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砂岩型铀矿弱信息提取及综合评价方法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砂岩型铀矿弱信息提取及综合评价技术是当前铀矿勘查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通过近几年的研究,提出了航磁、航放弱信息提取的内涵,研究了航磁、航放弱信息形成理论,建立了有效的弱信息提取数学模型;基于GIS软件,实现了弱信息提取模型,并开发了专家打分综合评价模型。在某地区,应用GIS软件完成了航磁、航放弱信息提取试验和铀资源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弱信息提取和综合评价技术可快速缩小砂岩型铀矿找矿靶区,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2.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覆盖层较厚,地表异常信息微弱,找矿十分困难。通过分析新疆伊犁盆地南缘乌库尔其铀矿床的地面高精度磁测数据资料,发现该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磁异常特征与其地球化学分带明显相关,根据铀矿成矿地球化学机制结合试验区的航磁资料及实际预测成果,指出铀矿矿化带大致位于磁异常从负值向正值过渡的零值线前端附近。地面高精度弱磁异常是该区铀矿床特征异常之一,可作为一种标志信息运用到铀矿找矿中。  相似文献   

3.
在铀矿航空γ能谱测量和地面放射性普查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铀矿异常进行地表揭露和钻探工程验证,发现了芒和特铀矿床。铀矿床类型为湖沼相砂岩型沉积矿床,含铀矿岩石为古近系粉砂岩,铀矿化具有放射性强度较弱、铀含量较高和矿化分布不均匀的特点。深入分析铀矿放射性强度弱的原因,采用放射性测量结合化学样品分析的方法,能够提高找矿效率。  相似文献   

4.
可地浸古河谷型砂岩铀矿是俄罗斯最主要的低成本铀资源。运用重、电、磁资料编制古河谷基底的盖层结构图,采用放射性测量资料研究有利于古河谷型砂岩铀矿成矿的铀源是俄罗斯勘查古河谷型砂岩铀矿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5.
铀矿地面物化探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核物探为主要内容,简要阐述铀矿勘查中常用物化探方法的发展历程和应用情况。针对铀矿勘查的重点由硬岩型转向砂岩型,对目前在砂岩型铀矿勘查中常用的物化探方法也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砂岩型铀矿的综合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砂岩型铀矿的综合预测模式和基于GIS的砂岩型铀矿综合评价方法与流程,开发了成矿信息提取软件。基于GIS平台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建立了多源勘查信息数据库,构建了砂岩型铀矿综合数字找矿模型,完成了研究区砂岩型铀矿的成矿信息提取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基于GIS的砂岩型铀矿综合预测可快速缩小找矿靶区,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7.
某地浸铀矿床低渗透性砂岩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低渗透性砂岩铀矿含矿岩孔隙结构特征以及对渗透率的影响,采用压汞实验的方法,并根据压汞实验的数据,分析了低渗透性砂岩铀矿岩孔隙以及孔隙比表面分布分形特征。探讨了砂岩铀矿岩孔隙结构特征与孔隙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渗透性砂岩铀矿岩结构具有双重分形特征,其表现在以大、小孔径孔隙计算出来的孔隙分布分形维数值与孔隙比表面分布分形维数值不同。大孔径孔隙分布分形维数在3.687–4.255,小孔径孔隙分布分形维数各矿样基本相同为3.101–3.208。而大孔径比表面分布分形维数在2.910–3.151,小孔径比表面分布分形维数各矿样基本相同为2.466–2.342。孔隙率与大孔径计算孔隙分维值成正相关关系,与以大孔径计算的孔隙比表面分维值成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铀成矿有利地段,探索克山地区铀成矿前景,通过开展1:5万高精度航空放射性测量异常查证工作,并结合收集整理的相关地质资料,从航放异常特征、地质特征、能谱特征及土壤氡浓度特征等几个角度,对克山地区进行铀成矿条件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靠近小兴安岭地区,且盆地盖层具有较高的初始铀含量,铀源条件优良;地层宽缓,断裂发育,是深部烃类向上运移的通道,地表局部剥蚀强烈,形成构造天窗,成矿有利砂体大规模发育,并伴有后生改造作用和铀富集。克山地区航放异常集中分布,航磁推断构造发育,深部放射性信息突出,为砂岩型铀矿找矿提供了有益线索,为圈定找矿有利区段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探索盆地砂岩型铀矿地表元素对矿体或矿化指示能力,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皂火壕砂岩型铀矿床开展了地表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勘查示踪试验,该砂岩型铀矿找矿主要指示元素为Sc、Cu、Pb、Th、V、Cr、Zn、U、Ti、Fe、Nb、Zr和Hf等元素和La、Ce、Pr、Nd和Sm等稀土元素(REE)。指示元素在矿体不同地球化学分带对应的地表位置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且在铀矿化位置上方存在较为明显的异常显示,异常衬度介于1.52~3.30之间。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对隐伏砂岩型铀矿体具有指示作用,指示元素异常组合可用于盆地砂岩型铀矿找矿勘查。  相似文献   

10.
磁异常是地表及其深部岩石磁性差异的信息,是各种磁性地质体的综合反映。航空磁测不仅能反映地表的地质特征,而且能探测隐伏深部的磁性体,从而为寻找与磁性体有关的铀矿床提供了可能性。研究区曾进行过航磁工作,发现了一些好的磁异常点带。1982年对该区进行了航磁解释,圈定了深部构造、岩体;分析了深部构造、岩体与铀矿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大湾铀矿田位于南岭成矿带九嶷山杂岩体中段,有利的成矿环境使该地区成为华南重要的产铀区及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矿集区。岩体外接触带寒武系为矿田的主要铀源层之一和成矿有利部位,已探明的铀矿床均产于九嶷山杂岩体中部金鸡岭岩体外接触带。九嶷山杂岩体分别由东、西两个完全独立的岩浆演化中心演化而来,西部岩浆演化中心的金鸡岭岩体与铀成矿作用关系密切,形成了岩浆演化中心、热流体活动中心与矿化中心三位一体的基本构造格局。深大断裂带为成矿流体循环运移提供了通道和热动力来源。铀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晚白垩世早期地应力转向期,矿化与NW向伸展断裂及其相伴的深源热流体有关。岩体接触带为铀沉淀富集的有利地球化学障。重力、航磁及航空γ能谱异常及放射性水化学异常是找铀的重要判据之一。在区域铀成矿环境分析基础上,对该区找矿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在应用γ能谱资料寻找砂岩型铀矿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消除非矿化因素引起的干扰,提取与铀矿化有关的信息。介绍了钍归一化的原理及特点,采用与矿化有关的元素迁移信息的钍归一化方法,分析了二连盆地东部的γ能谱资料,揭示了该区放射性元素的分布特征、地球化学作用和后期铀元素的迁移与富集。结合其他地质资料,分析了钾剩差的变异区(正、负高值区)及铀剩差正高值区形成的原因,同时指出了经过钍归一化处理所得到的铀剩差正高值区应为氧化与还原作用过渡带的直接指示,也是该区进一步寻找砂岩型铀矿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相山地区是我国最主要的火山岩型铀矿区,是国土资源部设立的第2批整装勘查区之一。从重力异常、航磁异常和航放异常三个方面,分析了相山矿田区域地球物理特征,同时结合地质要素,归纳总结了相山地区典型火山岩型铀矿床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4.
半个世纪来,在中国北东部中生代火山岩中发现了433、434、460、470等大型铀矿床。通过对铀成矿地质条件分析,总结了铀成矿地质规律,建立了火山岩型铀成矿综合预测模型,选出了铀成矿远景区。   相似文献   

15.
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的成矿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我国华南近20个花岗岩型铀矿床的成矿特征,其中包括矿体形态、围岩蚀变、矿石成分、矿石结构构造、矿化类型和矿物共生组合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可形成于花岗岩体内(内带型)或花岗岩体外(外带型),矿体形态可各异,主要受构造破碎带、地层层间破碎带、基性岩脉等形态的控制。矿石的矿物组成较简单,主要矿石矿物为沥青铀矿、铀石;外带型铀矿床的矿石成分较内带型铀矿床的复杂。该类型铀矿床中大多数矿物的粒度较细小,胶状、偏胶状结构发育。矿石结构构造以细脉浸染状、角砾状为主,这些均反映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成矿作用的低温、快速、浅矿源特征。矿床围岩的热液蚀变种类较多,但是蚀变程度大多较弱,铀矿化仅出现于面型热液蚀变区的某些部位,围岩的线型热液蚀变较强烈的地段常是富矿体的赋存部位。分布范围较大的面型围岩蚀变是在华南寻找花岗岩型铀矿床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尼日尔阿泽里克砂岩型铀矿控矿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日尔(Niger)阿泽里克(Azelik)铀矿位于阿尔利特(Arlit)砂岩铀矿省西南部。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阿泽里克铀矿进行野外地质勘查,对各种野外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初步探讨了阿泽里克砂岩型铀矿控矿因素。阿泽里克铀矿受构造控制明显,矿化均位于NE与NW向断裂交叉处。矿化同时受沉积控制,矿化层为下白垩统阿萨乌阿(Assaousas,Kla)组砂岩。矿化砂岩以河流相中粗粒砂岩为主,孔隙度、渗透率良好,利于流体在砂岩中流通。矿床热液蚀变现象明显,存在碳酸盐化、褐铁矿化、铜矿化、还原性流体还原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南岭成矿带沙坝子矿床外围铀成矿特征与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南岭成矿带沙坝子矿床勘查历史和研究现状,分析和总结了该矿床的铀成矿特征。在深源成矿论和深部找矿等当今铀成矿理论指导下,根据矿床成矿地质背景、铀矿化特征、控矿因素及大量资料的综合分析和研究认为,沙坝子矿床外围铀成矿潜力巨大、找矿前景广阔,在新一轮找矿工作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从古构造、古地理重塑入手,系统分析伊犁盆地各沉积时期的沉积建造特征,并探讨其与砂岩型铀矿的关系。研究表明,伊犁盆地双基底建造形成了盆地的富铀基底,盆地早—中侏罗世在弱伸展环境下形成的暗色含煤碎屑岩建造成为盆地的含矿建造形成期,盆地晚白垩世—新近纪在弱挤压环境下形成的红色碎屑岩建造有利于铀的后生改造富集成矿。经统计分析表明,伊犁盆地砂岩型铀矿化与含矿层的沉积相类型、单层砂体厚度及岩性结构等建造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一个新的铀成矿类型——构造-油气型;讨论了该类型砂岩铀矿床形成的区域背景、构造特点、成矿环境、矿化特征和矿床成因;认为与传统的层问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不同;强调贯通型断裂构造和油气对铀成矿所起的重要作用,对今后砂岩型铀矿普查勘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