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印钞机擦版辊冷却系统密封装置的结构有密封失效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重新计算并确定弹簧的参数,并对密封装置的不合理结构提出了增加泄漏槽、安装静环的凸台,改变动环结构等改进措施,提出了密封装置的新结构。  相似文献   

2.
干气密封密封环温度场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干气密封的密封环温度分布是分析其热变形的基础。本文建立了A型干气密封动、静环和密封间隙流场的三维计算模型,在ANSYS 的Workbench平台采用热–流耦合方法求解动、静环三维稳态热传导方程,得到其温度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气膜粘性剪切热是干气密封系统的主要热源;在给定工况、给定密封结构中,83.3%的气膜粘性剪切热通过密封端面传递给动环,只有9.7%传递给静环,剩余7.0%的热量由泄漏介质带走;动环平均温度略高于静环;动、静环端面温度最高,背面温度较低;在端面上温度也不是均匀的,在螺旋槽根部至密封泄漏出口段温度达到最高。研究结果为干气密封动、静环变形研究、选材和结构设计理论的完善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描述离心泵装配运行误差对机械密封摩擦副所造成的影响,建立动环、静环和旋转轴3个三维坐标系统,惯性坐标取在转轴上;给出了密封面几何参数对应关系以及附加作用力和力矩;当考虑动环有轴向波动和静环弹性系统的关系时,推导了系统频率与波纹管合理压缩量的判别关系式;用实例说明泵运行出现抽空操作的端面比压计算以及密封参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描述离心泵装配运行误差对机械密封摩擦副所造成的影响,建立动环,静环和旋转轴3个三维坐标系统,惯性坐标取在转轴上;给出了密封面几何参数对应关系以及附加作用力和力矩;当考虑动环有轴向波动和静环弹性系统的关系是时,推导了系统频率与波纹管合理压缩量的判别关系式;用实例说明泵运行出现抽空操作的端面比压计算以及密封参数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对HR630 型活塞推料离心机进油接头机械动密封装置的磨损与泄漏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经过对有关参数的验算,确定了失效原因,提出了改进措施.改进后的机械密封装置结构紧凑,性能可靠、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6.
从实例出发分析了碱液循环泵密封失效的原因,成功地对该泵密封结构进行了全面改造并讨论了法兰密封失效的原因,分析了金属包垫在工程应用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为相关企业治理密封泄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实例出发分析了碱液循环泵密封失效的原因,成功地对该泵密封结构进行了全面改造并讨论了法兰密封失效的原因,分析了金属包垫在工程应用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为相关企业治理密封泄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波纹管式机械密封的端面比压和摩擦副环变形分析,说明了热油泵的密封故障是端面比压过低及静环受轴向力变形而引起的.对密封重新选型并改进了结构,解决了问题  相似文献   

9.
干气密封是利用流体静力和流体动力的平衡实现的,其装置主要由动环、静环、弹簧和密封圈等组成,常见故障有联锁停机、密封失效和操作失误等。其中,密封失效故障最为常见,占密封系统故障的85%。密封失效通常发生于压缩机启、停机过程或者反复启停的压缩机组,特别是试车过程中的压缩机组,若出现压缩机机械部分任何不正常和联锁都应在试车完成后检查干气密封系统,为离心式压缩机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石油化工装置泵用机械密封多为正压单一流体膜设计 ,在装置启动或调节过程中 (过渡过程 ) ,密封腔压力将随装置当时操作条件变化而变化。如果装置抽空操作密封腔出现负压改变了机械密封动静环设计使用条件下的力平衡关系 ,摩擦副轴向可能仅受弹簧力和大气压力作用。如果大气压力作用产生的轴向力大于弹簧力会使摩擦副产生轴向位移 ,造成静环辅助密封圈脱离环座 ,诱发密封失效。过渡过程还可能诱发机械密封端面分离 ,原因在于过渡过程中密封腔压力下降 ,介质气化 ,密封配合面间的流体膜发生相变膜压的合力增大 ,推开密封面 ,也可能使气化后的密封面处于干摩擦状态 ,密封失效。为防止摩擦副整体位移 ,提出了利用波纹管有效作用直径同密封面的内外径相协调的设计结构 ,保证大气压力产生的轴向推力始终与弹簧推力同方向。同时 ,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 ,证明结构可行  相似文献   

11.
石油化工装置泵用机械密封多为正压单一体膜设计,在装置启动或调节过程中(过渡过程),密封腔压力将随装置当时操作条件变化而变化。如果装置抽空操作密封腔出现负压改变了机械密封动静环设计使用条件下的力平衡关系,摩擦副轴向可能仅受弹簧力和大气压力作用。如果大气压力作用产生的轴向力大于弹簧力会使摩擦副产生轴向位移,造成静环辅助密封圈脱离环座,诱发密封失效,过渡过程还可能诱发机械密封端面分离,原因在于过渡过程中密封腔压力下降,介质气化,密封配合面间的流体膜发生相变膜压的合力增大,推开密封面,也可能使气化后的密封面处于干摩擦状态,密封失效。为防止摩擦副整体位移,提出了利用波纹管有效作用直径同密封面的内外径相协调的设计结构,保证大气压力产生的轴向推力始终与弹簧推力同方向,同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证明结构可行。  相似文献   

12.
对丙烷装置沥青泵(P-104螺杆泵)机械密封在使用中出现的动环聚积结焦、波纹管失弹、密封面过度磨损等问题以及产生泄漏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对P-104螺杆泵机械密封采取蒸汽背冷和结构紧凑的集装式改造措施,并对密封装置在改造前后的使用效果、经济效益、环境安全等指标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对HR630型活塞推料离心机进油接头机械动密封装置的磨损与泄漏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经过对有关参数的验算,确定了失效原因,提出了改进措施.改进后的机械密封装置结构紧凑,性能可靠、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4.
针对橡胶装置PP1209溶剂泵所用机械密封在使用过程中频繁泄漏失效、导致机械密封寿命短的问 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机械密封失效的具体情况,找出了导致机械密封泄漏失效的主要原因,而且进行了理论计算 验证。通过对具体使用环境的研究,提出了改造措施。实践证明,改进后的机械密封装机运行,其泄漏量比原密封 明显减小,使用寿命也相应增加,从而有效地保证设备长周期运行,节约了维修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镶嵌式动环机械密封动环的设计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镶嵌式动环机械密封结构中,镶嵌式动环是由硬质材料制成的硬面环和座环装配而成,该种结构能节约价高硬质材料,从而降低成本,且可根据工况要求调换硬面环,达到最佳的密封效果。在设计中硬面环与座环的过盈值将影响到动环的装配并进而影响到密封效果,硬面环和座环的强度校核和配合长度的确定也是镶嵌式动环设计的要点。在对镶嵌式动环结构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推导出镶嵌式动环过盈值的计算方法和强度设计方法,对改进该种机械密封的结构设计,正确选择密封结构,防止密封失效,改进密封效果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通过热平衡分析和模型简化,建立了静压干气密封三维稳态柱坐标下无内热源的固体导热微分方程。应用ANSYS软件建立静压干气密封动、静环温度场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对密封环温度场进行求解,获得了动、静环的温度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动环温度由内径向外径逐渐升高,由密封端面向背面逐渐降低;静环温度由密封端面向背面逐渐降低,由静环内径向外径逐渐升高,最高温度在静环端面外径附近;且动、静环的温度及梯度变化在规定范围内,密封的结构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17.
机械密封在工况易变的装置或工况调节过程中 ,极易发生摩擦副整体位移或端面分离的失效现象。就密封结构进行分析 ,如果作用在摩擦副上的大气压力与弹簧力方向相反 ,并且存在大气压力大于弹簧力时 ,就可能推开摩擦副的浮动环或推动摩擦副整体位移 ;摩擦副的密封面设计有宽度 ,液体在泄漏方向上有压力差 ,温度升高 ,造成液膜汽化 ,密封面间出现汽液混相或全汽相 ,膜压增大推开密封面。为防止密封面整体分离和位移提出了波纹管机械密封的设计结构 ,给出了密封面刃边形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机械密封是一种用来解决旋转轴与机体之间密封的装置,在现场应用中因动环和静环不能贴合形成密封面会造成大量漏失。统计2016年周矶站机械密封更换情况,发现机械密封性能缺陷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占50%)。进一步从输送介质、操作人员、工作环境、密封情况等方面对机械密封性能缺陷进行分析,认为弹簧结构不适合工况条件是产生性能缺陷的主要因素。从研制适合工况的弹簧和改进机械密封结构两个方面展开对机械密封的改进研究。实践表明,将机械密封改为外部动环密闭式机械密封效果更好,此种机械密封具有体积小、适应力强、便于拆卸,可在泵外部进行维护保养,以及安装时技术要求比较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热油泵机械密封的泄漏一直是炼油厂关注的重要问题.如何解决机械密封的泄漏,延长机械密封的使用寿命,不仅是影响炼油厂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而且对于该领域的科学研究也至关重要.通过介绍变工况机械密封的理论,研制并开发抗变机械密封,较好的解决了机械密封变工况失效,并与常用防抽空机械密封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根据某公司近几年渣浆泵用机械密封产品返厂维修真实数据,统计各类密封元件失效导致密封失效的占比情况,并根据渣浆泵用机械密封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各类密封元件失效机制及表现形式,总结维修处理办法.利用故障模式及后果分析法(FMEA)计算渣浆泵用机械密封各潜在故障模式的风险顺序数(RPN),确定端面变形、温度异常、密封元件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