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纳米光催化功能性滤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空气过滤材料降解甲醛及抗菌性能,采用涂层法对涤纶针刺毡进行纳米TiO2功能性整理,得到一种纳米光催化功能性滤料.通过静态试验表明,纳米光催化功能性滤料的甲醛降解率为28.5%,而滤料原样的甲醛降解率为9.62%;动态试验表明,纳米光催化功能性滤料试验中1h系统内甲醛浓度平均降低了64%,滤料原样试验中1 h系统内甲醛浓度平均降低了40.4%.在抗菌性的试验研究中,将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杆菌分别注射在纳米功能性滤料上,6 h后大肠杆菌几乎全部被杀死,金黄色葡萄杆菌的存活率为0.  相似文献   

2.
缪特  张如全  冯阳 《纺织学报》2019,40(9):108-113
为提高芳纶过滤材料的过滤效率,以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纳米陶瓷粉的聚四氟乙烯乳液为涂层剂主要原料,采用发泡剂发泡涂层法对芳纶材料进行表面涂层处理。研究了泡沫涂层对芳纶过滤材料的结构、耐摩擦性、透气性、孔径大小、拒水拒酸碱性以及过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发泡涂层整理后,芳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薄膜;纳米陶瓷粉质量分数越大,发泡剂发泡效果越好,薄膜愈致密且稳定,同时芳纶过滤材料的耐摩擦性愈好,其孔径大小及透气性略有下降;涂层提高了芳纶的拒酸、拒碱性能,有效减少了滤袋的糊袋,使其清灰性及使用寿命均有所提升;涂层后芳纶的过滤效率显著提高,过滤直径为1 μm以上颗粒物的过滤效率由39.1%提升到60%左右,且过滤直径为10 μm以上颗粒物的过滤效率可达到100%。  相似文献   

3.
使用FG-910含氟拒水拒油整理剂对涤纶针刺滤料进行拒水拒油整理,研究了在整理过程中五个主要因素对整理效果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正交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的整理工艺参数是浸渍温度55℃、浸渍时间25 min、FG-910质量浓度60 g/L、焙烘温度150℃和焙烘时间150 s,在该条件下整理可使涤纶针刺滤料的拒水等级和拒油等级都达到8级,且透气率变化率达到18.75%,可有效地改善滤料的过滤性能。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普通聚丙烯(PP)非织造布拒水性以及获取果实套袋对生长微环境影响状况等信息,以水性聚氨酯(PU)为交联剂,用氟系拒水剂对PP非织造布进行拒水整理,通过正交试验分析拒水剂质量浓度、交联剂质量浓度、浸润时间、焙烘温度对整理后拒水效果、透气率、透光率、断裂强力的影响,并得出最优整理工艺。用非织造布制袋并进行葡萄套袋下田试验,测量果袋内外日均光照强度、温度、湿度,探究拒水PP套袋对果袋内微环境和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拒水整理的因素主次排序及最佳工艺分别为:焙烘温度130℃;拒水剂质量浓度40 g/L;浸润时间10 min;水性PU质量浓度3 g/L。整理后PP果袋拒水性提高60%。  相似文献   

5.
间位芳纶非织造布的拒水拒油整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UNIDYNE TG-410C含氟化合物整理剂对间位芳纶非织造布进行拒水拒油整理,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整理剂浓度、焙烘温度及焙烘时间对整理效果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正交试验方法得出最优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经整理后原本没有拒水拒油效果的间位芳纶非织造布拒水可达到6级,拒油可达5级。  相似文献   

6.
概述纳米材料在拒水织物生产中的应用情况。探究了纳米材料应用于表面拒水性织物的机理,介绍了纳米材料的表征方法、织物拒水性测试指标及纳米材料进行织物拒水整理加工的方法和国内外应用状况。认为:不论是从材料的加工过程,还是功能性应用方面,纳米拒水材料都具有明显优势,并指出应加强纳米拒水材料的研究,着重关注纳米材料在应用中的团聚现象及对人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SMS非织造布的拒水拒油整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NUVA HPC LIQ含氟拒水拒油整理剂对SMS非织造布进行拒水拒油整理,通过正交试验方法得出最优工艺参数;测试了非织造布试样整理前后的强力及透气性能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经整理后SMS非织造布可获得良好的拒水拒油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涤纶针刺非织造过滤材料的储电性能,先分别对试样进行水洗和异丙酮处理,再对处理后的涤纶针刺非织造材料进行驻极处理,测试材料表面静电势的衰减时间,发现:水洗法及异丙醇法处理的涤纶针刺非织造材料的储电性能均显著提高,且异丙醇法的效果更好。此外,为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储电性能,将涤纶针刺非织造材料与聚丙烯熔喷非织造材料进行不同方式的复合,并进行异丙醇处理,测试表明复合能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储电性能,其中采用中间夹层方式得到的复合试样的储电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9.
利用紫外接枝技术将甲基丙烯酸丁酯(BMA)接枝到熔喷聚丙烯(MBPP)非织造材料中,提高材料亲油性;对涤纶(PET)针刺非织造材料表面浸轧无氟拒水剂NT-X018,使材料表面更加疏水亲油;采用热压黏合法,将改性MBPP非织造材料和拒水PET针刺非织造材料复合,制备改性MBPP/拒水PET复合吸油材料,以改善MBPP非织造材料力学性能较差的现状。分别采用正交试验确定紫外接枝改性MBPP非织造材料及PET针刺非织造材料拒水整理的最佳工艺,并将MBPP非织造材料、改性MBPP非织造材料、PET针刺非织造材料与改性MBPP/拒水PET复合吸油材料进行性能比较,结果表明:改性MBPP/拒水PET复合吸油材料吸附率与保油率、重复使用性能及力学性能都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近年来西安工程大学在纳米光催化技术应用于针刺毡和活性碳纤维等空气过滤材料功能性后整理方面以及光催化技术与负离子技术相结合应用在羊毛过滤材料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1.
对负载自制纳米TiO2溶胶的非织造空气滤料的抗菌及分解甲醛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负载纳米TiO2溶胶的滤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抗菌效果;在有光照的条件下对甲醛有明显的分解作用,且负载量大,分解效率高。  相似文献   

12.
新型针刺非织造布纳米抗菌鞋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织造布纳米抗菌鞋材的生产过程主要有弹性针刺非织造布的生产,对弹性非织造布进行纳米抗菌整理和把纳米抗菌弹性非织造布加工成鞋材三个步骤。实验结果表明,用上述方法生产的非织造布鞋材具有优异的弹性和抗菌除臭功能,制成的鞋垫产品具有不同于传统产品的特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Silwick、Galwick、二甲基硅油和超纯水等4种液体研究了泡点法测定水刺非织造布、针刺非织造布、纺粘非织造布、机织过滤布和中速滤纸等5种产业用过滤材料孔径时润湿剂的影响.结果表明:润湿刺的表面张力对泡点法测试纤维过滤材料的孔径特征有一定的影响;超纯水不能充分浸润试样,测得泡点孔径和平均孔径值偏高,不适宜作为...  相似文献   

14.
车用多层复合过滤材料采用5种不同针刺、水刺制品进行多层复合,使复合过滤材料制品综合性能得到极大提高.产品通过采用不同种类和粗细的纤维材料层,达到了分层过滤的目的,过滤效率高,污染小,在车用过滤材料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介绍了多层复合非织造布汽车空气滤清器分层过滤的机理,叙述了主要复合工艺流程和加工技术,以及产品质量控制等情况.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聚四氟乙烯(PTFE)纤维在加工过程中的摩擦效应所产生的静电荷对非织造材料过滤效率的影响机制,制备高效低阻的非织造过滤材料。选取PTFE纤维为原料,经过短纤维梳理、针刺复合制备了不同面密度的PTFE纤维针刺非织造布,测试了摩擦驻极后0~40 d内非织造布的表面静电势以及过滤性能,并分析了针刺非织造布的电荷存储稳定性。结果表明:经过梳理、针刺加工的PTFE纤维非织造布具有很高的过滤效率和较低的过滤阻力;面密度越大,非织造布的表面电势越大,过滤效率越高,面密度为220 g/m2的PTFE纤维摩擦驻极过滤材料对0.26μm颗粒物的过滤效率可达99%以上,并且静电衰减周期较长;水浸泡对静电衰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了解防护口罩用非织造滤料的研究现状,分别介绍了纺粘非织造滤料、针刺非织造滤料和熔喷非织造滤料的应用基础与制备技术。归纳了电晕驻极技术、水驻极技术和热空气驻极技术的原理与特点,针对性地阐述了三类非织造过滤材料和驻极处理技术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聚合物改性技术、驻极处理技术对非织造滤料过滤性能的影响。认为防护口罩用非织造滤料及其制备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是聚合物的改性技术、新材料的高速成网技术和驻极处理技术,并需完善相应的评价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7.
肖红军  黄东 《非织造布》2008,16(3):41-43
介绍了利用针刺工艺将低熔点纤维与聚酯纤维加工成针刺法非织造布,并施加一定浓度的膨胀型阻燃剂,而后通过热风粘合制成了阻燃针刺法非织造布。重点研究了针刺深度、针刺密度对针刺法非织造布物理性能的影响,同时研究了阻燃剂对针刺法非织造布阻燃性能的影响,通过研究得到了最佳的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国内外汽车机油过滤用材料的市场状况、常用的过滤介质与其性能以及过滤介质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机油过滤用的纤维材料以及研发中的膜过滤材料和纳米纤维过滤材料等.指出在汽车机油过滤领域中,非织造过滤材料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应重点开发两层、三层等多层过滤材料,还应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开发纳米纤维过滤材料.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用湿法非织造工艺开发的部分功能材料的国内开发现状、性能特点及其用途。借助于湿法非织造技术选用纤维原料广泛、可与其他工艺组合以及湿法非织造材料可与其他材料复合等优势,能开发出众多不同用途、性能各异的新品种,提出了采用新颖纤维开发湿法非织造功能材料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