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J1113B型压铸机是我厂的老产品,批量大,销路好,在长期的制造和使用过程中,我们对其进行了不断改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受到了用户的好评。在此重点介绍压射机构的改进。图1改进前的压射机构图1所示是改进前的压射机构。压力油通过滑管座进人滑管B经连接体、油管、增压缸到压射缸的后腔进行压射;压射缸前腔油经连接体进人滑管A经滑管座、油管进行回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进油流动方向上形成几个直角转弯,造成压力损失,影响压射性能;上下导套内压有Y形密封圈、导套外圈有0形密封圈,由于密封槽和密封圈的质量问题常出现渗油和漏…  相似文献   

2.
西德专利 DE—OS3115940(B22D17/30) 申请日期 1981年4月22日公布日期 1982年11月18日发明者西德Karl GOhring 图中1是压射缸,2是压射活塞。反压活塞3在特别容易倾斜的缸1中移动,从而形成一个容积可变的至通气道4而止的压射室5。  相似文献   

3.
为了在压铸生产中方便、准确地再现和调整压射参数,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意大利Triulzi公司生产的Castmatic-400型卧式冷室压铸机采用了压射速度(SPEED-O-TROL)和压射力(PRESS-O-TROL)自动测量监控显示仪。压射速度传感器安装在压射行程开关控制机构中,见传动系统图1。该机构的功用是:(1)控制压射系统的一级和二级快压射运动。(2)在压射循环中,严格地测定和显示各级压射速度值,并与预先通过数字转换开关输入到自动测量监控显示仪中的压射速度(工艺要求)值进行对比,如需修正,由报警指示器向操作者报警,通过调整有关液压元件,使实测显示值与给定值达到一致。  相似文献   

4.
壁厚不均匀的压铸件,厚壁处容易产生缩孔:薄壁处难以成形。为此,作者设计了一种采用双冲头能满足两者要求的压射机构。保留了一般压射机构中的增压器,并且采用较高的压射速度,促使铸件的薄壁部分成形。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压射机构的改进改进后的压射机构如图1所示。当按下“压射”按钮后,压射阀17动作,高压油经阀11及10进入压射缸内,推动外压射活塞5进行第一级压射(压射速度应适应)。在冲头未封住浇料口之前,合模力已由独立的增压系统增压到预定的合模吨位。当冲头封住浇  相似文献   

5.
德国富来公司不仅热室压铸机具领导地位,冷室压铸机亦世界闻名。最新推出的M系列冷室机,功能比S系列更胜一筹。MULTIPRESS射料系统秉承前身ECOPRESS的高速射料(10m/s)、快速升压时间(千分之几秒内升压至35MPa)、低峰压值及压射参数重复数度在2%~3%之内。新功能包括可选用不同压射力组合,生产不同需要的铸件。压射部分的设计以油压块为主(比以前更简洁),减少油管交错连接,减少维修,射料支架为3点式设计,空间大,方便工作。同时,标准机型也可随时升级为实时控制全闭环系统,只需换上实时控制阀及软件即可升级。控制系…  相似文献   

6.
在卧式冷室压铸机上采用中心浇口常出现压射冲头回程时,将科饼带回至压射料缸,导致了操作上的麻烦。原来直浇道的设计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影响压铸机快速增压的因素以及现有普通压机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影响压射性能的关键元件,提出了现有压射油缸的改进设计方案;在计算机仿真分析的基础上,将新设计的压射缸在台架平台上进行试验,分析性能改进的效果。结果表明,有效提高了压射的能力,还能快速进行增压,提高系统响应时间。  相似文献   

8.
宋雷  邵明 《机床与液压》2015,43(1):141-143
压射机构是挤压铸造设备中的核心零部件之一,卡擦现象是导致压射机构失效和压室寿命缩短的关键技术难题。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压室与冲头的半径方向的变形值,并对压射机构卡擦现象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压射过程中压室和冲头之间的配合间隙变小是导致主要卡擦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压射机构刚度设计不合理,导致DM3500压铸机压射冲头快速磨损的原因。基于SIMP变密度拓扑优化算法开展压射机构企板的优化设计,首先建立了压射机构的力学模型,通过有限元法计算多个工况下压射机构的刚度,进而建立优化设计模型,进行拓扑优化。根据单元密度云图结果建立了企板优化方案模型,将优化方案与原始设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后的压射机构刚度较优化前提升35.6%,可以有效抑制冲头快速磨损,同时实现企板轻量化,减重率为3.4%。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原压射机构的压射过程和实测的压力时间曲线进行分析后,找出致使建压时间过长的两个原因:一是增压单向阀关闭时间过长,二是管路的压力损失较大。根据实测的速度曲线和位移曲线,分析出压射速度偏低和加速距离较长的是由于增压单向阀对压力油的阻力过大造成的。针对影响原压射机构压射性能的这些原因,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改进了压射机构。文中分析了改进后压射机构的工作过程,并根据实测的压力时间曲线、速度曲线和位移曲线,对改进前后的机构进行了对比,进而肯定了改进设计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介绍了压铸机外接单向阀式压射机构试验的设备、试验内容、结果及其分析。通过一系列试验证明,这种压射机构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维护方便等优点,其性能达到了现代压射机构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卧式压铸机采用中心浇口的试验研究的目的是获得满足于生产要求的卧式压铸机中心浇口装置及其有关设计计算参考数据,以更好地发挥臣式冷室压铸机的优点和扩大其使用范围。一、中心浇口装置的设计和调整中心浇口试验装置(图1)系由压射室(即容杯)、余料拉断机构(即压射活塞)和余料顶出机构组成。容杯3通过压环2紧固在静型板上,为了得到试验时所需的不同拉断面积,可以调换紧固在静型上的调整片1。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压铸机压射活塞的使用寿命,研究了灰铸铁活塞件表面合金化的可能性。为了生产出机械加工余量最少的活塞毛坯,拟定了特殊的铸造工艺。模样由两截圆柱体组成,用两个定位销3和螺钉4固定和连接,制造出一个综合铸型(见图)。压射活塞的顶面和一部分侧面由负压法(V 法)制成下半型6的形式,在  相似文献   

14.
198 4年出产的JL15 0立式冷室压铸机 ,自安装使用以来从未大修。 1996年 4月发现压射机构无增压 ,初步分析为增压活塞 (见图 1)上的密封件损坏所致。拆卸上压缸 ,抽出增压活塞 ,果然两个聚氨脂密封圈 (YXD16 0× 8)已粉碎性破损。同时更为严重的是两聚氨脂密封圈之间的黄铜环 (见图 )也损坏 ,沿轴向共断裂成长短不等的六截。铜环是铸造成型的 ,通过六个直径12的脚钉与增图 1 增压活塞压活塞连成一体。从铜环的断口看 ,结晶粗大 ,组织疏松 ,将铜环碎片上未断的脚钉用力一掰 ,轻易就能将其折断。修复铜环有两种途径 :①铸造法———重…  相似文献   

15.
一、偏心胀型力计算公式 近几年来,压铸模的“偏心”问题引起压铸工作者的广泛重视。 众所周知,所谓胀型力是压射时各单元(型面、浇道,排溢系统及锁紧机构等)产生的反压力之总和,而锁模力是用来克服胀型力的。从压铸机说明书中可查到某压射比压下可压铸的最大投影面积,但在生产实践中,还应根据“偏心”问题计算出偏心胀型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上压式双柱自由锻造液压机的结构特性和工作状态,分析了工作缸与活动梁连接球铰副的工作条件,阐述了横向偏心锻造与纵向偏心锻造的成形过程,分析了偏载工况下柱塞与缸体的接触状态。结合上压式双柱自由锻造液压机工作缸与活动梁的典型连接形式,研究了工作缸柱塞与活动梁连接形式的工作机理,明确了工作缸柱塞与活动梁的不同连接形式对液压机的影响,确定了适合大型上压式双柱自由锻造液压机的结构形式,研究了合理控制液压机偏心锻造的条件,制定了液压机的偏载控制策略,提出了液压机最大允许锻造偏心距的确定思路,为大型上压式双柱自由锻造液压机的结构设计和安全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J1140A 卧式冷室压铸机原快压射阀组,采用两级开放的快压射结构。阀体上兼装有蓄能器加入合型的控制机构、快排阀的控制板、稳压阀及卸油阀等。二级快压射机构由两只具有节流控制的液控单向阀组成,速度可无级调  相似文献   

18.
立式压铸机     
美国专利 4287935(B22D17/12) 申请日期 1980年6月25日公布日期 1981年9月8日申请厂商日本宇部工业公司本专利压铸机的结构是基本部件立式布置,压铸型的分型面水平布置,液体金属由下向上压入铸型。压铸机支承在中央支座2(见图)上,在支座上直接安装着具有下端板的压射机构。固定在下端板3上的拉杠4通过上端板7与装在底座5上的模板6联结在一起。在  相似文献   

19.
立式压铸机反料机构的作用是:压射前,封闭浇口;压射后,切料、推出余料饼。该机构在生产使用中经常发生反料冲头封不住浇口的故障,使熔融金属在压射前提前流入压铸模型腔,导致铸件表面产生流痕、花纹及冷隔等铸造缺陷,良品率下降。这时,必须拆下反料  相似文献   

20.
Z1410A二工位转台式震压造型机,是在我厂原来生产的SZ3二工位转台式震压造型机基础上改进的。经测验,改进后的造型机各种性能均较原造型机有较大的提高。该机被机械部济南铸锻机械研究所正式命名为Z1410A二工位转台式震压造型机。 Z1410A造型机由五大部分组成:震压机构、回转机构、起模机构、横梁和管路系统。主要改进如下: 1.在龙门架的两侧分别悬挂着新增加的2只容积各为195升的储油罐,储油罐的出油口分别与回转缸的两端相连接。当其中一只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