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技术和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杭  王淑梅 《四川建材》2007,33(1):56-58
系统地概述了废水生物脱氮除磷的机理,分析了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成熟工艺技术,阐明A2/O系列、SBR系列和氧化沟系列的工艺流程和脱氮除磷的作用,探讨了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在碳源需求、短程生物脱氮和反硝化聚磷菌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李长江 《山西建筑》2011,37(10):118-120
系统地阐述了废水生物脱氮除磷的机理,介绍了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新工艺,探讨了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发展趋势,以促进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在污水处理行业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对象包括BOD5、SS和氮、磷等营养物质。就脱氮与除磷而言,由于各自过程的要求不同,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关系。讨论了城市污水生物除磷脱氮的基本原理,综述了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机理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分析了脱氮与除磷二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在此基础之上对磷氮磷合并去除工艺进行了比较,并对以后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对近年来国内外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机理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并从生物脱氮除磷系统内微生物群体动态平衡的角度详细论述了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影响因素 .  相似文献   

5.
SBR法处理城市污水的脱氮除磷功效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采用SBR工艺对广州的城市污水进行了生物脱氮除磷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碳、氮、磷比例不理想的情况下,达到了既去除有机物又能脱氮除磷的效果,当总停留时间控制在4.5-5.5h,污泥负荷为0.14-0.26kgBOD5/(kgMLSS.d)时,出水BOD5浓度为5.12-13.62mg/L,去除率达85%-93%;出水COD浓度为10.7-32.2mg/L,去除率达82%-88%;出水NH3-N浓度为2.83-9.23mg/L,去除率达53%-87%;出水TP浓度为0.1-0.45mg/L,去除率达85%-99%。  相似文献   

6.
新型双泥生物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   总被引:52,自引:3,他引:52  
在对生物脱氮与除磷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生物脱氮与除磷是两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交叉的生理过程,其交叉点是部分聚磷菌在缺氧状态下的反硝化吸磷脱氮。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新型双泥生物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由两个不同功能的SBR反应器组成)成功地解决了硝化菌与聚磷菌的泥龄之争。反硝化与聚磷菌厌氧释磷的矛盾等难题,该工艺运行稳定且处理效果良好,特别适合于处理BOD5/TP值低的污水。  相似文献   

7.
8.
生物除磷脱氮技术的研究动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参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综述了生物除磷脱氮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介绍了针对系统环境条件,碳源需求以及对反硝化聚磷的诱导与调控等领域内的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当前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与工艺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介绍了建设部课题"利用反硝化聚磷菌实现城市污水处理同步高效除磷、脱氮工艺技术的研究"的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及项目特色,对主要的研究结果和应用领域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剩余污泥量的计算是活性污泥法工艺设计的关键,而活性污泥法是同时生物除磷脱氮的主体工艺形式,因此,准确计算生物除磷脱氮系统的剩余污泥量十分必要。结合昆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实际。分析比较了传统计算法、污泥龄法和数学模型法在计算城市污水生物除磷脱氮系统剩余污泥量时的准确性,建议现阶段采用污泥龄法进行计算,提出修正系数K(0.75-1)与具体工艺形式有关,并给出K的几个建议值,同时指出数学模型法(ASM2)应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按照好氧段、缺氧段和厌氧段的实现形式可把生物除磷脱氮工艺分成三类:空间布置、时序布置以及空间和时序相结合的布置形式,并按建厂的先后次序介绍了深圳市三家二级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除磷脱氮工艺及其主要设计运行参数。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国内外城市污水的脱氮除磷现状,探讨了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技术的发展趋势,同时提出较为高效、经济且资源化的城市污水脱氮除磷工艺,对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的强化脱氮除磷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IMBR)处理沌口经济开发区的生活污水,考察了在四种不同的工况下生物单元对各污染指标的去除效果,并确定了最优工况:曝气2 h-搅拌2 h.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IMBR系统强化脱氮除磷的效果.结果表明,在最优工况条件下,IMBR对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好,出水COD、TN、NH4-N、TP基本上达到了GB 18918-2002标准的一级A标准;膜对出水水质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特别是在温度较低时,膜的强化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化学除磷比值对低碳源污水脱氮除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低碳源城市污水高效脱氮除磷及磷回收问题,开发了侧流A2O工艺,通过抽取不同量的厌氧池末端富磷上清液至化学除磷池,来研究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及磷回收情况。结果表明,在无需增加额外碳源,进水COD为136~168 mg/L、NH3-N为32~40 mg/L、TN为36~45mg/L、TP为6~8 mg/L的条件下,当化学除磷比(富磷上清液抽取量与进水量之比)为10%~20%时,对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5.7%、84%,其中,当化学除磷比为15%时,出水TP浓度可降至0.5 mg/L以下,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同时,回收磷量可达进水磷量的23%~29%,既实现了磷的可持续发展,又增加了污水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的工业水平高速发展,目前我国的工业企业数量已经达到了十分巨大的数字,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对这些企业而言,在进行工业生产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着污水的排出,对环境造成了巨大污染,对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因此就需要对这些污水进行处理。而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来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将污水进行脱氮除磷处理。文章讨论了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微生物学探讨生物除磷脱氮机理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从微生物学探讨生物除磷脱氮机理陈欣燕程晓如陈忠正(武汉工业大学)从微生物学方面探讨生物除磷脱氮法的机理,将有助于采取合理措施提高生物除磷脱氮的效率。生物除磷脱氮系统只有一个污泥系统,同时存在着分解有机物的异养菌群、反硝化菌群及硝化菌群,混合的微生物菌...  相似文献   

17.
BCFS-生物除磷新工艺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BCFS工艺是在帕斯韦氧化沟(Pasveersloot)与UCT工艺及原理的基础上开发的生物除磷氮新工艺,它由5个功能相对专一的反应器组成,通过控制反应器之间的3个循环来优化各反应器内细菌的生存环境,具有污泥产率低、除磷脱氮效率高(均大于90%)等特点,其出水总氮<5ml/L,正磷酸盐含量几乎为零。  相似文献   

18.
低碳源城市污水的低氧同步脱氮除磷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SBR工艺辅以污泥外循环厌氧释磷后排放富磷上清液的方法,对低碳源城市污水的脱氮除磷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降低曝气量、控制低DO状态可以减少碳源的有氧氧化程度,提高脱氮效果;回流至SBR反应器厌氧段的外循环释磷污泥,可以利用SBR系统的硝酸盐进行反硝化吸磷,保证了系统的除磷效果.对于COD<200 mg/L、COD/TN<5、COD/TP<25的低碳源污水,在SRT为60 d、曝气量为2.5 m3/(h·m3)、曝气段平均DO为0.2 mg/L的情况下,对氨氮、总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2%、61%、95%,出水水质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SBR工艺脱氮除磷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概述了SBR脱氮工艺中的同步硝化/反硝化,亚硝化脱氮现象,讨论了影响SBR除磷的碳源,聚磷菌与非聚磷菌竞争,pH值,好氧曝气,污泥龄,水力停留时间等因素,并对SBR工艺中脱氮与去除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探讨,最后给出了可以同时脱氮除磷的一种SBR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20.
间歇循环活性污泥-MBR工艺的脱氮除磷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间歇循环活性污泥-膜生物反应器(ICAS-MBR)工艺,并应用其对传统的活性污泥工艺进行改造以强化氮、磷的去除并使出水能够回用.该工艺通过控制活性污泥混合液在曝气室、搅拌室之间进行间歇式循环,使微生物种群在时空上依次经历缺氧、厌氧、好氧阶段,从而达到强化脱氮除磷的目的.考察了ICAS-MBR工艺对生活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特性,在6个月的运行期间,对COD、TN、TP、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70.6%、86%、96%,出水浊度<1 NTU,细菌总数<100 CFU/mL,且具有良好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