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为解决目前我国在带补气的制冷压缩机性能测试方面缺乏标准依据的问题,参照GB/T 5773—2004《容积式制冷剂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针对补气的2种基本类型,提出了相应测试方法,并结合测试实例给出了新标准制定的5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氢氟烃(HFC)类工质中,R32的臭氧消耗潜能值ODP为0,全球变暖潜能值GWP低(675)而被认为是较理想的制冷剂短期替代物。为研究带经济补气的制冷/热泵系统(EVI系统)的性能,本文搭建了以R32为工质的EVI系统实验台。实验结果表明,EVI系统能很好地解决R32系统在制冷及制热工况下排气温度过高的问题。同时,与普通的单级压缩制冷/热泵系统(SS系统)相比,制热量可提高4~6%,制冷性能系数EER最大降低15%;制冷量和制热性能系数COP优于或等于SS系统,取决于中间压力的大小。综合考虑制冷及制热性能,适宜的相对补气压力范围为1.1~1.3。环境条件不变时,经济补气形成的EVI系统会使蒸发温度及冷凝温度提高0.8~1℃。  相似文献   

3.
4.
本文建立了制冷压缩机环状阀设计计算的数学模型,编制了气阀CAD软件。能够快速计算气阀主要结构参数和性能参数,模拟气阀运动规律,并对气阀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使设计出的气阀既能满足压缩机性能的要求,也能提高本身的寿命。  相似文献   

5.
简要总结了几种制冷压缩机的原理和特点,并分析了其应用,为科研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全自动电量热器法制冷压缩机性能试验台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着重介绍了研制全自动电量热器法制冷压缩机性能试验台过程中,在提高试验台的测量精度方面所进行了深入研究,对试验台的制冷系统和设备提出了新的设计计算方法,并介绍了在自动控制上采用的新技术和模糊控制理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带补气的双级压缩制冷/热泵系统性能的分析计算,确定出制冷与制热工况下最佳高低压腔容积比的范围.依据计算结果设计出样机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单级压缩的系统比,带补气的双级压缩系统的制冷量提高5%~15%,制冷能效比(energy efficiency ratio,EER)提高10%~12%;0.5~3℃蒸发温度下制热量能达到额定工况制热量的92%~95%;双级压缩中间补气的系统能有效遏制超低温下制热量的衰减,-27.6~-26.1℃下的制热量为额定工况的58%.  相似文献   

8.
制冷压缩机性能试验台冷却水量模糊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冷却水系统强耦合、分布参数且参数时变的非线性特点,在无法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情况下,采用模糊控制技术进行冷却水流量的调节,从而保证测试系统在试验工况下制冷剂所要求保持的温度,经过仿真验证,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深入研究带补气过程的单螺杆压缩机内部的工作过程,介绍了带经济器的单螺杆压缩机空气源热泵系统循环原理,并以R22为工质,建立了描述经济器补气压缩过程的热力学模型.以非稳定流动开口系能量方程、质量守恒方程以及实际气体状态方程等建立以螺杆转角为自变量,以工作腔内压力、温度和质量等为应变量的多元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组.利用四阶龙格-库塔法进行分析求解,得到相应螺槽内工质相关物性参数随螺槽容积的变化规律.结合单螺杆压缩机的结构型线,建立了描述单螺杆压缩机经济器补气过程更为全面的计算模型,以及单螺杆压缩机补气过程中循环耗功的计算方法,利用该模型计算分析了经济器补气过程中,不同蒸发温度下单螺杆压缩机的制热量、耗功率以及能效比等相关参数.通过与常规无经济器补气过程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对比分析得出,经济器补气过程对压缩腔内工质的工作过程影响较大,具有经济器补气结构的空气源热泵系统的制热性能和能效比均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11.
根据变质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容积式制冷压缩机吸排气腔和工作腔工作过程的热力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压缩机吸排气阀的动力学模型,并提出了判断阀片离开升程限制器的新方法.根据所建模型,采用C++语言编制了模拟程序及用户界面,并以实验结果验证了模拟计算程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多效蒸发海水淡化系统性能,研究热力压缩机引射位置对多效蒸发海水淡化系统性能的影响,利用一个四效并联MED-TVC海水淡化实验系统进行了变化热力压缩机引射位置的系统性能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热力压缩机引射位置对多效蒸发海水淡化系统性能有重要影响.随着热力压缩机引射位置的变化、引射压力的增大和压缩比的减小,多效蒸发海水淡化系统的性能系数先增大后减小.存在使系统性能系数最大的最佳压缩比和系统性能系数较大的最佳压缩比范围,得到的最佳压缩比范围为2.0~2.3.为了提高多效蒸发海水淡化系统性能,必须合理选择热力压缩机引射位置,使热力压缩机在系统性能系数较高的最佳压缩比范围内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泵驱动两相复合制冷机组的工作特性,特别是换热性能随工质泵频率和室内外温差的变化规律,搭建泵驱动两相复合制冷机组的实验装置,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在本实验装置中,蒸气压缩制冷模式分别采用2.63 k W压缩机和3.75 k W压缩机作为驱动元件,泵驱动两相冷却模式采用带变频器的工质泵驱动.结果表明:室内温度25℃、室外温度10℃时,机组换热量随工质泵频率先增大后减小,在工质泵频率为35 Hz时达到最大值;能效比(energy efficiency ratio,EER)随工质泵频率初始变化不明显,然后逐渐降低.在室外温度为0~30℃时,实验获得了2种运行模式的性能变化情况和最佳转换温度.  相似文献   

14.
采用稳态法测量了含油制冷剂的饱和蒸气压.基于Youbi方程,对分别含有矿物基冷冻机油SUNISO3GS和POE冷冻机油160SZPOE的R22和R134a制冷剂饱和蒸气压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拟合.为了了解影响含油制冷剂饱和蒸气压的主要因素,比较了两种冷冻机油及其不同质量分数对制冷剂饱和蒸气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机油的质量分数和温度是影响冷冻机油对制冷剂饱和蒸气压作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减小制冷压缩机运行过程中配管系统的振动,采用Pro/Engineer软件建立制冷压缩机配管系统和管道内部气柱的三维实体模型,然后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分别对配管系统和管道内部气柱进行结构模态分析和声学模态分析,得到配管系统和管道内部气柱的前6阶固有频率。计算结果表明:配管系统的4阶固有频率与压缩机激发频率非常接近,会发生共振;而管道内部气柱的固有频率不在共振区内,不会发生共振。基于此,研究了回气管长度、排气管长度和固定支撑数目对制冷压缩机配管系统振动的影响特性。模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回气管和排气管长度的减小,制冷压缩机配管系统和管道内部气柱的各阶固有频率逐渐增大;当回气管长度设计取值合理时,配管系统和管道内部气柱的固有频率能够有效避开共振区,共振不会发生;随着排气管长度的减小或固定支撑数目的增加,配管系统的固有频率逐渐远离共振区,有利于避免共振发生,且设置2个固定支撑较为合理。模拟结果与文献试验比较吻合一致。  相似文献   

16.
采用稳态法,实验研究了纳米CuO冷冻机油对R134a制冷剂饱和蒸气压的影响.温度范围为:263~333 k;油浓度范围为:0~7wt%.结果表明:含有矿物纳米冷冻机油的R134a的饱和蒸气压低于相应的含矿物冷冻机油R134a或纯R134a的饱和蒸气压;矿物纳米冷冻机油对R134a饱和蒸气压的影响程度与相应的POE冷冻机油相当.实验结果佐证了纳米CuO粒子改善矿物冷冻机油和R134a的相溶性的假设.  相似文献   

17.
建立包含直线过程的热声制冷微循环模型,简要描述了热声微循环过程. 应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的方法分析此模型的循环最优性能,求出了包含直线过程的热声微循环吸热与放热的临界点、循环的制冷量、制冷率及制冷机的性能系数;并由数值模拟得出热声制冷微循环中,制冷量、制冷率以及制冷机性能系数与直线过程压强比和等压过程体积比之间的特性关系. 结果表明:制冷机的制冷量随着等压过程体积比的增大而增加;等压过程体积比给定的条件下,直线过程压强比越小的制冷机获得的制冷量就越大;适当的压强比或体积比可以有效的提高制冷机的性能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