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GM食品内外源基因在加工过程中的降解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基因(genetically modified,GM)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其内外源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在深加工过程中变化规律的研究是其热点之一。文中阐述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评述了转基因食品DNA在加工过程中变化规律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转基因食品内外源基因在加工过程中降解变化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转基因成分分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迅速应用与发展,转基因产品的种类与数量逐渐增加,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也越来越被社会公众广泛关注,世界各国有关转基因产品标识制度不断建立和完善,一些国家规定了转基因成分的最低含量阈值,因此相应的转基因检测技术体系也迫切需要持续的创新与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常用转基因成分分析检测技术及方法,目前转基因检测主要是基于外源蛋白靶标和外源核酸成分的检测技术及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技术、PCR技术、等温扩增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及数字PCR技术等,并对相应检测技术及方法在国内外转基因成分检测中应用新进展进行了概述,同时对各检测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相应的总结,使人们对于转基因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能够有较为清晰和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核酸检测技术。其采用特异识别靶序列上6个位点的4条引物和一种具有链置换活性的DNA聚合酶,在等温条件下进行核酸扩增,与传统核酸检测技术(PCR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相比,具有操作简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肉眼判读结果等优点。核酸检测是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综述了LAMP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转基因成分检测、过敏原成分检测和动物源性成分检测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探讨了LAMP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发展前景,以期为食品快速、高通量检测技术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综合运用当前国际上先进的基于核酸水平的外源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通过DNA提取、Southern杂交试验、转基因结构的检测、外源基因拷贝数的检测等4项试验,从分子水平和生产角度上对转基因肉鸡进行了一次完整的安全检测分析,这一整套方法对生物食品的生产安全性进行了检测,取得了一次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正近几年,我国转基因食品在随着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发展,其中食品检测的PCR技术也在快速的发展当中。转基因食品检测是通过蛋白质和外源DNA两种有效的生物大分子进行着手,通过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和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以及生物芯片技术。对目前常用的PCR技术进行分析和探究能够发现其中的优缺点。在现阶段的转基因食品检测环节合理的适用检测技术能够对最终的检测效果精准性有很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本文从转基因食品的概念出发,对转基因的发展及其所引发的安全风险进行了简要说明,然后对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着重介绍了目前电化学功能核酸生物传感器方法检测转基因的发展,最后,对将来的检测方向进行了展望。1转基因作物的发展历程转基因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GMOs)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某些外源性的基因转移到动物、植物或微生物体内,与生物体自身的基因进行重组后得到稳定  相似文献   

7.
数字PCR技术在转基因检测与溯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准确测定转基因成分及其含量十分重要。近年来,数字聚合酶链式反应(digital polymer chain reaction,dPCR)技术因具有高灵敏度、受基质干扰少等优势而被广泛用于转基因食品检测。本研究综述了数字PCR技术的原理、系统各部件的优劣势,梳理了数字PCR技术在转基因检测与溯源技术(标准物质)方面的进展和发展趋势,以期为转基因食品检测领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迅速发展,转基因食品(GMF)大量涌向市场,出于对人类健康的考虑,GMF标识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人们普遍关注。文章就目前主要的三种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即PCR技术、ELISA技术和生物芯片技术进行了阐述和比较,并预测生物芯片检测法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利用PCR方法检测转基因大豆加工食品中的修饰基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上的转基因产品以及深加工产品越来越多,其安全性引起全世界的极大争论,很多国家的检验检疫机构相继开展了转基因产品的检测工作。本文以转基因大豆类食品为材料,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为基础,选择适用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检验的核酸检测技术,针对抗除草剂Round up Ready (RR)大豆的插入基因进行PCR检测,建立适合转基因大豆类食品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简便快速、检测结果与标准及其他文献资料相符.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水稻定性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技术检测CaMV35S启动子、NOS终止子、Bt基因,判断水稻样品中是否含转基因成分,建立了稳定快速的转基因水稻定性PCR检测体系.PCR检测的灵敏度达到0.1%,稳定性良好.结果表明:PCR技术检测外源基因是灵敏和准确的,可以广泛地应用到转基因作物及其加工产品的转基因成分检测中.此外,进一步讨论了转基因成分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转基因产品标识的必要性和目前转基因检测技术在检测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因修饰食品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基因修饰食品定义、特点以及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 ,概述了基因修饰食品检测的策略和方法的研究发展情况 ,阐述了基因修饰食品的检测方法和技术 ,特别是PCR技术的关键问题 ,介绍了几种具体基因修饰食品的检测技术。探讨了人类在检测基因修饰食品方面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2.
建立一种高通量的转基因复合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荧光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对转基因检测内源、外源及品系基因检测引物进行荧光标记,经复合PCR扩增和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实现特异性强、高通量检测。结果表明,复合PCR荧光检测方法检测4 种转基因水稻品系特异性好,并且灵敏度达到0.1%,可以在进出口检验检疫、食品安全监测等领域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作物的广泛种植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有效缓解了因土地不足或病虫害导致的粮食减产和不足的现状。由于目前转基因食品的生物安全仍存在不确定性,随着其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加,转基因食品检测在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建立简单、快速、适用性强的转基因检测方法对转基因食品监管、评估和风险防范等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针对目前三大类,分别为基于核酸水平的检测、基于蛋白水平的检测和基于代谢物水平检测的具体转基因检测技术的原理、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并对相关的检测方法及其适用范围进行了简单概括,对比不同检测技术的优势和劣势,指出了目前转基因生物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转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以期使人们对转基因检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较为清晰和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市场上的转基因产品以及深加工产品越来越多,其安全性引起全世界的极大争论,很多国家的检验机构相继开展了转基因产品的检测工作。以转基因水稻为材料,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为基础,选择适用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检验的核酸检测技术,针对转入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写为Bt)基因水稻的Cry1Ac片段进行PCR检测,建立适合转基因水稻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简便快速、检测结果与标准及其他文献资料相符。  相似文献   

15.
随着越来越多的转基因作物获得商业化生产和种植,转基因农产品的安全问题一直都有异议,因此,无论对消费人群还是政府监管部门,快速检测转基因组分都是非常必要。转基因组分的检测通常以核酸为基础进行检测,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是一种等温条件下核酸扩增技术,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结果可视化及不需要专用设备的特点,已逐渐用于转基因组分的检测中。本文针对LAMP技术的原理、优点、关键技术及其在转基因大豆、玉米、水稻等农产品中的应用做一综述,从而为其更广泛的用于转基因组分的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转基因食品的实验室操作步骤和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动、植物上的表达方法,同时叙述了目前国内外在转基因食品方面所采用的先进的检测手段,探讨了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定及其现存的危害,最后展望了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