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油田已进入高含水阶段,一些油井的产液量呈下降趋势,由于地层堵塞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油井的产液能力大幅度下降,已步入了低产低效井的行列。针对薄差储层砂体发育差、注采不完善、初次压裂不完善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油水井对应压裂技术思路,在细分控制压裂理论基础上,紧密结合油水井砂体发育的实际情况,应用多学科研究成果,合理选择对应压裂层位,通过油水井对应压裂,提高薄差油层的出液能力;对注入端砂体压裂改造,提高渗流能力,减少压力损失,相当于"平移了井筒",实现对薄差油层的高效动用,通过对油水井对应单砂体压裂改造,提高对应压裂井组动用厚度。  相似文献   

2.
尉珈敏 《辽宁化工》2014,(11):1451-1453,1456
经多年开发双河油区长6油藏地层压力下降,产量持续递减,严重制约了油藏的有效开发。以Arps产量递减方法为基础对研究区产量递减规律及其递减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双河油区长6油层组产量递减属于双曲线递减,注水量下降及供液不足是产量递减的主要原因。同时针对近年来低产低效井比例逐年增加的现状,从地质、开发等因素对低产低效井成因进行分析,针对储层物性差,天然能量较弱,注采井距偏大,注采对应率低。提出了4种相应的调整对策:整体压裂,加强注水,减小注采井距,增加注水井及注水井补孔压裂。这对于减缓油田产量递减,提高油田原油采收率,改善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油田开发中后期随着注采矛盾逐渐加大,开发效果逐渐变差,低效井逐渐增多,使油水井开井数下降,注采对应关系变差,严重影响油田整体开发效果。本文以港中油田为例,通过精细构造、储层等地质研究及剩余油潜力研究,优选潜力区块,针对长停低效井原因及潜力分析,进行长停低效井的综合治理。使区块开井率上升5%,有效控递减2.6%,有效改善区块开发水平,对其他复杂断块油田低效井的治理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永乐油田肇293区块位于三肇凹陷永乐向斜东翼,开发目的层为葡萄花油层。由于储层薄、物性差、同层较发育,且区块内断层较为发育等开发矛盾,截止到2010年区块内低产井、长关井比例已占总井数的75.7%,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开展了对肇293低效注采区块的治理,以提高区块内油水井的利用率及储层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5.
A区块开发杨大城子油层,属于特低渗透储层,基础井网注采井距大,油水井间压差逐年增大,低效井多,开发效果差。利用数模技术优选了以加密调整为主的治理对策,应用后有效改善了区块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6.
南梁油田南部的午86区长4+5油藏规模上产后,部分低产低效井增多,含水上升加快,严重影响了油田的开发效益。通过对该区块的产量因素展开分析,认为单井产量与油层厚度和渗流能力、地层压力、注采比存在关联,也与注采完善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制定合理的注采比、注水强度、流压等开发技术政策,完善注采井网,强化注水井剖面治理,以及开展高含水井治理等治理对策,为下步提高采收率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大庆外围油田已开发的低渗透油气田储量约5.65亿吨,共有油水井23800多口,是油田实现4000万吨稳产的重要接替区块,主要分布在裂缝不发育的扶杨油层,其埋藏物性已远远低于油田开发的三类储层标准。由于其低孔、低渗、低丰度、低流度的特点,压裂增产效果差、有效期短,注水开发难以建立有效驱动,经济效益差。低渗透油田储量要通过压裂才能得到有效动用。长垣油田纵向分布上百个油层,具有小层多、岩性复杂、储层以及隔层薄等特点,分层压裂难度进一步增大,储层动用难度越来越大。目前外围油田的剩余油分布越来越分散。而且外围油田压裂井选井选层的难度越来越大,压裂井条件越来越差。压裂井中二、三类区块的井数比例增大。压裂井中注水受效程度越来越低。重复压裂井数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8.
针对二、三次加密井薄差储层发育差、注采不完善、同时受缝间干扰及难压层影响,导致部分薄差层未得到有效动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薄差储层对应精细控制压裂技术思路。通过将改造模式由常规压裂单井点压裂转向井组油水井对应压裂改造,改造对象由单卡段多层笼统压裂转向单砂体对应压裂改造,施工规模由常规固定加砂量转向根据砂体发育"个性化"优化施工规模,通过对油水井对应单砂体同时进行"个性化"压裂改造,实现完善薄差层注采关系的目标。通过现场试验,取得较好试验效果,初步明确了该技术对于薄差储层精细压裂改造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在油田开发的过程中,受本身地质油藏条件,以及开发方式、工艺方法等因素的影响,部分生产井的产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含水逐步上升,油田低产低效生产井数逐年增加。对BZ25-1S油田低产低效井成因进行分析,探讨治理低产低效井的技术对策,并对低产低效井及与之相关的注水井采取了上返补孔、开关层、注水井酸化、调剖、转注等调整措施,油井产能得到有效释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后期油田的低产低效井治理摸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QJB油田属于典型的"三低"油田,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由于注采关系不合理、油层物性差、套损、断层构造等因素的影响,因而低效井比例较高。通过对QJB油田低效井进行分类,成因分析,并制定实施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同时对措施效果进行总结,得出结论性认识,相信对低渗透区块低效井综合治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根据某X油田α层系储层目前存在低产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的方法得出了该研究区块的油藏低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储层物性差、储层泥质含量高薄差层多、储层水矿化度高、钻井造成的近井污染和低水倒灌导致油水井部位发生堵塞,部分油井含水率高,影响水驱效果。且目前该研究层由于采出成度仅为18.6%仍然存在非常大的剩余油挖潜价值,下一步在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压裂、酸化加黏土抑制剂及深部堵水技术调整进一步挖潜油层剩余油。  相似文献   

12.
水力径向钻孔治理低产低效井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台油田共有低产低效井458口,单井日产油仅0.1t,其中长关井146口,油井利用率低,严重影响油田开发效果。水力径向钻孔是治理低产低效井的重要措施,主要选择油层薄、排距大的低产液井开展措施增油。本文主要从储层发育状况、油水井连通状况和断层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详细阐述了影响措施效果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比分析,初步确定了下步径向钻孔的选井选层条件。  相似文献   

13.
针对薄差储层发育差、注采不完善、部分薄差层未得到有效动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薄差储层对应精细控制压裂技术思路,在精细控制压裂理论基础上,紧密结合油水井砂体发育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对应压裂层位,尽可能做到细分单卡,通过油井端压裂,个性化设计单层压裂施工参数,提高薄差层出液能力;对注入端对应砂体压裂改造,降低压力损失,提高渗流能力,实现薄差油层有效动用。但在现场推广阶段如何降低精控压裂井成本费用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微地震裂缝监测理论的应用,对压裂卡段的划分进行合理优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压裂成本,通过现场试验一个井组,初步确定了该技术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井部分井进入含水回升阶段,措施挖潜难度不断加大。本文通过对南六区三元复合驱采出井进行选井选层方法的研究,得知回升阶段压裂主要选则动用差、含油饱和度高、产液低、含水低、油水井连通好的层段,可提高压裂增油效果。同时为其他三元复合驱采出井薄差油层的重复压裂挖潜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姚立超 《辽宁化工》2020,49(1):113-115
针对罗27长4+5油藏单井产能低、整体开发水平差的问题,从储层物性、注采井网完善程度、注水突进及层间矛盾等方面开展了油藏低产井的成因分析,并逐步形成了注采平面调控、纵向剖面治理、水井强化注水及油井措施挖潜等配套产能提升技术。矿场实践应用显示,罗27长4+5油田53口低产井平均日产油由54.63 t上升到59.32 t,平均日增油4.69 t,起到了较好的增油效果。研究成果为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为同类油田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高台子油层加密新井进行压裂措施以来,压裂增油对区块增油控水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采油井含水情况、地层压力、油水井注采关系及压前调整和压后保护等方面的分析,找出了主要影响压裂效果的原因,对油田开发过程中实施压裂措施改善开发效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薄差储层发育差、注采不完善、同时受缝间干扰机难压层影响,导致部分薄差层未得到有效动用。采取压前补能与暂堵转向压裂技术,通过压前补能,完善注采关系,暂堵转向,压开新的裂缝,提高裂缝复杂程度,改善储层的渗透率,增强原油的导流能力,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有效解决改造油层挖潜老裂缝控制区以外剩余油的目的,实现低产区块效益治理。  相似文献   

18.
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措施挖潜难度不断加大,选井选层越来越困难,增油效果逐年下降。本文通过对南五区压裂选井选层方法的研究及注水井的压前培养、压后补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压裂增油效果,同时为其它薄差油层的重复压裂挖潜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油田开发到中后期,油田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优质储量的不断动用,发展到中高含水期或砂岩层在横向和纵向的发育已变差,越来越多的生产井产量递减,成为低产井。结合区块地质特征与注采关系,针对不同类型的砂岩储层,和油水井连通关系,充分挖掘剩余油,提高低产井的单井产量。同时在压裂工艺的选择上要达到控水、沟通优势相等,提高油水井利用率和储量动用程度,改善区块开发效果,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低渗透油层注水见效差,注采井间的注采对应关系一直是评价注水效果的重难点,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油井以及整个油田的产量和含水率,只有清楚注采对应关系,这样才能合理的作出调剖、堵孔、补孔等措施,从而降低油田递减,控制含水率。本研究通过利用油田砂体、沉积相及生产资料分析并结合吸水剖面来研究曾岔油区长6油层注采井间的对应关系,可见油层连片、储层物性较好,井网完善的井区注采对应关系好,水驱控制程度较高,而差油层区、井网不完善的边部、油层数多射孔不完善的区域水驱控制程度和动用程度低,是今后调整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