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苗乡摆茶     
在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苗族同胞的婚寿喜庆有一条约定俗成的规矩:摆“茶”招待亲朋好友。 摆茶,一般用七八种茶料。这些茶料有从商店买来的糖果,也有自己精心制作的米花、米脆皮等。 酒席开设前,亲朋好友先围坐于八仙桌,桌上摆有各种茶料,主人为每位客人泡上一杯酽酽的绿茶,于是他们便一边品茶,一边品尝茶料,并互相天南海北地神侃,海阔天空地攀谈。摆茶,侃谈,不仅增加了欢乐气氛,也交流了思想感情与信息。 摆茶的特色不在于糖果,而是自制的米花和米脆皮。 米花的制作:将优质糯米淘洗两遍,接着用清水浸泡6小时,再洗净沥…  相似文献   

2.
有朋友邀我去品茶,茶室位于山脚,阳光很好。落座,茶已泡好,壶盖溢着丝丝暖意。微风里清香缕缕,时而酽酽的,时而淡淡的。朋友笑语:“喝喝看,这是何方好茶。”我喝了一小口,因为没有品茶的经验,道不出产自何地,只是觉得清香里有一种“沧桑”的味道,尽管是淡淡的。朋友便告之,这是武夷岩茶。哦,我恍然大悟,既是岩茶,当然会有沧桑沁人心脾。  相似文献   

3.
晓晓 《饮食科学》2014,(11):41-41
母亲托人从乡下捎来一包苦丁茶,我迫不及待地打开,抓出一小撮苍青的片叶,酽酽地泡上一杯,慢慢啜饮。品尝茶味,也是在品尝一段和茶一样有滋有味的生活。 小时候我跟母亲住在乡下。山里人自给自足,日常所需大都自己生产。平时饮用和待客的茶都是自己所种。平日田地里劳动,体力消耗大,出汗多,水喝得多,所以泡茶用的都是大瓦缸,大把大把地往缸里放茶叶,烧一锅开水,泡一大缸凉着喝。  相似文献   

4.
童年吃螃蟹     
童年时代,我常在家乡的小河里捉螃蟹。家乡的河小,所以连螃蟹也略显得有些小气,可苦是单论味道,却绝不逊于如今海鲜酒楼卖得很火的大肉蟹。那时捉螃蟹,只是为了好玩,不曾想过要将它烹成口中的美味。不过听母亲说,螃蟹是可以拿来浇煮的,只是不曾见别人食过罢了。这以后,捉螃蟹时我便多了个心眼,琢磨着怎样去将它烹煮成美味。那时我还在读小学,不大懂得烧煮烹炸,唯一的经历就是曾经在家里烤过几块土豆和红茗。所以就想当然地升起一堆火,将捉来的螃蟹像土豆一样烤着吃。哪知螃蟹这家伙通火一烤就成了浅红色,碑瞬啪啪直响,关节处…  相似文献   

5.
(二)烤肉现在天气逐渐凉了,又到了吃烤肉的时候.提起烤肉这种吃食,来源很古了,据说是少数民族的发明.从前,汉民出外经商有“跑西口”、“下关东”的说法.“西口”指的是外蒙;“关东”指的是辽宁等地.把肉烤着吃,是蒙古民族的美餐,也表现了一种英雄气概.——在那一望无边的原野上,仅摆列着几个蒙古包.当主人牧马回来,攒聚了枯枝败草,把新宰的羊,剥去了皮,肉切成大片,放在铁炙子上,炙子下面点着火,肉烤得半生半熟,就着大碗酒,各个精神抖擞,围着篝火或蹲或立,边吃边喝,实在有  相似文献   

6.
馋茶     
我的上海外公非常喜欢喝茶,上海人把喝茶说成“吃茶”,也许很多地方的方言都把喝茶叫作“吃茶”,听起来一方面感到亲切,另外有一层市井中的朴素之感。外公吃茶一天早中晚总要泡上三遍,茶泡得多而且浓。小时候的大热天,我从外面玩了一身汗地跑回家,嚷着要喝水。外公认真地端来他的茶杯给我喝,我喝了几口后,苦得差点想把自己的舌头吐掉。我从小就  相似文献   

7.
故乡人喝茶     
故乡人喜欢喝茶,无论男女老幼,都喜欢喝。 在我的故乡,烤茶喝茶已经成为人们每天一件日常的“功课”。 故乡人爱喝茶,但喝的不是那种用一个玻璃杯子放上茶叶再用开水一冲了事的“大众茶”,而是爱喝一种名为“雷响茶”的砂罐茶。故乡人以为,用开水简单地冲出的泡茶,太清淡,太了草,太没劲。喝起来既不解渴,也不过瘾。  相似文献   

8.
酽酽的茶香     
徐会吟 《饮食科学》2007,(12):52-52
人到中年,又远在他乡讨生活,时不时地会想到故乡,想起家乡那一片翠绿的茶园。那酽酽的茶香,一直如诗如梦一样萦绕在我的身旁。家乡是一片丘陵地区,贫瘠的黄土种不出庄稼,母亲就说,种些茶吧。茶苗也是山上的野茶种子发芽长的,四处找一找,就能掘出一摞。于是栽下,任它生长。一年两  相似文献   

9.
正我父亲很少喝茶,可我的母亲一生嗜茶。我所有关于茶的知识,全来自于她。母亲说,她喝茶,受外公影响,从小喝一口喝一口,就这样喝上了。我外公是苏州香山木匠。香山自古出能工巧匠,造天安门的蒯祥,就是香山人。外公文化不高,但沾了地方的灵气,心灵手巧。从小跟父母亲从苏州东山乡下进城,开个叶正兴营造厂,其实也就是一个木匠作坊,他带徒弟,做木模。做了一辈子木匠,却没有留下什么值钱的木家什,有钱,都吃喝了。唯留下一  相似文献   

10.
茶事     
我对茶的最初的记忆,来自于奶奶的小罐烤茶。 奶奶的土茶罐,有成人的拳头那么大,圆圆的肚子,细腰,口敞开,身上有一个弯弯的如我的手指一般粗的把,口上有一个小嘴。奶奶每天只喝一次茶,那便是在早饭后。在我的家乡,是没有早点之说的,每天就是早晚两顿饭,早饭便在上午十一点左右,有时会稍迟一点。  相似文献   

11.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一位彝族学者曾经这样评价过彝族:“当你走进彝家山寨的瓦板房,围坐火塘边大块大块地吃着坨坨肉时.你会发现这比吃城里餐馆那些肉丝、肉片要有意思;当你喝着彝家的圆根酸菜汤时,你会感觉这比城里餐馆的高汤还要有味道……”  相似文献   

12.
绿茶飘香     
我平素喜欢喝白开水,喜欢它淡淡的没有任何味道。但是在一个冷雨凄凄的夜晚,我喝了点酒,头有点晕,家人泡了一杯绿茶给我.说是可以醒酒。就这样我一边喝茶一边聆听窗外浙浙沥沥的雨声,酒意像透明杯中的茶色,越来越淡。后来我慢慢地竞喜欢上了绿茶,  相似文献   

13.
欣欣 《中外食品工业》2007,(8):62-62,64,66
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除赫哲族人很少喝茶外,其余各民族都有饮茶的习俗。少数民族地区的饮茶风俗,从烹饮方法来看,主要有烤茶、奶茶、酥油茶、油茶、擂茶、罐罐茶等,饮法也各有特殊的含义喝风味。接上期我们将为您继续介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茶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中外食品工业》2007,(4):44-47
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除赫哲族人很少喝茶外,其余各民族都有饮茶的习俗。少数民族地区的饮茶风俗,从烹饮方法来看,主要有烤茶、奶茶、酥油茶、油茶、擂茶、罐罐茶等,饮法也各有特殊的含义喝风味。本期和下期我们将为您介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茶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记得我小时候,母亲每天再忙,也不忘提前泡壶茶,让下班回家的父亲第一时间喝上。那时虽然家里的日子过得很紧巴,但是善于精打细算的母亲总是想法设法从牙缝里挤出钱,给父亲买上二斤茶。父亲不吸烟,不喝酒,但是酷爱茶,并且喜欢喝浓茶。一壶茶,沏到第三次,便嫌其清淡乏味倒掉重沏,为此母亲没少唠叨他浪费,不会过日子。可是父亲根本不在意母亲说什么,依旧我行我素地泡酽茶,喝浓茶,母亲也一如既往地每月给父亲买茶,这已经成了我们家每月固定的开销,雷打不动。望着父亲喝茶后心满意足的神态,母亲脸上也缀满幸福的笑容。回想起来,在那经济匮乏,温饱尚不能全部解决的年代里,喝茶对大多数家庭来说真的是奢侈品。当时商店不像现在什么茶都有,唯一能买到的就是花茶,并且是茉莉花茶。在我的印象中,那时的茉莉花茶色泽黑褐油润,冲泡后香气鲜灵持久,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柔软,喝后特别解渴。在外疯玩渴了的我们,回家后往往不管是茶还是水,端起来就喝。刚开始喝到嘴里就吐,觉得茶苦且涩,比吃药好不了多少,喝的次数多了慢慢地感觉到茶水不再那么苦,也不再那么涩了,再后来竞也闻出了茶香,品出了浓郁醇厚。就这样,一家人被浓浓的茶香包围着,其乐融融地度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我也在不知不觉中喜爱上了茉莉花茶。  相似文献   

16.
母亲与茶     
牛凯 《饮食科学》2009,(7):60-60
母亲喜欢喝茶也就是近几年的事。 在我记忆中.家里很少喝茶,除非有客人来.我们才会洗净茶壶,捏一撮茶叶进去.然后倒进开水。稍等片刻倒出一碗,马上再倒回壶里.俗称“咂”一下.这样再倒出来的茶颜色便浓了许多,味道自然也更加酽厚.可以省却前几泡的清淡。在老家.虽然对茶不太讲究.但待茶的礼节却极被看重。  相似文献   

17.
每年一过完春节,对于洪湖的孩子而言,下一个盼头就是元宵节了,因为元宵节有米团子可吃。我小的时候故乡还没电,更没磨面机,于是,石头磨推粉团子的吱嘎声就成了我心中最嘹亮的歌声。尤其是过大年,正月十五的夜晚,月色皎洁,人人喜气洋洋,石磨转、人心喜,构成了洪湖地区那一片月、万户磨面声声起的独特夜景。比起大人们来,推粒子更使孩子们兴奋,他们一边围着磨子转.一边拍手唱道:“推磨磨.推磨磨.磨子推得飞飞过。推得粉子白不过.做的团于个赛个。憨包吃了十三个,半夜起来摸茶喝,门闩碰了后脑壳.哎哟哎哟疼不过、”也许.…  相似文献   

18.
微薇 《饮食科学》2009,(2):58-59
福建是乌龙茶铁观音的故乡,但我不是福建人,我从小生活在北方,那时接触到最好的茶就是妈妈从大姨家带回来的茉莉花茶。那茉莉花茶妈妈视若珍宝,舍不得喝。每次妈妈喝茉莉花茶时,总是用一个透明的玻璃杯来冲泡,一边欣赏一边品味。这时,我会凑到跟前闻闻那飘起的茉莉花茶香,喝上几口。我儿时对茶的记忆仅此而已。  相似文献   

19.
何昕 《饮食科学》2007,(4):52-52
齐鲁之乡向来重礼仪,我的家乡便有一种礼节:那就是来了客人一定要泡茶,不管来的是亲戚、朋友,还是左邻右舍、乡里乡亲,不管是上午、下午、晚上,只要客人坐下,主人一定要泡上一壶茶.即使茶叶只有几元钱一斤,即使主人不喜欢喝茶,也要殷勤地给客人一次坎的添茶.否则,就是很大的失礼。而父亲在这种情况下会格外热情,因为他喜欢喝茶,喜欢喝着茶闲聊,客人的来访于他是一次“偷得浮生半日闲”的享受,特别是他的好朋友来的时候。冒着热气的茶水倒在杯子里,父亲总忘不了问问那时还只有桌子高的我:“你喝不喝?”而我也总是毫不客气地端一杯,一来二去,竟喜欢上了茶苦冽的味道。一直到现在,茶已经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惦记着父亲烟酒不沾,只嗜好茶.逢年过节回家.总要给父亲带上一包茶叶.比父亲自己买的要好一些.劝他换换口味.父亲却不认账,一直坚持说我买的还不如他自己喝惯的好。于是.我便会想起父亲多年淡泊如茶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除赫哲族人很少喝茶外,其余各民族都有饮茶的习俗。少数民族地区的饮茶风俗,从烹饮方法来看,主要有烤茶、奶茶、酥油茶、油茶、擂茶、罐罐茶等,饮法也各有特殊的含义喝风味。接上期我们将为您继续介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茶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