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敖包塔油田南部位于大庆长垣南端,属大庆长垣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中的三角洲前缘相沉积,储层类型以席状砂为主,砂体厚度薄、横向连续性差,构造上隔层厚度大、小断层多、地层倾角大,水平井方案设计及现场实施难度较大。本文根据敖南油田的地质特征,以精细油藏描述为基础,结合现场实施效果,总结出了一套薄差储层优化水平井轨迹的设计方法,对同类油田水平井的设计具体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松辽盆地南部的QN地区断裂系统发育,其主要出油层系黑帝庙油层构造幅度低,主要发育岩性油藏、构造--岩性油藏,储层物性相对较好,但油层厚度薄,单井产能较低。因此该区主要以水平井开发为主,而水平井的部署及后期跟踪导向对构造精度的要求很高,普通的构造解释方法很难满足开发阶段水平井的需求,因此在该地区开展精细的构造解释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大庆外围特低丰度低渗透薄油层水平井开发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庆外围葡萄花油层主要为特低丰度低渗透薄互层油藏。为了经济有效开发这类油藏,开展了超薄油层水平井技术研究与实践,形成了油藏精细描述、水平井优化设计、随钻分析调整及钻完井等配套技术。利用三维地震精细解释构造,准确落实了油层顶面构造;利用地震反演和精细三维地质建模技术预测储层展布;建立了一套包括水平井井网形式、经济界限产量、水平井形式、水平段方位和长度等水平井参数优化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完善了适应超薄油层特点的含油性评价和水平井随钻分析调整技术,提高了砂岩钻遇率;形成了钻完井、压裂酸化、注水配套和油层保护等配套工艺技术。大庆外围水平井与直井的联合开发特低丰度低渗透薄油层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前,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剩余未动用区块储层更加薄差,含油性变差,直井采油方法效益不高,所以需要加大水平井应用力度。2013年在敖包塔油田茂A所属区块提交了探明地质储量167.68×10~4t,含油面积15.4km~2,该区块储层发育薄差,但主力油层发育稳定,这类油藏储层预测难度大、识别困难,布井风险高。为进一步搞清区块的构造、储层,为该区块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本文在已完钻井资料的基础上,应用三维地震资料联合解释、地质统计学反演等技术完成了区块的构造解释、储层预测等地质特征研究,在此基础上讨论本区块水平井部署原则,给出水平井布井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敖南储层特薄、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在沉积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地震波阻抗反演与岩性预测、序贯指示或序贯高斯相控随机建模方法及综合地震相、沉积微相、岩心单井相和测井相的地质综合分析方法,对敖南油田特低丰度低渗透薄互储层进行了精细预测。经完钻的水平井验证,薄差层储层预测精度达到87.5%,满足了特薄层水平井优化设计、钻井与开发的要求,使储层预测突破到1m以下的薄差层,该方法适合大庆外围特低丰度低渗透薄互储层,是薄层水平井开发的关键技术之  相似文献   

6.
国外区块某储层具低孔、低渗的特点,在直井开发效益差的情况下,采用水平井开发技术。针对复杂储层,采用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精细描绘水平井目的层24号砂体的构造特征,预测其内部单砂体的分布形态、厚度和展布范围,为设计水平井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松辽盆地北部齐家地区中部高台子油层埋藏深,处在三角洲—深湖相的沉积相带内,砂体薄,物性差,难以找到更多的有经济价值常规油藏。通过应用水平井技术,研究致密砂岩、裂缝型油藏新领域,探索此类油藏的勘探前景。探区存在着井数少、井距大、地质研究不够精细等不利因素,加大了水平井轨迹设计难度。本次通过精细的地震预测技术,高精度的完成了轨迹设计与实钻跟踪工作任务,总结出了一套探区水平井轨迹设计与实钻跟踪方法。  相似文献   

8.
古云集沙——中油藏油层薄,分布面积大,储量丰度低,采用直井开发,薄层采收率低。为了改善薄油层的开发效果,根据该区地质特征及开发现状,优选了水平井布井区块。并通过采用地震解释、地质建模等方法精细地质研究,搞清了水平井地区储层特征,优化了井位设计。在现场钻井过程中,采用LWD监控仪、综合录井仪、岩屑录井等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严格控制井眼轨迹,追踪油层,实现了在不到2m的薄油层中穿行,达到了较高的砂岩钻遇率。水平井钻井的成功,为类似薄油层的开发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致密油储层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是目前油田进入开发后期的热点与难点。实践证明,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是解决上述难题的手段之一。针对大港油田南区的构造、沉积特征以及地质导向难点,提出了针对此类储层的技术要点,总结了技术对策,梳理了导向过程。以大港油田官1608井区官1701H井为例,以Starsteer地质导向软件为依托,综合运用地质、地震、测井等资料进行地质建模与实时导向跟踪,提高了储层的钻遇率。  相似文献   

10.
大庆外围低渗油田储层渗透率低,丰度低,厚度薄,直井开发效益差。水平井压裂开发是一种提高低、特低渗透油气藏难动用储量的有效开发手段。朝阳沟油田早期开展过水平井全井限流法压裂试验,但水平井全井限流法压裂存在针对性差,部分储层压不开及小层规模难以控制等问题。为提高水平井压裂的针对性和压裂效果,在低渗透油田某区块开展了水平井多段压裂技术试验,探索提高特低渗透储层单井产量的有效技术手段,为特低渗透难采储量经济有效动用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中江气田中浅层沙溪庙组气藏开发以水平井为主,通过开展随钻地质跟踪,确保顺利中A靶及水平段在储层中部穿越,以达到地质目的,是决定水平井成败的关键.中江气田沙溪庙组水平井普遍具有邻井少或地层起伏较大的特点,江沙33-23HF井跟踪应用实例表明,以地质、地震综合分析法为主的随钻地质跟踪方法,有效保证井眼轨迹准确入靶,控制井眼轨迹处在储层有利部位,可以提高水平井钻井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针对明一块油藏层间差异大,事故井多,剩余油分布零散的问题,开展了精细构造研究、储层评价和剩余油分布研究,搞清了60个小层层间、平面的动用状况,选择和配套应用了提高薄差层动用程度集成配套工艺技术。以深化构造、储层和剩余油分布研究为基础,利用现有井点,以注采井组为单元精细调整注采关系,优选潜力层,减少注采厚度,优选集成配套的工艺技术,逐步形成适应剩余油分布特点的注采井网,强化差层动用、提高区块水驱储量和采收率。  相似文献   

13.
针对海上低渗透油藏储量动用程度低、开发水平差、开发难度大、剩余油挖潜潜力大等问题,提出从储层分类评价技术优选储层出发,结合地球物理、沉积微相认识等多方法有效预测储层展布及甜点,综合考虑地质模式多解性优选井型部署井网等一系列海上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关键技术。开发实践证明,在精细刻画储层基础上,顺物源方向部署长水平井+勾型井注水开发可有效保障海上油田复杂低品位油藏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直罗油田水平井水平段钻进过程中地质导向存在沉积微相不明、鼻状隆起发育、油层预测难度大等地质风险。针对以上技术难点,结合直罗油田的地质认识和开发数据,形成了配套的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通过邻井资料分析对比,对水平段延伸方向储层构造和砂体连通性进行大局控制;通过随钻伽马与录井岩屑,对储层微构造及连通性进行实时精细对比;通过大局控制,局部精细对比,提前预测储层,及时调整井眼轨迹,提高油层钻遇率。上述地质导向技术应用于现场68口水平井钻井过程中,取得了平均油层钻遇率91.5%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辽河油田欢127块为例,针对该区块存在薄、稠、物性差、出砂、直井开采难度大等问题,研究利用侧钻水平井挖潜井间剩余油技术。通过油藏精细描述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部署1口侧钻水平井。实施后,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果。现场实践表明:利用侧钻水平井能有效地挖潜老区稠油油藏的井间剩余油,为该类油藏的增储上产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苏里格东部气田属于低孔、低渗~致密且储层非均质性强的砂岩岩性气藏。气田现有直井产能低、整个区块开发效率差。采用水平井开发是提高低渗气藏产能的有效方法,但水平井在该区的适应性问题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通过研究该地区砂体的连续性及储层特征,结合气藏工程分析,对水平井开发适应性的静、动态条件进行分析与评价,筛选出该区最适于水平井开发的区域。在其中布置水平井,验证其动态开发效果,得到的产气量达直井的3倍。  相似文献   

17.
高246块属高升油田难动用区域,油层薄且出砂,储量动用程度差,针对稠油藏开发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在深入油层构造、储层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水平井在油藏开发中后期调整中的技术优势,有效的提高油藏的生产能力,达到了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取得了稠油藏边部难动用储量突破。  相似文献   

18.
宁东油田延安组油藏具有构造幅度低、储层相变快、边底水发育等特点。为确保油田的高效开发,在论证了水平井开发的可行性基础上,研究了水平井优化设计方法。根据试油试采资料和单井地质模型,优化水平段长度;考虑储层展布、构造走向、油水关系等因素,优化井身轨迹。结论认为:在油层厚度较大的区域及构造高部位采用水平井开发可提高宁东油田宁东26井区整体开发水平,优化设计水平段长度控制在300m左右为宜。该技术在宁东油田延安组开发井设计中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对类似油藏的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水平井作为一种薄差油层开发的有效手段在低渗透油田加密调整和措施挖潜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应用。以往水平井受地面条件和断层影响,构造解释精度较低,构造误差大,准确着陆难度大。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旋转地质导向钻井技术、井震结合精确地质导向和现场随钻跟踪及时调整三种改进方法及技术手段,以期能够为我国水平井随钻跟踪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提高采收率,少井高产是苏5区块高效开发的必然选择,需要大量实施水平钻井。目前该区地震技术主要用于地质靶点优选,较少涉及水平井轨迹设计、地质导向和随钻跟踪等多个环节。地震数据具有较高的横向分辨率,能够对随钻地层岩性和储层进行精确预测。通过对精细的构造解释,可为水平井地质导向提供精确的地层深度及倾角数据。储层精细预测可为地质靶点优选提供可靠目标,三维地震层位和储层空间雕刻有利于水平井轨迹优化设计。地震伽玛预测和孔隙度预测可以分别指导水平井钻钻遇更多的目标岩性和优质储层,为水平井地质导向提供更加可靠的指导。实钻情况表明,充分利用地震技术,可以提高水平井地质导向的成功率和储层钻遇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