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迁安市是第一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城市之一,其中校园的海绵化改造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华北理工大学迁安学院现状下垫面、管线及竖向和排水分区进行分析,并采用"渗、蓄、滞、净、用、排"等技术从雨径组织、汇水分区及LID设施等角度对雨水系统进行改造,最终实现径流量控制要求值7 244.16 m~2。  相似文献   

2.
海绵校园改造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探索低影响下海绵校园改造,通过对广州中医药大学校区现状排水系统的解析,从校区全面摸查、雨污分流、海绵设施改造和维护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充分利用雨水,解决水污染,保护水生态环境,为高校海绵校园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门窗》2019,(10)
海绵城市理论就是在城市建设进程中,借助自然生态功能与人工干预功能的综合运用,让城市内部的雨水径流得到有效控制,促使城市水源能够实现正常的循环供给,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使得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大幅度提升。将海绵城市理论与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进行有效融合,不仅能有效提升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质量和效果,同时打造了一个利用自然力量排水、蓄水、渗透、净化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水资源利用系统,促进了城市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三亚市迎宾路标准段海绵化改造为例,介绍了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设计要求和思路,通过LID设施和雨水排水管网的综合运用,在机非分车带绿地内实现雨水的自然渗透、净化、转输和储存,以实现"海绵道路"的规划和建设。  相似文献   

5.
海绵城市是近年来逐步兴起的现代化城市建设理念,通过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能够更加高效地利用雨水资源,从而实现雨水在城市中的自由迁移。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也应充分将海绵城市理念引入其中。论文就海绵城市居住区绿地植物景观营造做了相关的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快速扩张带来众多弊病,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内涝与干旱并存等成为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越来越紧迫的问题。传统的景观往往只具有绿化、美化环境、降温、增湿、减噪等自然属性,较少关注对雨水的消纳、调蓄与利用。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海绵城市建设、园林景观设计及其二者的内在联系,结合北京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范围内某个小区海绵专项改造工程实际案例,探析海绵城市化景观设计的方法,即在实现景观绿化、美化环境功能的基础上,如何科学合理地与海绵城市建设完美融合,进而达到削减雨水径流、提高防涝减灾能力、减轻径流污染、涵养地下水、增强雨水收集利用等一系列目标,更好地提升景观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理解"海绵城市"和下沉式绿地的关系,对海绵城市中下沉式绿地雨水景观设计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达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善雨水利用方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王焱  曹磊  沈悦 《中国园林》2019,35(4):112
海绵城市是从城市雨洪管理角度来描述的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模式。以天津大学新校区景观设计为例,阐述基于海绵城市建设基础上的景观设计方法。结合基地现状及上层规划,通过水敏感度分区和开发强度分级,架构了由渗透、滞留、储蓄、净化、利用和排放雨水技术手段组成的绿色水生态系统,建立削减暴雨径流量、增加水系调蓄能力、提高雨水外排速度的三重安全排水保障机制。并将雨洪管理技术与北方盐碱地区排盐措施相结合,最终达到生态雨洪管理与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海绵城市理念,阐述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对于城市公园建设的意义,从雨水花园、植草沟、调蓄水塘三方面,分析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并总结了公园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具体应用措施,以促进城市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厦门市是第一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城市,校园将是海绵城市控制目标的重要实现载体。通过对低影响开发在建设海绵校园中的应用研究,强化雨水径流水质、流量控制及雨水资源化利用的意识,推进我国海绵高校的建设发展。在厦门某学校的设计过程中,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措施,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5%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以海绵城市试点山地型校园海绵化改造为工程背景,通过对下垫面的构成特点、校园总体高程情况、排水系统构成、空间功能布局以及当地水文地形特征等进行系统研究,以控制雨水径流总量为目标,针对阶梯型山地校园特点制订了特色方案。海绵化改造主要从管网改造、雨水利用、景观绿化三个方面进行,研发出了功能分类、分区汇水、上蓄下用、多级滞留、分级处理的海绵化改造方法,并预估评价了工程应用效果。工程实施后,实际运行效果良好,优于预估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刘祚俊 《居业》2022,(1):238-240
中国城市雨水利用虽初具规模,雨水资源化仍是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学校作为人口密集场所,海绵校园的建设对于其改善生态环境并缓解涿州市水资源现存矛盾具有重要示范意义,这为雨水合理利用、构建生态城市提供了思路.本文以"海绵城市"理论模型为基础,对雨水直接与间接利用方案进行了探讨,设计出了合理可行的涿州校园雨水利用系统.  相似文献   

13.
海绵城市的提出为我国解决城市雨水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助于转变传统排水防涝模式、维持水文循环顺畅、降低自然灾害影响程度、促进城市生态发展,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建设海绵城市,应当顺应自然,因地制宜,结合城市固有水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老旧住宅小区的海绵城市改造尤为重要。文章以天津市老旧住宅小区——世芳园小区为例,通过对该老旧住宅小区的改造,介绍具体的改造方案,引导城市雨水管理体系的发展和完善,为解决城市水危机提供新理念。  相似文献   

14.
海绵城市是指现代城市应该要像海绵一样,具有强大的功能,可对雨水进行吸纳、净化,并对其进行利用,以提高雨水的利用效率,缓解我国水资源匮乏的现象,并且海绵城市具有排水防涝功能,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相关功能。本文对排水防涝及海绵城市建设中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并就海绵城市的规划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以悦来新城国博中心片区的海绵城市改造为例,介绍了改造工程的设计思路和技术路线,以污染控制为主要目标,兼顾峰值控制和雨水资源化利用,从源头控制、过程控制、末端处理、雨水回用和社会经济效益等多方面详细阐述了广场集中片区的低影响开发措施,总结海绵城市建设经验和教训,以期指导类似山地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化的大环境下,小区建筑越来越不可取代,生态问题的加剧以及环境的恶化给小区建设增加了难度与挑战.在小区建设上,对海绵城市这一新型理念加以改造与利用能更好地解决小区存水、积水以及其他关于水的一系列问题.海绵城市运用环保理念改变了以前用传统形式管道快速排水的模式,让小区像海绵一样能够净化雨水,让城市生态如海绵般舒畅,实...  相似文献   

17.
玉溪市润玉园小区为高原地区阶梯型坡地小区,在其海绵城市改造工程中,对坡地和管道集中排水的传统模式进行了分析,对阶梯型坡地小区的石质边坡、土质边坡、硬质排洪沟及景观湖的海绵改造方式和方案进行了研究,根据高原地区阶梯型坡地小区特点制订了分散式的雨水管理模式及因地制宜的高蓄低用方案。在具体工程应用中发现该方案能够充分利用阶梯型坡地的特点,通过最小功耗实现雨水资源利用最大化,对类似高原地区阶梯型坡地小区海绵城市改造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雨水利用能够减少雨水外排,缓解排水管网压力,具有良好的环境及社会效益。万科某小区利用周边的天然水塘做为蓄水池,收集场地雨水及周边山体雨水。收集的雨水经过人工湿地处理后用于小区绿化灌溉及道路冲洗。本设计利用天然水塘及人工湿地实现雨水利用,不仅减少初投资,而且实现了天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推动"海绵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9.
利用海绵城市的指导作用,可在老旧小区中实现对雨水的回收、净化和再利用,解决城市内涝,从而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文章结合实际工程,简要分析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原则和相对应的实施对策,为已有的绿化改造、建设海绵小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沈敏  王沛永  贾海花  阳烨 《风景园林》2020,27(10):85-91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是在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过程中源头治理的重点和难点。以西宁市试点区湟水花园为例,探讨在西北地区半干旱气候条件下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的方法和技术,实现径流控制、削峰延时、环境提升等综合目标。利用地表组织径流雨水,采用低影响开发设施调蓄雨水,并局部结合管渠排水的方式,增加了小区雨水调蓄、传输、排水能力。在3年一遇2 h降雨条件下,小区2处雨水管网排出口流量值分别降低了44.07%、50.38%,峰值时间分别延迟了5、3 min,起到了一定的削峰延迟效果;在50年一遇的降雨条件下,小区无内涝积水现象。同时,通过构建SWMM模型,以2018年全年连续降雨进行模拟,得出小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82.5%,实现了设计目标要求;充分说明了湟水花园采用的改造方法成功有效,能够为今后西北半干旱地区老旧小区的海绵化改造提供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