排出,预脱色主要脱除油中的皂和磷脂,新鲜脱色剂与预脱色过的油进行二次脱色,主要脱除油中的色素。实践表明:逆流脱色工艺与传统脱色工艺相比可以节约30%的脱色剂,可提高油脂得率,降低污染物排放,节约生产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为对油脂精炼脱色加工提供参考,以活性白土、凹凸棒土以及二者复配作为脱色剂对大豆中和油进行脱色,测定脱色油的酸值、色泽,并通过返酸返色试验探究脱色吸附剂对大豆脱色油返酸返色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色油酸值与活性白土添加量和复配脱色剂中活性白土质量分数呈正相关,与凹凸棒土添加量呈负相关;脱色剂添加量越多,脱色效果越明显,但在活性白土或凹凸棒土添加量超过3%时,脱色效果增加较少;随活性白土或凹凸棒土添加量的增多,脱色油返酸总体呈先降后升趋势;脱色油会有不同程度的返色,与活性白土相比,凹凸棒土脱色返色程度更高。综上,在脱色过程中,通过调整脱色剂添加量和配比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成品油的返酸返色程度。  相似文献   

6.
对芝麻油的脱色工艺进行研究,以满足注射用油的色泽要求。以脱胶、脱酸处理后的芝麻油为原料,首先对脱色剂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考察混合脱色剂比例、脱色温度、脱色时间、脱色剂用量对注射用芝麻油脱色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对注射用芝麻油的脱色工艺进行优化。所得最佳工艺条件为:硅藻土和活性白土混合比例为1∶4,脱色温度91℃,脱色时间21 min,脱色剂用量3.7%。此工艺下芝麻油的吸光度(450 nm)为0.039,脱色率达78.65%。脱色芝麻油除略带白土腥味,其他各项质量指标均达到注射用油标准。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不同脱色剂对油茶籽化妆品基础油的脱色效果,确定了最佳的复合脱色剂配比为7. 5%膨润土+2. 5%凹凸棒土+0. 5%活性炭(占油质量)。通过对油茶籽油脱色温度、脱色时间、复合脱色剂用量的单因素实验及验证实验,得出油茶籽化妆品基础油的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为复合脱色剂用量7%~8%、脱色时间30~40 min、脱色温度100~110℃,此条件下脱色油色泽小于R0. 1/Y2. 5,微量营养成分多酚、V_E、角鲨烯、谷甾醇含量分别为27、263、64、276 mg/kg左右,得率约92. 5%,酸价、过氧化值、磷含量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8.
<正>造纸深度污水的脱色问题,采用常规的脱色剂及脱色方法,脱色率大都在60%以下,成为造纸深度污水脱色的难题。专利号为200810183882.4介绍了一种脱色率高的造纸深度水脱色剂及脱色方法,此种脱色剂的制备工艺为:(1)将0.8~1.3重量  相似文献   

9.
以非洲山毛豆毛油为试验材料,讨论温度、时间、脱色剂种类、脱色剂添加量对非洲山毛豆毛油脱色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山毛豆毛油脱色工艺进行优化,得到山毛豆油吸附脱色最佳工艺条件为:活性白土与活性炭比例9∶1,吸附剂用量5%,脱色温度75℃,时间40 min。该条件下山毛豆毛油脱色率为93.69%,与模型预测值93.150 7%接近。  相似文献   

10.
以脱酸油茶籽油为原料,进行吸附法脱色试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脱色工艺条件。得到最佳工艺为,脱色剂为活性炭与硅藻土混合物(质量比例为1︰3),脱色温度82℃,脱色时间35 min,混合脱色剂添加量3.5%,该条件下得到脱色率为92.461%,且其色泽达到化妆品和医药用油茶籽油对色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对山桐子原油进行脱胶、脱酸、脱色精炼处理。考察了脱色剂种类对脱色率的影响,并以脱色率为考察指标,活性白土(优选的脱色剂)添加量、脱色温度、脱色时间为考察因素,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响应面法优化山桐子油的脱色工艺。对精炼前后山桐子油的理化指标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最佳脱色条件为活性白土添加量17%、脱色温度94?℃、脱色时间94 min,在此条件下山桐子油的脱色率为(91.07±0.43)%;精炼后,山桐子油的品质得到显著提升,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基本不变,亚油酸含量高达73.46%。  相似文献   

12.
辣木油脱色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出辣木油脱色最佳工艺条件即:脱色温度85℃,脱色剂用量9.5%,脱色时间40min。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优选条件脱色效果显著,辣木油颜色脱除率高,能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脱色工艺对月见草油品质的影响,对脱色剂配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分别以茴香胺值、酸值、色价为考察指标,研究表明,真空脱色工艺效果最好,最佳脱色配方为白土:活性炭为8:2,最优脱色工艺参数为:脱色温度75℃,时间30 min,脱色剂用量为3%.  相似文献   

14.
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选出辣木油脱色最佳工艺条件,即脱色剂用量:9%,脱色时间:30min,脱色温度:85℃。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优选条件脱色效果显著,辣木油颜色脱除率高,能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选出辣木油脱色最佳工艺条件,即脱色剂用量:9%,脱色时间:30min,脱色温度:85℃。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优选条件脱色效果显著,辣木油颜色脱除率高,能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月见草油生产工艺的几个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比较使用不同的脱色剂,对月见草油进行脱色试验的结果,认为3%活性白土较为理想。另外,对月见草籽压榨饼中的残油使用石油醚萃取,可以提高产量。所得油与压榨油质量相同。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脱色剂用量、脱色时间、脱色温度、pH值等因素对豆渣膳食纤维脱色效果的影响,得出其影响的主次顺序是:脱色剂用量〉pH值〉脱色温度〉脱色时间〉料水比。并确定了豆渣膳食纤维脱色的最适条件为:料水比为1:5,脱色荆用量为3mol/100g干豆渣,pH值为10,脱色温度为80℃,脱色时间3.5h。经过此方法脱色的豆渣膳食纤维的白度值达到88以上,并显著改善了豆渣膳食纤维的质量,使其持水力提高了1.7倍,溶胀性提高了1.9倍。  相似文献   

18.
蓖麻油脱色与国产一号蓖麻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蓖麻油脱色的有关问题,包括油中色素来源、脱色原理和最佳脱色参数(温度、时 间、真空度、脱色剂及剂量等)。鉴于国产一号蓖麻油产品是在蓖麻油脱色基础上研制出 来的,于1989年荣获山西省优质产品奖和科技进步一等奖;但是,技术详情10余年来尚 未公开介绍,现特在本文与脱色一并报道。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糖品中的色值问题、DS型煮糖脱色剂脱色机理和DS型煮糖脱色剂在白砂糖煮制时的应用试验。在甘蔗制糖生产试验中,加入煮糖脱色剂后,白砂糖平均脱色率达17.9%,并使白砂糖浊度降低27.7%;在炼糖生产加入煮糖脱色剂后,平均脱色率为14.3%,不溶于水杂质降低2×10-6,白砂糖残留二氧化硫降低6×10-6。试验表明,在煮糖过程中加入DS型煮糖脱色剂能有效地降低白砂糖的色值、浊度、不溶于水杂质、二氧化硫,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20.
水冬瓜油工业化生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伯川  杨帆 《中国油脂》1996,21(1):12-14
对水冬瓜果的制油、精炼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适合于水冬瓜加工的工艺和设备。通过工业化生产,获得了合格的水冬瓜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