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1986年和2000年2期TM影像解译资料,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功能以及景观分析软件FRAGSTATS分析了神木县土地利用变化的数量变化、变化速度等特征,以及各类型之间的转化情况和景观指标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5年间,神木县土地整治取得明显成绩,土地利用类型发生明显变化,耕地、草地分别增加5161.11hm^2和56462.25hm^2;未利用地减少60456.25hm^2;各类型间的转化突出表现为未利用地向草地的转化;景观指标变化分析表明景观结构异质程度下降,景观类型有向单一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生态用地对高度城市化地区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这些用地却受到违法建设的侵害.研究运用自然灾害领域较为成熟的风险评估技术,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关研究方法,综合考虑致灾因子危险性和承载体脆弱性,在GIS环境中对违法建设造成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估.以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区域内2006年~2010年违法建设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危害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运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可以较好地评估违法建设造成的生态风险等级,为生态敏感区违法建设的监管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3.
典型地区和脆弱区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区域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三江源地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异常敏感和脆弱。以典型地区玛多县为案例,基于RS和GIS技术,系统研究了该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对景观格局的影响,探讨了生态环境演化过程,可为更广泛的区域性综合提供基础。研究发现:①10 a间,该地区湿地、水体和天然草地明显减少,湿地减少比例达到36.63%,大于6 hm2的湖泊减少近半数;沙地,裸地和盐碱地等明显增加,草地退化、沙漠化严重;②天然草地、裸地、沙地、水体、湿地和盐碱地之间的类型转化较为明显,且与水资源又有密切的关系。③多样性、均匀性指数和景观异质程度提高,土地趋于多样化和均匀化;裸地、沙地优势度增加,湿地、水体和天然草地优势度减少;整体破碎化程度呈缓慢减少趋势,而湿地、沙地破碎度增加。④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98,天然草地、裸地、湿地、沙地动态面积变化较大。⑤研究区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将深刻影响该地区的生态过程,同时还将影响三江源地区的水源涵养和供给。  相似文献   

4.
根据1986年和2000年TM影像资料,运用遥感信息解译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数理统计知识,分析了青海湖地区1986~2000年土地利用类型在数量与空间结构上的变化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土地类型转换结果分析表明:耕地、水域和城乡居住建设用地分别增加了5 930.82 hm2、2 218.75 hm2和382.68 hm2。而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分别减少了7 542.64 hm2、894.34 hm2和95.28 hm2。在减少的7 542.64 hm2草地面积中,有6266.56 hm2草地被开垦成耕地,601.40hm2草地净转换为沙地。  相似文献   

5.
西安城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生态效应测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两期遥感影像,以ArcGIS9.0和ERDAS8.5为平台分析了西安市2000~2007年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过程;并对研究区2000~2007 年间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效应变化进行了测评;结果表明:7 a间西安城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显著,综合土地动态度为1.9%,建设用地面积逐年增加,年变化率为3.1%;耕地、未利用地、园地、水体面积有所减少,西安城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2000年的259.8 ×106元减少到2007年的233.6×106元,共减少了26.2×106元;经证实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因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引起的生态响应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软件》2019,(6)
土地利用变化是土地资源利用情况的综合分析,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变化的应用,更好的解决了大范围内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监测的难题。本文基于Landsat影像,利用影像融合主成分分析法(PCA法)以及谷歌地球目视解译和最大似然法结合的方式进行监督分类,采用Majority/Minority分析对分类结果进行处理,通过混淆矩阵对分类的结果进行精度评估。运用遥感图像2001-2018年期间解译结果,对昆明市呈贡新区土地利用变化做出分析,以及对2001和2018年分类结果进行变化检测,结果表明,2001-2018年呈贡新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城市建筑面积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7.
长株潭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系统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长株潭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系统的背景与需求分析基础上,遵循软件工程理论、面向对象方法与开放式GIS标准,对系统结构、功能、数据组织与数据库进行了总体设计。基于MapInfo MapX组件采用VS.Net进行了系统开发,对开发中的集成显示、组件编程与评价模型实现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研究湟中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于准确把握湟中县土地利用动态、提出针对性的建设意见、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1987、1999和2007年3期遥感影像,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动态度、利用程度等方法,研究了湟中县1987~2007年近20 a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① 近20a湟中县林地数量总体增加,耕地面积减少;②1987~2007年间湟中县耕地面积出现明显波动;③ 1987年以来,各土地利用类型年均变化幅度差异较大;④ 研究时段湟中县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平均值为252.35,低于我国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偏远地区。  相似文献   

9.
生态系统变化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等各个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生态覆被数据中蕴含了生态系统变化的重要特征. 为了利用生态覆被数据研究生态系统的空间划分和时序变化, 本文基于生态数据转移矩阵, 建立了区域生态覆被变化数据模型. 然后设计了基于降维算法的生态变化可视分析系统ECOVIS, 其中改进的桑基图用以实现对生态覆被变化数据的可视化, 可交互散点图被设计用来进行交互聚类分析, 基于地图的热图用来显示选中聚类数据在空间上的分布. 本文利用该系统应用到我国生态覆被数据中, 实现对局部地区森林和城镇变化的时序可视分析, 和对整体生态空间的聚类划分分析. 分析结果证明该方法对生态系统数据具有较好的空间聚类和时序对比功能, 可以提高生态覆被数据的分析效率.  相似文献   

10.
基于遥感分类的博鳌地区生态变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不同年份TM 数据, 使用遥感和景观分析的评价方法, 并对博鳌镇及周边区域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研究。在充分利用影像波段信息的基础上选取不同的波段组合, 对最大似然方法和光谱角分类法做对比分析, 并将对比的最优结果用于景观评价指数的计算, 运用土地利用转移概率矩阵以及多种景观指标对博鳌地区景观格局变化和各个斑块类型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从1988 年到2000 年, 该地区的未利用地面积明显下降, 土地利用开发效果明显; 与此同时耕地面积也有一定规模的下降, 明显存在耕地被建筑用地挤占情况; 林地面积有很大的扩张, 显示出极大的优势度, 就研究区域整体景观而言, 该区的破碎度得到一定的改善, 但其物种多样性和均衡性遭到一定破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野鸭湖湿地的Landsat—TM影像和印度的IRS影像进行融合处理,得到卫星影像分类图。结合实地调查,标定土地利用类型,运用ArcView的解译及数据统计功能,分析研究野鸭湖湿地6年来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增加,水域面积减少,湿地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其主要是由自然条件、人口和经济增长所致。水域面积、植被覆盖率的减少,使栖息和越冬鸟类丧失了大量的栖息地。为保护湿地环境,应逐步退耕还草、还林;恢复芦苇、沼泽,确保区内生态平衡和系统生态质量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12.
余明  李慧珍 《遥感信息》2007,(3):29-33,53,I0001
本论文应用RS和GIS复合技术提取大福州城土地利用信息图谱,从现状结构、发展变化(净变化与相互转化)等方面对大福州城的土地利用信息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并建立了实验区土地利用演变过程和空间扩展图谱,其研究和建立的土地利用斑块形态与扩展图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学信息图谱的“形-数-理结合”和“系列化”、“谱系化”、“模型数值化”的特征,本工作是地学信息图谱在LUCC中的应用尝试,对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遥感和GIS的西安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2000和2007年两期TM遥感影像,通过最大似然法、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以及数理统计方法,借助Erdas Imagine 9.0、ArcGIS 9.2和Matlab软件平台,计算出西安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转移矩阵;构建了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指数、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的多度和重要度指数等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指数模型,定量分析西安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揭示了西安市土地利用差异以及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主要类型、分布特征和区域方向,阐明了西安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特点,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沐川县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分析过程中,引入了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运用计算机自动分类技术与专家知识对该区域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se and cover change,简称LUCC)、景观格局变化及其迁移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1999~2001年是沐川县LUCC及其景观格局变化最重要的时期,林业产业发展是导致其变化的直接因素,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是引导这一林业产业发展的直接驱动力,生物过程在景观动态变化中居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基于RS和GIS的地面温度和土地利用/覆被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心怡  刘敏  孟飞 《遥感信息》2005,(3):66-70,76
对地面温度和土地利用/覆被关系的研究,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下城市热环境变化的空间特征和动态变化,而且可为防暑降温、市政建设及土地合理规划和利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本文从遥感数据的获取、地面温度的反演、GIS技术的运用以及定量研究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国内外此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文章提出此研究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今后工作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如实现地面温度的精确反演,获取多时段的地面温度数据,加强RS和GIS技术的结合,进一步深入两者关系的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6.
面向对象的土地利用变化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分类后比较法进行土地利用变化检测时,常用的自动分类方法只能利用遥感数据的光谱信息,分类精度较低,本文在此基础上将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引入到变化检测中。该方法综合利用遥感数据光谱信息、纹理特征、拓扑关系和专题信息,在进行多尺度分割获取对象后的基础上,通过对对象的目视识别选择样本来进行分类。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成功检测出了所选取的试验区十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RS和GIS的上海市植被覆盖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7、2000和2002年的Landsat TM/ETM 遥感数据,计算了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并剔除植被伪变化信息,同时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较为详细地研究了近几年来上海城市植被覆盖的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市区植被覆盖变化不大,面积总体呈现增加趋势;与市区相比,郊区的植被覆盖变化较为明显且减少面积较多;植被减少部分主要为耕地,主要对应城镇和工业用地的扩展区,增加部分主要是林地和草地;市区和浦东新区一些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地转化为草地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植被面积.  相似文献   

18.
基于数据库事务的土地利用变更事务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现行各种事务模型的分析,根据土地利用信息系统中土地利用变更的特点,结合分支汇合事务模型的思想,提出了基于数据库事务的土地利用变更事务模型,详细阐述了在此模型下变更事务的实现机制。实践证明,土地利用变更事务模型不仅确保变更后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而且能实现历史数据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开展了时间序列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定量化处理与相对辐射校正,提取了陕西神木县不同地物光谱和NDVI物候特征,结合时间序列NDVI物候特征和多时相光谱信息,采用了地表覆盖的决策树分类算法,实现了陕西神木县地物的高精度遥感分类,包括水体、沙地、城镇、耕地、林地、草地及灌丛等7类地物,分类总体精度达95.77%,Kappa系数达0.93。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多时相光谱和物候特征的决策树分类算法能够有效集成多时相、多光谱信息,从而克服了单时相影像分类的缺陷,实现了地物的分类。论文研究方法和结果能够为三北防护林区域的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