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建文 《福建建筑》2014,(5):25-27,35
山地公园规划设计应遵循自然、因地制宜,运用景观与生态学方法,充分挖掘地域文化,体现自然野趣和城市肌理。通过介绍长安公园规划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总体规划布局及景观规划设计,探讨山地公园规划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2.
李红  方程 《园林》2022,(9):76-82
中国是个多山的国家,为了缓解城市建设过程中用地紧张的问题,满足城市居民对绿地的需求,利用自然山体建设城市公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为了更好地优化城市山地公园的景观空间环境,满足大众对户外活动空间的更高需求,利用CiteSpace软件对近20年国内城市山地公园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发文阶段、研究热点和研究主题等内容梳理了该领域相关研究的发展脉络及未来发展趋势。聚焦城市山地公园规划布局与设计、城市山地公园生态修复与植物景观、城市山地公园使用后评价和城市山地公园地域特色表达这4个研究主题进行重点文献分析,以期为未来城市山地公园规划布局与景观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城市化进程发展,越来越多城市周边的山地丘陵逐渐发展成为城市公共绿地。山地公园满足人们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同时,也满足了城市化发展需要,山地地形等要素的复杂性,为公园建设提出了限制与挑战。本文以昆明市西山区宝珠公园为例,针对山地公园景观建设中的建设重点和方法从地形处理、道路交通、植物景观、配套建筑、景观小品、雨水收集、景观照明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贯彻十九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的方针,当今城市化浪潮下,景观生态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指导方向,山地步道作为绿道系统的重要环节,应满足人们日益上升的对城市山水休闲游憩活动的需求。基此文章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鼓楼区福山生态郊野公园为例,对福州城市西北片区最具原生态的自然山地型公园,同时也是登山漫步揽城临江和亲近自然、沁人心脾的郊野公园的生态保护理念为依托,秉承保护山地景观肌理和自然本底的生态公园,通过主游步道建设串联起沿线景观资源的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研究,归纳总结了山地步道在建设过程的技术要素和相应的景观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5.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山地公园设计提出新的要求,现有山地公园的开发与设计大多忽视场地原有的自然条件,造成生态系统与景观资源被破坏。该文从共生理论出发,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巴东县徐家坪景区为应用案例,对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进行了阐述,将共生理论与山地公园设计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功能空间要素与地形空间要素共生、自然环境要素与人工设计要素共生、人类行为要素与野生动物的活动要素共生3个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区域的扩张,城郊山地被纳入城区范围,公园规划设计范围也转向了山地,以求能有更多的城市绿地空间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游憩活动需求.因此,城市山地公园开发建设将是城市绿地发展的趋势.但山地公园地形较为复杂、高差大,这一特性也给山地公园的开发建设带来了 一定的难度.论文以大连金石滩山地公园设计为例,本着尊重自然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的发展及人居环境的变化,许多公园绿地面临着改造与完善。山地公园以其地势复杂、场地有限,成为公园设计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南丹县铜江公园改造设计针对现状核心景观不明确、主题景观特色不突出、景观空间体系断裂等突出问题,通过对地域元素的整合与提炼,形成新的设计亮点,进行以清峰山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山地景观风貌特征为元素,以白裤瑶族文化、土司文化、山地文化等为内容,以"有机分散布局、重点集中营造"为策略的针对性改造设计,进而获得公园整体环境的优化与升级。  相似文献   

8.
以贵阳市黔灵山公园为研究对象,选取24个植物景观单元。以生态适宜、景观适宜、社会适宜为准则层,建立山地公园植物景观景观适宜性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克服以往植物景观评价赋权重的主观性,建立山地公园植物景观景观适宜性评价模型,得到不同植物景观的景观适宜性指数。结果表明:黔灵山公园在适宜范围内的植物景观有10个,占评价单元总数的41.6%,适宜性较差的有14个,乔灌比(数量)在1:11.2~1.7:1之间的植物群落景观适宜性较好。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3点山地公园植物景观营建策略,以期为山地公园植物景观评价及营建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山地公园立地条件的特殊性,依据生态重建、凝炼文化、边坡处理的设计理念,通过研究广西南宁五象新区总部基地公园景观工程方案,论述了如何针对山地公园的特殊性进行景观再造,整合地形、边坡处理、环保材料再利用、山地建筑等,并结合园林造景进行体现山地的公园设计.  相似文献   

10.
伴随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公园应运而生。本文浅析了山地型生态公园的内涵,总结了其特征,并概括了依托自然山体建设生态公园这一类型公园的规划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1.
山地公园是保护生态、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载体。以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公园改造建设的规划设计和施工为例,探讨和分析桂西北山地公园建设如何体现生态和民族、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2.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国内外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实例说明了城市湿地公园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城市湿地公园受到公众和城市建设者普遍欢迎的景观特质,包括自然生态特质——自然特色浓郁、景观丰富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效益显著和功能复合全面,社会效益特质——游憩活动性质明确、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和教育功能突出以及经济效益特质。针对我国部分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中存在的设置不分地域和条件、景观设计形式化、游憩活动城市化、忽视其它生命、“物种入侵”形势严峻、忽略教育意义等景观建设的误区,提出了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建设应遵循严格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严格控制人类干扰、建设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游憩活动主题化、建筑自然化生态化等重要原则。最后,对城市湿地公园景现建设中的概念设计和景观分区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希望通过文中研究能对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营造对城市绿地系统构建起着重要作用,通过阐析植物景观空间的概念,论述植物景观空间影响要素,以柳州市雀山公园为例,从整体规划和分区设计两个方面对公园植物景观空间营造要点进行分析,提出以人为本、施法自然、体验感知、要素组合的植物空间营造策略,以期为公园绿地建设人性化、生态化、艺术化、多样化的植物景观空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山地公园游步道设计的原则和理念,对山地公园游步道在总体设计中应考虑的景观因素、技术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结合金鸡山公园游步道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了以生态保护为核心,以人性化设计为手段的步道设计思路和手法。  相似文献   

15.
山水之间的景观塑造--山地滨水景观公园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山地滨水公园环境功能和意义的分析,阐述了山地滨水公园景观设计研究的重要性,并针对山地滨水公园的现状问题,结合山地滨水公园设计实例,阐述了山地滨水公园的景观理想。  相似文献   

16.
日本自然公园的发展与概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章俊华  白林 《中国园林》2002,18(5):87-90
本文通过对日本自然公园的发展与概况的介绍使每位读者可以充分了解日本28处国立公园及55处国定公园的指定年代,地质、地貌、动植等景观特征。并且记述了“国立公园法”的制定实施过程及随后出现的“自然公园不”与国立公园、国家公园、都道府县立自然公园的要领和划分标准。同时讲述了为保护自然公园而制定的普通地域、特别地域有讴等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谢辉  辛尚 《室内设计》2016,(5):92-97
在重庆市主城区选取了具有典型 山地形态和丰富声景的碧津公园为研究对 象,采用声漫步方法对该山地公园的声景和 视觉景观进行调查评价。结果表明,碧津公 园的声景组成可分为人工声(65%)和自然 声(35%)两大类;人们更偏爱流水声、鸟叫 声等自然声;公园平均声压级为62 .7d BA, 远超过相关标准的限值;声景的舒适程度 与声景类型、空间的围合程度都存在显著相 关性;“近的—远的”、“单一的—复杂的”、 “柔和的—刺耳的”、“无方向的—有方向 的”等词组是描述山地公园声景最贴切的 形容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重庆市北部新区九曲河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为例,介绍了湿地公园建设对城市的重要性以及山地城市湿地公园的特点和规划途径,以期为山地城市的生态保护和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官钦水 《福建建筑》2015,(1):114-118
探讨如何基于场地特征,营造出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特色景观。公园入口既是城市公园的形象标志,也是城市重要的开放空间节点,探索如何建造融合场所特征、功能要求、景观典型的公园入口具有积极的意义。厦门海沧大屏山公园南入口是尊重场地特征营造特色景观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20.
对福州的山水格局和山地公园的建设契机进行了分析,从海绵城市的角度进行了论述,得出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山地公园建设,是福州应对"山在城中城在山中,河在城中城在江边"特殊山水格局的需要的结论,更是"源头减排"的具体实践,论述了山地海绵公园建设的必要性,并通过梅峰山地公园的项目成效对建设必要性进行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