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基于Redis缓存的系统怎样进行缓存数据容量扩展展开探讨,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从而使缓存数据容量在进行扩展的过程中,减少对系统的影响,保持系统的服务提供。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研究在redis基础上,从系统应用角度出发,研究包括key-value向关系统型数据库设计,数据一致性、系统可靠性、数据读写分离、数据切片原理,冗余备份热切换、系统高可扩展性等多维度的分布式缓存,并且构建并验证了redis集群的分布式缓存的系统架构.  相似文献   

3.
为了满足大型互联网应用对高并发访问、快速响应、动态扩展、易维护性等需求,本文基于Redis 4.0设计并实现了一种Redis Cluster分布式缓存系统,集成了可视化开源工具CacheCloud对该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和高效管理,基于官方Redis-Bechmark进行了QPS性能测试,并与Codis分布式缓存系统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Redis Cluster各功能高效运作,性能优越,在并发访问数10 000以上时响应时间明显优于Codis.  相似文献   

4.
缓存技术能有效的节省网络带宽,减少用户的访问延迟.在分布式缓存系统中,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是如何根据用户的请求动态的进行缓存部署,使得系统的收益最大.描述了缓存部署问题并建立了优化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协作缓存部署算法,该算法利用对象的热度、网络距离,以及系统中各节点接收的请求和系统缓存分布信息,依次对请求路径上的节点进行缓存部署决策,同时该算法将计算分布到请求路径的各个节点上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比LRU和Graph算法更高的缓存命中率和更低的访问延迟.  相似文献   

5.
Redis因具备快速响应、数据安全等特点,常被选作系统缓存工具.由于受到单节点性能约束,传统电力系统中通常会选择Redis集群架构.但是在Redis集群实际部署过程中,往往呈现出扩展性差、维护困难等缺陷.为此,提出一种基于Codis的分布式缓存架构方案,以对传统电力系统中的Redis集群进行优化.通过电力系统中业务存储能力、数据检索效率、性能优良检测等多角度,对搭建的Codis分布式缓存架构进行理论研究与应用测试,证明了该方案在数据存储、信息检索、部署运维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6.
Memcached是一个高性能的分布式内存对象缓存系统,常用于动态Web应用以减轻数据库负载,它通过在内存缓存数据和对象来减少读取数据库的次数,从而减轻数据库的访问负载,加快了网站响应速度,提高系统的查询性能,从而使分布式系统不必考虑数据缓存的问题,具有更高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7.
数据缓存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网络拥塞,减轻服务器负载,加快信息访问速度.通过部署一组地域分布的缓存节点相互协作处理用户请求,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在分布式缓存系统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优化缓存的放置,使访问开销最小化.首先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来分析缓存副本放置对系统访问开销的影响.基于这个模型,缓存放置问题可以形式化地描述成一个最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图算法来解决该问题.图算法使用修改的Dijkstra算法在访问代价图中寻找一条最短路径,该路径对应一种最优的缓存部署.理论上证明了图算法的正确性,并使用仿真实验对其性能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图算法的性能优于大部分现有的分布式缓存机制.  相似文献   

8.
分布式缓存系统中一种优化缓存部署的图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中  陈道蓄  陆桑璐 《软件学报》2010,21(7):1524-1535
数据缓存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网络拥塞,减轻服务器负载,加快信息访问速度.通过部署一组地域分布的缓存节点相互协作处理用户请求,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在分布式缓存系统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优化缓存的放置,使访问开销最小化.首先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来分析缓存副本放置对系统访问开销的影响.基于这个模型,缓存放置问题可以形式化地描述成一个最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图算法来解决该问题.图算法使用修改的Dijkstra算法在访问代价图中寻找一条最短路径,该路径对应一种最优的缓存部署.理论上证明了图算法的正确性,并使用仿真实验对其性能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图算法的性能优于大部分现有的分布式缓存机制.  相似文献   

9.
针对互联网的视频服务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缓存的分布式视频代理系统,讨论其视频文件存储策略和请求响应情况,并在校园网上通过模拟实验给出了缓存总体性能比较,得出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在分布式环境下,Web-OLAP系统并发访问量急剧增加导致OLAP服务器负担过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数据缓存技术的Web-OLAP系统。给出了该系统的总体框架和分布式缓存数据的表示,并设计了分布式缓存数据的管理算法。具体的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分布式环境下Web-OLAP系统的访问效率,较大缩短系统的响应时间。  相似文献   

11.
电力信息化的发展对传统电力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并发请求及响应能力提出诸多挑战.针对电力信息系统数据处理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MongoDB数据库的分布式缓存,并对该分布式缓存的运行机制、服务端架构和客户端功能模块的设计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基于MongoDB的分布式缓存能够有效地降低电力信息系统数据库层的访问负载量,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它采用分布式文件存储缓存数据,支持数据冗余备份和故障恢复功能,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扩展性.基于MongoDB的分布式缓存已成功应用到电力某企业的项目管理系统中.  相似文献   

12.
在分布式视频服务器系统中,利用协同缓存(CooperativeCaching)技术,可以达到充分利用系统中各服务器上的空闲内存,以形成一个更大的、逻辑上完整的协同缓存,提升总体的缓存命中率,进而提升整个系统性能的目的。文章就来对这一背景下的协同缓存技术进行研究,分析采用协同缓存的动因,比较几种传统的协同缓存机制,并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分布式视频服务器系统的协同缓存策略。  相似文献   

13.
王侃  陈志奎 《计算机工程》2010,36(15):80-82,85
针对分布式环境下高频率异地数据访问造成的系统性能下降的问题,对SBM模型进行改进,提出分布式缓存系统D-Cache,给出基于最优价值度的缓存文件替换算法——OCV。数字模拟实验结果证明,与DartCache系统相比,D-Cache系统能更有效地减少系统访问延迟,增加吞吐量,提高分布式环境下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一种域分布式合作Web缓存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分析Internet缓存协议(ICP)和基于集中管理的协作式Web缓存系统(CMCS)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域分布合作Web缓存系统模型(DDCCS),该模型克服了ICP的缓存内容冗余问题和CMCS集中管理的不健壮问题,并能充分考虑各代理缓存器的处理能力和缓存能力,采用区间散化方法和加权区间片分配算法,使得各代理的负担更加均匀合理,在性能上较ICP和CMCS有较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15.
分布式缓存作为处理海量数据的关键技术方案,近年来被广泛关注和应用。通过分析业界分布式缓存的现状和缺陷,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缓存系统架构。在此基础上,深入阐述了其关键技术原理,研发并实现了新一代的分布式缓存系统DCACHE。最后,在融合通信(RCS)业务应用中对DCACHE进行了分析和验证。  相似文献   

16.
缓存技术在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对数据缓存进行研究,着重研究了分布式模式下的数据缓存技术.将数据缓存技术应用到社区平台的开发中,增加分布式解决方案.实验证明,分布式数据缓存技术能优化系统性能,提升数据访问效率.  相似文献   

17.
黄富洁  李玉忱  巩垒 《计算机工程》2004,30(13):58-59,106
从如何提高DSS中查询的响应时间出发,提出了一种具有分布式缓存机制的决策支持系统,给出了系统的工作流程,并且介绍了系统中的缓存替换算法。实验表明这种系统的性能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经济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也是十分显著,在计算机的存储结构中,对象存储结构的存储性能更加优良,能够保证存储所需要的高适应性与稳定性,因为分布式对象存储结构的独特优点,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平台,由于读写性能的影响,对象存储器不能发挥出全部的潜力,为了解决此类问题,科研人员发现通过缓存技术的辅助作用,可以实现良好的预期效果,并很大程度上延迟了数据写入的时间,有效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本文主要分析了分布式对象文件系统缓存的相关原理,并提出了有效的系统缓存策略.  相似文献   

19.
消息中间件的存储模型对中间件性能影响极大。基于此,分析消息中间件的多种存储模型原理,并通过性能测试对各种存储模型进行比对分析。分布式缓存在读写速度和扩展性上较传统存储方式有较大优势。在传统存储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缓存的消息中间件存储模型。实现基于该模型的原型系统,并通过性能测试数据证明该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电信运营商的数据业务量出现的爆发式的增长,话单量越来越大、按内容计费的业务越来越多,用户与系统的交互不断增强,访问集中,造成数据库负载过大,影响系统的的处理性能和响应时间;缓存技术就是解决此问题的一种方案,缓存技术以其简单的设计、高效的存储性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Redis的特性以及在计费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