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毛竹和日本花柏精油的活性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毛竹精油主要化学成分为柏木醇(44.03%)、罗汉柏烯(13.88%)、花侧柏烯(11.48%)、马兜铃烯(4.82%)和α-杜松醇(3.66%);日本花柏精油主要化学成分为δ-杜松醇(35.04%)、α-杜松醇(14.40%)、epi-双环倍半水芹烯(10.08%)、可巴烯(9.84%)、8-丙氧基-香松烷(7.84%)、卡达烯(3.60%)和γ-桉叶醇(3.41%)。α-杜松醇、罗汉柏烯和马兜铃烯是毛竹和日本花柏精油的共有化学成分,柏木醇和α-杜松醇是具有开发潜力的活性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2.
不同品种桂花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江西地区金桂、银桂和四季桂3种桂花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鉴定了3种桂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金桂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是氧化芳樟醇、香叶醇、 α-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主要香气成分为香叶醇、 α-紫罗兰酮、 β-紫罗兰酮、丁位癸内酯和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银桂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氧化芳樟醇、环氧芳樟醇、丁位癸内酯、 β-紫罗兰醇、 β-紫罗兰酮、二氢猕猴桃内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主要香气成分为β-紫罗兰醇、 β-紫罗兰酮、丁位癸内酯和氧化芳樟醇。四季桂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香叶醇、茶香螺烷、 β-紫罗兰醇、 4-(2,6,6-三甲基-环己-1-己烯)-丁烷-2-醇、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丁位癸内酯等;主要香气成分为β-紫罗兰醇、香叶醇和茶香螺烷。  相似文献   

3.
β-蒎烯为原料,在阴离子交换树脂负载ZnCl2催化作用下,与多聚甲醛反应合成诺卜醇。研究了氯化锌的负载量、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诺卜醇产率的影响及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在β-蒎烯与甲醛摩尔比3:1,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4 h条件下,诺卜醇产率达到62.4%。催化剂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4.
诺卜醇、诺蒎酸、诺蒎酮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由β-蒎烯合成诺卜醇、诺蒎酸以及诺蒎酮的方法,并对不同合成方法进行了比较。总结了诺卜醇、诺蒎酸、诺蒎酮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及应用价值。指出利用我国丰富的松节油资源,进行β-蒎烯的深加工,开发萜类衍生物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展望了β-蒎烯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迷迭香叶油与花油成分的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提取迷迭香叶与迷迭香花的精油,并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组成及含量,共识别出30个成分,鉴定出20个。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花油中α-蒎烯、莰烯、β-蒎烯、α-水芹烯和β-月桂烯等低沸点成分含量分别为 17.58 %、13.19%、1.13%、2.03%、1.02%,比叶油低;而樟脑、龙脑和乙酸龙脑酯等高沸点成分的含量分别为 11.97 %、8.48%、4.29%,比叶油高。  相似文献   

6.
以三氯化钌和2,6-二羧基吡啶为催化剂,双氧水为氧化剂,对α-柏木烯进行环氧化反应合成环氧柏木烷。本合成方法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当三氯化钌的用量为1.90%,2,6-二羧基吡啶的用量为12.28%,双氧水的用量为8 倍于α-柏木烯的用量,反应时间为20 h,反应温度为23℃时,环氧柏木烷的得率最高。该方法不仅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的特点,而且实现了α-柏木烯的百分百转化,使目标产物的选择性达到84%以上。  相似文献   

7.
黑曲霉液体发酵制备 β- 葡萄糖苷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培养条件对黑曲霉液体发酵制备β-葡萄糖苷酶的影响及β-葡萄糖苷酶的表观酶学性质。麸皮是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的较适诱导物。黑曲霉NL02以 40 g/L 麸皮为碳源,在 250 mL 三角瓶中装液 40 mL,接种量 8%,初始pH值5.5, 30℃、 170 r/min 下培养 10 d,β-葡萄糖苷酶活力为 19.12 IU/mL。β-葡萄糖苷酶最适温度为 65℃,40℃ 时稳定性较好;最适pH值为4.8,在pH值3.0~5.0之间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以(-)-α-蒎烯为原料,经过选择性氧化合成(+)-2-羟基-3-蒎酮。研究了其合成工艺条件,对不同氧化体系、氧化剂用量、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等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α-蒎烯选择性氧化合成(+)-2-羟基-3-蒎酮合适的工艺条件为:13.7g(纯度为93.0%)的(-)-α-蒎烯,在α-蒎烯与高锰酸钾物质的量之比为1:2,溶剂丙酮与水的用量是110:12(mL:mL),反应温度为0~5℃,反应时间为5h,α-蒎烯转化率为97.1%,(+)-2-羟基-3-蒎酮选择性为78.4%,纯度为92.1%,得率为76.1%,比旋光度为[α]D25+26°(c=0.5 mol/L, CHCl3)。另外,采用IR、GC-MS和1HNMR和13CNMR等对(+)-2-羟基-3-蒎酮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对喷雾干燥改性白果粉的流动性及分散性进行了研究。以麦芽糊精、β-环糊精、阿拉伯胶为改性辅料,研究辅料品种、辅料添加比例对白果粉分散性及流动性的影响。还研究了水温对改性白果粉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为最佳辅料,在60℃时,分散性随β-环糊精比例增加而增加,当β-环糊精与白果粉比例为4:10时,效果较好;在40℃时分散性随β-环糊精比例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当β-环糊精与白果粉比例为3:10时,效果较好。改性白果粉的分散性随着水温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最大分散性出现在40~60℃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松节油标准样品的制备及特征组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比研究了溶剂法和水蒸气蒸馏法制备马尾松、湿地松和思茅松松节油的工艺,使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得的3种松节油样品均符合国家标准《脂松节油》GB/T 12901-2006的质量指标要求。GC和GC-MS分析结果显示, 3种松节油样品的主要特征组分有α-蒎烯、β-蒎烯、苧烯、β-水芹烯和长叶烯、石竹烯等,而且含量差异比较明显。主要成分α-蒎烯与β-蒎烯相对含量之比分别为马尾松松节油8.5、湿地松松节油2.0和思茅松松节油4.0,该比值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性,其比值的大小有可能作为松树树种鉴别的一项重要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张陆  杨声 《化工进展》2022,41(11):6167-6175
减少CO2排放对环境保护尤为重要。传统低温甲醇洗工艺中大量被贫甲醇吸收的CO2由于被N2稀释而直接作为尾气排放进大气中。为探究工艺改进空间,本研究基于Aspen Plus对一传统低温甲醇洗工艺进行模拟,物性方法选用CPA (Cubic-Plus-Association)模型并对该模型的二元交互系数进行回归修正,后与实际数据进行对比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对于工艺改进,首先在传统低温甲醇洗工艺的基础上采用四级增压热闪蒸和降压闪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一次改进以用于CO2捕集,并对相关参数进行优化以进一步降低系统公用工程消耗。结果显示,虽然一次改进工艺的CO2产量是传统工艺的3.3倍,但系统能量消耗增加了2.12%,系统(火用)消耗增加了17.81%。接着,在一次改进工艺的基础上采用“半贫液+透平回收”相结合技术进一步进行节能改进,二次改进工艺的CO2产量不仅与一次改进工艺相当,系统能量消耗和系统(火用)消耗相比于传统低温甲醇洗工艺也分别降低了17.16%和5.85%。  相似文献   

12.
王东 《广州化工》2010,38(12):233-235
对萘法固定床苯酐反应原理、工艺流程及技术改进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重点讲述了供风系统、萘汽化系统、反应系统、凝华系统和精馏系统的工艺流程及工艺操作要点,并详细介绍了相关技术改进内容。  相似文献   

13.
尹博文 《广州化工》2011,39(7):152-154
探讨了催化重整装置氯腐蚀形成的原因和存在的部位,提出了减缓氯腐蚀的可行改进方法。工艺改进包括在脱戊烷塔进料处增设脱氯塔及将低温吸附脱氯工艺和碱洗脱氯工艺串联使用;操作改进包括在线水冲洗、控制循环氢中的水含量和阻止催化剂比表面积的减少等措施。实际生产结果表明,改进措施有效缓解了由氯腐蚀引起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针对800H材料特性,分析了该材料在大型压力容器制造中裂纹形成机理.对该材料在大型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焊接、热处理、无损检测、热加工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相应工艺改进措施.研究结果对优化和改进800H合金大型压力容器制造工艺,确保产品安全质量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氯气高压液化装置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液氯生产的原理及工艺,分析了高压液化法生产液氯装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国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始于1958年,先是引进国外技术,之后对该技术进行试验研究、生产实践、技术改进、扩大生产规模等,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生产经验。介绍了过氧化氢生产方法在中国的发展过程,详细介绍了蒽醌法的发展过程和技术进步概况及其对过氧化氢生产发展的深远意义。重点阐述了蒽醌法生产过氧化氢工艺的技术改进,比如氢化工序使用的氢化催化剂由兰尼镍催化剂发展到载钯催化剂以及对氢化塔结构的改进、氧化工序对设备和流程的改进、对工作液溶剂的改进、制定生产安全措施等。概括了当前过氧化氢生产和技术进步的现状,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淡盐水空气吹除法脱氯和机械真空法脱氯工艺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异丙醇铝生产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入了TRIZ理论的自服务、多维化、惰性介质等若干发明原理。TRIZ理论分离原理的应用有效解决了有机铝聚合物制备过程中的物理矛盾,提高了聚合反应稳定性;根据物-场分析法,利用乙醇消除丙酮对异丙醇铝合成反应的有害效应,提高了合成反应速度。这些结果体现了TRIZ理论应用于异丙醇铝工艺改进的可行性和高效性,为创新化工工艺改进设计提供了新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应用六西格玛管理工具对高压开关铝及铝合金导体镀银的工艺过程进行研究,通过柏拉图、趋势图和二项过程能力分析对一次终检合格率进行分析,用因果图、因子矩阵分析、假设检验、失效模式分析对影响外观和结合力的因子进行区分,并对确定的关键因子采取改进措施,制定管理计划,修订工艺文件并标准化。经过10个月的持续改进,铝及铝合金镀银一次终检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大大节约了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碳碱法生产硼砂工艺的诞生及演变、完善、发展的过程。碳碱法工艺由于具有许多优越性,已成为中国制造硼砂的唯一方法,在经历小试、中试到实现工业化的历程中及由常用的硼镁矿资源到后备资源--硼铁矿采用这条工艺的加工过程中,均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讨论了强化碳碱法工艺的途径,如用浓二氧化碳气体碳解,采用添加剂的方法,改进和放大碳解釜的结构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