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油藏规模序列法的改进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藏规模序列法是油气资源评价中一种重要的方法,但是目前标准算法以最小标准差为原则选择k 值的做法容易导致不合理的预测结果。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首次提出k 线图的概念和确定k 值的“1-2-2 法则”。大量测试结果表明,“1-2-2 法则”结合k 线图所确定的k 值更加合理,对于提高预测准确度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储集层非均质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塔河油田4 区奥陶系“与古风化壳有关的”、“岩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储集层具有强烈非均质性的特点,对储集层总貌和Ⅰ、Ⅱ、Ⅲ 类储集层分别从剖面上的“层间非均质性”到平面上的非均质性进行了“定性-定量”的描述。  相似文献   

3.
根据李传亮提出开发底水油藏的新思维——“隔板理论”,对底水油藏油井的“李氏隔板”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推导出堵剂注入的合理位置。对进一步做好底水油藏油井的稳产措施制定和科学开发底水油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者从沉积岩的结构出发,认为测丼解释的基础是岩石地球物理性质与岩性和流体特性的关系(简称“三性”关系)。文章重点研究了“三姓”关系的共同规律与不同特点,以及根据“三性”关系求解各种地质参教的基本原理,对现有一些解释公式举行了评价,并对如何合理选用测井解释公式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5.
对常规的剩余静校正反演方法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大静校正量使剩余静校正反演产生“周波跳跃”的原因,发现模型道的质量与地震波的视周期有关,大静校正量是一个相对量,当静校正量大于地震波视周期的一半以上时,模型道质量变差,线性反演方法会出现“周波跳跃”现象,据此建立了合理的基于模型道的多尺度剩余静校正方法,该方法通过尺度变换,把小尺度下的大静校正量问题转变为大尺度下的小静校正量问题,从而避免“周波跳跃”的产生,同时考虑大尺度的静校正精度低的问题,采用多尺度逐步校正方法实现大静校正量的计算。实际资料的试算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具有线性反演方法的较高计算效率特点,便于处理人员使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气体渗流力学理论和二项式产能方程通式, 推导出二项式系数A、B 是地层系数“Kh”的函数表达式, 从而根据测得的已知参数、气藏工程计算的参数(使用试井解释参数更好) 、经验类比取值的参数等, 建立了以“Kh”为未知量的二项式形式的方程, 求解该式中的未知量“Kh”, 得到气井的稳定产能方程, 进而求得无阻流量。计算实例表明,该方法实用、简便, 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7.
三维偏移是三维资料处理中的关键步骤。除了偏移方法本身之外,影响三维偏移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三维偏移速度场。人机交互系统为重建三维偏移速度场提供了新的手段。目前国内许多探区多采用“构造层法”建立三维速度场,本文认为“构造层法”操作复杂、工作量大,不适合复杂构造区和逆掩断块区的速度处理。本文介绍了在CGG的INTERBASE系统上用“切片法”建立三维偏移速度场的方法和步骤。经实际应用证明,新方法操作简便、适应性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速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塔中地区碳酸盐岩溶洞地震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识别中,地震波“串珠状”反射是十分重要的响应特征之一。通过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技术,分别从溶洞形状、观测系统、溶洞组合方式变化等方面设计不同模型,分析了溶洞响应形成机理及对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随溶洞宽度的增加,“串珠”响应振幅增强,但响应纵向长度不变;随着溶洞高度的增加,“串珠”振幅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高密度采集较常规观测系统对小尺度溶洞体有较好的成像效果,分辨率较高;溶洞不同的叠置方式对应不同的地震响应特征。这些认识,为进一步研究溶洞的响应机理、溶洞形状与“串珠”特征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9.
塔中西部碳酸盐岩高效井以缝洞型储集层为主,在地震资料上主要表现为“串珠状”或“片状”强反射。研究高效井反射特征与储集类型以及开发动态等资料的关系,对碳酸盐岩地区井位优选有重要指导意义。利用地震剖面、工程异常及产能测试、开发动态等资料及数值模拟与精细储集层标定等技术,分析高效井与第一个波谷的厚度、横向延续距离以及有效储集层在剖面发育位置等特征的对应关系,总结出一套高效井的地震反射特征图版。据此图版优选高效井点,同时建议打水平井兼探非“串珠状”储集层,对高效开发塔中西部碳酸盐岩油藏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东营凹陷王家岗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类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研究区原油、含油砂岩和烃源岩样品抽提物中饱和烃和芳香烃化合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分析, 将该区原油划分为4 种成因类型。第1类原油低密度、低含硫量、高含蜡量、饱和烃碳数分布呈“单峰型”、植烷优势[m(Pr)/m(Ph) 为0.51~0.72) ] 、规则甾烷相对含量C29>C27>C28呈反“L”型, 反映了以高等植物生源为主的特征, 成熟度高, 来源于孔二段烃源岩; 第2类原油高密度、高含硫量、低含蜡量、“单峰型”、异常高植烷含量[m(Pr) /m(Ph) <1.0]、规则甾烷C29>C27>C28呈不对称“V”型、高伽马蜡烷含量, 反映了咸水低等水生生物来源, 成熟度较低, 为沙四段烃源岩生成原油; 第3 类原油饱和烃呈“双峰型”, 规则甾烷C29>C27>C28也呈反“L”型, 反映了低等水生生物与高等陆源植物混合来源的特征, 来源于孔二段和沙四段烃源岩; 第4类原油遭受生物降解, 正构烷烃缺失, 为孔店组和沙四段形成的混源油或沙四段原油。该区4类原油在空间上呈规律性分布。  相似文献   

11.
水驱体积波及系数定义为:天然水驱或人工注水占有的体积与含油孔隙体积之比。水驱体积波及系数是判断水驱开发效果、进行开发调整和提高采收率的重要依据。由丙型和丁型水驱曲线提供的预测水驱体积波及系数的方法已在实际中得到重视和应用。在中国被行业标准推荐和普遍应用的甲型和乙型水驱曲线,尚没有预测水驱体积波及系数的方法。在有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甲型和乙型水驱曲线预测水驱体积波及系数的方法。通过实例应用表明,甲型、乙型、丙型和丁型水驱曲线预测水驱波及体积系数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由于胡罡的“新方法”在推导中存在失误,导致所提供的方法是错误的,因此,有必要予以指正。  相似文献   

12.
打破传统 转变观念 搞好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整体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高原油采收率是油田开发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不同阶段开发方案的基本内容。但原油采收率无论是影响因素,还是计算方法都存在着不确定性。以往传统的研究基本上是阶段性或战术上的研究,在观念上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的考虑。从整体论、系统论出发,提出了提高原油采收率整体设计的概念,并提出了提高采收率的新思路,即"从容开发、主动操作;整体设计、系统控制;以人为本、促进转化;仿真模拟、综合应用",该思路体现了提高原油采收率要有一个宽松的环境,以及要全要素、全过程、多方法整体系统地提高原油采收率。同时给出了编写提高采收率整体设计方案的设计方法、设计流程、过程控制等。  相似文献   

13.
生物采油技术中,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的效果不佳,多年来一直处于探索阶段;而生物表面活性剂用于采油的几十年,地下发酵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一般不超过5%。为了解决产表面活性剂菌微生物驱在实验室和现场应用效果不理想的问题,研究了产鼠李糖脂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Bsw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合成积累规律,进行了以菌株Bsw为核心的微生物驱实验。30 cm方岩心驱油实验结果表明,采油工艺影响驱油效果,地下厌氧发酵法只能提高采收率2.83%,而采用地面好氧发酵充分积累产物的发酵液的工艺的方法可以提高采收率15.63%;Bsw菌株积累的有效产物是提高采收率的关键因素,该菌株厌氧降解原油的功能对提高采收率贡献较小。研究结果为生物采油技术提高油田采收率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crude oil and CO2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CO2-based enhanced oil recovery (EOR) process design and simulation. When CO2 contacts crude oil, the dissolution process takes place. This phenomenon results in the oil swelling, which depends on the temperature, pressur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oil. The residual oil saturation in a CO2-based EOR process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oil swelling factor. Hence, it is important to estimate this influential parameter with high precision. The current study suggests the predictive model based on the least-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 (LS-SVM) to calculate the CO2–oil swelling factor. A genetic algorithm is used to optimize hyperparameters (γ and σr2) of the LS-SVM model. This model showed a high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R2 = 0.9953) and a low value for the mean-squared error (MSE = 0.0003) based on the available experimental data while estimating the CO2–oil swelling factor. It was found that LS-SVM is a straightforward and accurate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CO2–oil swelling factor with negligible uncertainty. This method can be incorporated in commercial reservoir simulators to include the effect of the CO2–oil swelling factor when adequate experimental data are not available.  相似文献   

15.
三元复合驱采出液中羧酸盐表面活性剂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测三元试验区采出液中表面活性剂合量变化是了解三元注剂流向和驱油效果的重要指标。羧酸盐是油田常用驱油表面活性剂的一种,通过对三元驱采出液中发酸盐检测方法进行研究,优选建立了2种适合油田现场需要的检测羧酸盐表面活性剂方法,即DDC比色法和分相、分步滴定法。对新的检测方法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度高、精密度好、加标回收率好;通过现场检测表明,选用的检测方法所检测结果与现场实际相符,并么分析方法使用仪器易得、操作简便,适合油田矿场应用。  相似文献   

16.
酸化是砂岩油气藏最有效的增产措施之一。为了酸化施工顺利进行、减小风险以及对施工过程和地层情况分析的需要,实时监测方法的研究十分重要。传统的实时监测技术都是利用测量的井口压力和注酸排量来估算酸化过程中表皮系数的变化,达到实时判断酸化效果的目的。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酸化过程中酸液有效作用距离和渗透率的变化来反求表皮系数的砂岩酸化实时监测方法,首先选择砂岩油气藏酸化计算的数学模型,然后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最后进行实例计算与分析。应用结果表明这种模拟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实时监测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Nowadays,because of the reduction in oil resources and the passage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life period of current reservoirs,using enhanced oil recovery(EOR) methods is of great importance.In recent years,due to the developments in technology and the advent of powerful computers,using simulation methods in enhanced oil recovery processes is on the rise.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 method,as a branch of fluid mechanics,is a suitable method for studying and simulating EOR methods.In this study,a review was done on the application of CFD studies for simulating EOR methods.Also,potentials for future studies and the challenges researchers may face in this method were mentioned.Although using this method in enhanced oil recovery processes has recently started,different areas for more studies still exist.To optimize the usage of this method in future studies,the necessity of multiphase models and solution methods development,as well as considering all microscopic parameters such as interfacial tension and viscosity in investigating oil recovery factor is of great importance.  相似文献   

18.
针对勘探及开发评价阶段开发动态预测的挑战,提出了基于数字油藏类比知识实现油田开发快速动态预测的新思路和方法。动态预测综合了类比油藏样本统计分析、动态属性模拟和递减曲线分析,并开发了互联网条件下的预测分析工具。实现上述过程需建立全球油藏数字化类比知识库,类比样本选取,类比统计分析,动态预测和开发策略类比四个基本步骤。以处于开发准备阶段的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A油田为例,预测结果提供了产量、含水率及不同开发阶段持续时间和最终采收率。并进一步导出水油比、采出程度等开发动态指标。应用与A油田具有相似油藏特征的成熟老油田开发动态与预测结果比较,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基于数字化的提高采收率类比分析,进一步提出了开发概念策略。  相似文献   

19.
Box—Behnken法研究二氧化碳驱油效果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温室气体CO2使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CO2地质处置的最有效方式就是注入油气田。国外很多油田已成功地进行大规模CO2驱并取得较好的效果,证明CO2驱是三次采油中最具潜力的提高采收率方法之一。针对这一问题,文中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基于详细理论研究与分析,建立典型CO2驱油模型,开展数值计算,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引入综合反映CO2驱油效果的无因次参数,运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通过曲面反应法建立计算CO2驱油采收率的二项式计算模型,并对反应曲面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无因次参数对CO2驱油效果的影响顺序和交互影响的显著性。其研究成果对CO2驱油具有理论及现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火山岩储层的特殊性(复杂性、离散性和随机性),应用BP神经网络技术对火山岩测井解释中岩性识别问题进行了研究。该方法的技术关键是样本集和初始权重的建立,以及模型的优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交会图和多元统计法的学习样本生成方法,即根据取心岩样的地球化学和岩石学研究,用交会图技术建立样本集,采用聚类分析和距离判别法确定初始权重。将研究方法应用在松辽盆地杏山地区火山岩岩性识别问题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岩性解释符合率高于90%。文中通过四种岩性识别处理模式的对比研究,表明赋权重处理模式为最优处理模型。在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过程中,需充分利用已有的地质经验和测井曲线信息建立典型可靠的样本文件,同时考虑神经网络方法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优选模型和计算参数才能使预测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