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锰的添加量以及其工艺因素对W-Ni-Cu钨基合金性能的影响,同时指出了制备具有较好综合性能的W-Ni-Cu合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Al—Cu—Fe—Zn系准晶的形成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快速冷凝方法制得了Al-Cu-Fe-Zn系合金粉末,这种快冷合金粉末在室温下为准晶和晶态相共存结构,当把粉末加热到773K左右时,晶态相开始消失并且转变为准晶相,加热到1000K晶态相基本上完全转变为准晶相,继续升温准晶相又逐渐减少,晶态相重新产生和增加。本文对对Al-Cu-Fe-Zn系快冷合金粉末的加热相变、准晶形成规律、准晶的成分范围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电子工业用的低电阻Cu-Be弹性合金含有量0.25%~0.72%Be,1.3%~1.5%Ni,余量为Cu.采用真空熔炼非真空浇注,热开坯,冷加工制成板材。经过860~900℃淬火,进行40%的冷加工,在400~80℃,时效2.5h后,合金获得下列性能:电阻率4.06~4.27×10 ̄(-5)Ω·cm,弹性模量120540~137200Pa,抗拉强度514~789MPa,延伸率14~34,硬度Hv=160~230.  相似文献   

4.
Cu—Zn—Al形状记忆合金在汗液和海水中的腐蚀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岩 《有色金属》1997,49(3):82-86
以应用最为广泛的Cu-Zn-Al基形状记忆合金为实验材料,以人工汗液和天然海水这两种记忆合金常接触的溶液为介质,利用动电位线性极化法和全浸挂片实验研究了Cu-Zn-Al记忆合金的腐蚀行为和规律。结果表明:Cu-Zn-Al合金经淬火处理后作为形状记忆合金使用时,其在汗液和海水中的腐蚀速率与退火态相比大大降低;其腐蚀特征仍是脱锌腐蚀。在温度和成分相同的条件下,合金的相结构对腐蚀速率有一定的影响。上述结果将对记忆合金的实际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铀矿冶》1996,(3)
Co-Cu-As多金属浮选精矿的处理(MlneraProcessingandExtractlveMetllurgyReview)1995年15卷上发表BartlettRW的文章,介绍了从美国爱达荷Blackbird矿的多金属浮选精矿(主要含Co、As...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密度不同的82WNiCu(Ⅰ)、82WNiCu(Ⅱ)以及82WNiCuAg合金,在1020,1070,1120,1170℃下进行HIP技术处理后合金性能的变化规律。82WNiCu(Ⅰ)、82WNiCu(Ⅱ)(1120℃下)以及82WNiCuAg合金(1020℃下)经过HIP技术处理,拉伸强度分别提高70%,82%和60%,密度分别提高05%,27%和064%。  相似文献   

7.
Al63Cu25Fe12准晶体的相变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应用角度出发,系统地研究了Al63Cu25Fe12合金的相变及性能特点,并初步研究了准晶体对传统铝合金表面改性的贡献。结果表明:该合金在450℃~820℃温度区间内晶体相Al7Cu2Fe发生同素异构转变形成稳定I相,具有较高的硬度和硬度值变化不大(650~850kgf/mm^2)的特点,可与传统铝合金复合并使其硬度和耐磨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新的电沉积非晶态Ni-Fe-P合金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在室温下电沉积出的非晶态Ni-Fe-P合金镀层外观接近镜面镀层厚度可达42μm,经X-ray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等离子光谱分析证实,所获得的Ni-Fe-P合金镀层为非晶态结构,镀层中主要成分Ni、Fe、P的含量分别为74%-38%、9%-24%、和6%-10%,此外,还含有0.01%-0.14%B和C元素,这些元素的存在是导致非晶态N  相似文献   

9.
时效处理对快速凝固Cu—Cr—Zr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刘平  曹兴国 《有色金属》1999,51(1):70-73
采用单辊快速凝固方法制备出高强度高导电的Cu-Cr-Zr合金,对时效过程中电阻率和显微硬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析出过程中晶粒与析出相的形态与大小及位错的组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时效初期电阻率的下降是溶质原子借高浓度的空位迅速偏聚和析出所致。在500℃温度下,时效30min,合金的导电率可达82%IACS,显微硬度为Hv202,细小弥散分布的析出相是导致高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柴立民  吴成义 《矿冶》1994,3(2):89-92,75
本研究为Nd-Fe-B合金在HDDR处理过程中其相和显微组织的变化以及富钕相在变化中的扩散行为提供了确凿的证据和补充。对于高Nd含量的Nd-Fe-B合金,处理过程中Nd与Fe的相互扩散是HDDR法处理的Nd-Fe-B粉末成分变得均匀、磁性能得以改善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采用铸锭冶金法制备了Al-9.0Zn-2.5Mg-1.2Cu-0.15Zr和Al-9.0Zn-2.5Mg-1.2Cu-0.12Sc-0.15Zr 合金,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2种合金不同处理态的显微组织, 测试了不同热处理状态下合金的力学性能和电导率。结果表明:添加微量Sc可以明显细化合金的铸态晶粒, 显著提高Al-Zn-Mg-Cu-Zr合金的力学性能和电导率, 其作用机理主要为Al3(Sc, Zr)引起的细晶强化、亚结构强化和沉淀强化。  相似文献   

12.
铬对铜-铬合金电车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大军 《有色金属》2003,55(2):7-8,11
研究不同铬含量与铜—铬合金的强度、硬度、导电性和金相组织的关系。结果表明,铬的加入能提高铜合金电车线的强度和硬度,同时降低其导电性。铬的最佳加入量为0.4%。铜—铬合金可作为新型的铜合金电车接触线材料。  相似文献   

13.
低温对储氢合金及电解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选用镍氢动力电池负极材料储氢合金为研究对象, 观察在常温、低温条件下循环后储氢合金电极表面各元素分布、粒度变化, 并提出电解液电导率变化及隔膜失效也是镍氢电池早期失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实验结果表明, 经低温循环失效后, 合金表面一些活泼元素在电解液中发生腐蚀反应, 如Co, La, Mn, Al等, 其中Mn、Al溶解损失严重。合金原粉颗粒的平均大小为23.6988 μm, 而经25 ℃、-20 ℃下循环实验而失效的电池负极合金粉颗粒的平均粒径分别为4.1874、4.5151 μm, 说明负极已发生严重的粉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以直流电弧等离子法制备纳米Cu粉,对比分析了不同质量的纳米Cu粉取代Ni粉作为导电剂对储氢电池负极材料AB5型储氢合金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Cu粉为近球形颗粒,中粒径为150nm。采用纳米Cu粉取代Ni粉作为导电剂后,可以显著改善储氢合金负极的充放电性能和高倍率性能,在1800mA/h的放电电流密度下,以纳米铜粉替代50wt%的Ni粉作为导电剂,高倍率从7.65%提高至44.18%。线性极化和循环伏安测试表明,纳米Cu粉的电催化活性不如Ni粉,但可以显著提高合金电极的导电性,改善动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考察合金管对铜基合金水套热导率的影响,建立了铜基合金水套综合传热数学模型,考察了合金管热导率对合金水套综合热导率、冷却水流速以及合金管热导率对合金水套本体与冷却水之间传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设定冷却水流速为1.5 m/s时,随着合金管热导率增大,合金水套本体与冷却水之间的传热系数不断增大,合金管热导率从2 W/(m...  相似文献   

16.
采用孔型轧制和冷拉丝的方式制备了不同铂含量(1%、2%、3%和4%)、不同形变量(70%、79%、87%和93%)的高强度银铂合金细丝。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导率测试仪、显微硬度计、电子万能拉伸试验机等表征了银铂合金细丝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并系统分析了铂含量和形变量对银铂合金细丝微观组织、力学性能、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铂含量的增加,银铂合金细丝的纤维化更加明显,晶粒变得窄小,电导率明显降低,抗拉强度在铂含量达到2%后显著提高;随着形变量的增大,纤维更加密集窄小,晶粒变得窄小,电导率基本不变,抗拉强度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7.
基于超高温冶金过程电弧炉产热导热计算,采用傅立叶热传导定律和牛顿冷却定律,对电弧产生热量沿固体轴向热导和流体横向热导机理进行研究。首先,描述电弧各部分的产热量;其次,计算电弧近极段经石墨电极和弧柱段的产热量及流向,提出电弧沿轴向和横向的热导计算方法;最后,以铍铜合金冶炼过程电弧炉温度分布和热量分析,验证电弧热导机理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冶炼过程炉腔内热量的流动方式服从轴向热导和横向热导两个关键过程,完善了电弧炉热导机理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冶炼过程热量计算和利用进行相关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炉腔内电弧近极段温度可由炉口火焰温度检测计算得到;2)降低轴向热导的热量耗散、提高横向热量占比是优化电弧炉有效能源利用率的关键方式之一。本文以期达到从热导机理角度优化冶金工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通过拉伸性能测试及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研究了一种新型Al-Zn-Mg-Cu合金挤压型材在120℃/4h+ 165℃/8h制度下的拉伸性能、电导率和显微组织等.结果显示:A1-Zn-Mg-Cu合金型材在此状态下的抗拉强度为548 MPa,屈服强度为514.5 MPa,延伸率为11.6%,电导率为41.7%...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中频熔炼-铁模铸造-热轧-固溶-冷轧-时效处理工艺,制备了Cu-1.5Ni-0.5Cr合金板材。通过拉伸力学性能测试、电导率测试、金相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研究了不同形变时效条件对该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合金的高强度主要来源于预冷变形和时效过程中引起的亚结构强化和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Cr粒子引起7的析出强化。时效前预冷变形量越大, 合金的强度提高越多, 而电导率只是稍有下降。该合金较好的形变热处理工艺为时效前进行50%的冷变形, 然后在450 ℃条件下保温4 h, 在此工艺条件下, 该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电导率分别为: σb=415.2 MPa、σ0.2=368 MPa、δ5=13.2%、σr =41.2%IACS。  相似文献   

20.
王继周  石路 《矿冶工程》1997,17(1):64-67
为满足输变电工程对导电铝合金母线提出的技术要求,试验了4种稀土变形铝合金,通过对比试验,优选了一种高导电、高强度的稀土铝合金(Al-05Mg-06Si-02Cu-035Fe-005Ti-02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