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指纹探测作为网络侦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攻击者成功实施网络攻击的先决条件。针对攻防双方在指纹探测过程中的博弈对抗特征,设计了一种新型对抗攻击者指纹探测的欺骗机制,并通过建立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有效刻画指纹探测欺骗过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欺骗指纹生成的基本方法。针对扩展指纹库规模导致的解空间爆炸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思想的智能指纹混淆算法,即两阶段最优策略选取算法(two-stage optimal strategy selection algorithm,TSOSA),并建立了仿真实验环境。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贪婪算法相比,TSOSA更加有效地隐藏了网络资产的真实指纹特征,降低了攻击者的成功探测概率,进而增强了网络的安全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2.
网络攻击之前通常有侦查阶段,攻击者通过流量分析和主动扫描等技术获取目标系统的关键信息,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网络攻击.基于网络特征混淆的欺骗防御是一种有效的侦查对抗策略,该策略干扰攻击者在侦查阶段获取的信息,从而使攻击者发动无效的攻击.对现有混淆欺骗防御方案的技术原理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网络混淆欺骗的形式化定义,并从3个层次...  相似文献   

3.
4.
针对Android用户在终端传输数据和发送信息所带来的网络应用行为暴露等问题,通过结合自定义流量混淆和差分隐私无关流量干扰两种方法的优势,能够在保证Android应用网络连接状态和数据传输内容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流量数据包的时序和数目特征,达到对指定用户应用行为特征的隐私保护。实验结果表明,选取Android典型应用流量并提取六种主要流量特征,对比混淆前后数据包特征,所提混淆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变Android终端的应用流量,抵御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算法的识别,准确率高达96.55%,最终实现对Android终端应用行为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混淆的社会网络隐私保护机制,其原理在于对整个社会网络里的隐私信息进行混淆,而非加密,使得需要保护的隐私信息以环形结构在社会网络里扩散开来。该机制以非集中化的方式工作,由用户之间的相互协作来保护用户的隐私信息。以"人人网"为平台,利用Firefox的扩展开发功能实现了该隐私保护的核心机制,证明了其可行性与可用性。该机制能够保证多方面的利益:要求隐私保护的主体用户、广告商、经过授权的用户及第三方应用。  相似文献   

6.
链路洪泛等典型网络攻击需要在拓扑侦察的基础上针对网络中的关键链路开展攻击行为,具有较强的破坏性和隐蔽性.为了有效抵御这类攻击,提出了一种对抗网络侦察的拓扑混淆机制TopoObfu.TopoObfu能够根据网络拓扑混淆的需求,在真实网络中添加虚拟链路,并通过修改探测分组的转发规则使攻击者获得虚假的拓扑探测结果,隐藏网络中的关键链路.为了便于实现,TopoObfu将虚假拓扑映射为SDN交换机的分组处理流表项,并支持在仅部分节点为SDN交换机的混合网络中部署.基于几种典型真实网络拓扑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TopoObfu能够从链路重要性、网络结构熵、路径相似度等方面有效提升攻击者进行关键链路分析的难度,并在SDN交换机流表数量、混淆拓扑生成时间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实现效率,可以减小关键链路被攻击的概率.  相似文献   

7.
《信息与电脑》2019,(21):186-187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不但成为国际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而且早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但是,自互联网问世以来,信息泄露事件时有发生,信息安全问题突出,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基于此,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寻求更加有效的网络安全防御手段,以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基于此,笔者试分析常见的网络欺骗方式,以及相关的网络欺骗防御技术,希望能够不断提升网络欺骗防御技术水平,促进信息安全与资源共享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由于传统的轨迹隐私保护算法在处理实时问题时的局限性,针对实时轨迹的隐私保护处理提出了基于路径混淆的轨迹隐私保护算法。该算法能够解决传统路径混淆算法中出现的轨迹数据不足和轨迹数据可用性的问题。利用车辆自适应时间窗口算法对车辆轨迹进行分组选择,通过混淆算法提高轨迹的隐私保护效果,在混淆过程中目标车辆与周围车辆形成混淆组从而达到多轨迹的真假混淆情况。通过对比实验分析了轨迹数据的可用性,验证所提出算法比其他传统方法在车辆隐私保护方面效果更好,且混淆后轨迹数据可用性更高。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工程》2019,(4):114-118
针对社交网络的边权重隐私泄露问题,提出一种权重社交网络隐私保护算法。利用无向有权图表示社交网络,把边权重序列作为一个无归属直方图处理,将包含敏感信息的权重加入拉普拉斯噪声以满足差分隐私保护要求。为减少噪音量,对直方图中具有相同计数的桶合并成组,根据组间k-不可区分性来保证差分隐私保护要求,通过对原始的权重序列进行一致性推理保持网络最短路径不变。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满足差分隐私保护要求,且提高了信息发布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日益加重,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也随之变得日益重要。该文简要介绍各类欺骗攻击的原理、方法及防范此类入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大型社交网络隐私保护中的复杂度过高及可用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随机投影及差分隐私的社交网络隐私保护算法。利用随机投影对社交网络图的邻接矩阵进行指定投影数量的降维,进一步在降维后的矩阵中加入少量高斯噪声生成待发布矩阵。该算法满足(ε,δ)-差分隐私定义且能保持用户间欧氏距离的可计算性不变。实验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较传统差分隐私能大幅提升数据可用性且计算复杂性较小,适用于大规模社交网络隐私保护。  相似文献   

12.
移动设备收集用户的地理位置数据用以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也会产生数据泄露的潜在风险。现有地理位置差分隐私保护机制对于不同地理位置隐私保护级别等同对待,效用优化本地差分隐私(ULDP)考虑了对数据加以不同级别的隐私保护,但仅适用于类别型数据的频率估计,在地理位置隐私保护方面没有应用。考虑ULDP机制下的地理位置保护方案,将平方机制进行改造,提出效用优化的平方机制(USM)。该机制对于敏感地理位置满足本地差分隐私,对于非敏感地理位置不作安全性要求以提高整体效用。选取2种不同的真实地理位置数据集,在隐私预算相同的条件下将USM与平方机制进行对比实验,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USM在效用方面有显著提升。本文同时还展望了本机制进一步优化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13.
针对社交网络边权重隐私保护中的弱保护和最短路径不可分析问题,提出一种满足差分隐私保护模型的边权重保护策略。将社交网络划分为全次图、缺次图、零次图,设计扰动方案及查询函数,对不同图进行查询获取其边权重并按扰动方案对不同的边权重添加不同的Laplace噪声,实现抵御攻击者拥有最大背景知识的攻击的边权重隐私保护,保证一组节点的最短路径不变,且其长度与原路径长度相近。该策略有强保护性及最短路径可分析性,从理论上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通过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夏英  毛鸿睿  张旭  裴海英 《计算机科学》2017,44(12):38-41, 57
位置推荐服务能使用户更容易地获得周边的兴趣点信息,但也会带来用户位置隐私泄露的风险。为了避免位置隐私泄露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一种面向位置推荐服务的差分隐私保护方法。在保持用户位置轨迹与签到频率特征的前提下,基于路径前缀树及其平衡程度采用均匀分配和几何分配两种方式进行隐私预算分配,然后根据隐私预算分配结果添加满足差分隐私的Laplace噪音。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保护用户位置隐私,同时通过合理的隐私预算分配能减少差分隐私噪音对推荐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罗恩韬  王国军  刘琴  孟大程  唐雅媛 《软件学报》2019,30(12):3798-3814
随着移动设备和在线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通过用户的个人属性配置文件匹配,能够帮助用户在邻近的社交网络中迅速找到和自己共同特征的朋友.然而,交友匹配很有可能泄漏用户的敏感信息,因此用户隐私得不到保障.提出一种移动社交网络中交友匹配过程中的隐私保护协议,用户利用混淆矩阵变换算法和内积计算实现交友过程中的隐私安全和高效的匹配;用户可以细粒度定义自己特征属性的特征权重,从而使匹配结果更精确.此外,利用机会分析模型模拟真实交友场景来保证交友的有效性.安全性分析表明,提出的方法更具有隐私性、可用性和更低的通信和计算开销.通过结合真实的社会网络数据进行测试和评估,对比结果显示,比现有解决方案更有效.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差分隐私中“隐私目标”难以理解的问题,研究差分隐私在多个领域中存在的隐私争议。从数据相关性场景的具体示例展开,研究学者对差分隐私保护目标的不同观点。当数据集中的记录具有相关性时,敌手能利用记录间相关性从差分隐私机制中准确推理用户的某些敏感信息。这种现象是否违反隐私保护,引起学者的长期讨论。借助法学领域的研究,调研计算机领域两种主流隐私理论对隐私定义的影响。限制访问个人信息理论强调阻止他人获取个人的敏感信息。该理论认为隐私机制应当阻止敌手通过获取用户的真实信息。对个人信息的控制理论则强调个人向他人传达有关自身信息的权利。该理论认为因他人分享数据的相关性,个人的信息泄露不应该被视为隐私泄露。分析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伦理道德以及人机交互领域中学者对于隐私概念的不同理解而对差分隐私产生的争议。从多学科视角分析差分隐私的隐私观,帮助读者正确认识差分隐私的隐私观与隐私目标,并增进读者对“隐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由于人脸图像蕴含着丰富的个人敏感信息,直接发布出来可能会造成个人的隐私泄露。为了保护人脸图像中的隐私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傅里叶变换与差分隐私技术相结合的人脸图像发布方法FIP(facial image publication)。方法 将人脸图像作为实数域2维矩阵,充分利用离散傅里叶变换技术压缩图像。为了有效均衡由拉普拉斯机制引起的噪音误差以及由傅里叶变换导致的重构误差,引入一种基于指数机制的傅里叶系数选择方法EMK(exponential mechanism-based k coefficients sampling),它能够在不同的系数空间中挑选出合理的傅里叶系数来压缩人脸图像,然后利用拉普拉斯机制对所挑选出的系数添加噪音,进而使整个处理过程满足ε-差分隐私。此外,为了避免较大的傅里叶系数空间导致指数机制挑选系数不准确问题,基于离散实数傅里叶变换的共轭对称特性,提出了一种增强的指数机制挑选傅里叶系数方法BEMK(boosted exponential mechanism-based k coefficients sampling),该方法不仅进一步压缩离散傅里叶系数空间,而且还能够提高人脸图像发布的精度。结果 基于4种真实人脸图像数据集采用支持向量机分类与采用主成分分析技术验证方法的正确性。从算法的准确率、召回率,以及F1-Score度量结果显示,提出的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技术的人脸图像发布方法均优于直接采用拉普拉斯机制的发布方法LAP(Laplace mechanism-based publication)。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实现满足ε-差分隐私的敏感人脸图像发布,图像分类验证其具有较高的可用性。特别是BEMK方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是一种有效的隐私人脸图像发布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胡闯  杨庚  白云璐 《计算机科学》2019,46(2):120-126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挖掘技术在研究和应用等领域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大量敏感信息披露给用户带来了众多威胁和损失。因此,在聚类分析过程中如何保护数据隐私成为数据挖掘和数据隐私保护领域的热点问题。传统差分隐私保护k-means算法对其初始中心点的选择较为敏感,而且在聚簇个数k值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降低了聚类结果的可用性。为了进一步提高差分隐私k-means聚类方法聚类结果的可用性,研究并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差分隐私的DPk-means-up聚类算法,同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比较实验。理论分析表明,该算法满足ε-差分隐私,可适用于不同规模和不同维度的数据集。此外,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隐私保护级别下,与其他差分隐私k-means聚类方法相比,所提算法有效提高了聚类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9.
面向数据发布和分析的差分隐私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数据分析和发布等应用需求的出现和发展,如何保护隐私数据和防止敏感信息泄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基于k-匿名或者划分的隐私保护方法,只适应特定背景知识下的攻击而存在严重的局限性.差分隐私作为一种新出现的隐私保护框架,能够防止攻击者拥有任意背景知识下的攻击并提供有力的保护.文中对差分隐私保护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对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征进行了阐述,重点介绍了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差分隐私下基于直方图的发布技术、基于划分的发布技术以及回归分析技术.在对已有技术深入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差分隐私保护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位置隐私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生命力和隐蔽性具有重要作用,针对位置隐私保护中存在的隐私安全性与位置信息可用性之间的矛盾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噪声加密机制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差分位置隐私保护协议,通过极坐标下的差分隐私噪声产生机,将位置信息加噪过程转变为一个维度,节约了隐私保护预算。通过分簇机制及噪声的加解密还原机制,有效 增加了位置可用性,在相同隐私保护强度下使得节点位置平均偏移更小。最后通过与其他差分位置隐私机制对比仿真?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协议具有更高的节点位置可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