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郑庄-胡底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沁水盆地南部地质构造史和热演化过程,从甲烷碳同位素与煤岩镜质组反射率、甲烷碳与氢同位素、甲烷与水的氢同位素值定量关系3方面探讨了郑庄和胡底区块煤层气成因,结果表明:煤层气组分中,甲烷体积分数占绝对优势,为96.83%~98.55%,为极干燥气体;甲烷δ13C1和δD分别为-33.1‰~-30.8‰和-179.32‰~-160.53‰;煤层气主要为经次生改造的热解成因煤层气。煤层气δ13C1实测值与推测值-27.89‰相比明显偏轻,其原因是燕山期异常古地温阶段,横向地下水循环和竖向热液循环过程中流体优先溶解13CH4产生的甲烷碳同位素分馏作用的结果。15号煤抽采煤层气甲烷氢同位素值与伴生水氢同位素值定量关系表明,由于CO2还原次生生物作用造成3号煤和15号煤抽采煤层气甲烷δD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白杨河矿区煤层的分布特征、煤岩显微组分特征(主要为镜煤最大反射率Ro为0.60-1.01%)、煤层气组分特征(甲烷含量67.22-92.73%)和气体地球化学(碳同位素δ13C1为-55.92~-65.75‰),认为区内形成的煤层气成因为:前期热解成因气以及后期次生生物成因气而形成的混合成因气。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焦作矿区二1煤层自上而下连续取样,做含气量、气体成分、甲烷碳同位素、显微煤岩组分和等温吸附等一系列实验,引用吸附势理论计算煤层气含量演化史,并结合煤层的埋藏史和热史进行分析,认为该区存在煤层气的运移和再聚集。揭示出该区存在3种煤层气分馏机理:热解分馏、解吸/吸附—扩散分馏和水溶解分馏。三者共同作用造成煤层底部的构造煤分层δ13C值高于其上部的原生结构煤分层,形成甲烷碳同位素的分馏。解吸/吸附—扩散分馏和水溶解分馏分别造成煤层底部的构造煤分层N2和CO2组分值低于其上部的原生结构煤分层,形成煤层气组分分馏。煤层气的运移、再聚集和多种分馏机理造成该区煤层气较为富集,成为煤层气开发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4.
山西古交矿区煤层气资源丰富,是我国煤层气重点开发区块之一。区内地质条件复杂,煤层气地质研究起步晚,尤其是对煤层气组成特征及成因方面的讨论还较匮乏,制约了煤层气开发进程。煤层气组成特征及成因与煤层气母质性质、生成机理、运移和逸散规律等密切相关,对于煤层气保存条件和分布规律的认识和煤层气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古交矿区煤层气化学组成特征及气体成因,采集矿区内10口煤层气井口排采气样品,开展了气体化学组分和碳、氮同位素检测,分析了煤层气中甲烷及氮气的成因;结合构造演化背景、构造形态、水文地质条件和煤芯解吸气化学组成,讨论了煤层气富氮气机理及保存条件。结果表明:古交矿区内煤层气中氮气含量偏高,为0.86%~14.13%,平均6.10%,甲烷含量在83.79%~97.57%,平均91.33%,乙烷含量在0~0.46%,平均0.09%,不含2个碳原子以上的烃类,二氧化碳含量在1.47%~4.71%,平均2.48%;煤层气属于极干气体,干燥系数(C_1/C_(1~5))为0.994 9~1,甲烷δ~(13)C值在-47.13‰~-39.26‰,平均值为-44.03‰,为有机质热解成因;氮气δ~(15 )N值在-1.16‰~-0.51‰,平均值为-0.80‰,为大气与有机质热降解混合成因,且以大气来源为主,有机成因氮气含量很少;地表水下渗与煤层发生相互作用,地表水携带的大气与煤层气发生组分交换,导致煤层气解吸、逸散,煤层含气量降低、甲烷δ~(13)C值降低、氮气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5.
《煤矿安全》2021,52(9):1-9
以准噶尔盆地南缘阜康矿区为研究区,对研究区内10口煤层气井的排采气进行了气体组分、甲烷碳同位素、乙烷碳同位素及二氧化碳碳同位素测试,并结合研究区特殊的地质环境特征对煤层气的成因进行了判别。研究发现:阜康矿区煤层气组分包括CH_4(81.79%)、CO_2(14.36%)、N_2(2.28%)和C_(2+)(0.99%),煤层气甲烷碳同位素值δ~(13)C_1分布范围为-58‰~-49‰,平均值为-53‰,乙烷碳同位素值δ~(13)C_2分布范围为-32.2‰~-23.1‰,平均值为-28.1‰,二氧化碳的碳同位素值δ~(13)C(CO_2)分布范围为+8.5‰~+14.2‰,平均值为+12.9‰;研究区煤层气为热成因和次生生物成因的混合成因气,其中的热成因气为热降解成因,次生生物气主要是醋酸发酵形成的产物;急倾斜煤层和火烧区为微生物进入煤层提供了通道;温度适宜、偏酸性且矿化度较低的地下水环境为微生物提供了生存环境;地下水渗流方向与煤层气运移方向相反,具有水力封堵控气作用;火烧区滞水层与煤层顶底板一同对煤层气藏进行有效圈闭,保证了混合成因气的储存。  相似文献   

6.
稳定同位素研究在常规天然气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甲烷碳同位素的控制与影响因素、煤层气同位素地球化学与成因类型以及煤层甲烷δ^13C值偏轻的原因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在今后工作中应针对煤储层的特点,加强煤层的吸附/解吸特性对甲烷碳同位素分馏作用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南缘部分地区低阶煤储层中CO_2的富集,不仅反映了煤层气系统形成和改造过程受多元干预作用,也影响到煤层气资源的品质。为查明该区煤层中富CO_2低阶煤层气藏形成机制,基于煤层气排采井气样,开展了煤层气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准南地区煤层甲烷碳、氢同位素整体上偏轻,δ~(13)C_(CH_4)为-6.82%~-4.38%,δ~(13)D_(CH_4)为-29.00%~-30.41%;米泉地区煤层气以生物成因气为主,四工河及玛纳斯地区深部煤层主要发育热成因气,白杨河地区则以混合成因气为主;准南地区煤层气中CO_2浓度差异大,多元地质因素干预明显,二氧化碳碳同位素偏重,δ~(13)C_(CO_2)为-1.54%~2.51%,CO_2来源主要为煤化作用初期热解和微生物成烃伴生。地下水动力条件是决定CO_2富集的关键因素,煤化作用初期生烃阶段产生的CO_2在滞流条件下聚集,微生物作用伴生CO_2在弱径流条件下混入保存;煤层自燃致使烧变岩系发育,进而地表水下渗作用增强所引起的非烃类气体参与煤层气成藏,则符合真正意义上煤层气风氧化作用机制。综合研究认为,差异性地层水溶解消耗作用以及生物成烃改造作用主要影响煤层CO_2的分布特征,煤层气成藏过程中存在的CO_2干预作用形成了封闭滞流原位型、半封闭扰动型以及开放连通型三类煤层气藏,承载着煤层气成因、煤层气藏赋存特征等信息。  相似文献   

8.
在总结阳泉矿区寺家庄井田含煤地层发育特征的基础上,从气测录井检测入手,分析了煤层气即时含量高的含煤地层层位,依据煤岩性质和煤层厚度2个方面对含煤地层具有较高开发潜力的层位进行预测,结果显示8~#煤和15~#煤具有较大的煤层气开发潜力。气体碳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8~#煤中的气体并不包含来自于下伏煤层的煤层气,15~#煤的气体有向上运移的迹象。研究成果可指导地面煤层气井的开发。  相似文献   

9.
贵州西部地区煤层气井产出气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贵州西部17口煤层气井不同排采时间的产出气,通过对气体组分、甲烷碳氢同位素测试以及产能数据的收集,结合研究区水动力条件以及地质特征,研究了该区域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地质控制因素及与煤层气产能的关系。结果显示:研究区煤层气组分以甲烷为主,属于干气~特别干的气体,甲烷组分体积分数介于91.504%~99.508%,其次为N2和CO2,不同地方煤层气井重烃含量变化大。甲烷稳定碳同位素δ13C1值介于-44.1‰^-27.8‰,δD值介于-196.5‰^-120.8‰,属于热成因气,松河GP井组和大河边Z-1井接近于原生煤层气的特征,研究区东北部织金ZJ井组及其余各井明显受到运移-扩散次生作用的影响。贵州西部煤层气井产出气的甲烷碳氢同位素值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趋势,煤变质程度对产出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具有主要的控制作用,其中甲烷氢同位素值的分布亦受到沉积环境的变化控制。在同一煤层气井组内部,甲烷的碳氢同位素值大小受井组内水动力条件的变化以及开发煤层埋深的影响较大。甲烷碳氢同位素值与日产气量呈现负相关关系,其本质在于甲烷的碳氢同位素受控于埋深及埋深主导的水动力条件的变化,而埋深的差异性很好的控制了产气能力。煤层气井产出气随着排采时间的变化,煤层气气体组分和甲烷碳氢同位素值呈现一定规律的变化,其中碳氢同位素值随着排采时间变化总体有波动性增大变重趋势,这与组分分馏和同位素分馏有关。  相似文献   

10.
孙健  魏强  晏波  肖贤明 《煤炭学报》2018,43(10):2848-2856
解吸法是测试煤层含气量、评价煤层气地球化学特征的常用方法,但由于存在一定数量的损失气,使得对煤层气的全解吸过程了解甚少,也难以评估损失气拟合计算的可靠性。利用自主研发的煤层气/页岩气生成与解吸实验装置,对一块煤岩样品(Ro=0. 84%)进行了模拟(模拟后样品Ro=1. 80%),精确测定了在设定条件下的损失气、解吸气与残留气的数量、成分与甲烷碳同位素,对比研究了USBM直线法和多项式回归法对损失气拟合计算的制约条件与可靠性,探讨了煤层气解吸过程中成分与甲烷碳同位素分馏的机理。结果表明:损失时间是影响损失气量估算结果可靠性的关键,当损失时间较短(0. 25 h),USBM直线法与多项式法估算的均损失气量较接近真实值;相比之下,多项式法的结果更为可靠。样品气体解吸过程存在成分与甲烷碳同位素分馏,表现为:气体干燥系数(C_1/C_(1-3))总体降低,甲烷碳同位素(δ~(13)C_1)逐渐变重。样品广泛发育纳米孔隙结构,在气体解吸过程中存在的解吸-扩散-运移分馏是导致气体组分和甲烷碳同位素分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煤田地球物理测井是煤田地质勘探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勘探手段。本文就综合利用测井资料对地层划分、煤层对比等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煤炭技术》2016,(2):121-122
采用高温热水解离子选择性电极(ISE)测试了重庆南桐煤田南桐煤矿5#煤层和东林煤矿4#和6#煤层煤中氟,并通过统计分析初步推断了其赋存状态。结果表明:重庆南桐煤田煤中氟的平均含量明显高于重庆及全国的氟的含量水平;无机亲和性弱,可能主要赋存于有机物中。  相似文献   

13.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注浆技术处理冲(钻)孔灌注桩桩身缺陷的工艺流程、工艺设备、操作方法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并对注浆处理的机理、工艺参数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对燕家河煤矿扩建后地表塌陷进行了预测,分析了地表塌陷对矿区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提出了防治和处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AutoCAD制图软件,可快速、精确地应用于复杂施工放样,以适应建筑施工的要求,通过实例说明AutoCAD辅助计算放样坐标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冯秀荣 《煤炭技术》2013,32(3):189-190
Flash动态图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网站设计师和多媒体网站的关注,也成为了电子商务行业的潮流,并不断地在日益更新和突飞猛进地发展。通过Flash对网页和网站进行设计,能够促使网民对其多媒体效果的网页产生极大吸引力,开创了网络世界朝着更高的阶段发展。通过对Flash的发展和动态图像等进行概述,从而对网页设计在哪些地方运用Flash动态图像进行归纳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物联网技术在煤矿物流信息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将物联网的技术及理念与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与需求相结合,探讨了物联网技术在煤矿物流信息化中的应用,提出了"智慧矿山"的理念与物流信息化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8.
瞬变电磁法在江西煤矿采空区探测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江西煤矿的水文地质探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笔者认为探索和研究中国企业在新世纪市场营销的发展方向,对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本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岩石的风化作用是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对风化信息的获取在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预防中非常重要。文章提出了一种利用地面激光雷达数据相对反射率提取斜坡风化作用的方法。首先对研究区域进行激光扫描,对点云数据的回波强度信息进行校正处理,然后获得数据点的相对反射率,并以相对反射率为基准对点云赋色,从斜坡点云数据中探测出有风化作用的特征区域,最后通过与对应的摄影影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肯定了基于相对反射率探测斜坡中风化作用这种特征地物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