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得到了广泛认同,目前我国高校正在有序开展并大力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然而,高校在推行以价值引领为目标的课程思政改革的过程中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文章从课程思政和专业认证的接受度、课程思政德育目标设置和专业认证的毕业要求、课程思政和专业认证的教学文件、课程思政和专业认证的育人格局设计四个角度论述了两者的关系及认识上存在的误区,指出了课程思政教育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合点、相似性和相容性,并提出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认证相融合,在践行“价值引领”和“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同时,实现专业和课程的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2.
在工程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教育对化工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分析了基于专业认证的化工原理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然后针对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实践进行了阐述。课程教学立足化工行业领域,以工程案例为载体,融入家国情怀、逻辑思辨、创新精神等思政元素,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强化学生的工程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工程观点分析、解决化工生产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目前思政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究。  相似文献   

3.
针对理工类专业基础课程普遍存在的思政元素渗入不足问题,本文指出在材料物理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内容有机融合到教学环节中,使学生不仅掌握了专业理论和技能,同时加强对学生在人文、社科和思想方面的培养。在新形势要求下,通过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实现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方面的育人目标,构建高等院校教育中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4.
陈宁  刘树信  王萍萍  施璐 《广州化工》2022,50(4):177-179
“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建立专业兴趣、树立专业思想的一门重要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作用。课程思政是落实课程育人的重要途径,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是做好课程思政的前提。本文探讨了该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意义,并从思政元素挖掘、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环节融合、考核机制建立等角度,探索了“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紧密围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育理念,以物理化学课程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三个角度,探讨了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专业知识,使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相辅相成,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思政教育,不断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6.
核化工实验是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中存在专业知识与思政内容“两张皮”的现象。对此,兰州大学核化工实验教学团队制定了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并重的培养目标,从教学方案设计与教学内容实施两方面入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强化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利用“翻转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7.
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以高分子化学课程为例,全面推进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从课程大纲修改、课程目标确定、教学设计到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开展课程思政。通过课程思政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工程教育认证很好的融合,引导学生在专业课程知识获取的同时,树立科研生产安全观及全局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加强环保意识、社会责任,实现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高校教师应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作用,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融合。材料现代测试方法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对该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深入挖掘,探究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途径,提供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的典型案例,可为其他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化工原理是化工、制药、环境和食品工程等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文章分析了化工原理课程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自然有机融合的难点、介绍了"三位一体"教学理念引导下的思政元素挖掘,详述了授课过程中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实践.以期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能力,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10.
孙艳艳 《云南化工》2023,(4):181-184
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对我校化学材料类工科专业的核心必修课“有机化学B”进行课程思政改革。主要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内容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考核评价机制)等环节进行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综合培养,建立了课程理论知识传授、实践环节跟进与思政育人元素相互渗透的常态化机制。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启发学生“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树立家国情怀、弘扬民族自信和为国家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相似文献   

11.
《广州化工》2021,49(3)
化工分离工程是高校化工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在化工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下,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与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结合,寻找切入点,提炼思政要素,可构建新型化工分离工程课程体系,并有效提高毕业要求非技术指标的达成度。本文介绍了化工分离工程专业课中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思政教育的必要性,以及结合工程认证理念挖掘思政元素和开展课程思政的一些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广东化工》2021,48(4)
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有机化学教学为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将专业的特点与有机化学课程相结合,挖掘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发挥课堂教书育人功能,使学生在接受有机化学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政教育,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与专业素养,培养有道德有思想的新时代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3.
邸婧  盖希坤  李音  杨瑞芹 《广东化工》2022,49(2):166-167,163
为了提高课程思政背景下高等教育的教育效果,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基于BOPPPS有效教学模式设计课堂教学,引入蕴含思政元素的生活案例和工程案例.其中,生活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工程案例提升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在工科课程中引入具有人文思想的思政内容,可以反哺晦涩难懂的专业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接受度,二者相辅...  相似文献   

14.
高分子化学是高等院校材料、化学、化工、纺织工程等专业重要的专业课,思政元素丰富,对学生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具有非常有利的条件。文章对高分子化学教学中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结合点进行了梳理,介绍了在高分子专业教学中实施思政教育的具体措施,强调教师要增强育人的责任感和意识,同时对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提出了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5.
《广州化工》2021,49(17)
"课程思政"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地融入到专业课的教学中,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分析化学是药学专业学生最先接触到的专业基础课,在课程中注重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深度融合,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内涵和元素,从而提高分析化学教学质量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对分析化学思政元素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6.
邓崇海  王黎丽  姚李  吴义平  阳杰  陈红 《广州化工》2020,48(13):121-123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注重毕业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文章基于当前工程专业认证背景下,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关专业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在实施"模块化"教改实践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到教学环节,将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有机相结合,充分发挥物理化学课程的在专业培养中的育人功能,运行交互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评教促学的正反馈机制,提出了可持续提升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王雪锦  张玉瑾  洪静  徐健 《广东化工》2024,(4):162-163+156
本文介绍了在高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教学实践中进行与内容深度融合的传热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通过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核心专业基础课《传热学》教学实践中进行思政教育融入,形成课程思政和学科内容深度融合,实现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与思政教育同步发展,为我国高等院校实施工科专业核心专业基础课程思政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新工科背景下培养高素质环保工程技术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根据新工科人才培养精神,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具体要求,结合"课程思政",明确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开展了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课程教学质量得到了巩固和保障,教学内容实行了模块化优化,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健康产业极大地促进了制药工程的发展。制药工程专业具有鲜明的化工、生物学和药理学学科交叉特点。制药工程专业开设的生物学课程存在教学资源不足、不被重视、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本文紧贴制药工程人才发展需求,从提高教学效果的角度出发,挖掘该专业生物学课程的思政元素,增强课程思政元素的知识性、趣味性和专业性,使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能更好地自然融合、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20.
加强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表面活性剂化学与工艺学》是北京工商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极具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明确课程思政目标,梳理思政元素,将“知识线”与“思政线”有机融合,完善课程教学设计。依托实践教学,丰富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进一步强化课程思政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