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了CaAl11.98O19:0.02Mn4+和Zn0.01Ca0.99Al11.98O19:0.02Mn4+转光剂,利用X射线衍射和荧光光谱研究了转光剂的物相结构和发光性能。在217 nm紫外光的激发下,发出光谱主峰位在653 nm左右的深红光,正是太阳能电池吸收600~700 nm区域;加入电荷平衡剂Zn2+之后,有利于提高Zn0.01Ca0.99Al11.98O19:0.02Mn4+的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2.
冯晨 《山东化工》2023,(4):32-34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1 350℃下煅烧6 h合成了LGSO:0.04Bi3+,xDy3+(x=0.1,0.15,0.2,0.3)荧光粉。荧光粉样品为磷灰石结构,属于六方晶系,具有P63/m空间群结构。LGSO:0.04Bi3+,0.15Dy3+具有多个激发带,和两个发射带,峰值分别位于487 nm和576 nm左右,归因于Bi3+:1S03P1跃迁和Dy3+:4F9/26H13/2橙黄色发光。CIE坐标在(0.334 5, 0.365 8)达到一个白光区域。综上所述,LGSO:Bi3+与Dy3+荧光粉在紫外激发白光LED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钙钛矿型红色荧光粉热稳定性较差的问题,以带隙和结构可调变的双钙钛矿型 Sr2Gd Nb O6为基质、Eu3+为激活离子,采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制备双钙钛矿型 Sr2Gd1–xNb O6: x Eu3+(x=0.04~0.12)红色荧光粉,通过 X 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和荧光光谱分析对目标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荧光粉具有单斜晶体结构,其空间群为 P21/c。结构分析表明:掺杂的铕以 Eu3+的化合态取代了基质 Sr2Gd Nb O6中的 Gd3+,形成了单一晶体结构的荧光粉。Sr2Gd1–xNb O6: x Eu3+荧光粉在蓝光λex=468 nm 和近紫外 λex=395 nm...  相似文献   

4.
采用简单的离子交换法制备了形貌规则、尺寸均匀的K2NaAlF6:Mn4+红色荧光粉,利用XRD、SEM、EDS、激发和发射光谱、荧光寿命和热稳定性对所制材料的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系统的表征,发现其具有优良的发光性能和荧光热稳定性。将红粉封装于蓝光LED芯片后设计了色温和显色指数可调的暖白光LED器件,表明所制K2NaAlF6:Mn4+红色荧光粉在室内照明上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Sr3Y1.98(BO3)4:0.02Sm3+橙红光荧光粉,研究了样的晶体结构性质和发光性质。荧光粉的激发光谱由宽带峰和锐峰组成。其中宽带峰位于紫外区,来自O2-→Sm3+的电荷迁移带跃迁;锐峰位于近紫外和可见光区,来自Sm3+的f-f跃迁吸收。在403 nm的光激发下,Sr3Y1.98(BO3)4:0.02Sm3+的发射光谱展示出两个较弱的发射峰(4G5/26H5/2,566 nm;4G5/26H9/2,649 nm)和一个较强的发射峰(4G5/26...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波加热法制备了SrWO4:Sm3+红色荧光粉,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荧光光谱仪(PL)对产物的物相结构、表现形貌及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m3+的掺杂均没有改变SrWO4的晶体结构并成功掺入,所制备的SrWO4:Sm3+荧光粉颗粒为微米级,该荧光粉能够被403 nm激发,在红光区域有较好的发射,SrWO4:0.07Sm3+荧光粉性能最好,色坐标位于(0.600 9,0.394 7),荧光粉均可发射出纯净度高、饱和度较高的红光。微波快速条件下制备得到的SrWO4:Sm3+有望作为红色荧光粉应用于白光LED中。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Ba3Y1.9(BO3)4:0.1Sm3+橙色荧光粉,对其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样品的X射线衍射(XRD)图谱表明制得的样品为纯相。样品的激发光谱由位于200~275 nm之间的宽峰和位于300~500 nm之间的一系列锐峰组成,其中宽峰归因于O2-→Sm3+电荷迁移带跃迁,而锐峰则归因于Sm3+的f-f跃迁吸收。在紫外光、近紫外光和可见光激发下,Ba3Y1.9(BO3)4:0.1Sm3+在566 nm、602 nm和651 nm处有强发射峰,分别归因于Sm3+4G5/26HJ/2(J=5,7,9)特征发射。通过CIE色度图可知样品发光位于橙色区。研究结果表明Ba3...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铀酰(UO22+)吸附性能高的吸附剂,以蒙脱石(Montmorillonite,MMT)和铁酸盐(ZnFe2O4)为原材料与L-半胱氨酸通过水热反应制备了硫掺杂ZnFe2O4(S-ZnFe2O4)和ZnFe2O4/MMT(S-ZnFe2O4/MMT),采用XRD、FTIR和SEM对S-ZnFe2O4和S-ZnFe2O4/MMT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pH、接触时间和UO22+初始质量浓度对UO22+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S-ZnFe2O4呈高分散的纳米颗粒状,并且均匀分布于蒙脱石片层结构表面;S-ZnFe2O4与蒙脱石复合后能明显提高其UO22+吸附性能,最佳吸附pH为6.0;S-ZnFe2O4和S-ZnFe2O4/MMT复合材料对UO2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1.44 mg/g和68.45 mg/g;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伪二阶动力学模型,说明吸附过程属于表面单分子层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9.
采用传统的高温固相法合成出了硫元素掺杂的具有473 nm和525 nm双发射的UCr4C4型Rb Na3(Li12Si4O16–ySy):Eu2+窄带蓝光荧光粉,并在UCr4C4结构中实现零热猝灭发光性能,其发光积分强度在250℃下提升至室温的107%。Eu2+离子的格位占据分析及缺陷表征揭示了对应的发光调控和零热猝灭机理。采用阳离子取代策略(Ti4+部分取代Si4+)成功消除了荧光粉位于525 nm的肩带峰,将蓝光色纯度从61.1%提升至83.7%,使Rb Na3(Li12Si3Ti O16–ySy):Eu2+荧光粉有望成为应用于液晶显示背光的蓝色发光候选材料,为UCr  相似文献   

10.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了Ba2LaZrO5.5:Eu3+荧光粉,探讨溶液的pH值、焙烧温度和掺杂Eu3+的量对荧光粉的结构和发光的影响。证实了当pH=3、焙烧温度为800℃时Ba2LaZrO5.5:21%Eu3+荧光粉为立方体钙钛矿结构;在280nm激发下基质Ba2LaZrO5.5在468nm处有较强的蓝光发射,而Ba2LaZrO5.5:21%Eu3+荧光粉在612nm处有Eu3+的红光发射峰最强。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SiO2∶Eu3+发光材料,通过XRD, FTIR,荧光光谱仪的测试表征材料的结构和发光性能。结果表明,通过溶胶凝胶法成功的制备了TiO2-SiO2复合氧化物荧光粉。FTIR证明1070cm-1为Si-O-Si的反对称伸缩振动,795cm-1为Si-O-Si的对称伸缩振动,937cm-1为Ti-O-Si特征峰。荧光光谱表明以465nm为激发波长,Eu3+在612nm(5D07F2)红色发光最强。Ti/Si为1∶1时,Eu3+掺杂浓度为4mol%时发光强度最佳。  相似文献   

12.
为了获得单一基质白光荧光粉,以三聚氰胺为原料,采用热分解法制备g-C3N4蓝色荧光粉,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Sr0.92Mo O4:0.08Eu3+(SMO:E)和Sr0.82Mo O4:0.08Eu3+,0.10K+(SMO:EK)红色荧光粉,通过沉淀吸附反应制备了Sr0.82Mo O4:0.08Eu3+,0.10K+@0.013g-C3N4(SMO:EK-CN)复合荧光粉。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热猝灭分析对荧光粉进行表征,分别探讨了Eu3+单掺杂和Eu3+、K+共掺杂以及Eu3+、K+、g-C3N4  相似文献   

13.
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a3La1.96(BO3)4:0.04Pr3+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确定了样品的晶体结构,通过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对样品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X射线衍射测试结果表明,样品已经成相。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在449 nm、473 nm和485 nm光的激发下,样品的发射谱峰位于607 nm附近,这归因于Pr3+1D23H4跃迁。监测607 nm时,样品的激发谱由位于320~400 nm的宽激发带和分别位于449 nm、473 nm和485 nm处的窄激发峰组成。位于449 nm、473 nm和485 nm处的激发峰分别归因于Pr3+3H43P23H43P1...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红色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和色纯度,以硝酸钙、硝酸钠、硝酸铕、磷酸二氢铵、钼酸铵、硝酸钡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NaCa1-xPO4xEu3+、NaCa1-x(PO41-y(MoO4yxEu3+、NaCa1-x-zPO4xEu3+,zBa2+系列红色荧光粉。探讨了Eu3+单掺杂和Eu3+/MoO42-、Eu3+/Ba2+共掺杂对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XRD)、荧光分光光度计、色坐标等对荧光粉的结构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掺杂Eu3+、MoO42-、Ba2+后NaCaPO4晶系没有发生变化,但是晶胞参数发生了变化,说明Eu3+、MoO42-、Ba2+进入NaCaPO4晶格中。在393 nm紫外光激发下,荧光粉发射光谱图出现两个Eu3+比较强的特征发射峰,分别属于Eu3+5D07F15D07F2跃迁。与单掺杂16%Eu3+荧光粉相比,共掺杂16%Eu3+/3%MoO42-或16%Eu3+/6%Ba2+荧光粉的发射光谱中5D07F2跃迁产生的发射峰强度均高于单掺杂16%Eu3+荧光粉的发射峰强度,其5D07F25D07F1发射光强度之比(R)分别为1.76(RMo)和1.28(RBa),都大于单掺杂16%Eu3+荧光粉的REu(0.99),共掺杂Eu3+/MoO42-荧光粉的色纯度比单掺杂Eu3+和共掺杂Eu3+/Ba2+荧光粉的色纯度更好。  相似文献   

15.
冉雷  陈希慧 《工业催化》2013,21(7):45-48
对柠檬醛-乙酸乙酯溶液中柠檬醛在La2O3/γ-Al2O3催化剂上等温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0 ℃柠檬醛在La2O3/γ-Al2O3催化剂上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阶吸附动力学模型,吸附动力学方程为:1/qt=2.350/t+0.063 3(R2=0.998 5)。(30~65) ℃柠檬醛在La2O3/γ-Al2O3催化剂上的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温度升高使柠檬醛的饱和吸附量增加,吸附热为32.19 kJ·mol-1。  相似文献   

16.
王强科  梁玉军  涂东 《硅酸盐学报》2022,(12):3141-3146
Sr3Sn2O7:Sm3+是一种被广泛研究的应力法光材料,但关于Sm3+掺杂量的研究仍然存在缺失。本工作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Sr3–xSn2O7:x Sm3+。在Sr3Sn2O7中掺入少量Sm3+后,样品仍然保持着非中心对称的双钙钛矿结构。样品在受到紫外灯激励或应力施加之后,能展现出稳定的光致发光、长余辉和应力发光性能,且这三者的光谱显示出一致性。应力发光来源于Sm3+4G5/2激发态向6HJ (J=5/2,7/2,9/2)基态的电子跃迁。通过调控x值对其发光性能进行优化,在x=0.020时性能最好。Sm3+掺杂量的变化对应力发光性能的影响,既对现有的相关工作进行了补充,同时...  相似文献   

17.
Y3Al5O12:Ce3+(YAG:Ce3+)发射谱中红光成分的不足导致了白光LED色温偏高且显色性较差,一种解决方案是引入能发射红光的激活离子与Ce3+共掺杂以使YAG:Ce3+发射谱红移。本工作报道了Ce3+–Eu3+共掺Y3Al5O12(YAG:Ce3+/Eu3+)透明陶瓷的制备、结构和荧光性能。该材料体系在Eu含量高达25%时仍保持纯石榴石相结构,且Eu3+的荧光猝灭浓度高达9%左右,比Pr3+和Sm3+等离子更适合用作YAG的红光发射激活剂。YAG:Ce3+/Eu3+透明陶瓷在蓝光(如442和466 nm)激发下的Ce3+荧光发射随着Eu含量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温和的溶胶-凝胶法以酒石酸作为螯合剂制备了铝酸铜(CuAl2O4)和CuAl2O4:Cr荧光粉。X射线粉末衍射结果表明,铝酸铜干凝胶在800 ℃烧结获得了纯的立方相的铝酸铜,而CuAl2O4:Cr干凝胶烧结后为铝酸铜和三氧化二铬的混合相。元素组分与电荷态分析表明,铝酸铜和CuAl2O4:Cr荧光粉中不含其他杂质元素,且存在少量的吸附氧。扫描电镜分析表明,铝酸铜和CuAl2O4:Cr荧光粉的颗粒形状近似呈球形,每个大的颗粒由很多细小的晶粒组成,CuAl2O4:Cr荧光粉颗粒间的团聚现象较为明显。光学性质分析发现,CuAl2O4:Cr荧光粉颗粒间明显的团聚现象导致它的光学带隙值比铝酸铜小。采用255 nm的光激发CuAl2O4:Cr荧光粉,在690 nm处获得了一个强的荧光发射峰,主要归因于Cr3+2Eg4A2g的跃迁。  相似文献   

19.
基于紫外/近紫外光激发的高效三基色荧光粉的研发对于白光LED的应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一系列Ce3+、Tb3+和Eu3+单掺杂CaxMgyAlmSinOz (Ca2Mg0.25Al1.5Si1.25O7,Ca2Mg0.5Al Si1.5O7,Ca2Mg0.75Al0.5Si1.75O7,Ca20Al26Mg3Si3O68)的三基色荧光粉。通过Rietveld精修、晶体结构模拟和密度泛函理...  相似文献   

20.
采用固相法合成(La0.2Sm0.2Nd0.2Y0.2Er0.2)2Zr2O7陶瓷材料,并使用XRD、SEM、热膨胀仪和激光导热仪对其物相、形貌、热膨胀性能和热导率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La0.2Sm0.2Nd0.2Y0.2Er0.2)2Zr2O7陶瓷材料表现为单一的烧绿石结构,晶粒致密,晶界清晰且有较高的致密度,平均热膨胀系数为1.138×10-5 K-1,1 000℃时热导率为2.14 W·m-1·K-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