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燃煤电厂脱硫废水水质特性十分复杂,随着燃煤机组排放环保标准的不断提升,脱硫废水零排放将是继烟气超低排放后下一个火电环保产业发展方向。分预处理、浓缩减量、尾水固化三个环节介绍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工艺,指出工艺路线设计及技术选择的关键点,并对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工艺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内脱硫废水零排放的发展现状,相对于传统的蒸汽蒸发技术,烟气利用技术由于利用烟气余热蒸发脱硫废水,节省能耗,系统工艺简单,节约占地,已越来越受到关注。分析研究大型燃煤电厂脱硫废水利用旁路烟道喷雾干燥、烟道直喷干燥、烟气余热蒸发3种技术,通过计算和分析每种技术的特点,对各自优缺点做出客观的分析,为后续脱硫废水零排放项目中烟气利用技术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山西临汾热电有限公司2×300 MW机组烟气脱硫废水零排放工程为例,利用旁路烟道处理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旋转喷雾干燥法。阐述了旋转喷雾干燥法进行脱硫废水处理的特点、原理、工艺、设备及其在300 MW燃煤发电机组上的应用,实践证明应用该方法投资、运行费用低廉,使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的大规模推广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燃煤电厂湿法烟气脱硫废水具有高含盐量、较强腐蚀性和结垢性的特征,回用困难,成为制约全厂废水"零排放"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介绍了国内外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的应用情况,重点分析和比较了国内2个已投运的采用蒸发浓缩+结晶工艺的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的技术与经济性,提出了采用蒸发浓缩工艺的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5.
为了顺应燃煤电厂对废水零排放的需求,实现燃煤电厂末端废水合理处理,在分析梳理末端废水水质与现有零排放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对燃煤电厂末端废水调质及干化技术进行了研究与探讨。研究了含盐雾滴的干燥过程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比选雾化方式和烟气分配方式,最终确定了以烟气旁路干化的方式来处理末端废水的技术,并进行了工程应用,完成了工程示范项目,并对其工程效果和运行经济性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6.
燃煤电厂脱硫废水中的氯含量很高,对设备腐蚀性强,外排水对水环境的负面影响大,因此,脱硫废水中氯离子的处理问题一直是脱硫废水零排放核心的难点和重点。本文介绍了脱硫废水零排放的相关政策以及脱硫废水的水质特点,着重介绍了分盐技术、旁路烟道蒸发处理和电解氯制备消毒剂3种零排放工艺,综述了各自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了利用高浓度脱硫废水中盐分制备净水剂的新型工艺,有望实现高盐水中氯的资源化利用,减少氯转移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7.
针对燃煤电厂进行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时成本较高问题,提出对烟气余热浓缩后的废水进行沉淀、酸化、纯化、提纯等工艺,可以提纯出纯度及经济价值较高的氢氧化镁,降低燃煤电厂的废水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8.
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废水具有高含盐量、成分复杂、腐蚀性和结垢性的特征,回用困难,成为制约电厂废水“零排放”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介绍了脱硫废水的排放特征及回用现状,并对国内已投运的2种脱硫废水“零排放”方案的技术与经济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机械蒸汽压缩技术较多效蒸发技术可以显著降低运行能耗;在蒸发系统前设置水质软化系统,能显著降低蒸发系统的结垢倾向,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和稳定性。因此,建议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采用预处理系统(石灰和碳酸钠两级澄清软化+过滤处理)+蒸发浓缩系统(MVR/MVC)工艺。  相似文献   

9.
燃煤电厂末端废水中高浓度的氯离子是制约废水回用和全厂废水零排放的关键因素,传统的脱硫废水处理方法如化学沉淀法、蒸发结晶,以及新兴的零排放技术如烟道蒸发技术,都不能有效地解决高氯带来的负面问题,甚至因为氯含量过高使技术应用受到限制。基于此,提出电解制氯技术耦合已有的废水处理方法处理燃煤电厂末端废水,并总结了现阶段电催化析氯反应的机理及电极材料研究进展;从电解制氯原理角度剖析了影响电解脱硫废水工艺经济可靠运行的因素,包括宏观电解条件的调控,工艺流程的选择;并分析了燃煤电厂末端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氨氮、F–、硬度离子以及重金属离子对电解的影响;认为随着析氯反应机理的不断完善,电解制氯技术的技术可行性不断提高的同时,在经济方面也有一定竞争优势。但如何减缓极板结垢倾向,降低其他离子对电解的不利影响,以及优化界面反应过程等还需要开展多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电站系统工程》2017,(3):56-58
针对燃煤电厂脱硫废水处理的实际情况,分析目前国内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具体工艺,对脱硫废水处理各种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同时提出借鉴蒸发塘工艺改造灰场,以便找到一种经济有效的处理措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废水零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