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中在论述能的不等价性的基础上,指出能具有双重属性,即能量与能质;热力学一、二定律从能量守恒和能质蜕变两方面描述了能行为的基本规律;[火用]分析方法为使能量与能质同时获得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介绍了能量分析方法、[火用]的概念及[火用]分析基本原理,并且运用[火用]分析方法对炼油厂的泵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提高天然气脱氮工艺的生产能效,基于塔河油田的基础数据,利用HYSYS软件对提出的膨胀制冷+LNG辅助制冷多级分离脱氮工艺进行了模拟,对工艺主要设备[火用]进行了分析计算,确定了[火用]损的主要设备,并根据设备[火用]损的分布情况,对提出的脱氮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设备的[火用]损差别较大,冷箱1、入口压缩机及水冷器为本工艺的主要[火用]损设备,三者[火用]损占总设备[火用]损的73.1%;②综合设备[火用]损及[火用]效率分析,冷箱1[火用]效率优化空间较小,入口压缩机[火用]效率优化空间较大;③根据[火用]分析结果提出了进料气入口两级增压方案,根据压缩单元总[火用]损及[火用]效率确定了最优中间压力为1250 kPa;④在优化工艺最优中间压力下,入口压缩机[火用]效率提高到94%,各设备总[火用]损降低了6.3%,总[火用]效率提高到97.1%。  相似文献   

4.
采用[火用]分析方法对炼油厂常减压蒸馏装置能耗进行评价,建立了常减压蒸馏装置及各设备的火用分析模型,定义了[火用]效率、[火用]损率等评价标准。基于测试数据对装置各设备火用损失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常减压加热炉的[火用]效率较低,分别为41.5%和44.1%,常压炉、减压炉、常压塔、减压塔、换热器等设备的火用损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深井泵采油油层能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窦宏恩 《石油机械》1992,20(6):31-37
文章对深井泵抽油过程中的油层能量分析、深井泵能量补偿装置在提高油井产能中的作用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一些不同观点进行商榷。认为用虎克定律解释推导油层在弹性驱动状态下的渗流规律及能量变化过程是不妥当的,而应引用能描述油层能量变化的达西定律。最后指出,装在深井泵底部的补偿装置只能起到灌注作用,增加泵的充满度,有提高泵效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延迟焦化装置的用能分析及优化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延迟焦化过程的用能特点及过程系统三环节能量结构理论,对国内某炼油厂延迟焦化装置进行了能量平衡和火用平衡计算及其分析,为该装置的用能状况做出了科学的分析和评价,找出了装置的用能瓶颈,并根据分析结果指出了装置的节能方向,提出了相应的用能优化改进措施。通过采取减小循环比、优化分馏塔取热、优化换热网络和利用装置低温热等措施,使装置能耗降低了19.1%。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在石化企业中掌握在不同状态下轻烃类物理焓、熵及 计算方法的重要意义.从5个方面重点对基准相态为气相的液态烃焓、熵及 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讨:(1)在气相轻烃单体从基准状态被等温压缩至其饱和蒸气压而开始液化前的焓、熵及(火用);(2)在可逆相变过程中的焓为该物质的蒸发潜热,在该相变过程中的焓、熵及(火用);(3)把液相变压过程中的液相性质看成与压力无关;(4)在液相变温过程中轻烃单体的焓、熵及(火用);(5)轻烃类混合物的焓、熵及 .最后,以炼油过程中轻烃单体及其混合物物理 的计算作为实例来说明这些计算策略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常规火用分析仅仅能对设备的火用损及火用效率进行定量分析,而不能揭示设备的火用损改进潜力.为了分析凝液回收过程中设备的用能情况,对直接换热流程进行了高级火用分析.利用高级火用分析方法评价各设备的火用损形式,以反映出各设备之间的相互作用,识别火用损的改进潜力.结果表明,大部分设备的可避免内源火用损占总火用损的比例较高,表明...  相似文献   

9.
在国内油气田提质增效工作大力开展的背景下,改进设计出了两种高效乙烷回收流程,即带丙烷制冷的RSV改进流程(RSV-PC)与带自冷循环和吸收塔的分流换热乙烷回收流程(SHIA)。通过HYSYS软件模拟,对改进的两种高效流程进行了能耗分析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相同乙烷回收率下,SHIA流程比RSV-PC流程节省能耗15.3%,节能优势明显;通过■分析的方法分析两种流程能耗差异发现,SHIA与RSV-PC两种流程的主要■损差异体现在换热器LNG-101、制冷系统二级压缩机K-105以及外输压缩机K-103三种设备上,且三种设备的总■损量占各自流程总■损量的76%以上。  相似文献   

10.
项新耀 《油田节能》2005,16(3):1-3,9
科学用能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要求。优化能源结构是实施科学用能的前提和基础。揭示能量行为规律和性质的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为我们充分、合理地利用能量和能质提供了理论原则。同步提高用能系统的能量效率和能质[火用]效率.追求用能过程的节能效益、经济效益和环保收益.构成了追求和评估科学用能的综合指标体系。文中从实施科学用能的基础、科学用能的基本理论和科学用能应达到的目标等方面论述了有关科学用能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注汽锅炉系统用能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注汽锅炉系统及设备的能量平衡分析及Yong分析模型,给出了评价准则及计算公式。根据测试数据对一在用的注汽锅炉系统进行了分析计算,给出了主要计算结果。完善了注汽锅炉的热力学分析方法,这为全面分析注汽锅炉的用能特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常压蒸馏装置,利用实测数据,进行了能量平衡、(火用)平衡分析,阐明了(火用)分析过程中的主要注意事项,根据分析结果,从能量充分利用角度指明了装置的节能技术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13.
天然气矿场集输系统是由井场、集气分离站、增压站、集输管网和气田水回注站等用能环节按照一定拓扑结构衔接而成的复杂用能系统,是气田生产中的主要能耗环节之一。现有过程系统能量模型不完全适用于天然气矿场集输系统,对过程系统"三环节"能量结构模型进行了改进,将集输系统划分为能量转换、传输、利用和回收4个环节,从能量平衡和火用平衡两个角度,结合"三箱"用能分析法,提出具有一般性的集输系统用能过程"组合模块多环节分析法"。对某气田矿场集输系统进行了用能分析,确定集输系统节能降耗切入点,提出了调整改造措施。构建包含各用能子环节的二级指标体系与评价准则,利用改进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建立集输系统用能模糊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4.
李东明  罗升荣 《石油学报》1993,14(2):102-109
不同原油集输工艺流程的能耗有很大差异.本文采用(火用)分析方法对掺热油和掺热水两种集输流程进行了评价,得出的结论是掺热油流程优于掺热水流程,对集输站子系统来说,结论则相反.  相似文献   

15.
不同原油集输工艺流程的能耗有很大差异.本文采用(火用)分析方法对掺热油和掺热水两种集输流程进行了评价,得出的结论是掺热油流程优于掺热水流程,对集输站子系统来说,结论则相反.  相似文献   

16.
油气集输系统(火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油气集输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建立(火用)平衡模型,进行(火用)平衡分析,对集输系统用能进行评价,找出了用能的薄弱环节,并提出相应的节能措施,为集输系统的节能改造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催化裂化主分馏塔的模拟策略与用能分析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某1.0 Mt/a 催化裂化装置的分馏单元为研究对象,利用流程模拟软件PRO/II进行模拟计算,分析研究催化裂化主分馏塔的模拟策略,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分馏塔模型,模拟计算结果满足工程计算精度要求。利用火用分析法对催化裂化主分馏塔进行用能分析,结果表明,合理提高高温位取热量同时减小低温位取热量,可以有效降低分馏过程火用损。在保证产品分布和质量的前提下优化调整催化裂化主分馏塔各中段取热比例,过程 火用效率可以提高25.7%。  相似文献   

18.
面对油田产能开发建设和能耗上升的矛盾,针对不加热集输后集输系统的能源消耗现状,对集输系统用能进行了系统分析。开展了简化工艺流程、机泵涂膜、变频调速及更换低效泵等节能工作,总结出系统上实行简化工艺、节点上实行设备节能改造、管理上实行能效对标管理的节能措施,提出加大工艺简化、加快高耗能设备更新和加强设备能效对标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常压蒸馏装置 ,利用实测数据 ,进行了能量平衡、火用平衡分析 ,阐明了火用分析过程中的主要注意事项 ,根据分析结果 ,从能量充分利用角度指明了装置的节能技术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20.
天然气城市门站调压过程的火用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长距离高压管输天然气送至终端用户前,需经城市门站调压,满足一定压力等级后方可进入城市燃气输配管网。传统的节流阀工艺存在着巨大的过程火用损,且需辅以电伴热才能维持正常运行。为了提高管网运行的经济性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对调压过程进行了能量分析,指出在完成相同调压任务的情况下,采用透平膨胀机流程较之节流阀流程,可显著减少过程火用损、提高系统火用效率,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进而提出了天然气管网调压过程物理火用回收利用流程,将压力能(压力火用用于发电,将调压工艺冷能(温度火用)用于制冷循环,以实现按质用能、能尽其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