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分散剂多聚脂肪酸盐水杨酰亚胺制备粘土/天然橡胶(NR)复合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水杨酰亚胺用量为0.015份、粘土用量为50份、不添加偶联剂或环氧化天然橡胶时,所制得的粘土/NR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拉伸性能、抗撕裂性能、耐磨性能以及较低的压缩生热;粘土在NR基体中均匀分散。  相似文献   

2.
研究自制新型白炭黑对天然橡胶(NR)性能的影响,并与市售白炭黑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市售白炭黑NR胶料相比,自制白炭黑NR胶料的硫化时间缩短,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弹性和耐磨性能较好,生热较低,耐屈挠龟裂性能相当;自制白炭黑用量为30份时胶料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3.
4.
白浩  陈生  王丹灵  任福君 《轮胎工业》2020,40(5):0282-0285
研究天然橡胶(NR)中蛋白质含量对其白炭黑填充胶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加硅烷偶联剂Si69的胶料中,随着NR中蛋白质含量的增大,胶料的门尼粘度、FL和Fmax增大;与未加硅烷偶联剂Si69的胶料相比,加入硅烷偶联剂Si69的胶料的白炭黑分散性提高,门尼粘度、FL和Fmax减小,t10和t90明显延长;硫化胶的物理性能提高,滚动阻力降低。  相似文献   

5.
天然橡胶(NR)的主要成分为橡胶烃、水、非胶物质,其中非胶物质中蛋白质的含量对其性能的影响最大.本文分析了天然胶乳中的蛋白质的结构,介绍了低蛋白天然胶乳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概况、蛋白质对其硫化及力学性能影响研究现状,并对低蛋白天然胶市场前景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研究无卤磷氮系复合阻燃剂JHFR101对三元乙丙橡胶(EPDM)阻燃性能及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氢氧化镁/红磷及聚磷酸铵/季戊四醇/三聚氰胺阻燃体系相比,无卤磷氮系复合阻燃剂JHFR101用于EPDM,阻燃性能优异,用量为60份时胶料的垂直燃烧等级达到V0,氧指数为30%,压缩永久变形小,耐热空气老化性能好。  相似文献   

7.
以马来西亚和泰国产的20#标准天然橡胶(分别记为1#和2#NR)为例,对其理化性能与加工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和2#NR生胶的挥发分含量和灰分含量基本一致;1#NR混炼胶的门尼粘度明显低于2#NR混炼胶,而1#NR生胶的门尼粘度高于2#NR生胶,表明NR的门尼粘度不能准确反映NR在混炼过程中的加工性能,还必须结合塑性保持率分析;1#和2#NR的混炼胶的佩恩效应相差不大,表明填料在2种NR中分散性一致,且添加塑解剂有利于填料在橡胶基体中的分散;在胎面胶门尼粘度相近的情况下,1#NR混炼胶的包辊性能明显优于2#NR混炼胶,但1#NR混炼胶的挤出后收缩性略差;两种胎面胶挤出质量均较好。  相似文献   

8.
研究环氧化天然橡胶(ENR-40)对天然橡胶(NR)/丁腈橡胶(NBR)阻尼材料综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ENR-40用量的增大,并用胶的最大转矩、最小转矩及两者之差增大,焦烧时间和正硫化时间略延长;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先增大后略有减小,撕裂强度和定伸应力逐渐增大,硬度不变,回弹值略有减小;压缩永久变形和疲劳温升逐渐减小,滞后能量密度和阻尼系数增大;DMA测试结果显示,两相损耗峰靠近,NR的损耗因子峰值和损耗模量减小,NBR的损耗因子峰值和损耗模量增大。  相似文献   

9.
研究补强体系对天然橡胶减振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填充19份炭黑N774和39份白炭黑的胶料的拉伸强度、拉断伸长率和撕裂强度最大,但填料分散性和耐老化性能差,压缩永久变形较大;填充37份炭黑N550和19份炭黑N774胶料的交联密度和拉伸强度最小,Payne效应强,压缩永久变形最大;填充43份炭黑N774或39份炭黑N660及20份白炭黑的胶料兼具优异的填料分散性和耐老化性能,且压缩永久变形较小,可满足减振橡胶材料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0.
张先华  徐瑾  吕国正  周静  何燕 《橡胶工业》2024,71(6):0432-0437
以促进剂CBS用量作为变量,研究硫黄硫化体系对天然橡胶(NR)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促进剂CBS用量增大,混炼胶的F maxF maxFL 增大, t10t90缩短,硫化胶的压缩生热最低,压缩变形较小;促进剂CBS用量为2.5份的有效硫黄硫化体系硫化胶的拉伸性能最好,促进剂CBS用量为3份的有效硫黄硫化体系硫化胶的tan δ 峰值最小;在90 ℃以上,促进剂CBS用量为2和2.5份的半有效硫黄硫化体系硫化胶的热导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辐照交联聚烯烃/NR热塑性弹性体发泡材料辐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亚珍  张丽叶  段景宽  杜涛 《塑料》2007,36(2):68-72
研究了辐射交联聚烯烃/NR热塑性弹性体发泡材料的辐照效应以及辐照对于泡沫材料性能的影响。凝胶含量的测试表明:发泡体系的交联度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但是过大的辐照剂量(>60kGy)不利于辐射交联聚烯烃/NR热塑性弹性体泡沫材料的发泡;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材料的表观密度和压缩性能增加。SEM研究表明:随辐照剂量的增加,材料的微观泡孔尺寸变小。DSC研究表明,辐照剂量的提高有利于混合材料耐热性能的提高。傅立叶红外光谱(IR)的研究表明,辐照剂量影响发泡材料的微观结构,辐照剂量的增大使材料内部发生降解反应。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EPDM/NR并用比、配合剂、硫化体系、补强体系和EPDM预硫化工艺等对EPDM/NR并用胶高温条件下压缩永久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EPDM用量介于70~80份之间时,并用胶压缩永久变形最大;EGDMA配合剂改性的EPDM/NR并用胶压缩永久变形最小,聚异丁烯改性的最大;过氧化物硫化体系的EPDM/NR并用胶压缩永久变形最小,硫黄硫化体系的最大;随炭黑类填料用量的增加,并用胶压缩永久变形先减小后增大,但随着无机类填料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填充快压出炭黑(N550)并采用EPDM预硫化工艺能有效降低并用胶压缩永久变形。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新鲜天然胶乳分别制备乙酸凝固NR(NR-1)、微生物凝固NR(NR-2)、乙醇胺混合微生物凝固NR(NR-3)和蛋白酶混合自然凝固NR(NR-4),研究制备工艺对NR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R-1和NR-2生胶的耐热老化性能和热稳定性好于NR-3和NR-4生胶;NR-4胶料的MH最大,t90最短,NR-3胶料的MH较小,t90最长;NR-4硫化胶的定伸应力和拉伸强度较大,拉断伸长率较小,NR-1硫化胶的定伸应力和拉伸强度较小;NR-4生胶、混炼胶和硫化胶的弹性转矩(S′)和剪切储能模量(G′)最大,损耗因子(tanδ)最小,NR-1生胶、混炼胶和硫化胶的S′和G′最小,tanδ值最大。  相似文献   

14.
李旭日  周丹  方庆红 《辽宁化工》2012,41(7):652-654
以天然橡胶(NR)为主体材料,甲醛改性大豆分离蛋白(M-SPI)为填料替代不同质量份数的炭黑,研究M-SPI/NR复合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并对材料拉伸断面的形貌进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M-SPI/NR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在M-SPI的质量份数为5 phr时,制得的材料的物理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5.
用孟山都加工性能试验机在温度为70-130℃、表观剪切速率为50-63Is^-1的范围内测定不同用量的高芳烃油、4^#橡胶油,石蜡烃操作油用于高耐磨炭黑填充天然橡胶胶料中时胶料表观剪切应力的变化,对具有第I类流动曲线的体系,通过计算机处理数据,建立了软化指数用软化剂用量的数学关系式,表明了温度及表观剪切速率对SI-P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TPI/HVBR/NR共混物的性能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对高反式-1,4-聚异戊二烯(TPI)/高乙烯基聚丁二烯橡胶(HVBR)/NR共混物的综合物理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TPI/HVBR/NR共混物中,NR用量为70份,HVBR用量为10~20份,可使胶料具有较低的滚动阻力和生热,且胶料的抗湿滑性明显改善。当HVBR用量为20份时,表征胶料抗湿滑性能的0℃时的tanδ值提高42.2%,而表征滚动阻力和生热的60和80℃时的tanδ值进一步降低;NR用量为70~50份,TPI用量为10~25份和HVBR用量为20~35份的TPI/HVBR/NR共混物不仅具有较好的综合物理性能,而且具有较低滚动阻力和较高抗湿滑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胎面胶配合。  相似文献   

17.
研究新型炭黑CD2109对NR/BR胶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炭黑CD2109与橡胶间的相互作用较强;与填充普通炭黑的胶料相比,填充炭黑CD2109的胶料定伸应力和拉伸强度均增大,耐磨性能和耐热氧老化性能明显提高,具有更好的抗湿滑性能和较低的滚动阻力,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8.
研究微生物凝固鲜胶乳工艺对天然橡胶(NR)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纯微生物凝固NR生胶的门尼粘度、塑性初值(P0)和塑性保持率均高于甲酸凝固NR,加入助凝剂氯化钙后仍表现出较甲酸凝固NR硫化速率快、拉伸强度大、拉断伸长率高等优良性能;随着微生物凝固剂用量的增大,NR生胶的P0小幅下降,灰分质量分数有所增大;随着助凝剂用量的增大,NR生胶的门尼粘度小幅下降,塑性保持率呈增大趋势;微生物凝固剂和助凝剂用量对NR胶料的硫化特性和老化前后物理性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