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焚烧飞灰是垃圾等废物焚烧处理后产生的危险固体废渣,由于焚烧飞灰的毒性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所以无害化处置得到大量研究。以焚烧飞灰中重金属无害化为重点,综述了近年来不同类型无害化处置的方法和进展,为后续焚烧飞灰的无害化处置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置不仅是防治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保障。目前国内外针对危险废物的处置方法主要以焚烧处置为主,但危险废物的焚烧处置极易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和灰渣等,进而造成二次污染。作者通过研究国内外危险废物的处理方法,详细分析了危险废物焚烧处置原理及有毒有害气体产生的机理,调研了国内外应用广泛的危险废物焚烧尾气净化处理措施,以此为基础,提出了“SNCR脱硝+干式除酸+活性炭喷射+袋式除尘+湿法脱酸脱硝+湿电除尘+SCR”组合烟气净化工艺方法。实践应用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去除危险废物焚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同时提高焚烧尾气净化效率,可为国内危险废物焚烧尾气净化系统的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焚烧是一种重要的固体废物处置方式,能够极大地实现废物减量化,但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危险废物。通过对生活垃圾、医疗垃圾和危险废物3种固体废物典型焚烧工艺的研究,分析了焚烧过程中危险废物的产生规律。焚烧飞灰是本行业的主要危险废物,其危害特性包括重金属污染、溶解盐污染和有机物污染3方面,不同焚烧对象和焚烧工艺产生的焚烧飞灰性质差异显著,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飞灰处置方式。  相似文献   

4.
马建英  刘锋 《水泥工程》2018,31(1):71-73
针对我国目前危险废弃物的处置方法主要以焚烧和安全填埋为主的现状,采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的方法,利用已有回转窑,通过对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的工艺分析,该方法具体优点体现在:煅烧温度高,高温停留时间长,湍流碱性工况,危险废物无害化彻底;焚烧灰渣直接利用;危险废物中有机、无机成分得到了充分利用;排放气体高效处置;回转窑热容量大,工况稳定,危险废物处理量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某石化园区为例,从全局出发合理规划,优化工艺设计,拟实现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置,避免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并为后建危险废物焚烧项目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根据该园区危险废物的特点,综合考虑安全性、经济性及技术可行性,本项目采用"预处理系统+进料系统+回转窑+二燃室+余热锅炉(内置SNCR)+急冷塔+半干法脱酸+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尘+烟气再净化+烟气加热"的处置方案,焚烧产生的炉渣和飞灰综合利用制陶粒,可以真正实现危险废物安全无害化的处理和处置。  相似文献   

6.
曾翔东 《广东化工》2014,(12):251-252
介绍了危险废物焚烧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如二噁英类有机污染物、酸性气体、飞灰、重金属颗粒等,阐述了各种污染物的防治措施,提出了污染物的控制途径,从而实现对危险废物的无害化处理,避免二次污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危险废物,尤其是化工行业危险废物的有毒害性、化学反应性、易燃易爆性、腐蚀性、传染性、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对人类和环境构成严重危害。危险废物的无害处理,尤其是以焚烧法为代表的热化学处理技术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回转窑焚烧危险废物已成为当前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的重要工艺。同时,随着国家对焚烧二次污染排放指标的日益收紧,焚烧烟气的处理技术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文章详述了目前常用的危险废物焚烧处理工艺流程,并针对焚烧烟气的处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谢智超 《清洗世界》2021,37(1):85-86
危险废物种类繁多,焚烧作为高温处理技术之一,可有效减少体积、除去有害物质,对危险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尤为关键.针对危废焚烧处置企业全流程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浅析,并对危废焚烧处置企业全流程管理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国内废物处置主要以填埋和焚烧两种方式为主。由于废物填埋场占用土地资源且存在渗漏等环境风险,"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严格限制可利用或可焚烧处置的危险废物进入填埋场,减少危险废物填埋量。未来,集中焚烧处置将是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的最重要途径。1水泥窑协同处置废物市场情况  相似文献   

10.
《辽宁化工》2021,50(8)
依据辽宁市场危险废物特性、物理形态、化学性质(热值、重金属、碱金属、水分、灰分等)并结合我公司回转窑系统相关设计参数,阐述科学配伍在各处置环节的作用,通过配伍方案的合理实施,从而达到系统稳定燃烧、有毒有害性物质的无害化处理。为节约助燃燃料、保护耐火材料、降低运营成本、延长焚烧设施的使用寿命,分别从危险废物的收集、存储、预处理、焚烧等方面讨论物料配伍对焚烧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回转窑焚烧已成为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的主要技术,在危险废物回转窑焚烧运营中,系统的稳定性是决定企业盈利与否的前提,如何保证焚烧系统稳定性已成为其首要目标,本文先通过简述危险废物回转窑焚烧工艺流程,再从焚烧系统稳定性影响因素及维持焚烧系统稳定运行的措施两个方面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2.
仲钨酸铵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处理污泥,其中含有砷、锌、锰、锡、氟等有毒物质,具备毒性这一危险特性的可能性,属于危险废物。水泥窑在协同处置危险废物过程中,具有的高温、碱性环境,能够对危险废物中的重金属进行有效固化,避免在危险废物的处置过程中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在处置工业废渣上有着独有的优势。该公司自2020年开始研究水泥窑协同处置HW48类有色金属冶炼渣的可行性,在2021年8月及2022年上半年分别对仲钨酸铵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处理污泥进行处置测试,经过不断研究测试,实现了在保证熟料品质与不会造成环境二次污染的前提下,单窑处置废水处理污泥70t/d以上的处置量。  相似文献   

13.
俞枢根 《水泥工程》2018,31(4):70-71
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具有投资省、运行费用低、处置量大、无害化处理彻底等特点,得到了社会及水泥企业的广泛认可,《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推进固体废物安全处理处置,加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充分利用水泥窑处理温度高、焚烧空间大、焚烧停留时间长,处理规模大、无二次渣排放的独特优势,可以达到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目标,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弃物是近几年新兴的技术工艺处置方式,与传统的焚烧项目比,具有煅烧温度更高、停留时间更长、避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势;文中主要总结了不同处置系统的优缺点,分析了处置危险废物对预热器系统、回转窑系统、耐火材料等的影响,并结合相应的工艺参数给出了具有生产指导意义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董钰 《山西化工》2023,(8):228-230
焚烧处置技术方法是危险废物处置中的常见方法,在危险废物焚烧处置过程中,切实做好针对各项细节的最优化控制干预环节,能支持获取到最佳技术效果。本文围绕危险废物焚烧处置项目系统设计与应用,展开简要的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16.
张旭 《辽宁化工》2022,(10):1487-1489
农药生产过程产生大量危险废物,并且危险废物中有机氯含量较高,焚烧是危险废物的主要处置手段之一,焚烧过程易产生二噁英。并且二噁英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对人身体有极大的危害,备受社会及环境保护领域关注。近年来对二噁英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就其结构、产生机制来源、监测方法以及主要控制措施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介绍利用水泥生产线处置固态危险废物的经验,将其直接用于水泥熟料的生产配料,在生料磨内利用窑尾废气进行烘干粉磨,制成生料均化后,再经五级预热器、分解炉喂入窑内煅烧,在1?700 ℃下通过高温焚烧及水泥熟料矿物化高温烧结过程实现固体废物毒害特性分解、降解、消除、惰性化、稳定化,实现危险废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置,既无害化处理了危险废物,同时又为水泥生产提供了部分热值并代替部分原料。此方法简单、节能、环保,是目前固态危险废物的最经济、最彻底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冯伟 《山西化工》2024,(3):217-218+242
为了减少危险废物处理成本,提高处理效率,研究分析在催化裂化催化剂制备过程中产生的FCC废催化剂,利用高温熔融法对其资源化利用与处置。结果表明,高温熔融法处理技术对废催化剂上的重金属Ni、V具有一定的固化作用,对废催化剂实现资源化利用,以此减少环境污染,对危险废物的处理成本有所降低。经过深入研究和技术创新,为实现危险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基于广州市危险废物的统计与分析,并对工业危险废物的产生量进行预测,对广州市主要处置的危险废物进行分析。广州市危险废物产生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危险废物省内转移至肇庆、惠州、韶关、河源、江门、清远、东莞、深圳、茂名等地处置。随着危废总量持续增长,终端填埋及焚烧处置压力将越来越大。广州市以含铜废物处置为主,含铜电镀污泥、含铜废液均属危险废物,含铜废物中的重金属含量均较高,需要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20.
钟景绍 《山东化工》2022,(5):104-105,108
为了探讨我国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现状及趋势,从危险废物处置现状及危险废物的来源与危害等方面进行综述,阐述了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危险废物处理主要分为预处理部分和无害化安全末端处理部分,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预处理后,为末端无害化处理提供方便,无害化处理的方法有安全焚烧法、安全填埋法、水泥窑协同处理法、回收综合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