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在乡村振兴发展背景下,农房建设及改造中传统建筑材料发展的矛盾和需求,解读了传统民居建筑保护及规划中可借鉴的依据。传统民居建筑是综合了建筑结构、建筑功能、文化特色等多方面的建筑,以绿色、低碳、环保、节能和具有文化特色性为发展趋势,严格制定执行其在“乡村振兴”中的战略定位和保护策略,做好农房建设及改造中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和传承,在既能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同时,也要尽可能保留建筑的传统历史风貌,充分发挥其使用价值、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乡村振兴的发展背景下,探索传统民居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以研究传统民居建筑改造与提升的可持续发展策略。通过分析传统民居的建筑与环境因素、文化与经济价值、材料与构造工艺,总结传统民居建筑的可持续评价方法,并对江西关西客家民居改造项目产生设计作用。基于改造项目的项目概括与现状分析,研究得出可持续设计策略与方法积极地影响了传统民居建筑的空间功能优化,文化与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以及建造材料与构造的细节设计。最终,完善传统建筑,从环境、文化、经济、细节上的可持续再利用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民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对住居的居住要求日益提高。文章基于实地调研,对传统民居建筑的自适应演化现象与机制进行探讨,并从建筑材料、立面构成、平面肌理等方面分析了演化的形式、特点和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村民为主导的民居演化,不应仅仅关注功能,还应体现包括形式、节能等方面的考虑。尝试设计改造,试图为传统民居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寻找适宜的模式,使其既能保持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又能提高居住的舒适程度。  相似文献   

4.
山地乡村自然、文化资源丰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再次掀起乡村旅游热,为山地乡村发展带来机遇。为了促进山地乡村绿色健康发展,现以冀南地区山地乡村为出发点,将邯郸武安市山地乡村民居建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总结分析现状问题,以健康居住、绿色节能、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依据绿色建筑技术,从庭院环境、建筑围护、室内环境等方面入手,为冀南及其相似地区山地乡村民居建筑的绿色节能改造提出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对河北省邯郸市农村地区民居建筑能耗的现状调研中,发现该地区农村住宅存在建筑层高不合理、室内空气流通性差、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差等问题。结合冀南乡村气候环境,从绿色、节能的理念出发,对村中既有民居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并为未来村中新建建筑提供可行的建筑节能设计策略。利用ECOTECT软件对改造前后的建筑进行热工分析,结果显示节能设计策略可以增强民居建筑的热工性能,减少该地区乡村民居的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6.
冀中山区位于太行山脉中南部,旅游资源丰富,伴随"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山区建筑规模有明显上升趋势。以平山县山地村落民居为例,调研山地民居的使用及运行状况,结合当地地域环境及气候条件,从空间设计、能源利用、围护结构等方面入手,为当地民居建设或改造提出适宜的建筑节能设计与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对居住需求与民居设计的关注,以胶东民居建筑为对象,从建筑设计因素与居住者需求两维度创建综合节能评价体系,构建节能评价模型,借助招远市段家洼村某民居进行评价,分析民居节能设计的合理性对室内温度、建造成本造成的影响,发现不利于节能的设计因素与未满足居住者需求的消极因素,为民居的节能设计和居民福祉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季贵斌  史雪 《住宅科技》2023,(11):42-46
文章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从整体性、安全性、宜居性、效益性等方面对乡村传统民居进行改造策略研究。在此基础上,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民居改造项目为例,结合乡村时代发展,针对乡村传统民居质量参差不齐、室内功能矛盾和能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改造策略,为乡村传统民居改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何帮金  杨毅 《住宅科技》2023,(12):46-52+68
文章从分析当代乡村民居日渐趋同、千篇一律的“城中村”现象着手,探讨传统地域建筑基因普遍缺乏承续的原因。结合大理市三哨村左家民居改造设计和楚雄彝人古镇两个案例,从个体改造与整体规划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整体功能布局、材料与建构和建筑风貌三方面探讨重构当代乡村民居的在地性措施,指出当代乡村民居建设应注重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通过传统营造技艺与现代建造技术的结合运用,营造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进而重构当下乡村民居在地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陕南两个乡村民居的改造设计,系统梳理了当地民居中传统的建筑技艺,并在设计中以现代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对传统的建筑技艺进行了诠释,同时尝试对新材料和新技术进行本土化、地域化处理,并将其应用于传统民居的改造与更新之中。通过以上的探索与实践,以期针对乡村建设领域中的文化传承问题从建筑的角度提出进一步的思考,并探索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建筑技艺的再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红色文旅对赋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近现代同质化建设使得乡村建筑缺失特色,人口流失等问题使得乡村更新动力不足,制约乡村发展。借力红色文旅,通过发掘红色资源、提升建筑品质、导入组织活动、艺术介入创新等方法,追溯传统及地方的建筑文化元素,关注文旅环境中民居建筑的创新使用,能让缺失特色的乡村建筑焕发生机。以辉山村参谋长小院为例,基于红色文旅视角,采用溯源、提质、赋能、介入等方法,实现乡村建筑更新及可持续发展。通过设计实践,对皖北民居建筑特征进行了提炼,并对参谋长小院进行了改造实践,项目效果明显。文旅活动与建筑更新的协同对带动乡村产业更新、人居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并可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农村空心化的情况正在日益加剧,伴随着大量劳动人口流失,农村经济失去了活力和生机。2021年2月25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给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政策背景,开展云南昆明五岳村太宅的改造项目。改造设计的初衷是探索一套适用于云南传统民居的设计思路。以尊重传统生活习惯,用亲民的造价来开展建筑实践。希望五岳村太宅改造项目的完成,可以为当地村民提供一种新的建造思路。传统民居不代表落后的生活方式,相反传统民居中蕴含着祖祖辈辈生活的智慧,通过合理的改造和设计,也将会创造更加现代舒适的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13.
结合低碳建筑的定义,提出丘陵地区低碳民居概念,本文在分析湖南丘陵地区传统民居的选址、布局和建筑单体的基础上,探讨丘陵地区低碳民居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4.
以内蒙古中西部传统乡村民居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对农村居民进行问卷及访谈调查,从院落、住宅内部空间对院落民居进行分析,总结民居的空间特征,了解老年人的居住现状以及需求特征,基于调研结果并围绕适老化改造原则探讨乡村养老建筑的设计要点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丽水传统民居具有数量多且保存较好的优势。但目前学界关于丽水传统民居的研究更多集中在乡村振兴、古村落活化以及旧建筑改造等领域,对民居厅堂平面形制的研究成果较少。作为江南地区木构架设计体系区划与谱系研究的重要一环,本文以丽水传统民居厅堂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史料考证、类型学、定性与定量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了厅堂的功能、形状、构成、面阔及进深,以总结丽水传统民居厅堂平面形制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重庆市乡村特色民居改造的背景出发,分析了民居民房改造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梳理了重庆市民居改造的基本情况,找到了重庆市民居改造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如设计针对性不强、改造手段脱离当地历史文化、改造设计整体意识欠缺等问题,并从调研设计、文化建设、督查督管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张涛  张宇轩 《室内设计》2023,38(5):153-157
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与乡村振兴步伐 的驱动,一些不当思潮与建设的侵袭,传统民居 被大量模仿现代城市建筑的新建民居取代,简 单实现了功能空间多样化的需求,却成为生态 脆弱、品质较差、文化缺失的代表,民居发展面 临种种困境。为了科学有效地助力传统民居传 承及美丽乡村建设,如何深入挖掘潜藏于传统 民居建筑原型中的绿色属性与生态经验,成为 在理论研究方面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选择云 南省勐腊地区的水傣干栏式傣家竹楼传统民居 为研究对象,基于被动式气候设计理论,针对傣 家竹楼建筑原型,提炼民居应对湿热气候的被 动式设计原型策略,比对Climate Consultant软 件分析所得的被动式设计标准策略,探讨民居 建筑原型的原型策略对标准策略的回应率。研 究结果表明:傣家竹楼建筑原型在遮阳、防热、 防雨、防潮、保温与节能等方面对标准策略的最 低、最高回应率分别为67%与100%,平均回应率84.8%。受材料及技术条件的限制,部分策略的回应不足,但是通过其他的方法及措施可以得到 很好的补充。傣族传统民居建筑原型的绿色特性及生态智慧,揭示了地域性传统建筑以地域自 然、社会环境为约束,以建筑综合性能为核心的生态设计理论控制的科学原理。本研究的结果对 湿热地区民居的设计建造及现代传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丽水传统民居具有数量多且保存较好的优势。但目前学界关于丽水传统民居的研究更多集中在乡村振兴、古村落活化以及旧建筑改造等领域,对民居厅堂平面形制的研究成果较少。作为江南地区木构架设计体系区划与谱系研究的重要一环,本文以丽水传统民居厅堂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史料考证、类型学、定性与定量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了厅堂的功能、形状、构成、面阔及进深,以总结丽水传统民居厅堂平面形制特征。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大力推行,特色小镇、特色民宿等设计层出不穷。民宿热潮的兴起,既推动了建筑师对传统民居文化的进一步研究,也促进了民宿建筑设计经验的积累。本文从传统川西民居建筑角度出发,从外部环境、院落空间和建筑材料的使用这三方面进行了研究,总结了传统川西民居建筑的建造经验。笔者又以西岭镇某民宿方案设计为例,阐述了传统川西民居的营造智慧对现代民宿建筑设计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大理白族民居建筑为例,从中国建筑现状及传统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入手,分析了装配式建筑优势,提出将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应用于白族民居中,力争推广应用到其他少数民族的特色民居建筑中,实现民族特色民居可复制性建造的设想,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提升建筑品质和改善乡村建筑整体面貌,推动特色民居的绿色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