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与日俱增,与此同时,旅游业迅速发展,"观景式"的旅游形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普遍倾向于感受当地地域文化,融入当地生活的"体验式"旅游;传统民居改造型民俗客栈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因其独具特色的建筑空间、形式、环境而受到众多游客的青睐。文章通过对传统民居改造型民俗客栈设计的研究,从空间设计、环境设计等方面探讨传统民居改造型民俗客栈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陕西宁强李家院村生态民居设计为例,通过对当地民居现状进行实地调查,了解了传统民居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且分析其影响机理,并在此基础上从生态和技术的角度对传统民居的空间和构筑形态进行改造,提出了适合当地的民居建筑设计策略和方案,以提高广大山地居民的生活质量、降低建筑能耗、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为山地生态民居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山地乡村自然、文化资源丰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再次掀起乡村旅游热,为山地乡村发展带来机遇。为了促进山地乡村绿色健康发展,现以冀南地区山地乡村为出发点,将邯郸武安市山地乡村民居建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总结分析现状问题,以健康居住、绿色节能、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依据绿色建筑技术,从庭院环境、建筑围护、室内环境等方面入手,为冀南及其相似地区山地乡村民居建筑的绿色节能改造提出策略。  相似文献   

4.
胶东丘陵地区传统民居特色鲜明,伴随着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胶东地区民居的节能改造设计逐渐被重视。结合胶东当地气候特点,从绿色与节能的理念出发,调研胶东传统民居建筑使用和运行状况,从建筑空间、围护结构、清洁能源的推广使用三方面入手,为胶东丘陵地区传统民居建筑节能改造提供设计与保护策略,为乡村振兴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秦巴山区山地传统民居进行实地调查,对其民居宅院建造特征、结构形式、构造方式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气候模拟程序对该区域的自然气候环境与被动式建筑策略关系进行了定量化的研究,总结了秦巴山区农村传统民居适合当地气候及自然条件的绿色建筑模式,为该区域山地农村民居生态化建设提供引导及借鉴。  相似文献   

6.
李顺  刘肇宁 《建筑技艺》2020,(2):126-128
近年来,随着游客大量涌入,香格里拉地区很多传统民居即将被改造为民宿客栈或活态博物馆。这些民居的改造充满各种矛盾和问题,它们既需要最大程度保留原有民居的风貌,又要将现代生活条件植入其中,提升其居住品质,并适应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对尼汝村两户民居采取小规模渐进式的改造,满足当代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并兼顾居民的生活生产状态以及延续当地的传统民居风貌。对香格里拉尼汝村在民俗旅游发展中的适应性改造的研究,为民居的多样性改造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寒冷地区传统民居由于气候特殊、地处偏远、经济落后,导致居住环境的节能水平不够。现以河北省西部山区传统村落民居节能改造为出发点,选取保定市阜平县顾家台村为研究对象,对当地传统民居进行实地调研,汇总传统民居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以延续传统民居做法、适合当地气候条件、满足当代农民居住需求为前提,针对其围护结构、平面布局及采暖方式提出了相应的节能改造策略,探索了提高传统民居室内热环境质量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马寿涛 《云南建筑》2014,(5):125-127
民族特色村落的旅游开发带来了的传统民居的传承和改造契机,传统民居作为重要的文化景观和旅游资源,可以通过旅游业的收入进一步推进传统民居的传承和改造,使之与村落旅游开发结合。传统民居不适宜现代生活需求等诸多因素使得传统民居逐渐消失,以怒江滴水河村的旅游开发为背景研究傈僳族特色民居“千脚落地”的基本特征和改造做法。当然传统民居的传承并不是要阻挡社会的发展,更不是阻止新建筑的产生,所以,研究试图得出传统民居的传承与改造的重要方面和做法,以期促进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从景宁畲族传统民居的基本特点和当地气候对室内舒适度的要求入手,分析民居的空间形态、建造材料、构造措施,探索其为实现室内舒适而在通风、除湿、隔热、遮阳、保温等方面采取的朴素措施,总结当地传统民居的被动式绿色建筑技术经验。这些经验可以为现代新农居设计拓宽思路,也为当前浙江省山地丘陵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实现"四节一环保"提供设计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传统民居是地方人民智慧的结晶,反映当地的历史,承载着当地建筑文化的传承,是"乡愁"延续的重要物质形态。福建省石狮市传统民居多为砖、石、木结构或混合结构,因年代久远、风吹日晒,老化程度日益加剧,保护传统民居已刻不容缓,结合其他地方片区改造研究,提出集中迁建保护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华中建筑》2021,39(7)
传统民居是乡村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对其保护修缮应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目前在乡村旅游政策的积极引导下,将传统民居改建为旅游民宿,既保护了原有街道风貌、延续当地地域文化,又为乡村旅游提供了一定的游客吸引力,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旅游民宿发展应具地方特色,基于当地地域文化的同时,根据不同旅客需求定位民宿的功能倾向,进行旅游民宿改建,最终通过特色民宿把握乡村的差异性,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传统民居以及传统的营建技术逐渐不被人们所重视,传统民居建筑日益减少。为了研究焦作山地传统石砌民居的结构与构造特点,对焦作山地多个典型的传统石头村落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对当地民居的承重结构和墙体、门窗、屋顶等部位的构造特点进行了分类分析和总结,以期对焦作山地传统石砌民居的保护与更新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土掌房对现代山地民居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思 《建筑》2010,(6):86-86,88
相对于千篇一律的现代居住建筑而言,传统民居的生成和发展是人们对当地气候及其它自然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本文以云南省历史悠久的土掌房为对象,通过田野考察的采证,重点分析了此种山地民居在房屋选址、建筑接地方式、空间利用方法等方面的特点和对当地山区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的良好适应性。此外,还对其建筑材料、能源使用的合理性和生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这些优点在现代山地民居中借鉴和利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许娟  刘加平  霍小平 《华中建筑》2011,29(8):124-126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山地民居建筑正在面临损毁甚至埋灭的成胁,如何保护现有民居及发展秦巴山地传统民居态势迫在眉睫,尤其是对秦巴山地独有的地域性聚落特色的保护.该文以青木川民居为例,研究整个秦巴山地传统民居的特征以及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及理论,挖掘山地传统民居建筑的特色、生态建造经验及生态适宜性技术,对更好地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西部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特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以及社会发展历史影响着当地民居建筑的发展。文章主要以民居类型涵盖面较广的陕西民居为例,从陕北的窑洞、关中的窄合院到陕南的山地住宅,通过剖视其历史背景、形式成因以及相互交叉影响的结果,探究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与资源有限承载力的矛盾形势下,我们该如何更好地保护、利用、更新、改造我们的居住环境,以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居住模式。  相似文献   

16.
张萍  吕红医 《华中建筑》2014,(4):126-130
该文通过实地考察豫北山地民居,对该地区民居屋顶、墙身、基础三部分的选材及技术做法进行比较分析,系统梳理豫北山地民居的类型及分布特点。探讨基于不同自然、人文环境下的建筑形态,为山地民居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调查山地木板壁民居对重庆夏季湿热气候的适应性,选取当地典型木板壁民居作为研究对象,在夏季对其室内热环境进行实测。结合当地建筑特点及居民生活习惯,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利用APMV对室内热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木板壁民居夏季依靠自然通风显著改善了室内热舒适度,夏季典型日APMV达Ⅱ级以上的约占65%。传统木夹壁民居在热环境营造上响应了当地气候特点,具有较好的气候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贾鹏 《城市建筑》2014,(32):317-317
中国的传统民居具有良好的气候适应性。本文深入研究传统民居,发掘了其中有价值的策略和技术,对当今生态建筑建设有帮助。通过对当地民居的实地调研,有助于初步了解陕南山地民居的现状,为后期升入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公共空间是非常重要的生产、生活空间。在旅游开发后传统村落由"单纯民居"社区转变为"民居+旅游"复合功能社区的模式,聚落空间性质与空间格局产生较大改变。传统公共空间和新建公共空间亟需为此模式解决空间识别性、路径选择、流线安排、设施合理安置等问题。本文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传统侗寨堂安寨为例,针对山地聚落中的公共空间治理问题,利用城市网络分析法(UNA)分析公共空间的可达性、绕行情况、冗余路径、人流量、吸引力、最近设施、集聚情况7项内容,总结新建公共空间选址与山地地形、村落格局、街道系统、空间小环境的关系,探讨新建公共空间合理性选址、与传统格局融合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工业建筑》2016,(9):50-55
以湘西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吞口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夏季和冬季典型日室内热环境实测,分析湘西传统民居的室内热环境状况;在此基础上,利用全年动态能耗模拟软件和计算流体力学软件,进行能耗和自然通风分析,结合当地经济因素和原有建筑历史风格,探讨被动式节能改造措施在湘西传统民居中的应用,并基于正交试验设计提出湘西传统民居最优的综合改造方案:窗户材料选用普通中空玻璃(中空12 mm)、窗墙比提高到0.2、外墙改造使用10 mm聚氨酯保温板的"呼吸式"杉木墙体、屋面改造使用50 mm芦苇箔厚度的黏土屋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