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仁,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的基本含义包括爱亲、爱人、泛爱众、爱及夷狄,涵盖了忠、孝、义、悌、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主要方法为忠恕、推及、道节。孔子把“仁”作为人们的理想人格追求,而且奠定了“仁”与“礼”相统一的社会伦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历代学者对“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这句话有各种解读。经过对《论语》的详细分析和比对,认定句中的“与”肯定不是连词,而只是表示“认同”和“赞许”之义的动词。句中的“罕言”和“与”表达的是孔子的两种不同态度。句中的“罕言利”符合孔子态度,“罕言命与仁”则严重失实。由于孔子是认同“命”与“仁”的,则本句正确标点应为“子罕言利,与命,与仁。”由于两“与”字同义,第二个“与”字在现代译文中也可作为连词“和”使用,因此,该句唯一合理的译文应是:“孔子很少谈论私利,赞许命运和仁德”。  相似文献   

3.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范畴,也是儒家学说得以确立其主流文化地位的主要根据。孔子对仁的内涵重新加以诠释和丰富,赋予了“仁”以全新的道德理念。从孔子仁学的线索入手,不难发现孔子思想已经开启了儒家道德性命之学的先河,这为后来的思孟学派以及宋明儒学的继续发扬提供了最初的来源。  相似文献   

4.
孔子人伦观的基本精神是“仁爱”,把“仁”作为至高德行,强调人与人之间要诚信、仁爱。他倡导乐群贵和的基本价值取向,在于营造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环境。孔子由“仁”“礼”而衍发的关于促进人际和谐、加强道德建设等思想,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仁”是孔子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孔子从“仁者爱人”这一仁学思想的核心观念出发,倡导并实现的“达仁为政”的思想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其合理观念对当今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文艺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中,通过对《论语》相关内容文本的分析发现:孔子的文艺思想已初成体系,涉及到了文艺理论的许多概念和范畴,如言与意的关系、文和质的关系、文艺作品的社会政治作用、文艺风格的中和之美等等。分析结果还显示:孔子的文艺思想是以其“仁”“礼”思想为理论基础的。  相似文献   

7.
论《论语》仁爱思想的三个层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伦理学说的根本。《论语》阐述的“仁”,就是“爱”的演绎和诠释。这种爱包含三个大的层次,即家庭血缘关系的爱、社会人际关系的爱和宇宙物我之间的爱。以家庭血缘关系的爱为起点,推及社会人际之间,至整个宇宙自然。其共同的哲学基础是“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  相似文献   

8.
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纲领,把乐教作为育人的终极教育;赞颂“尽善尽美”的《韶》乐,把文质俱佳的作品作为乐教的范本;反对只重形式和技艺的学习,把体验和陶冶情感作为乐教的重心。孔子的乐教观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深邃而广博的智慧,对25个世纪之后的当代艺术教育仍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论语》核心理念“仁”的英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语>中的"仁"涵义丰富,因为理解不同而有不同的翻译.根据孔子关于"仁"的不同回答,"仁"应该是指一种道德体系.比较而言,辜鸿铭把"仁"翻译为"moral character",或"moral life"、"moral sense",是最为贴切的.  相似文献   

10.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本文从孔子"仁"的内涵出发,分析其仁学思想的特征,并重点讨论孔子"仁"学思想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常在现代人的眼里孔子仅仅被当作一个人社会学家。虽然他的成就主要在社会、在人是实事,可是也不可否认孔子人社会学说之下所具有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由此而具备了与现代科学的精神相耦合的朴素的科学精神,孔子的这种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孔子之真、孔子之善、孔子之美。  相似文献   

12.
如何理解孔子提出的“先富后教”的为政治民的主张,这是极重要的现实问题。不同时期对“富民”的概念应有不同的界定,“先富后教”所规定的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并不适合国情,也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富民与德教并行并重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孟子的仁政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崇高的政治追求,它以孔子“仁”的思想为渊源,以“性善论”和“民本思想”为基础,包含了政治、经济、教育、法律、人事等方面的丰富的具体内容;强调稳定的政治秩序,突出“民”的主体地位。它在伦理道德修养、法制与德治、人才培养选拔等方面对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孔子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同时又是一位杰出的言语大师.孔子在《论话》中关于言语的论述,表达了他在言语的功用与价值、成功言语的前提与标准、以及获取与提高等方面的言语观.透过孔子的相关论述,我们不但可以看到这位言语大师言语思想的深遵和实践的丰厚,而且可以看到他对后世言语理论和实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它的教育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本文从其教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深入发掘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我国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者认为“德法兼治”是中国传统的治国方略,发端于西周、确立于西汉、巩固于唐代的“德主刑辅”是中国“德法兼治”历史传统的主导倾向;“礼治”必然导致“人治”,“人治”强调“德治”,因而“礼治”是“德主刑辅”的社会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7.
从《周礼·考工记》中的周王城制,到明清北京城,中国古代都城制度一脉相承又变化诸多.有考工记周王城、曹魏邺城、宋汴梁三种类型之说.纵观历代都城结构,往往并不只是单纯对周礼形制的模仿,而产生变化的诸多因素中,政治及官僚制度的因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都城规划是皇帝及其大臣思想的体现,也是政治制度的载体,故试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化与都城制度的变化相比较,不难发现,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政治制度的影响甚至是控制.  相似文献   

18.
知识分子的独立和入世精神保证了非常时期的周作人有意的自我调适及疗救,展开他一直信奉的“伟大的捕风”的“启蒙运动”。事变后,周作人选择“留平”而非南行,很大程度上是他人生主义的儒家思想的结果。在“药草堂随笔”中,周作人借“人情物理”来释放他因对于旧思想、旧道德的“震惊”而产生的紧张感和压力感。“药草堂随笔”记录传说中的人与事,含了保存与维护的悉心,替破坏中的国家敛聚精气。在周作人看来,传统或传说的资料或是民族复兴的根基。  相似文献   

19.
该文是山东纺织工学院院长周作岐副教授在山东纺织工学院科技工作会议暨1991年度科技活动周开幕式上所作的报告。报告列举了学院近四年来取得的丰富科研成果,展示了学院科技的灿烂明天,报告体现了学院党委贯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坚定决心和一系列政策,对今后学院工作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孔子在长期的道德教育实践中揭示了道德教育的普遍规律 ,其理论根据是德治论、中庸思想及人性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