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通信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进步,万物互联的覆盖领域逐渐扩大,汽车也被插上了科技的“翅膀”,自动驾驶正在走进人们的生活。本文从自动驾驶的发展现状入手,对自动驾驶系统中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应用进行阐述,并展望自动驾驶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2018年3月,全球首例自动驾驶汽车撞人致死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激烈讨论。以此案件为切入点,本文对自动驾驶汽车可能涉及的法律责任、安全监管及认证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认为,要求自动驾驶汽车以100%的安全可靠性作为其合法化的条件无疑是苛刻的,面对自动驾驶技术这一新事物,我们更加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建立起配套的法律制度、伦理规范和其他相应设施,以确保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为其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汽车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电磁安全性测试方法进行探索,通过雷达目标模拟器实现了基于毫米波雷达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ACC、FCW)的电磁兼容测试.利用4台样车的试验验证了该测试方法的可行性,并证明了车辆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存在一定的电磁兼容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4.
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自动驾驶汽车的研究技术相结合,不仅能够体现出人工智能技术在自动驾驶方面的敏捷性和方便性,同时也有利于我国汽车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文章将针对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汽车上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在自动驾驶汽车上应用时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人工智能技术在自动驾驶汽车上应用的发展前景。希望能够对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自动驾驶上的应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费洋  吴永城 《电子世界》2014,(13):33-34
对列车自动驾驶系统的速度控制过程进行了分析,针对传统PID算法缺乏自适应能力的缺点,在传统神经网络算法的基础之上对神经元的学习算法作出改进,设计出了基于RBF网络辨识的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能够满足列车自动驾驶系统速度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6.
介绍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现状,利用5G通信系统的高速率、大连接、低时延、高可靠性等特性,在此基础上分析车联网技术的相关原理。随后针对车联网系统的设计,从移动自组织网络的设计、互联和海量连接的管理实现、高可靠低时延的实现等方面进行论述,展示如何实现自动驾驶技术的网络化、安全性、信息互通等。通过分析认为:5G通信技术对自动驾驶技术可起到增强系统可靠性、提升驾驶安全性、提升车联网数据利用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兴通讯技术》2020,(1):25-29
数字孪生(DT)可以虚拟化地呈现出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非常适合在自动驾驶测试中使用。提出了在有限环境下利用DT进行网联自动驾驶测试的方法,即在自动驾驶的仿真测试环境中,利用DT的映射实现虚拟复杂道路场景下真实的网联自动驾驶车辆测试。相关实验说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支持开展网联自动驾驶测试。  相似文献   

8.
随着车联网技术的演进,自动驾驶在单车智能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形态——车路协同自动驾驶。通过“人-车-路-云”深度融合形成的一体化复杂信息物理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CPS),可以与自动驾驶车辆实现协同感知、协同决策规划甚至协同控制,提升自动驾驶安全性,帮助克服各类复杂交通环境。首先介绍了车路协同的复杂信息物理系统的概念内涵和总体架构,并提出了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的一系列典型应用场景、技术原理、C-V2X(cellular vehicle-to-everything)性能要求、车路协同系统功能与性能要求,可以为下一阶段智能网联汽车与智能交通的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参考和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9.
列车的自动防护和自动驾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应用的先进列车自动防护系统和列车自动驾驶系统技术。  相似文献   

10.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利用物联网系统有助于执行自动化任务,实现对远程实时监控及车辆运输过程可视化,从而加快复杂场景中的决策。文中研究搭建了一套基于InfluxDB时间序列数据库,用于在自动驾驶智慧货运平台的真实场景中进行监控和分析。选择InfluxDB数据库,克服使用传统关系型数据库的实时性弱点,也便于公共和私人利益相关者之间应用可访问性和互操作性。通过InfluxDB技术对黑龙江阿穆尔河大桥进行数字化仿真模拟,检测车辆位置信息和运输状态,实现车辆运输过程可视化。自动驾驶智慧货运展示大屏能够实现车端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展示车载摄像头拍摄画面,实现远程监控,旨在对自动驾驶车辆行驶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掌握货运运营情况。  相似文献   

11.
车辆控制包含横向和纵向控制两部分,其中横向控制根据决策规划输出的路径、曲率等信息进行跟踪控制,不同的横向控制算法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本文分析了双前桥转向四轴搅拌车的动力学模型,结合搅拌车运行场景,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辆动力学模型的横向控制算法(LQR),该算法考虑了路面曲率和道路坡度的前馈补偿.利用Matlab对该横向控制算法进行建模,仿真分析其动态响应特性,最后进行实车道路测试.结果表明:LQR横向控制算法适合搅拌车的工作场景,能够兼顾搅拌车的行驶稳定性和乘坐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12.
目前,智能网联汽车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此同时,由于互联网功能的加入,就使得智能网联汽车的稳定安全运行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一定影响。而目前应用的预警系统可能对一些低严重程度的较大规模攻击并不敏感。本文即以RCRI与相关理论分析为基础,研究自动驾驶环境下的网络安全预警系统,并实现了基本的视觉预警以测试系统基本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MEC是满足5G关键性能指标的使能技术,也是赋能自动驾驶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首先介绍了自动驾驶的分级标准,讨论了两种不同的技术实现路径和两阶段的发展步骤,研究自动驾驶对网络能力的需求,说明了MEC的功能架构及应用类型。基于MEC的特点,探讨了自动驾驶服务中的4个重点场景,最后提出MEC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14.
邢睿  苏洲 《人工智能》2021,(1):98-106
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网联自动驾驶车辆为乘客提供强大的人机交互系统,乘客可以通过该系统获取包括道路安全信息、娱乐应用等在内的多种信息.然而,自动驾驶车联网的网络开放性使得上述人机交互过程容易成为攻击者的目标,本文介绍了自动驾驶车联网中针对人机交互的攻击模式与相应解决方案,包括信息路由攻击、组件攻击和数据隐私攻击下的防护方案...  相似文献   

15.
边缘计算在自动驾驶的环境感知和数据处理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自动驾驶汽车可以通过从边缘节点获得环境信息来扩大自身的感知范围,也可以向边缘节点卸载计算任务以解决计算资源不足的问题.相比于云计算,边缘计算避免了长距离数据传输所导致的高时延,能给自动驾驶车辆提供更快速的响应,并且降低了主干网络的负载.基于此,首先介绍了基于...  相似文献   

16.
进入5G时代,一些依赖5G技术和5G网络的垂直行业,获得了新的生机。5G以其高可靠性、低时延、高带宽等特性,让一些新型行业与应用,得好了新的发展。车联网,特别是5G自动驾驶,发展迅猛,成为时代的新宠,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青睐。本文对5G自动驾驶的社会作用、使用的通信技术、技术难点等进行了回顾与总结,目的是让社会各界了解5G自动驾驶的背景和意义,指明5G自动驾驶的发展方向和策略,为后期5G自动驾驶的开发做铺垫。  相似文献   

17.
道路测试是全面验证自动驾驶车辆功能,实现车、路、人云协同,确保车辆安全、可靠、高效运行的重要手段,对推进自动驾驶技术成熟与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当前,美欧日等国持续推动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的全面开展。今年,我国中央和地方纷纷出台自动驾驶道路测试规范,已在多地开展自动驾驶道路测试。通过数月的道路测试可以发现,当前存在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不健全、申请流程繁琐与道路测试场景简单、测试道路基础设施不完善、事故责任分配有待明晰等影响道路测试健康发展的系列问题,亟待完善现行道路测试规范、建立自主创新体系、构建测试保障体系、逐步开放试点项目以及明确主体责任分配体系,以进一步推动我国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又文 《激光杂志》2023,(5):215-218
激光雷达主流技术路线包括机械式、固态式和MEMS混合固态式三种类型,MEMS混合固态式较另外两种相比体积更小、探测距离更远、价格更低,但MEMS混合固态式激光雷达同样需要提升远距离、高分辨率快速扫描的能力,这是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关键。激光雷达技术的进步将为自动驾驶汽车提供更加精准、可靠的环境感知,从而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驾驶效率,推动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的革新。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变得更加成熟,市场认可度变得更高,更多人选择自动驾驶汽车,自动驾驶汽车将在汽车消费领域占据更大市场份额,进一步助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吴秋艳 《无线互联科技》2023,(15):112-114+118
由于传统的控制方法对于城轨列车运行这一非线性过程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控制结果,而粒子群算法(PSO)相较于布谷鸟搜索算法(CS)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更简洁易操作等优点,因此,文章尝试在此前CS算法研究的基础上,基于PSO算法对列车自动驾驶系统建立仿真模型并进行智能算法研究。通过MATLAB软件对列车运行过程中的精度、误差、节能、舒适度等目标进行仿真并比较结果。结果表明,城轨列车自动控制系统采用PSO算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