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广州化工》2021,49(12)
采用薄膜分散-探头超声法制备复方石杉碱甲-虾青素脂质体,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石杉碱甲、虾青素的含量,葡聚糖凝胶柱色谱法分离脂质体与未包封的游离药,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法优化脂质体制备工艺,并对其粒径、多分散系数(PDI)和形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工艺验证复方脂质体中石杉碱甲平均包封率为65.35%±1.30%,虾青素平均包封率为50.42%±2.77%。粒径(156.22±3.71)nm, PDI为0.24±0.02,脂质体的粒径均一﹑包封率高﹑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研究雷公藤甲素热敏醇质体最佳制备工艺。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热敏醇质体;以热敏性和包封率作为评价指标筛选m(大豆卵磷脂)∶m(胆固醇);以包封率和变形性为评价指标筛选V(无水乙醇)∶V(1,2-丙二醇);以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系数(PDI)为评价指标筛选超声时间。m(大豆卵磷脂)∶m(胆固醇)=6∶1时制备的醇质体热敏性最显著,其相变温度(t_m)为42.4℃,包封率为92.78%,在43℃条件下其累积释药率为90.92%;V(无水乙醇)∶V(1,2-丙二醇)=7∶3时,变形性最好且包封率最高;超声时间为15 min,平均粒径和PDI均为最小。制备的雷公藤甲素热敏醇质体具有粒径均匀、药物包封率高、良好的热敏性和变形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优化了尼莫地平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利用乙醇注入法制备尼莫地平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并考察脂质体形态、粒径、Zeta电位和包封率。结果表明:优化工艺条件为药物-磷脂的质量比1∶20,胆固醇-磷脂的质量比1∶10,脱氧胆酸钠-磷脂的质量比1∶10,磷脂浓度1%;尼莫地平脂质体外观接近球形,平均粒径(122.8±5.3)nm,平均Zeta电位(-23.69±1.24)m V,包封率84.27%±0.58%。结论:优选得到的尼莫地平脂质体制备工艺合理,为尼莫地平新制剂的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制洛伐他汀长循环脂质体,考察其制备的影响因素,优化处方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和释放行为进行表征。方法:以PEG2000作为表面修饰剂,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了洛伐他汀长循环脂质体。采用微柱离心法测定包封率并结合粒径,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设计对处方和工艺进行优化,确定了洛伐他汀长循环脂质体的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结果:制得的洛伐他汀长循环脂质体外观圆整,大小均一,可清晰看到指纹状结构,较普通脂质体更为不规则,平均粒径为(115.6±0.3 nm),Zeta电位为(-14.41±0.57 m V),载药量为(100±2.9 g/m L),包封率80%以上。用透析法考察了洛伐他汀长循环脂质体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表明洛伐他汀长循环脂质体释放稍快于普通脂质体。  相似文献   

5.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格列齐特脂质体,以粒径和包封率为考核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制备条件,测定最优条件制备格列齐特脂质体的平均粒径和包封率。确定最优制备条件为:药脂比1∶10(g∶g)、超声时间10min、成膜温度60℃、缓冲液pH值6。所制备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108.3±12.4)nm、包封率为(72.19±3.6)%、平均Zeta电位为(-40.8±2.3)mV,且在4℃下保存稳定性好。电镜照片显示,所制备脂质体圆整度好、粒径均一、无粘连。表明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格列齐特脂质体工艺稳定,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6.
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蛇床子素脂质体(Ost-Lips),加入DSPE-PEG 2000,50℃孵育1 h,制得蛇床子长循环素脂质体(Ost-LCL),并对比评价两种脂质体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Ost-Lips和Ost-LCL的包封率分别为(83.09±0.56)%、(86.27±0.51)%;平均粒径(99.6±3.1),(124.3±3.8)nm;平均电位(-7.58±0.57),(-24.21±0.40)m V;Ost-Lips在24 h基本完全释放,累计释放84.23%,Ost-LCL在48 h基本释放完全,累计释放80.21%。Ost-LCL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在体外释放中有更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7.
分别制备雷公藤甲素普通脂质体、β-环糊精(β-CD)包合物脂质体和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脂质体,采用透析法进行体外释药实验并绘制释药曲线,对比分析3种脂质体在不同释放介质中的释药特点。研究发现,不同释放介质会对3种雷公藤甲素脂质体的体外释药曲线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影响最大的是β-CD包合物脂质体、其次是普通脂质体,影响最小的是HP-β-CD包合物脂质体。在与人体体液更为接近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与普通脂质体相比,β-CD包合物脂质体具有明显的持续缓释作用,其累积释药率为60.0%;而HP-β-CD包合物脂质体释药初期具有缓释作用,中期释药加速,后期又趋缓,其累积释药率为90.0%,释药最为充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薄膜分散法制备两性霉素B脂质体冻干粉(AMB-Lip-FDP),并进行其质量评价。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AMB-Lip-FDP,考察冻干工艺对AMB-Lip-FDP外观、溶解性、粒径和包封率的影响,并对制备的冻干粉性质进行表征。结果: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的AMB-Lip-FDP为黄色蓬松粉末,溶解性好,略有引湿性,复溶后的平均粒径为(110.2±3.6) nm, PDI为0.187±0.026,Zeta电位为(-42.6±1.4) mV,包封率为93.6%±2.7%,稳定性较好。体外释放结果表明,PBS中48 h释放约65%,具有明显的缓释性。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室温48 h稳定。结论:采用优化后工艺制备AMB-Lip-FDP稳定可行,具有明显缓释特征,为该产品的生物等效性评价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共载化疗药CPT-11及中药成分DMY的复方脂质体,对该脂质体进行质量检测,包括考察其外观形态、粒径分布、包封率、载药量等,并考察复方脂质体的体外释放能力。方法:用乙醇注入法-硫酸铵梯度法制备CPT-11-DMY复方脂质体,根据L9(34)正交试验优化药物处方,并加以验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包封率及载药量;利用动态透析法来分析CPT-11-DMY复方脂质体体外释放趋势。结果:正交实验得到的最优处方制备出的复方脂质体中CPT-11包封率为(82.58±1.48)%,载药量为(4.5±1.3)%,DMY包封率为(71.45±1.03)%,载药量为(5.7±1.1)%;平均粒径为(123.1±1.8)nm,PDI值为0.181,Zeta为(-24.3±0.51)mV;体外释放通过数学参数拟合结果表明,复方脂质体的释药行为符合weibull模型,24h内复方脂质体中CPT-11和DMY的累计释放率分别为(61.45±1.88)%和(72.67±1.07)%。结论:应用乙醇注入法结合硫酸铵梯度法成功制备复方脂质体,采用的方法简单可行,结果可靠,且包封率高。  相似文献   

10.
研究制备共载葛根素/黄连素包合物脂质体(Puerarin/berberine drug-in-cyclodextrin-in-liposome, Pu/BBR-DCL),并对该制剂进行质量评价。以包封率、载药率、得率为评价指标考察葛根素/黄连素包合物(puerarin/berberine drug-in-cyclodextrin, Pu/BBR-CD)的最佳工艺;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评价Pu/BBR-CD包合效果。考察不同制备方法对Pu/BBR-DCL的影响,筛选最佳制备工艺,并对包合物脂质体的外观形态、粒径、电位、包封率、分散系数(PDI)和稳定性等药剂学性质研究。采用饱和水溶液-超声-冷冻干燥法联用技术制备Pu/BBR-CD,当m(β-CD)∶m(药物)=3∶1、包合温度30℃、包合时间90 min、超声功率240W条件下,Pu/BBR-CD的包封率为90.13%,载药量为17.99%,得率为92.00%;乙醇注入法制备Pu/BBR-DCL工艺参数:卵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6∶1、药脂比1∶4、缓冲液体积为15 mL、制备温度为60℃,所得脂质体包封率79.31%、平均粒径194....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黄芩苷脂质体,进行体外质量评价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黄芩苷脂质体,以包封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BBD设计-效应面法,得到最佳制备的工艺参数和处方,并测定脂质体的粒径分布、包封率以及在体外药物释放情况;通过大鼠尾静脉注射黄芩苷溶液及黄芩苷脂质体溶液,分析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变化情况。结果:黄芩苷脂质体的最佳工艺处方:大豆卵磷脂药物质量比例4.9∶1,大豆卵磷脂胆固醇质量比例7.53∶1,水化体积为8.07 m L;黄芩苷脂质体平均粒径在176 nm,平均包封率为41.31%,黄芩苷脂质体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黄芩脂质体组在大鼠体内的半衰期(t1/2)延长,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AUC(0~∞)增加以及体内平均滞留时间延长,说明将黄芩苷制备成脂质体后作用可提高药物的疗效。结论:制备的黄芩苷脂质体具备一定的缓释性能,对黄芩苷新剂型的开发及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脂质体核酸疫苗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脂质体核酸疫苗,并优化其制备工艺。方法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脂质体核酸疫苗,通过正交试验进行制备条件的优化,用荧光法测定脂质体的包封率。筛选制备高包封率脂质体核酸疫苗的最佳条件,测定脂质体粒径,并对疫苗免疫效果进行检测。结果制备高包封率的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脂质体核酸疫苗的工艺为:卵磷脂、胆固醇的比例为2∶1(摩尔比),转速为150r/min,温度为45℃,包封率可达80.31%。脂质体粒径平均为149nm,脂质体核酸疫苗显著提高了疫苗的免疫效果。结论按本工艺制备的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脂质体核酸疫苗包封率高,脂质体粒径均一,免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冻干茶多酚脂质体的制备及其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冻干茶多酚脂质体,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不同种类及浓度的冻干保护剂制备冻干茶多酚脂质体,检测其包封率和有效粒径,筛选最佳冻干保护剂及其最适浓度,并对冻干茶多酚脂质体的形态、结构、粒径分布、Zeta电位和稳定性等性质进行观察。结果最佳冻干保护剂为15%(w/v)的蔗糖。所制备的冻干茶多酚脂质体再分散性良好;呈圆球形或椭球形,结构为大单室脂质体;有效粒径为(170.4±3.7)nm;Zeta电位为-60.5mV;在4℃条件下稳定性良好。结论已成功制备冻干茶多酚脂质体,其各项质量指标良好。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制备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脂质体并进行相关制剂学评价,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SN-38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优化SN-38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制备工艺中,磷脂浓度3%,药脂比为1∶20,胆固醇与磷脂比为1∶6,水化温度为50℃,包封率平均值为92.0%,选择质量分数为10%的甘露醇为冻干保护剂,制备SN-38脂质体的冻干品;质量评价方面,SN-38脂质体的外观澄清带有蓝色乳光,平均粒径为147 nm。选用载体成膜法制备SN-38脂质体的工艺操作简便、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QT-NLC并对均质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测定其粒径大小和分布、Zeta电位以及包封率;考察QT-NLC的离心、冻融和静置稳定性;对QT-NLC的抗氧化能力、体外释放和细胞毒性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得到的QT-NLC体系的粒径分布均一,包封率为(93.50±0.35)%。体系具有良好的物理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QT-NLC体系具有一定缓释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He La细胞没有毒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脱氧氟尿苷(DFUR)脂质体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DFUR脂质体,并以包封率为参考指标,进行正交试验优化该脂质体的配方。以优化的配方制备脂质体,观察其微观形态,测定粒径、包封率及稳定性,并进行体外释药实验。结果制备DFUR脂质体的最佳配方为:卵磷脂/胆固醇(摩尔比)为2∶1,有机相/水相(体积比)为5∶1,DFUR浓度为2mg/ml,磷酸盐缓冲液pH值为7.0。以此配方制备,脂质体包封率可达52.15%。3批DFUR混悬液,粒径小于220nm的粒子比率均在70%以上,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脂质体呈球形或椭圆形,粒径范围在0.15μm~1.00μm之间。4℃保存49d,脂质体的稳定性良好。其累积释放率远低于原料药浓度。结论已建立了DFUR脂质体的制备工艺,该工艺操作简便可靠,所需设备简单,稳定性较好,可用于包埋水溶性药物。  相似文献   

17.
使用二苯醚四甲酸二酐(ODPA)和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100),通过一步法制备了聚酰亚胺(PI)溶液,经水洗相转移后干燥获得PI模塑粉。用红外光谱法分析确定了产物模塑粉的化学结构,证实所得为聚酰亚胺;用热失重分析仪(TG)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了PI模塑粉的热学性能;用激光粒度分析表征了PI模塑粉的粒径分布。结果表明,本方法制备的PI模塑粉制备工艺简单,热稳定性好,失重5%的温度为450℃; PI模塑粉玻璃化转变温度(T_g)为266℃; PI模塑粉粒径分布为双峰分布,有利于进行下一步模压成型提高制件的致密度。  相似文献   

18.
以苄达赖氨酸、大豆卵磷脂、胆固醇为原料制备了苄达赖氨酸脂质体。以包封率为主要指标,选取药脂比、超声时间、水相pH值和孵育温度4个因素进行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包封率,用粒度和Zeta电位分析仪测定所制备脂质体的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药脂比1∶5(g∶g)、超声时间15min、水相pH值5、孵育温度60℃,在该条件下所制得的3批苄达赖氨酸脂质体的平均包封率为81.54%,平均粒径为(99.85±9.60)nm,平均Zeta电位为(-30.6±1.8)mV,体外释放实验证明释放速度慢于市售制剂。表明所制备的苄达赖氨酸脂质体包封率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9.
以次亚磷酸钠还原剂,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纳米银粉;并借助TEM、X射线衍射和粒度分析仪研究了反应温度、水和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Ag+浓度和助表面活性剂对纳米银粉的粒径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和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的增加,纳米银粉的粒径尺寸随之变大;随着银离子浓度的增大,纳米银粉的粒径变小,当银离子浓度超过0.1 mol/L时,纳米银粒子出现团聚明显的现象,且粒径大小分布范围变大;随着助表面活性剂用量的增加,纳米银粉的粒径先降低,当正己醇的用量超过0.2 mol时,粒径大小反而缓慢增大;反应温度不太高时(20℃,40℃),纳米银粉的粒径分布大致都在20~40 nm之内,当温度高于60℃时,纳米银粉粒径分布不均匀且形状不规则,且出现明显的团聚现象。适宜工艺为:温度为40℃,水和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ω=1,Ag+浓度为0.1 mol/L,助表面活性剂(正己醇)的用量为0.2 mol;制备的纳米银粉为面心立方晶系纯相银、分散性好、规则球形形状、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22 nm。  相似文献   

20.
以光甘草定为原料,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光甘草定脂质体,以包封率和粒度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光甘草定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并对光甘草定脂质体的粒径分布、体外释药特性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甘草定脂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为卵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4:1、超声波乳化时间40 min、光甘草定-丙二醇液质量浓度8 g/L,此条件下制得的脂质体粒径分布均匀,粒径为0.1~1.2 μm的比例为84.67%,包封率和粒度综合评分可高达78以上。光甘草定脂质体前120 min的体外释药性优于光甘草定粉末,3个月时光甘草定质量分数仍达38.5%,保留率为96.25%。复凝聚法制备光甘草定脂质体工艺简单,产品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