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在隔震支座增设X形巨型临时支撑;利用带高度调节螺栓的锚定架等措施精确预埋钢板的定位;对预埋螺栓套筒采用接长锚筋的方式,减少了预埋钢板与支墩(柱)连接处锚筋数量;合理改进下预埋钢板,增设起吊孔、浇筑孔与排气孔,以保证吊装安全和二次浇筑的下支墩(柱)混凝土密实度。通过上述技术改进创新,使隔震支座安装具有质量高、施工快速及较高的经济效益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以乌鲁木齐市某办公楼隔震加固工程施工实例为例,对既有建筑采用隔震加固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介绍了实例中通过前期设计及施工准备、隔震支座安装、结构梁板柱加固、支撑卸荷、框架柱切割和拆除、隔震支座预埋板施工、隔震支座安装、上下支墩施工及沉降观测等实际施工过程,得出了经隔震加固后,可以实现地震作用力降低1度的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3.
建筑隔震工程的隔震层下支墩(柱)混凝土施工中,预埋钢板与其底部混凝土难以密贴,工程界疑虑钢板与混凝土交接处可能存在一定数量的气泡和空隙,浇筑填充率不足。为了考察预埋钢板下混凝土浇筑填充质量,采用3种常规浇筑填充方法进行对比:①一次浇筑法;②高流动性细石混凝土二次浇筑法;③高强灌浆料二次灌浆法。选择8个下支墩(柱)构件进行浇筑填充工法试验,并重点分析了混凝土上表面气泡大小及分布、计算出填充率。试验结果表明:3种浇筑填充方法的填充率约分别为81%,97.5%,91.5%。试验研究建议,隔震支座下支墩(柱)预埋钢板下部填充不应采用一次浇筑法。  相似文献   

4.
邓国璋  王杰 《建筑施工》2021,43(9):1907-1909
结合工程实践,应用BIM技术进行隔震支座的三维建模,为隔震支座下部预埋钢板提供准确的三维空间关系.通过BIM技术进行隔震支座预安装,避免支墩钢筋和锚固钢筋、隔震支座与型钢安装过程中的干涉问题,提高了安装精度.采用二次灌浆工艺,减少施工现场剔凿的工程量,节约人工和材料成本.基于BIM的橡胶隔震支座施工技术可为类似工程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一种单支墩多点位隔振支座精确安装施工的方法。即通过增设预埋钢板、自行设计预埋钢板标高、水平定位调节和支墩钢筋骨架固定等措施,使单支墩多点位隔振支座结构得以成功实施,橡胶隔振支座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隔震层施工质量是隔震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要点和难点。文章以厦门市某采用底层柱顶层间隔震综合楼的施工过程为案例,根据现场跟踪记录,分析了底层独立柱和隔震支座上、下支墩、隔震层上部梁板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施工过程,着重分析了上、下预埋板和隔震支座的安装及采取的施工措施,提出了保证混凝土密实度和可靠性的上、下支墩混凝土施工的方法。同时,强调了在施工中应与设计单位充分沟通协调,解决由于节点钢筋密集和部分设计构造可能影响施工质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针对橡胶隔震支座安装过程中下支墩钢筋密集、隔震支座定位应在容许偏差范围内、混凝土浇筑可能使预埋件偏位的施工难点,提出了橡胶隔震支座安装关键技术:下支墩进行设计变更或优化施工方案;通过定位临时模板对预埋件进行定位,或者通过下支墩侧模对预埋件进行定位,同时在混凝土浇筑前后及隔震支座安装前后校核预埋件定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控制混凝土下落速度,施工作业中避免触碰下支墩钢筋、模板及预埋件,混凝土浇筑前临时封闭螺栓孔。  相似文献   

8.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隔震支座下支墩在钢筋密集部位混凝土浇筑困难的原因,提出了采用临时预埋板更换正式预埋板的施工方法,确保了下支墩施工预埋板的安装质量,解决了钢筋密集部位混凝土浇筑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隔震房屋总量较少,特别是底层柱顶隔震房屋。以某框架结构小学教学楼为背景,进行隔震施工技术的探讨,同时,讨论隔震层相关的的工艺流程和施工方法。结果表明:工程技术人员应得到隔震技术原理和应用的培训;对隔震支座做详细的进场验收检查,隔震支座产品性能应经过第三方检验合格;下预埋钢板的安装和下支墩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列为施工控制要点;隔震层水平隔震缝和竖向隔震缝的施工质量列为施工控制要点。可为类似隔震房屋的施工提供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隔震橡胶支座安装是隔震层分部工程施工的重要工序,目前国内对大直径隔震支座安装普遍缺乏经验。通过对四川省西昌市某高层基础隔震住宅工程,对隔震支座现场安装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着重提出3个要点:(1)隔震支座采用无下定位钢板施工,革新了施工方法,但是要求下支墩混凝土表面打磨平整、清理干净;(2)大直径隔震支座吊装受力点应在下连接板上,避免隔震支座产生拉应力;(3)隔震支座地脚螺栓采用对角方式进行固定,避免螺栓拧紧不规范而影响水平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