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低价煤为原料,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活性炭,对煤的组成、碳化和活化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探索;实验结果表明,在炭化过程中,碱碳比为3,炭化温度在450℃,炭化时间45 min为宜;在活化过程中,活化温度在800℃,活化时间80 min左右为佳;热重差热分析与其相吻合,并且煤的高温处理过程有助于活性炭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对硫酸法木素活性炭原生产工艺的改进进行了论述 ,改高温炭化活化为常温糖化和高温炭化活化工艺 ,该工艺的优点 :一是产品脱色力提高 ,扩大了使用范围 ;二是操作安全方便 ,容易实现工业化  相似文献   

3.
<正> 我国是煤炭生产大国,煤炭的年产量已超过10亿t。其消费构成大约是:电力工业用2亿t,工业锅炉用3亿t,民用3亿t以上。可见其直接用于燃烧的占70%以上,而经过加工转化利用的煤炭所占比重较低。如炼焦,包括机械化焦炉和直方炭化炉用煤约7000万t,折合成原煤1.5亿t;生产合成氨耗煤约3000万t,用于生产炭素材料、活性炭等的煤量只占很小的比例。煤炭转化利用的方向很多,这里仅就与城市煤气化的结合方面做些探讨。煤炭直接燃烧,特别是民用,不仅热效率低,还会严重污染环境。由于煤炭价格低,煤炭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也很差。为提高煤炭燃烧效率,减少城市的环境污染,应把实现煤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活化炉是活性炭生产中的关键设备,对氯化锌法生产而言,目前全国只有二种炉型:转炉和土炉,但都非定型设备,而且大多数是采用土炉。因此讨论这种炉子的热量利用和降低燃料消耗等问题有一定现实意义。目前一般土炉生产一吨活性炭耗煤7~8吨(不包括锅炉),总热利用率不到20%!为了充分利用热能,我们通过几年来不断革新,将活性炭生产工艺所需要的四台炉子(炭化、活化、烘干、锅炉)全部合并成一台炉子,并改革了生产工艺(将炭化活化合并  相似文献   

5.
活性炭纤维是以高聚物为原料,经高温炭化和活化而制成的一种纤维状高效吸附分离材料.利用废旧有机丝为原料,探索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取活性炭纤维的可行性.经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分光光度计及亚甲基蓝吸附实验分析得出优化的工艺条件为:炭化温度,650℃;用CO2活化,活化温度为950℃,活化时间为60min,制得吸附性能优良的活性炭纤维.  相似文献   

6.
硫酸法木素活性炭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硫酸法木素活性炭原生产工艺的改进进行了论述,改高温炭化活化为温糖化和高温炭化活化工艺,该工艺的优点,一是产品脱色力提高,扩大了使用范围,二是操作安全方便,容易实现工业化。  相似文献   

7.
以稻壳为原料制备活性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稻壳为原料制备粉末活性炭,对其进行了亚甲基蓝吸附值和碘吸附值的测试。采用NaOH为活化剂制备稻壳活性炭,考察了炭化温度、炭化时间、活化温度、活化时间以及碱浓度对制备活性炭的影响。研究表明:稻壳制备活性炭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稻壳在700℃的条件下炭化5h,与2.5mol/L的NaOH溶液混合,采用先低温(400℃)预处理再高温(700℃)活化1.5h,制备的稻壳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吸附值和碘吸附值分别为250mg/g和726mg/g。  相似文献   

8.
褐煤添加催化剂流化床法生产颗粒活性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培青  赵树昌 《煤化工》1993,(2):31-37,25
本文以我国的某种褐煤为原料,添加碳酸钾、硫酸铁和碳酸钾混合物的两种催化剂,采用先慢速碳化后高温水蒸气流化活化的工艺进行了生产颗粒活性炭的研究。讨论了碳化(活化)温度、活化时间以及催化剂添加量对所得活性炭比表面积和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所得活性炭的吸附等温线及孔径分布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褐煤添加催化剂采用流化床工艺是生产性能优良颗粒活性炭的一条途径,所得活性炭其比表面积达1600m~2·g~(-1),碘值1320mg·g~(-1),苯静态吸附量483mg·g~(-1),酚吸附量100mg·g~(-1),孔容0.75cm~3·g~(-1)可同商品活性炭相媲美。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活性炭生产过程中炭化设备及工艺的基本情况,通过设备改造及工艺改进,研发了外热式氧化、炭化设备及工艺,分析了炭化工艺运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实践证明,在炭化工艺前采用适当的热空气预氧化处理,可大幅度提高活性炭制品的性能,同时加快活化反应速率,提高活化炉的生产效率。采用自主研发的外热式回转炉作为预氧化和炭化工艺的设备,通过设计炉体内部结构,改变加热方式,有效解决了内热式回转炉存在的温度难以控制及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采用新疆地区弱黏结性煤生产的压块料,通过入口温度、升温速率、炭化最终温度的控制,提高炭化料和活性炭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0.
利用废弃的山楂核为原料生产木质颗粒活性炭,并对活性炭生产过程中炭化、活化及精制步骤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炭化过程中,采用2 h内缓慢升温至300 ℃,并维持1 h,而后在3 h内升温至600 ℃的炭化方式有利于保证炭化料的得率和强度;活化温度900~950 ℃,活化时间6 h为宜;精制过程中盐酸用量是炭质量的10%为宜。在优化条件下经过炭化和活化制成的活性炭碘值可达1 100 mg/g,亚甲基蓝吸附值可达180 mg/g,强度可达94%,能够满足一般用户的需求。产品通过酸洗和漂洗之后可使铁盐的含量由0.25%降至0.02%,灰分由6%降至2%。  相似文献   

11.
生产活性炭的炉型颇多,有固定床、移动床、回转炉和流化床等。除流化床外,其他炉型由于活化物科与活化介质难以均匀、有效地接触,活化时间长,质量不够均匀,而且移动床的结构又比较复杂,建造技术要求也较高。从1978年到1979年,我们研究了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的气控式双层流态化技术制造活性炭的方法。其特点是原料的炭化、活化综合在无动件的同一炉内连续完成。关于实验炉型的简单结构(图1)和操作过程扼要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2.
使用低温炭化-高温活化两步工艺处理典型的医药废盐,成功回收了无机盐和活性炭材料。低温炭化阶段将废盐中的有机物转变为不溶性残余炭渣,通过简单的溶解、过滤即可实现无机盐与有机物的分离;残余炭渣作为炭前体经过活化可得到活性炭材料。使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废盐成分进行分析,采用Friedman法和Starink法计算废盐焚烧的活化能,通过管式炉模拟试验对废盐低温炭化条件进行优化,最后采用氢氧化钾浸渍法活化残余炭渣以制备活性炭。结果表明,废盐中溶解性有机碳在空气气氛、350 ℃、60 min条件下去除率达到99.98%,得到的无机盐产品符合GB/T 6009—2014《工业无水硫酸钠》Ⅲ类要求。残余炭渣经活化所得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容量达到762.86 mg/g。  相似文献   

13.
以竹屑为原料,经高温炭化、微波磺化接枝等步骤制备具有酸催化功能的竹屑活性炭磺酸,通过FTIR、TG、DTA对其进行了分析,并测定了其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炭化温度为560℃、炭化时间为3 h、微波活化时间为30min的最佳条件下,所制得竹屑活性炭磺酸的酸量为0.847 mmol.g-1,酯化催化效果接近于Amerlyst-15磺酸树酯,稳定性好,是一种良好的新型固体酸催化剂。  相似文献   

14.
炭化工艺是制备活性炭的关键工序,炭化料品质很大程度影响活化时的活性炭孔隙发育和强度等。基于制备活性炭的炭化过程控制理论,将外热式炭化炉的结构和生产工艺与内热式炭化炉进行对比、分析,详述了外热式炭化转炉的优势。将设备优势、活性炭产品行业现状及产品特点相结合,对外热式转炉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外热式炭化转炉的多料仓设计,极大提升了产能和热效率;并且系统中的焚烧炉将炭化尾气充分燃烧成为热烟气,不仅可以维持炭化炉的热平衡,还可以副产蒸汽。利用外热式炭化炉生产活性炭综合得率和产品质量要优于内热式炭化炉。外热式炭化转炉的大型化和外热式炭活化一体转炉在活性焦的生产领域中推广较有发展前景。外热式转炉在活性炭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有助于提升国内活性炭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用氢氧化钠作活化剂,以木素为原料制活性炭的方法。该法不需要预热处理,直接采用炭化和活化同时进行的一段法,加热原料与碱混合物,在一定的升温时  相似文献   

16.
以煤沥青为原料,通过熔融法加入磁性组分Fe_3O_4制备磁性活性炭。对加入方式、炭化和活化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探索。实验结果表明,煤沥青中加入磁性组分Fe_3O_4颗粒,会使表面积有所下降;与负载法相比,熔融法加入磁性组分的磁性活性炭比表面积提高了约900 m~2/g;炭化温度在450℃时活化时间90 min左右为宜;活化温度在800℃时活化时间90~120 min为佳。采用XRD、SEM和EDX对磁性活性炭进行了表征,制备的活性炭呈层状的片状结构,磁性组分Fe_O_4在炭化和活化过程中未发生变化,保持了磁性性能,而且铁元素分布相对比较均匀,没有发生团聚现象。因此,加入方式对活性炭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在炭化前通过熔融法加入磁性组分制备的活性炭性能优于炭化后再赋磁性的活性炭。  相似文献   

17.
以核桃壳为原料,选用KOH高温干法活化工艺制备出了核桃壳基活性炭。研究了炭化温度、碱料比、活化时间、活化温度、酸洗工艺对核桃壳基活性炭碘吸附值的影响,并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核桃壳基活性炭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在炭化温度为400℃,碱料比为3∶1,活化温度为600℃,活化时间为50min时制备的核桃壳基活性炭的碘吸附值最好,其碘吸附值为1393mg·g~(-1)。  相似文献   

18.
兰炭末加入黏结剂混合成型,经炭化和活化制得成型活性炭.利用TG-DTG对热解过程中成型料的炭化行为进行探讨;测试不同炭化温度的成型活性炭的收率、抗压强度和碘吸附值,采用N2吸附法和红外光谱对450℃炭化成型活性炭的孔结构及表面化学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炭化温度越高,成型活性炭的收率越小,抗压强度越小,碘吸附值越大.经450℃炭化、800℃水蒸气活化60 min制得的活性炭表面具有大量的羟基、羰基和烃羟基等活性基团,比表面积为384.53 m2/g,属于中孔隙发达的活性炭.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和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活性炭工业也在不断发展中,而在不同种的活性炭中生物质原料现在已逐渐成为活性炭原料的趋势。文章主要对生物质活性炭的特性和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对现有的几种制备方法——直接炭化法、物理活化法、化学活化法、物理—化学活化法和微波活化法等的活化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对生物质活性炭的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据Carbon 2000,38(14),1925~1932报道,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以研究炭化温度对棕榈壳基活性炭孔隙发展的影响。在82℃下在流化床反应器内进行了在500、800和900℃下制备的炭化料的活化。由高温炭化料制备的活性炭具有显著的微孔容积。对于所研究的所有炭化温度,在中间炭烧失时微孔和大孔容积显示出了最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