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谈建筑的象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艺批评的范畴里,研究文艺媒体的象征性已是20年前的事了。然而在建筑批评的领域里,关于建筑象征性的讨论则显得浮光掠影。我们似乎很轻易地绕开了作为设计师所要面对的基本问题:就是建筑为什么一定要有文化和社会意义?建筑的象征性是什么?建筑的象征性有什么什么特质?了解这些知识对当代的建筑师们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一直使我困惑,让我无法仅仅留在建筑的领域内,最后,选择了“离经叛道”的道路。今天,上述问题可能还在困扰着中国的设计师们。君不见每一个城市都有一个悉尼歌剧院式的贝壳建筑或是风帆式的宾馆吗,人们美其名…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云南建筑》2014,(3):I0001-I0001
什么是好建筑?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位建筑师思考。建筑怎样才能称之为“好”?老旧建筑是不是好建筑?知名建筑是不是好建筑?宏大建筑是不是好建筑?复杂建筑是不是好建筑?……从一串串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来看,回答这个问题并不简单。  相似文献   

3.
城市与建筑不该是遗憾的艺术王明贤(一)城市与建筑是一个社会当下文化、经济和科技状况的真实写照。美国建筑学家沙里宁说过:“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他还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我们阅读中国...  相似文献   

4.
《城市环境设计》2014,(12):145-145
王维仁:关于建筑教育的思考我们谈建筑教育要开放什么?要如何多元?首先要问自己教育的定位是什么,价值是什么?才能够认清我们教育的方向是什么。如果我们认同建筑创造基本的人文价值,我们必须首先认清,建筑在一个消费社会中,作为一种文化抵抗与公共性维系的功能与价值。在资讯与商品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必须承认建筑也是一种媒体媒介,亦是一种商品。在建筑师常常可以不再受建筑的形式或使用功能限制,进行形式自由创作的过程中,我们几乎无法分辨什么是好的建筑,什么是廉价的建筑商品。  相似文献   

5.
杨洲 《中外建筑》2009,(2):56-58
合作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关键词。 有人开玩笑说现在各地的建筑设计院已经快成为“施工图配合院”了,很多发达城市的大设计院都在配合国外建筑师做施工图,我们很多有影响的大型建筑都是由国外建筑师提出创意,国内的建筑设计院和建筑师来配合。从建筑来看:金茂大厦、国家大剧院、“鸟巢”、CCIV新址、上海交通枢纽、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从地区来看: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似乎都是这个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成都市城市科学研究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市长葛红林说:“我们很多建筑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成为了实际上的临时建筑……”他试图让城市建设管理和参与者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城市管理得好,对于身处其间的市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精神享受。  相似文献   

7.
中国建筑教育的历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巴黎美院(即:布杂)”建筑教育在中国从移植、本土化到衰败的一个发展史。如果从欧美国家建筑教育发展规律来看,“布杂”建筑教育的衰退大概是在1940年代前后的这二、三十年间发生的,从“布杂”的形式主义转向以现代建筑为基础的功能主义。而我们国家的“布杂”建筑教育则一直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8.
建筑与艺术文化与美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曹诺 《华中建筑》1997,15(3):24-25
建筑与艺术文化与美学曹诺1建筑与艺术的关系在一般人看来,“建筑”与“艺术”一个是工程学科,一个是艺术学科,似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由于“建筑学”这个学科的内容和专业特点,又产生了“建筑艺术”“建筑美学”“建筑文化”等等这些学科交叉融合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卜平 《浙江消防》2007,(2):37-37
“我确实不知道啊……”接过消防部门的处罚通知书时。有些人委屈地为自己申辩。他们或是不知道在规定时间内申报建筑审批、验收手续的人员,或是公共娱乐场所违章装修的人员,或是不懂法律的法盲……然而,执法者的回答是那样不容置疑:“不知法,不懂法,不能成为避开处罚的理由。一个杀人犯能因自己不懂法而不承担法律责任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陈中原 《建筑工人》2005,(11):58-58
现在,即使完完全全的一个建筑外行,也不会不知道什么叫“哥特式建筑”。  相似文献   

11.
广东蒙娜丽莎陶瓷有限公司董事张旗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至今,我们都不知道名推委撤消对建筑陶瓷中国名牌评价的真实原因是什么,这使得我们许多的建筑陶瓷企业感到困惑、失望和迷茫。这20多天来,各种道听途说和猜测的版本有很多,但我们希望能从主流的渠道听到相关的解释,我们也希望名推委能认真倾听建筑陶瓷企业的声音,能促使事态朝着有利于建陶行业健康进步的方向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李华 《新建筑》2010,(4):57-57
汪原对2009中国建筑大事记总结的10个关键词,实际上涉及的是10个方面的主题。从第一个“迷茫”提出了学科自制和学科边界的问题,到最后一个,“回归”建筑教育上,在我看来,围绕着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建筑学学科自身的构建,包括它的职业化;第二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概念,对建筑意味着什么,更准确地说,对中国建筑界和中国建筑师意味着什么?与“中国”概念紧密相关的,是经常被视为他者的“西方”。如果说第二个问题是以“本土”为出发点的话,那么第三个问题可以称为“碰撞”——在急切地引入外来的建筑师、建筑作品、建筑思想、建筑理论的同时,又伴随着自觉或不自觉的抵制、焦虑与困惑。这三个问题相互交织,其核心是第一问题,即在当代中国,建筑能构建什么?它自身的定位、知识结构的组织、职业规范及活动的领域与责任。  相似文献   

13.
刘力 《世界建筑》2003,(3):95-95
什么是“好建筑”?我坚信:首要的是它应合理地嵌入所在的城市环境。它的形态、形体,它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手法,几乎都能找到城市要素在其身上的反射和折射,如此理性设计带来的建筑魅力将是无穷的,必将脱离平庸和媚俗的困扰……。这里说的是老调——建筑与环境的相依关系。中科院凝聚态物理综合楼建筑设计采用圆形主体的形象是基于整个园区的散乱无序和它所处的中心位置而确定的。张弛的中心地位和对周边环境的辐射控制作用,使周围现状建筑群有了中心控制点,使整个园区从此有了秩序感,可谓”园中受一点,全局成统一“。但它又不是…  相似文献   

14.
李海清 《新建筑》2010,(4):58-59
同意汪原、李华二位老师的观点。如果不能确立建筑学讨论的边界,讨论可以休矣!但确立边界就难免与“学科自主”搭上关系——什么是建筑学之内的问题?这正是“学科自主”所必须回答的核心问题!而一旦涉及建筑教育,则有以下三个更为基本的问题在等待我们回答: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城市策划专家沙里宁说过:“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知道这里的人们在追求什么。”  相似文献   

16.
应朝 《建筑》1997,(8):21-23
一、先说“文化”眼下“文化”二字很吃香。醉醺醺的能吐出“酒文化”;一个饱嗝打出了“食文化”;看相算命幌起“周易文化”共庆广告吹成“企业文化”……光怪陆离不胜枚举。我们搞了几十年建筑,冠以“建筑文化”,笔耕于建筑师自己的“自留地”,纵然为一孔之见,旧话再提,能一吐为决总也不为过吧。如今形势大好,国家昌盛,大兴土木,建筑热门,“炒楼”火爆。有本事批下地皮,有门路弄到投资,搞点房地产,利润大大的,反常地能超过国际盈利幅额何止三番四番,然而也有统计:去年全国空着新房5031万平方米,竟占全部商品房的77.15%…  相似文献   

17.
“现代的”是经常被用来描述各种事物的形容词。它的含义是什么?我们并不知道。但在建筑中,所有人都知道“现代建筑运动”,我们也都听说过“现代建筑”,同样,听说过“后现代主义”,却并不懂得它的含义。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运动,就意味着我们是在真空状态下进行设计。在有希望的情况下,某些理性逻辑能够指引我们创造出具有功能性且适合居住的建筑;我们通过背景经验学习如何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建立绩效标准,创建选择项并对其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8.
尽管中国的城乡建筑记录着由中国建筑教育培养的一批批建筑师的足迹,但在建筑市场全球化的今天,在本土建筑师与国外事务所和建筑师的打拼或合作中,中国建筑师群体明显暴露出自身理论体系薄弱、忽视工程技术、文化艺术修养不足、建筑文化感断裂、建筑理性感缺失以及建筑艺术形式混乱等问题。我们可以将其归结为中国社会环境、建筑市场薄弱以及国人先天素质不足等原因,但是让我们无法回避的是,中国建筑师职业生涯的重要起点和过程——建筑教育是上述问题产生和发展的土壤和温床。  相似文献   

19.
城市景观建设之文态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建筑大师沙里宁说过这样一句话:“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化上追求什么。”  相似文献   

20.
《时代建筑》2011,(1):I0002-I0003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010年“中国最宜居城市”的桂冠花落福州,引来世人无数关注:是什么让这座历史名城重放异彩?又是谁让曾经的“纸褙福州城”展现出“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的魅力?让我们一起走进福州,聆听成名背后的故事.同时.探寻见证其发展的福州市建筑设计院的成长足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