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Cr(acac)3的制备及其谱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CrC13·6H2O和配体乙酰丙酮反应合成乙酰丙酮铬,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反应条件。对样品进行X衍射图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以及拉曼光谱等光学性质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乙酰丙酮铬属于单斜晶系,配合物的紫外特征吸收峰属于π→π*跃迁和n→π*。跃迁,其红外及拉曼的特征谱图表明,分子内部以乙酰丙酮羰基O原子与Cr(Ⅲ)配位。结合光谱分析,表明实验条件下乙酰丙酮铬相关的结构特征良好。  相似文献   

2.
玉米红外吸收光谱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了两个品种、三种水分玉米的红外吸收光谱试验研究,比较了玉米品种和含水率对吸收红外光谱的影响,表明谷物品种差异对红外辐射的吸收影响甚小。同时进行了玉米表皮和内部胚乳红外吸收光谱特性试验,表明二者的红外吸收特性有其相似性,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对玉米红外辐射吸收特性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非匹配红外吸收原则确定了对干燥比较有利的红外光谱区域。  相似文献   

3.
<正> 分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它是过通被测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选择性吸收来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分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按光源波长的不同可分为红外吸收光谱部分与紫外和可见光部分。本文只叙述有关分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紫外和可见光部分(以下简称分光法)在定量分析中的一些问题。由于目前  相似文献   

4.
食用油品质的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8种食用油的红外吸收光谱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食用油在4000~500cm-1范围内的红外吸收光谱基本相同,在3009,2925,2854,1746,1464,1377,1163,722cm-1处均出现相似的吸收峰,说明不同种类的食用油的主要成分是相同的.各种食用油红外吸收光谱特征峰的相对强度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杨文生 《广东化工》2016,(16):53-54
文章合成了香豆素的重要衍生物6-硝基香豆素,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溶剂对6-硝基香豆素的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的影响,溶液酸度对6-硝基香豆素的荧光发射光谱的影响,以及6-硝基香豆素的吸收光谱与发射光谱的镜像关系。  相似文献   

6.
紫外吸收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总结了紫外吸收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解析中应用的一些实例,通过这些实例可以使学生理解紫外吸收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解析中应用的重要性,同时使学生初步了解紫外吸收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解析中应用的一般方法,通过教学实践表明:利用应用实例进行紫外吸收光谱的教学,其效果是非常好的。  相似文献   

7.
在化学气相沉积(CVD)生长半导体薄膜过程中,反应前体的浓度测量对于了解反应机理至关重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是测量半导体薄膜CVD生长中分子浓度的主要工具,特别是可以实现气体浓度的原位测量。本文介绍了CVD中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测量系统,以及它们在测量Ⅲ~Ⅴ族气体浓度和确定在不同条件下化学反应路径中的应用。包括常见金属有机物等气体的吸收特征,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CVD过程中InN、GaN薄膜生长中的应用。本文也介绍了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在CVD中的应用,包括不同条件下TMG和NH3气相反应机理的分析、SiC薄膜的元素成分分析以及GaN薄膜的气相反应速率的确定。  相似文献   

8.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方法研究了五个蒽醌类染料的激发态结构及其紫外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性质。通过比较各种方法,BP86方法与实验值符合的很好。因此,在用CIS优化所得的激发态几何结构的基础上,使用BP86方法计算分子在乙腈溶剂中的发射光谱,发现溶剂化效应对发射光谱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9.
电纺C_(60)/PMMA微纳米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C60和PMMA溶于甲苯和DMF混合溶剂中,电纺制备了不同C60含量的PMMA膜,并用SEM、紫外吸收光谱(UV)、X-射线衍射(XRD)、荧光显微镜等对所制电纺膜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所得C60/PMMA电纺膜中,以纳米纤维为主,有少量微米纤维存在,纤维平均直径约为600 nm;C60的紫外吸收特征明显,且相对其在正己烷中的谱图略有红移;C60在PMMA中的分布比较均匀,可以观察到明显的荧光效应。  相似文献   

10.
采用AAS测定市售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雷公藤多苷片中镉的含量,测得A厂家的两批药品镉含量约为8. 6 ng·m L-1,其它两个厂家药品未检出镉。利用FTIR法研究其红外吸收特性,结果表明,同一厂家不同批号药品质量较稳定;不同厂家的红外吸收光谱图在3600~3200 cm-1吸收峰位置、强度、形状上略有不同,说明不同厂家生产的药品质量存在一定差异。红外吸收光谱法快速、无损,可用于不同厂家雷公藤多苷片的快速鉴别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紫外吸收光谱测定地表水中石油类物质的方法。根据含芳烃种类不同的油类具有不同的紫外区特征吸收谱图,可以利用在222~228nm 和252~258nm 处的两个吸收峰值之比,来鉴别其是残余油还是馏出油。提出了以残余油为主体的混合油来替代20号柴油作为地表水测定标准物的论据,并对地表水萃取石油类物质的破乳法做了改进。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以聚丙烯酸和螺吡喃为原料,利用DCC/DMAP为催化剂,通过酯化反应制备了螺吡喃接枝的聚丙烯酸。通过红外光谱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对其光响应性能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四个新型香豆素衍生物激光染料,研究了其中两个染料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的溶剂效应,揭示了染料吸收光谱红移及发射光谱的Stokes红移的内在本质。在YAG染料激光器上对它们的激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含三氟甲基的两个染料具有优良的激光性能。  相似文献   

14.
龙志庭 《染料工业》1994,31(5):35-37
通过测定一系列对三联苯类分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研究取代基团的电子效应,立体效应及溶剂对其吸收光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橡胶》2007,23(23):40-41
红外、远红外都属于电磁波,其特点在于光束的非色散性,当其发射时,能使热量高度集中,并能被自然界中大部分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所吸收,在应用上具有广谱的优势。橡胶的吸收光谱和  相似文献   

16.
<正> 物质的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是基于物质对紫外、可见光的选择性吸及收而产生的。由于存在于物质分子中的电子可能具有多种运动状态或者说可能具有多种能量状态,当连续的紫外光或可见光通过物质时,该物质中的电子就会吸收某些能量的光子,从一种运动状态跃迁到另一种运动状态,产生电子能级跃迁。这时我们在通过物质溶液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各种桥联双水杨醛与不同的二胺反应合成一系列聚Salen配体及其相应的锌(Ⅱ)配合物。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确定物质的化学结构;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研究它们的发光性能,并计算物质的荧光量子效率为:0.71%~1.65%;热重分析测得锌(Ⅱ)配合物的热分解温度高于400℃,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循环伏安法确定其能级带隙约为2.32~2.95 eV。通过分子设计可以改变材料的发光波长、荧光量子效率、热稳定性等性能。  相似文献   

18.
以N-乙基咔唑-3-甲醛与丙二腈为原料,经Knoevenagel反应合成了一种可选择性识别N_2H_4的二氰乙烯基咔唑类(DVC)荧光探针。通过核磁共振波谱、红外光谱和高分辨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探针对N_2H_4的检测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与N_2H_4作用前后,探针溶液的颜色和荧光出现明显的变化,408 nm处吸收强度和425 nm处的荧光强度与N_2H_4浓度的负对数呈现较好的线性回归关系。探针DVC对N_2H_4具有较强的定量分析能力,通过物理吸附制备的试纸也可用于N_2H_4蒸气浓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利用物质对200~760 nm波长范围内的紫外可见光的吸收,以朗伯-比尔定律为理论基础,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仪器分析方法。常用的食品仪器分析方法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因其灵敏度高、准确度较高、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在食品检测中应用较多。本文从食品营养成分、食品添加剂、其他有害物质等3个方面研究了近5年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食品定量检测中的最新应用进展,以期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食品定量检测中的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聚噻吩甲烯是一类具有极低能隙的共轭聚合物,为了提高其溶解性和成膜性,采用3 辛基噻吩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进行聚合反应得到了聚(3 辛基)噻吩对二甲氨基苯甲烷(POTDMAB),然后在氧化剂四氯苯醌的作用下进行脱氢反应得到聚(3 辛基)噻吩对二甲氨基苯甲烯(POTDMABQ)。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POTDMAB和POTDMABQ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上1653cm-1处的小吸收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上450~600nm的吸收说明POTDMAB含有部分醌化的成分。与POTDMAB相比,POTDMABQ的红外谱图在1653cm-1处的吸收强度增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上450~600nm吸收强度的增加以及核磁共振氢谱都说明了醌化反应的发生和共轭结构的形成。热重分析表明POTDMABQ在200℃以上开始分解。采用了两种模型对POTDMABQ薄膜的光学禁带宽度进行了测量,发现具有很低的禁带宽度,分别为1 32eV(r=1)和1 69eV(r=2),具有用作三阶非线性聚合物光学材料的潜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