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晰装配式建筑生命周期碳足迹及其关键来源,构建装配式建筑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案例。在探究装配式建筑减排潜力的基础上,从生命周期阶段、建设与使用活动两个层面分析装配式建筑生命周期碳足迹分布特征,探讨使用寿命对装配式建筑生命周期碳足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取暖、制冷、照明等活动组成的运营维护阶段是装配式建筑生命周期碳足迹的主要来源;随着使用寿命的增加,装配式建筑年碳足迹先降低后增加。该研究结果可为装配式建筑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估及低碳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生命周期评价(LCA)是一种研究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的重要方法。本文从数据的角度出发,以我国寒冷地区某住宅建筑为例,分别讨论了数据时效性、代表性和技术差异对建筑生命周期能耗(LCE)和碳排放(LCCO2)的影响。其中,使用不同年份的电力能耗因子对LCE结果造成的差异可达6.36%,使用当地电力能耗及排放因子和使用全国均值的LCE和LCCO2结果相差12.52%和10.42%。此外,考虑墙体保温性能随时间变化时的LCE结果比忽略这一影响因素时大2.90%,LCCO2大2.28%。外窗传热系数从2.3 W/(m2·K)减小到1.7 W/(m2·K)时,LCE和LCCO2分别减小4.19%和3.23%;相同传热系数时不同的外窗配置对LCE和LCCO2的影响仅为1%左右。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气候变化且建筑产业能耗相对较大的背景下,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我国重点关注的问题。围护结构是内外环境热交换的重要通道,其中墙体又是围护结构的重要部分,因此应该作为重点的节能减排对象。基于目前墙体构造以及材料的多样繁杂,选择合适的建筑墙体构造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现有的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模型的研究,结合墙体构造对建筑整体的影响特点,重新划分全生命周期,借助建筑案例,对一栋位于西安地区的高层建筑附以四种不同规格种类保温材料的两种典型墙体构造,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核算,建立针对墙体构造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模型。对比不同工况下的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得出不同要求下相应的墙体构造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每种外保温墙体构造的碳排放量并不会因保温材料的加厚持续降低,而是存在某一厚度使得其碳排放量最低;自保温墙体构造的砌块厚度越大,碳排放量越低;综合两类墙体构造,自保温墙体构造的减排效果明显优于外墙外保温墙体构造。  相似文献   

4.
住宅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住宅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的阶段划分和计算2个方面入手,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住宅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的研究进展,得到了2点基本认识:一是传统的线性生命周期阶段划分已经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需要在消耗型建筑生命周期中加入循环的概念;二是在计算住宅建筑碳排放时,为了保证其完整性和准确性,应侧重主要排放阶段,并考虑建筑以外的一些影响因素.据此,笔者认为,我国住宅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的阶段可以划分为原材料生产、建筑施工、建筑使用、维护、建筑的废弃和处理5个阶段.在计算碳排放时,应将重点放在建筑使用阶段,可忽略建筑施工阶段,同时还应注意科技发展对不同阶段碳排放量变化的影响,以及建筑废物回收和住区绿地的负碳排放效应.  相似文献   

5.
解倩 《今日消防》2022,(5):8-11
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天津市商业综合体的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商业综合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以及天津市所采取的一系列对策和有效措施提出了改进对策,以期引发更多人员对城市商业综合体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目前生命周期分析在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研究方面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工具和途径.本文主要对国际建筑生命周期研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讨论,对97个典型案例的计算模型和能耗、碳排放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总结.可以看出,在不同研究中,对于建筑生命周期模型的建立存在较大的差异,阶段划分以及数据来源也不统一,导致不同研究中各案例的能耗和碳排放结果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缺乏可比性.通过对国际相关研究的对比分析,可为国内建筑生命周期能耗和碳排放评价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陈松  程剑 《华中建筑》2020,38(9):32-34
随着中国承接国际型大型赛事日益增多,全民健身的社会需求日益凸显,体育建筑建设遍布城市和大型郊县。然而,随着赛事的结束,体育建筑的可持续性——赛后利用成为设计中臻待解决的问题。该文试图将环境行为学的理论引入建筑设计当中,分析体育建筑的使用者与体育建筑小环境及社区之间的关联性,从中寻求能够改善甚至提高体育建筑可持续性的设计思路。作为事件性建筑、地标性建筑,有效地解决资源配置与建筑使用效率之间的矛盾是提高体育建筑使用效率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选择位于北京,框架结构分别为混凝土结构、轻钢结构和木结构的三类民用住宅建筑,他们的立面设计、朝向、平面布局和房间功能完全一致,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三类建筑开展整个生命周期的能耗分析。研究表明:三类建筑的生命周期总能耗以混凝土结构建筑最大,木结构建筑为最小。混凝土结构建筑的能耗与轻钢结构建筑基本相同,均比木结构建筑高30%左右。建筑使用钢铁材料、水泥、石膏板以及材料运输是能源消耗的主要建筑活动。  相似文献   

9.
王瑶 《福建建设科技》2009,(3):50-51,49
文章主要探讨现代乡土建筑在建造、使用过程以及拆除与改造中,所体现出的符合生态设计原则的设计意识与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0.
应用生态足迹理论,以生态足迹一般分析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建筑工程生命周期的生态足迹评价模型以及建筑工程生态承载力计算模型。以海南省某绿色建筑为例,通过测算此建筑的生态足迹以及所在区域的生态承载力来判断该建筑对区域生态的影响,测算结果表明,该建筑的生态足迹是其生态承载力的29.36倍,说明了该建筑所在区域存在生态赤字的状况。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省份,国家制定的住宅建筑日照标准长期存在执行难的问题。本文在对黑龙江省执行日照标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国家技术标准的法律地位并提出了制订国家住宅建筑日照管理办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戴月  周亮 《华中建筑》2008,26(3):32-34
“绿色住宅”不仅仅是指绿地率,更应遵循“节约能源、节省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而建材的选用是绿色建筑中至关重要的方面。该文重.董介绍了上海生态示范楼所采用的先进建筑材料,为大力发展和推广新型建材做示范借鉴。  相似文献   

13.
日本住宅建筑及建筑材料概况国家建材局王小曼1995年7月建设部与国家建材局联合赴日本考察住宅产业化问题。代表团在日期间主要考察了建筑住宅产业协议会、东陶机日佐仑工场、住宅都市整备公团、BL中心研究所、建设省建筑研究所、高木规市阿武山住宅小区、松下电工...  相似文献   

14.
装配式建筑具有施工体量大、资源需求多等特性,施工管理仍以施工人员的主观经验为主,构件需求计划及现场塔吊调度方案的制订缺乏科学与理论的支撑。以装配式建筑群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影响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需求及塔吊调度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综合考虑成本和进度的数学模型;其次,利用改进遗传算法求解最优进度计划,明确工序之间的最优率,并得到最优方案下的构件需求计划;最后,以实际案例为背景进行模型仿真,验证模型的正确性与可行性。研究结果可为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预制构件调度提供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15.
围合式住宅在上海的数量相对于整个城市住宅的总量而言非常少并且其境遇也日益尴尬,上海城市住宅开发和建设范式化现象严重并且亟待建筑设计类型上的创新,以及本文作者近10年从事相关住宅建筑设计实践工作,此3点一同成为了本篇博士论文主要的选题原因。本课题研究立足于现实,对上海中心城区既有的182个围合式住宅实例进行了全方位的调研。在此基础之上,对上海围合式住宅的发展历史进行了4个阶段的概述,并对其演化特征在4个层面分别进行了归纳。通过对历史的观察,可以认为自古以来围合式住宅在上海就一直存在,从未断代,并且在历史的每一时期,围合式住宅都有其所对应的具体形式。但是,无论是现状调研还是历史观察,它们都能有力地证明,与在欧美国家主要城市里一直处于数量上优势地位的围合式住宅相比,上海围合式住宅的总量自始至终没有占据一个显著的比例,更多的时候甚至是处于一个被抑制发展的窘境。这是本篇论文的第一个学术贡献。通过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本课题研究对围合式住宅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在客观层面上,通过虚拟建模和数据计算等理性方法证明了围合式住宅的五方面优势(即经济、兼得、多样、邻里和环保)和它的五方面劣势(即朝向、日照、通风、干扰和安全),指出在很大程度上这些劣势妨碍了围合式住宅的正常发展。另外,还对有关围合式住宅及其相关内容的现行国家规范和地方标准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指出在规范层面已存在一些不利于围合式住宅生长和发展的因素。在主观层面上主要进行了两项工作:第一是通过安亭新镇居住情况实地调查问卷来对围合式住宅的实际使用者就其问题和相关意见及建议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第二是在微信投票平台上进行的上海围合式住宅调研问卷10题,借此收集到规划、建筑专业领域工作及研究人员关于上海围合式住宅未来发展的相关意见和建议。所以,无论是主观与客观,还是案例与问卷,本文都试图对上海围合式住宅这一特定的研究对象进行尽可能深入而细致的探索和发掘,以求能够获得对其尽可能准确的理解和掌握。这是本篇论文的第二个学术贡献。结合以上两个学术贡献,即上海围合式住宅现状调研及其历史观察和对围合式住宅的全面深入剖析,课题研究的后半部分创新性地尝试提出了上海围合式住宅理想模型的建立、变形、检验和完善。第一步,建立起了5个不同尺寸的上海围合式住宅理想模型(XSmall、Small、Medium、Large、XLarge);第二步,对这5个基础模型依次进行5个方面的优化变形(即转向、开口、高低、混合和补缺),从而可以获得一批初步形成的且已具有一定适用性的上海围合式住宅理想模型;第三步,通过日照时长测试和通风方向及速度测试等计算机虚拟辅助方法来帮助检验这些理想模型;第四步,根据得出的测试结果再对理想模型进行二次修正和调整,从而尝试获得在综合指标评价下表现最优的一批上海围合式住宅理想模型成果。这是本篇论文的第三个学术贡献,也是最具有创新性研究的一个贡献。长久以来,上海围合式住宅没有能够受到社会各方的足够关注,致使它始终处于一个较为次要甚至是被遗忘的位置,这其中既有它自身缺陷的原因,又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背景密不可分。但是,围合式住宅所具备的各方面优势一直是毋庸置疑的,而且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论证发现它的不足之处是能够通过一些技术方法来缓解或者改善的。因此,社会各方都应该尝试改变对围合式住宅的态度,从下意识地漠视、诟病和排斥转变为理性地审视、研判和接受。无论如何,在当下讲求个性、多样、共享和融合的我国城市化全面深入发展阶段,围合式住宅有足够的理由成为一种有益的补充类型加入到上海城市住宅的开发和建设中去,相信它必将有助于增加上海城市住宅的类型多样性,也必将有助于改善上海城市的空间和形象。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重庆地区住宅建筑遮阳设计的现状对一些已建和在建项目进行了实地调研分析,并抽取其中一栋住宅建筑进行了节能改造设计,以期为阳光利用下的建筑遮阳设计研究提供较为充实可靠的资料、为重庆市其它类型建筑的节能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马静 《山西建筑》2014,(20):153-154
采用排放系数法对集中热水系统排放的CO2进行了量化,分别对采用不同能源的水加热器进行CO2排放量的计算,确定了各种能源消耗过程CO2排放量,最终确定了集中热水供应系统CO2排放阈值。  相似文献   

18.
建筑物化阶段的CO2排放时间集中、绝对量大,是建筑节能减排的研究重点。构建了办公建筑物化阶段CO2排放的计算模型,包括建材、设备生产与运输的CO2排放,以及施工过程的CO2排放。利用该计算模型,分析计算了78栋办公建筑物化阶段的CO2排放量。平均来看,物化阶段的碳排放量为326.75kg/m2;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单位面积碳排放明显增加,超高层建筑的单位面积碳排放量是多层建筑的1.5倍;土建工程的碳排放量占到物化阶段的75%左右,而钢筋、混凝土、砂浆、墙体材料的碳排放量占到了土建工程的80%以上。分别以建筑层数和建材用量为自变量做了办公建筑物化阶段CO2排放量的预测模型,通过统计学的分析对比,发现以钢筋、混凝土和墙体材料为自变量的预测公式可以很好地预测建筑物化阶段的碳排放。  相似文献   

19.
选取天津市2012年新建高层点式住宅为研究对象,基于建筑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 Assessment, LCA)理论,运用建筑生命周期能耗计算方法,从平面布局、型体特征、建筑细部3个层面,对建筑生命周期5个阶段进行系统化的数据分析和能耗模拟,提出基于LCA的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被动式节能设计操作程序,总结出天津市高层点式住宅被动式节能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20.
紧凑型住宅平面设计研究——以上海地区集合住宅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选取上海地区集合住宅作为研究对象,从家具设计、套型平面、住栋平面三个方面对其紧凑型设计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试图得出适合长三角地区的住宅平面紧凑型设计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