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明代皇家金丝楠木大殿建筑艺术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北海"西天梵境"中的大慈真如宝殿和明长陵祾恩殿,是我国现存规模较大、保护完好的明代金丝楠木大殿.在系统调查两座大殿建筑形制、建筑构件及细部装饰特征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明代皇家金丝楠木大殿的建筑特点以及在建筑形制、细部构造上的异同,为保护和研究珍贵的金丝楠木建筑提供了  相似文献   

2.
保国寺大殿是浙江现存最早的,也是唯一的宋代木结构建筑。保国寺大殿有较高的科学和艺术价值,历史悠久,是国内现存重要的木构古建筑。保国寺大殿建筑结构形制出于实用的目的,未减柱子,采取加大进深尺度的做法。殿中的柱子全部做成瓜楞形,阑额做成两肩卷刹的月梁形式,大殿前槽横置的三个斗八藻井,是保国寺大殿的精华所在,建筑形制与《营造法式》做法相同或相近。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寺院汉藏结合式的建筑风格,分析了坐落于同一村庄不同时期建造的两座寺庙大殿,对建筑进行实地测量调研。首先,对建筑进行解析,提取结构原型,分析变形过程;其次,通过图解,分析建筑语汇及空间组织;最后,提炼空间形制,追溯与之呼应的空间意识原型。接着对两座殿堂建筑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可知在满足建筑功能及准确表达宗教内涵的前提下,内蒙古藏传佛教建筑灵活运用汉藏两种建筑语言。得出结论 :汉藏结合式经殿建筑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建筑形态,并且建造于不同时期的大殿所表达的建筑文化与呼应的空间意识原型不同。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江南元代木构延福寺大殿构架形制中的两处重点问题,从现状重檐与歇山转角做法的存疑入手,提出虽然当今大殿为重檐厦一架形式,但早期原形制应为单檐并保留厦两架做法的推断,阐明了推断的依据,并分析了造成现状形式的成因,总结了延福寺大殿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即大殿作为早期至明代寺庙建筑过渡的重要节点,其形制充分反映了这一时期建构思维的转变,并仍延续和保留部分早期做法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江南元代木构延福寺大殿构架形制中的两处重点问题,从现状重檐与歇山转角做法的存疑入手,提出虽然当今大殿为重檐厦一架形式,但早期原形制应为单檐并保留厦两架做法的推断,阐明了推断的依据,并分析了造成现状形式的成因,总结了延福寺大殿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即大殿作为早期至明代寺庙建筑过渡的重要节点,其形制充分反映了这一时期建构思维的转变,并仍延续和保留部分早期做法特征。  相似文献   

6.
对梅州灵光寺大殿、兴宁学宫大成殿、长乐学宫大成殿等三栋殿式建筑的平面形制、构架特征、营造尺度进行分析。通过三者之间及与岭南其它地区殿堂建筑的比较研究,探究其建筑特征与源流。得出灵光寺大殿受客家移民文化影响,具有早期建筑特征,而另外两个学宫大殿,由于清末兴宁盆地与广府地区交融密切,具有岭南殿式建筑的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7.
基于目前藏传佛教殿堂建筑形制的分类,与凌源万祥寺大殿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其建筑特点,揭示万祥寺在空间布局与建筑结构层面与现存蒙古各地藏传佛教殿堂建筑的异同点,探究它们之间的渊源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对万祥寺大殿形制进行归类。研究表明:凌源万祥寺大殿属汉藏混合式殿堂建筑中的一类,其在整体设计层面沿用了藏式的思想,在局部设计层面却采用汉式的手法,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或者在于用当地的建造条件去创造藏式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微山伏羲庙大殿的平面布局、立面形式、梁架构造、彩画构图、斗栱形制、装修做法及脊饰特征等内容,总结鲁西南地区明代建筑的营造特色,并与天水伏羲庙大殿、新乐伏羲台大殿等建筑进行对比分析,探索伏羲庙大殿的共性与地域性营造技术特色。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微山伏羲庙大殿的平面布局、立面形式、梁架构造、彩画构图、斗拱形制、装修做法及脊饰特征等内容,总结鲁西南地区明代建筑的营造特色,并与天水伏羲庙大殿、新乐伏羲台大殿等建筑进行对比分析,探索伏羲庙大殿的共性与地域性营造技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桂林崇善清真寺坐落于桂林市中心地区,始建于清代,经过历次扩建和维修才形成今天的规模格局,现为桂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一座服务于穆斯林的历史宗教建筑,桂林崇善清真寺有较高的建筑艺术成就。文章从建筑的大门、内院、客厅、礼拜大殿和附属建筑及屋顶形制逐步分析,希望藉此展现崇善清真寺的建筑结构魅力,从而引起广大群众对清真寺建筑的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11.
白颖 《华中建筑》2008,26(4):27-31
该文首先梳理了明代襄阳城内襄王府的营建过程;在考古发掘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研究了襄王府的占地范围与大致布局,并总结了襄王府不同于规制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2.
李炎 《华中建筑》2010,28(5):181-185
明初南阳城为唐王的藩封之地,同时兼为府城、县城。城内建立起了以唐王府为核心,众多府邸、官署林立的内部格局。该文以地方文献和历史遗迹为依据,就明代南阳城的城池规模,唐王府的位置、范围以及诸多府邸、官署的设置等方面进行初步的考察,对城内外的空间布局特点展开一定的推测。  相似文献   

13.
朝天宫曾是明代北京最大的道观,也是道教中枢道录司之所在,但不幸毁于明末的一场神秘大火。在朝天宫短暂的历史中,仅留下存于童谣和文献中的只言片语描述。本文通过对这些仅存的史料进行考证,释义出朝天宫的兴建、功能、灾毁等情况,理清了从明初朝天宫到明末玄天观的演变以及在清初为了避讳而改成元天观,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再次更名为玉皇阁至今,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误解予以解析。  相似文献   

14.
孙韫 《山西建筑》2010,36(29):18-19
通过对明清故宫建筑设计理念的分析,从故宫的布局、结构、装饰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设计的共通性的研究方法,达到了从建筑整体上发现共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韩国首尔景福宫的勤政殿和沈阳故宫的崇政殿各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其精美的外表为人们所共识和感慨。该文引入符号学的三元关系理论,研究两座宫殿中装饰元素的不同表征方式,根据其特点解析当时人们的审美心态和不同民族的审美差异。并从其深层文化内涵的角度把握当时中韩两国的建筑美学意识。  相似文献   

16.
张典 《古建园林技术》2022,(162):125-128
“三宫殿三所殿”[1] 为紫禁城外西路的一组建筑 , 为东西向的三宫殿和南北向的三所殿整体形成 L 型建筑区域。本文在对三宫殿三所殿区域保护修缮所得测绘数据的基础上,结合遗迹考证以及文献、图像资料,对该区域始建至今的建筑布局与功用进行了考证。明永乐朝时该区域为仁寿宫;嘉靖朝兴建慈宁宫,该区域彼时为慈宁宫附宫区建筑。清初三宫三所殿建筑布局及其功能袭明旧制;清雍正末年,康熙继位之初,兴建寿康宫,并对该区域建筑布局和形制进行更改,直至清末该区域作为寿康宫附属建筑,为太后妃居所。中华民国至 2018 年工程管理处开始对该区域进行保护修缮之前,该区域的建筑布局仍未做大的改变,先后被作为故宫博物院古物馆和文物修复厂使用。  相似文献   

17.
阿房宫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兴建一组大规模的宫殿建筑群——朝宫,朝宫的前殿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阿房宫。工程浩大,秦始皇死时只建成一个前殿。项羽到咸阳,一把火将秦朝宫室烧光,火势蔓延,三月不止,阿房宫被焚。阿房宫现今遗址为一长方形夯土台,东西长1300多米,南北宽500米,台基局部最高十余米。唐朝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描述了它的富丽恢弘。阿房宫遗址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8.
柳墅行宫,是清代天津府城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皇家行宫。乾隆三十年始建,至道光二十六年消亡,历经八十一年。本文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如《长芦盐法志》、《天津县新志(民国)》、《津门保甲图》、《乾隆御制诗集》等,对它的基址方位、兴建和消亡历程、以及功能特点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从柳墅行宫的兴亡中探究了其演变后的原因和影响机制,论证了柳墅行宫不仅是帝王巡幸游憩之所,也是清王朝维系当地政局和盐商关系稳定的媒介。园者,起于盛,亡于衰。中国园林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规律或许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19.
《城市规划》2020,(5):83-88
通过分析元大都宫城规模的规划设计理念对《易经》乾卦"九五"爻辞"飞龙在天"的附会发现:一方面明中都的皇城以及北京紫禁城的平面形状与元大都宫城相似,并且分析得出这一相似背后均隐藏着元、明宫城通过周长和面积的比例关系达到象征意义的方法和元大都宫城规划理念对明朝皇城、宫城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分析考古发现的北宋西京宫城规模,分析其中包含的这一象征意义以及在早期宫城设计中实现这一象征的设计方法。元宫城的尺度对《易经》表达的象征意义的附会表明蒙元统治者在追求其权威的象征性时采纳了中原儒家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其自身对作为中原王朝正统继承者身份的认可。希望这一研究能为与元大都宫城周长具有相似数值的其他古代宫城的平面规模研究提供新的观察角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官式建筑由于遗址、遗迹尚存,文献资料相对详实、考古信息不断涌现,备受关注,而明以前的民居建筑研究却因一手材料信息的缺失,难以明辨。元代民居就是其中之一,由于案例匮乏,导致相关研究始终有限。因此,以永乐宫壁画这一元代画卷中所表达的建筑信息为基础,通过对壁画中建筑信息的辨识,分析元代民居的内外建筑构成要素与分布特征,理清其类型特点,探明其基因构成,以求揭示元代民居承宋启明过渡发展演进规律及其影响,补白元代民居建筑史研究的相关成果,为以永乐宫为主体的元代建筑史研究提供一个审视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