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提高剩余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的水解速率,采用批次试验对处理实际生活污水的剩余污泥进行低温热处理,研究了在处理时间为10~80min,处理温度50~90℃条件下,低温热处理对有机物溶出、溶解性碳水化合物(SC)和溶解性蛋白质(SP)相对分子质量变化及脱水性能改变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SC和SP分别在90℃、80min,90℃、70min和70℃、40min条件下达到最高值,较原污泥中各项指标分别增长了15.5、19.2和5.2倍. 升高温度可以促进大分子物质向小分子物质的转化,在50~90℃,SC最小相对分子质量从163u降低到2.5u,SP从1.41u降低到0.26u. 通过污泥毛细吸水时间(CST)来表征污泥的脱水性能,CST在80℃后增长速率加快,70℃、80min条件下较原污泥增长了108.8s,而在90℃、80min条件下增长了375.7s.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得出结论,最合适的热水解条件为70℃、30min.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微波加热温度和温升速率对污泥脱水特性的影响,并对微波处理后污泥的CST、粘度、沉降比、含水率、上清液COD含量、Zeta电位、形态学特征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温升速率为10℃/min,加热到70~80℃时中水站污泥脱水特性较好。随温度上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SV、粘度、含水率相应降低,COD含量逐渐增加;对比直接从污泥图像与据污泥颗粒的粒径分布得到分形维数与粒径,发现在不同的加热条件下污泥形态有明显变化,加热到60~80℃时脱水特性较好,70℃时含水率最低为83.12%。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剩余污泥可生物降解性差的问题,本研究采用传统热处理对污泥进行预处理,考查了溶解性COD(SCOD)、多糖、蛋白质、氨氮、挥发性脂肪酸(VFAs)等指标,并通过恒压脱水和离心脱水来检测污泥的脱水性能.结果表明,考虑多糖、蛋白质、VFAs的释放量,140℃、30 min可以作为热水解预处理最佳的处理条件.然而从离心和恒压脱水情况来看,140℃时污泥的脱水性能仍然低于未处理前.当温度升到170℃、190℃时脱水性能才明显提高,且170℃与190℃相差不大;考虑能量的消耗,以改善污泥脱水性能为主要目的时,采用热处理较适宜的条件为170℃、30 min.  相似文献   

4.
污泥碱性水解产生短链脂肪酸, 可应用到污水脱氮除磷中, 但会使其脱水性能恶化.为考察温度和污泥浓度对剩余污泥水解及脱水性能的影响, 试验研究了20 d内剩余污泥在pH=10、温度25和35℃、不同总悬浮固体(total suspended solids, TSS)下厌氧水解和脱水性能的变化, 对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oluble chemical oxygen demand, SCOD)和毛细管吸收时间(capillary suction time, CST)进行了分析.试验表明:25℃时污泥脱水性随ρ(TSS)升高先恶化后变化不大, 各发酵时间SCOD均升高后变缓;35℃时污泥脱水性随ρ(TSS)升高先恶化后略提高, SCOD变化与25℃时一致.SCOD变化情况与CST显著正相关;较高温度SCOD溶出更多, 脱水性能稍有恶化;TSS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较温度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含油污泥焦化处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焦化方法对含油污泥进行处理.经过筛选选取活性白土作为焦化处理催化剂,分别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氮气吹扫量、加热速率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4个影响因素对液相油品收率的影响顺序为:氮气吹扫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加热速率;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顺序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氮气吹扫量>加热速率.较为理想的反应参数:反应温度490 ℃;反应时间60 min;氮气吹扫量90 mL/min;加热速率4 ℃/min.在此反应条件下,含油污泥液相油品收率>80%,反应转化率>99.9%,经焦化处理后的废渣含油率<3‰,达到农用污泥排放标准,实现了达标排放和回收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热碱预处理对剩余污泥发酵产酸效能提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提高污泥的有机物溶出率,以利于后续生物处理,采用热碱技术对剩余污泥进行预处理,并利用响应曲面法对预处理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最佳试验条件下处理剩余污泥,进行中温厌氧发酵试验,探讨预处理对发酵过程中污泥水解、挥发性脂肪酸产生量和组成比例的影响.得到的最优预处理条件为:在pH12.0、88.8 ℃条件下处理73.79 min,能获得理论最大溶胞率48.1%.剩余污泥经热碱处理后能够提高厌氧发酵期间的溶胞率、溶解性蛋白质和溶解性总糖质量浓度,挥发性脂肪酸积累量在发酵第3天达到最大值,最高挥发酸质量浓度(以COD计)为3 269.20 mg/L,是对照组的3.22倍,且热碱预处理对挥发酸组成分布也有一定影响,各种挥发酸积累量顺序为:乙酸>正丁酸>异戊酸>丙酸.  相似文献   

7.

为考察亚硝酸盐投加方式对剩余污泥发酵性能的影响,研究比较了一次、批次和连续3种投加方式下,亚硝酸盐强化剩余污泥发酵的效果.试验采用3个相同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进行7 d的剩余污泥发酵处理并投加亚硝酸盐进行强化,亚硝酸盐投加总量相同并分别采用一次、批次和连续投加的方式.一次投加模式下系统亚硝酸盐积累的峰值最高,剩余污泥总化学需氧量(total chemical oxygen demand,TCOD)降低幅度最大且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oluble chemical oxygen demand,SCOD)产生量最高,表明一次投加模式有利于促进污泥颗粒有机物转化为溶解性有机物.连续向污泥发酵系统投加亚硝酸盐时,系统亚硝酸盐无明显积累,但是污泥挥发性悬浮固体(volatile suspended solids,VSS)的下降最为显著.连续投加亚硝酸盐的方式有利于强化污泥有机质减量,而且污泥脱水性良好,有利于后续进一步减量.研究表明,当以强化污泥减量为目标时,宜采用连续投加亚硝酸盐的方式强化剩余污泥发酵.

  相似文献   

8.
电化学处理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细吸水时间(CST)及泥饼含固率(DS)作为污泥脱水性能指标,以石墨板为阴、阳电极板对污泥进行电化学处理。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对电压、极板间距、处理时间、插入深度等4个因素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污泥脱水性能影响大小顺序为:电压>极板间距>处理时间>插入深度。最优条件为电压20 V,极板间距2 cm,处理时间20 min,插入深度6 cm,与原污泥相比,此时污泥CST下降19.6%,DS上升5.85%。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在密闭体系下,采用微波辐照与碱联合处理剩余污泥过程中污泥性质的变化.实验表明,密闭条件下微波辐照与碱联合处理可以加剧污泥的破解,使污泥中的物质释放到液相中.在微波辐照功率为800 W、辐照时间为110 s、每克悬浮固体(SS) NaOH投加量为0.14g时,SS去除率达到46%;处理后污泥中溶解性有机物浓度明显增...  相似文献   

10.
低强度超声波处理对剩余污泥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测定了0~5 m in、0~30 m in两个时间序列,0.03 W/mL、0.05 W/mL和0.1 W/mL三个能量水平超声波作用对剩余污泥的摄氧速率(OUR)、溶解性COD(SCOD)、溶解性总氮(TN)和总磷(TP)的变化。结果表明,低强度超声波对污泥作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发生在0~4 m in,主要是作用在污泥絮体层面,表现为污泥絮体中SCOD、TN和TP溶出;第二个阶段对污泥生物体产生影响,微生物活性加强,OUR、TN和TP都有较大增长。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pH值工况下,对脱硫废水处理系统产生的污泥特性进行分析,研究了pH值对污泥产量、组成、沉降性能和脱水性能的影响。基于污泥沉降性能和脱水性能优化实验,对华能南通电厂脱硫废水"三联箱"工艺进行调试。结果表明:pH值越高,污泥产量就越高,污泥沉降比也越高。脱水性能的改变是由于污泥中各成分占比发生了改变,脱水性能在pH值为8.5时最优。投加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能显著改善污泥的沉降和脱水性能。现场"三联箱"工艺运行pH值为8.5,将非离子型PAM更换为阴离子型PAM,泥饼含水率和出水浊度分别降低至25.2%和12.6 NTU。  相似文献   

12.
以城市脱水污泥为研究对象,将其在不同干化温度下干化至恒重,采用氧弹式量热计测定干污泥热值.实验结果表明,剩余污泥比消化污泥干化恒重所需时间长;得到干污泥挥发份存留率和干化温度(100~600℃)之间的关系,并在两者之间进行函数拟合;随温度升高,两种污泥的热值都降低,干化温度大于350℃时,干化污泥热值几乎为零;污泥的适宜干化温度范围为150~250℃,为工业上干化处理污泥提供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贫杂氧化铅锌矿碱浸一沉淀法制备锌精矿和铅精矿的新工艺,确定了硫化钠铅锌的工艺参数,并进行小型综合实验验证该工艺的工业化可行性.沉淀铅的最佳参数为:硫化钠沉淀剂的加入量为铅质量的1.8倍、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30min.沉锌的工艺条件为:硫化钠沉淀剂的加入量为需沉淀锌质量的2.4倍、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3h.实验表明:铅和锌的回收率均达到80%以上,得到的锌精矿锌含量52%,铅精矿铅含量78%,均达到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14.
大豆乳清蛋白的乳化特性及水解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大豆乳清蛋白乳化特性及胰蛋白酶水解技术,采用截留分子量(MWCO)为10000 u再生纤维膜(PXC)进行试验,考察大豆乳清蛋白乳化性(EAI)、乳化稳定性(ESI)、胰蛋白酶水解技术及其最佳控制条件.结果表明:大豆乳清蛋白ESI效果影响因素及最佳条件是:时间(25 min)>质量分数(5%)>温度(40℃)>pH(9),EAI效果最佳条件是:质量分数(5%)>温度(40℃)>pH(9)>时间(25 min).大豆乳清蛋白的胰蛋白酶水解技术可行,水解条件为:底物质量分数2%,酶用量4000 u/100g.pro,水解时间4 h,温度60℃.  相似文献   

15.
试验采用A/O工艺,在进水COD为500-600 mg/L,NH3-N为80-90 mg/L,pH7.0-8.0,溶解氧为2-3 mg/L,温度为18-25℃的条件下,分别研究了不同海水盐度(10%,30%,50%,70%海水比例)对有机物及NH3-N去除效果的影响,对系统短程硝化的影响,以及对活性污泥结构与沉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水盐度在30%范围内,经驯化稳定后,系统对COD和NH3-N的去除率均可达到90%左右,NH3-N去除率受盐度影响程度相对更小;控制海水盐度在30%以上,系统可实现短程硝化;海水盐度为50%时,亚硝化率可达到97%,且较为稳定;随海水盐度的增加,污泥絮凝体由开放、疏松变得封闭、紧密,SVI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16.
利用硫酸根自由基处理剩余污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K2S2O8热活化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硫酸根自由基破解剩余污泥,与单独加热相比,考察了处理前后污泥性质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污泥分解率呈线性上升趋势,升高温度可提高K2S2O8热活化的效率,增加污泥的破解率。当反应温度90℃、加热时间90min、每克悬浮固体(SS)中K2S2O8投加量为0.5g时,污泥分解率达16.9%;微生物胞外聚合物(EPS)被分解、胞内物质释放到液相中,使污泥上清液中SCOD由单独加热时的435mg/L增至719mg/L;融胞释放的TN、TP质量浓度比单独加热处理分别增加了46%和60%;在高温及氧化剂的作用下,部分有机氮被转化成NH4+-N,使污泥上清液中的NH4+-N质量浓度由15.0mg/L增至27.8mg/L。  相似文献   

17.
为综合利用泥磷制取次磷酸钠反应尾气中的PH3气体,研究了改性5A分子筛吸附净化PH3的相关内容.研究结果表明吸附剂制备过程中较适宜的条件为:改性剂NaCl溶液,改性剂浓度0.3 mol/L,干燥温度110℃,焙烧温度300℃;吸附实验过程中较适宜的气体流速为20 mL/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