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FTTH光缆在现有的光缆市场中,FTTH(光纤到户)光缆将会占有越来越高的份额,预计将占到总的光纤用量的70%以上。FTTH光缆网络具有下列特点:各通信节点之间的距离很短,通常短于一公里 通常会布线于现有的大楼,这样光缆敷设的空间会比较狭小  相似文献   

2.
随着光通信网络的发展,光纤接入的不断深入,FTTH网络建设在成倍增长,据有关报道,今年美国FTTH用户的年增长率超过了100%,预测日本的FTTH用户到2011年将增加3倍,中国电信、中国网通都已明确表示将投入巨资用于FTTH的大规模商用化,从这一系列的情况看,未来几年里光纤通信网络建设的重点将向FTTH转移。  相似文献   

3.
高品质ODN解决方案推动FTTH规模部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绍彦 《电信科学》2012,28(2):144-145
1 引言从国内3大运营商相继巨额投资推动宽带战略到光纤入户的迅速普及,种种迹象表明以FTTH为核心的新一轮电信业发展浪潮已经到来,对于FTTH的建设需求也将呈现井喷式增长,可谓是“光纤宽带建设疾行,神州大地热潮涌现”.相比以往的FTTB/C等建设模式,FTTH中ODN线路部分的投资比重日益上升,已占总投资额的60%左右,在初期建设成本中的占比更是高达90%.由此可见,ODN已经成为推进FTTH建设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崔永兴 《电子世界》2013,(22):147-148
FTTH(Fiber To The Home光纤到户)是一种光纤通讯的传输方法。是直接把光纤接到用户的家中(用户所需的地方)。具体说,FTTH是指将光网络单元(ONU)安装在住家用户或企业用户处,是光接入系列中除FTTD(光纤到桌面)外最靠近用户的光接入网应用类型。FTTH的综合造价在逐年降低,设备单价的降低使得FTTH总体成本与FTTB基本持平,而FTTH建设模式性价比无疑最高。而FTTH让光纤延伸至用户家中,接入带宽高,使得全程光纤网络有源节点大幅减少。FTTH的显著技术特点是不但提供更大的带宽,而且增强了网络对数据格式、速率、波长和协议的透明性。  相似文献   

5.
尽管全球经济下滑,但是全球光纤到户的建设工程仍持续稳定发展。根据FTTH Council最新发布的全球FTTH/B排名,2009年前6个月全球超过550万FTTH/B新用户,与2008年12月相比增长了15%。国际组织FTTH Council自2007年起每半年统计一次光纤上网普及率超过1%的经济体。日前公布的2009年6月全球光纤上网普及率超过1%的经济体已增加到21个。  相似文献   

6.
随着各运营商"光速城市"的深入普及和用户业务需求的不断丰富,光纤接入的业务将逐渐以FTTH方式来承载。目前在全国较为发达的几个省市的运营铺设FTTH已经触及至农村。光纤已逐步从城市走向农村、从机房、楼道走向了用户家庭。随着网络中FTTH大规模商用,也暴露出一些之前没有遇到的新问题,文章重点讨论在软交换大量接入FTTH的情况下遇到的问题,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我国光纤到户技术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谦 《通信世界》2005,(38):40-41
一、全球FTTH发展比较光纤到户(FTTH)是宽带接入的一种理想模式,近几年在世界各国的发展势头迅猛,无论在亚洲、北美还是欧洲,用户数都在快速增长。在亚洲,FTTH应用最为典型的国家是日本和韩国。以日本为例,2002年年初用户数仅2万多户,2004年底已发展到277万户,按每月增长10~15万户的速度,预计今年年底用户数可超过450万户。图1是日本总务省对包括光纤到家的各种宽带接入网的预测,图2是日本各种宽带接入技术用户数的月增长率。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日本,FTTH用户的增长速度已经大大超过xDSL用户的增长速度,预计2005年以后,日本的光纤…  相似文献   

8.
1引言 步入2011年,从国内三大运营商相继巨额投资推动宽带战略到光纤入户迅速普及,种种迹象表明以FTTH为核心的新一轮电信业发展浪潮已经到来,对于FTTH的建设需求也将呈现井喷式增长,  相似文献   

9.
FTTH发展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FTTH(光纤到户)的国内外发展状况以及FTTH的优势,并从政最、技术、成本等多方面论证了FTTH在我国已经到了发展的最佳时机。同时,根据我国现有网络的实际情况以及几种光纤到户建网方式的比对,就我国有线电视网实现FTTH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KMI第 2 2届年会消息称 ,1 999年全球新光纤安装量可能达到 6 2 80万 km(光纤 ) ,长途用量 2 75 0万 km(光纤 ) ,占总量的 43.8% ,馈线与地区用量 2 0 30万 km,占 32 .3%。其中美国竞争的地区交换载波公司 ( CL EC)用量为 1 80万 km(光纤 ) ,2 0 0 3年时将增到 2 80万 km,复合年增率 CAGR为 1 1 .7%。暗光纤的利用引起了足够的关注。1 999年北美增加 1 8%路由千米的长途网络来自暗光纤永久使用权 ( IRU)。从 1 998年到 1 999年中平均 IRU交易价值 75 0 0万美元 ,即以 1 0芯光纤计 ,合 3万美元每路由英里 ( 1 .86 4 5万美元每路由千米…  相似文献   

11.
张颖 《通讯世界》2015,(1):30-31
农村边远地区村庄大小错落不一、地广人稀,出于对成本的考虑,各运营商对原有宽带进行改造,将ADSL改成FTTB的形式,用户末端传输媒介用无线或金属线。多年来,EPON网络技术发展的目标就是将光纤延伸到用户,实现光纤到户的目的,即FTTH。  相似文献   

12.
去年在美国如期召开的第57届IWCS国际线缆会议中,大多围绕FTTH光纤到户主题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近年国内各大运营商及生产厂家正热衷于FTTH及3G网络建设,本文通过实践得出的相关思路及方法有益于工程技术人员的设计工作、有益于国内FTTH及3G网络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一雄 《移动信息》2023,45(1):62-64
在当今的网络信息化时代中,小区光纤到户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作为一项至关重要的宽带接入网技术,FTTH技术也开始备受关注。为实现FTTH技术的良好应用,文中对小区光纤到户工程中的FTTH设计策略进行了分析,包括FTTH及其接入方式概述、小区光纤到户FTTH模式设计、小区光纤到户FTTH设计中的光缆类型选择以及小区光纤到户FTTH光缆工程设计策略。希望可以为FTTH接入网技术的良好应用与小区光纤到户质量的提升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联通FTTH建设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国斌 《信息通信》2011,(4):142-144
伴随全业务环境下宽带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宽带网络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在现有宽带升速和光进铜退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加快光纤接入网络建设,在光纤到楼的基础上推进光纤到户(FTTH)、光纤到办公室(FTTO).本文对中国联通宽带接入建设与FTTH建设的总体思路进行阐述,并对FTTH网络的技术原则与设备部署进行详细的探...  相似文献   

15.
FTTH技术是一种光纤的接入方式,FIBER TO THE NEIGHBOR含义为"光纤到邻居"或"光纤到户".这种技术的发明对光纤到用户的整体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升.而光纤应用水平的不断提升,为达到不同住户的满意程度及每个用户的不同需求及增强宽带的服务质量打下基础.因此,本文从FTTH在高层住宅光纤到户的问题和FTTH...  相似文献   

16.
17.
宋向东 《世界宽带网络》2006,13(4):73-74,76
一光纤用户现状 从世界范围看,用户光纤在美国和日本发展得比较早,普及率相对来说也比较高.依据美国FTTH协会发表的数字.到2003年3月底.美国光纤到户(FTTH)的用户数为3.8万个家庭,同期日本公布的数据约为30.5387万个家庭。日本是世界上FTTH发展最快的国家,到2003年12月底,其用户数已达到89万,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用户数就翻了一番多,可见,FTTH是日本宽带用户发展最为迅猛的一种接入方式。  相似文献   

18.
1.FTTH光纤实现技术 在接入网上,光纤替代各种铜质缆线是必然趋势,但在FTTH发展和推广初期,光纤与铜质缆线共存是必然的,光纤与铜质缆线的共存能使用户和电信运营商有效避免FTTH的技术风险.  相似文献   

19.
将骨架式光纤带光缆用于FTTH的解决方案是将接人用的光纤带光缆中的光纤从机房连到若干交接箱,再接入各住宅单元,并根据住宅单元的不同结构选择所需接入的骨架式光纤带光缆.通过在骨架式光纤带光缆上开启若干分离窗口就可直接抽出需要接入住户的光纤带,而不必按通常的方式将光缆剪断,因无需接续且只需极少量的光缆,加上骨架式光纤带光缆无油膏填充的特点,极大地简化和方便了FTTH的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20.
FTTH(Fiber To The Home),顾名思义就是一根光纤直接到家庭。FTTH是指将光网络单元(ONU)安装在住家用户或企业用户处,是光接入系列中除FTTD(光纤到桌面)外最靠近用户的光接入网应用类型。FTTH的显著技术特点是不但提供更大的带宽,而且增强了网络对数据格式、速率、波长和协议的透明性,放宽了对环境条件和供电等要求,简化了维护和安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