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系统参数的优化匹配,根据电动汽车设计参数建立电动汽车整车性能仿真模型.围绕电动汽车整车、开关磁阻驱动电机与蓄电池选择匹配问题,研究蓄电池单体容量对电动汽车整车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电动汽车循环行驶工况,提出一种以提高蓄电池利用效率为目标的电动汽车蓄电池参数优化匹配方案,通过引入蓄电池荷电状态(SOC)质量比系数对蓄电池单体容量及组容量进行优化选择.以同步提高电动汽车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为目标,定义基于电动汽车循环工况的整车性能综合指标系数,对车辆传动系比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该优化方案下电动汽车整车及开关磁阻电机动态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电动汽车驱动电机、蓄电池及整车传动系比的优化匹配方案能很好地满足ECE城市循环工况的行驶要求,对改善整车动力性能,提高电池效率,增大续驶里程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产品·新技术电动汽车用蓄电池牵引蓄电池Varta公司研制了镍—氢紧凑型蓄电池,用于装有混合传动的轿车。这种车装用发动机用以长距离行驶,装用电动机用以短距离驱动。15分钟内蓄电池补充充电即可恢复80%。为大众Chi。。试验型汽车研制了质量45kg的蓄...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纯电动汽车存在的冲击电流对蓄电池造成的损害问题,本文以国内某款燃料电池城市客车为研究对象,采用复合储能系统,对电液混合动力客车的动力传动系统进行研究。对整车结构性能参数进行匹配,并对汽车动力驱动系统及动力系统的主要部件进行设计,同时对驱动电机、动力电池和液压动力参数进行匹配。研究结果表明,液压系统和蓄电池系统可以良好的协调配合,增加了混合动力汽车的行驶里程,避免了充放电大电流对动力电池的冲击问题。而且节约了电动汽车的电力消耗,减轻了电池组容量和质量,减小了电动机额定功率和质量,实现零排放,提高了回收效率。该研究为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以双后轮驱动的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针对轮毂电机驱动的电动汽车,建立了汽车直线行驶和转向行驶的二自由度电动汽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每个驱动轮的附着系数较高,车辆能获得更大加速度或减速度。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性能,从电动汽车的行驶运动方程和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出发,根据系统稳定性理论提出一种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的分数阶自适应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分数阶自适应律调整速度环控制器的增益参数.电动汽车车速-电流的双闭环控制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在汽车加速、爬坡、变速,以及整车质量参数变化的行驶工况条件下,相比整数阶控制情形,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分数阶自适应控制方法具有控制速度快、精度高及鲁棒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电动汽车是利用装在车上的蓄电池提供电能使电动机旋转,通过传动装置驱动车轮。电动汽车的发展历史和内燃机汽车几乎同样悠久。但因前者的蓄电池自重大、寿命低,一次充电续驶距离短,因而动力性、经济性难与内燃机汽车相竟争,长期未能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近年来由于内燃机汽车的大量发展造成石油短缺,排气污染和噪音等公害。为解决上述矛盾,  相似文献   

7.
电瓶,也叫蓄电池,它的工作原理就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它是汽车启动、照明和其他用电设施的动力源。一般来说,汽车电瓶使用寿命为2~3年,新车原装电瓶使用寿命为3~4年,行驶里程数为6~9万公里。  相似文献   

8.
针对提高蓄电池驱动能力问题,提出了一种将蓄电池的能量全部用于驱动电动汽车的辅助混合动力配置方式.对纯电动、辅助混合动力2种方式下蓄电池工作特性进行了道路实验对比,包括匀速、加速条件下充放电电流与电压特性的比较及一次充电续驶里程的比较.实验表明,辅助混合动力配置方式可以有效地缓解蓄电池的电压下降,使电动汽车提高10%续驶里程.  相似文献   

9.
纯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空间矢量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小型纯电动汽车动力学方程和永磁同步电机PMSM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PMSM驱动汽车的数学模型,并利用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和模糊PID控制算法设计了车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系统,以驱动汽车变速运行。在Matlab 7.6/Simulink环境下搭建了纯电动汽车车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系统动态仿真模型,依据行驶需求对电动汽车在某档位的车速与转矩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对控制策略进行了静、动态性能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响应速度快、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为实际纯电动汽车驱动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世界电动汽车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动汽车将是21世纪汽车工业发展的新里程碑。它对解决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具有的特殊意义,已为世人所知。 一、电动汽车的发展历史 电动汽车是一种以电力为动力源,以电控代替机械传动,以控制电动机方式改变车速的无轨运输车辆。它孕育于19世纪30年代,至今已历时一百余年。它在本世纪初曾一度被广泛采用,但是,鉴于当时的历史条件,蓄电池容量小、体积大、寿命短,因而逐步让  相似文献   

11.
双转子电机相对于传统电机,增加了一个旋转部件,可实现两路机械能量的独立传递,不仅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和效率,而且可实现多动力源机电能量耦合输出,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中,通过内外电机的协调控制使发动机工作在最佳效率区,实现多种工作模式和无级变速,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介绍了双转子电机的发展,分析了几种主要类型双转子电机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混合电动汽车驱动系统的应用特点,并针对其结构设计、系统控制等方面的技术难点和现有不足,探讨了双转子电机及其混合电动汽车领域应用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纯电动汽车是以蓄电池为能量来源,以电动机作为驱动系统的新能源汽车。在研发阶段设计选择动力系统的参数,充分的利用和协调各部分的性能就显得十分重要。介绍了在已知电动汽车整车参数的情况下,根据电动汽车性能要求,计算选择电动机,并根据整车性能和电动机的参数设计FGR的传动比和EMCVT的传动比,比较FGR和EMCVT的最高车速、加速时间和爬坡能力方面的性能,为电动汽车与变速器的匹配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针对轮毂电机独立驱动电动汽车电子差速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轮毂电机驱动和传统汽车的差速装置驱动进行比较分析.根据阿克曼汽车转向模型和各个轮毂电机独立可控,提出基于MATLAB/simulink搭建汽车理想状态下的转向仿真建模.仿真结果表明:Ackermann-Jeantand转向几何模型可以计算出给定方向盘角度下的各个车轮的实际速度,进而分别控制各个轮毂电机的转速实现电动汽车电子差速的目的,满足汽车低速转向的要求,对进一步研究电动汽车独立转向电子差速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能源浪费的问题,采用电流可逆斩波电路,实现了电动汽车刹车制动时电能的再回收.选用高性能的DSP芯片设计了电动汽车蓄电池充放电电路,能够控制充放电的电流和电压,优化充电过程,提高了充电效率和电池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电动汽车测试技术在电动汽车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比较3种电动汽车测试方法的特点,选择了室内平台测试方法,并据此设计了电动汽车动力测试平台.基于高级车辆仿真软件(ADVISOR)将欧洲实行的汽车行驶油耗测试工况(ECE-EUDC)循环工况转化为驱动电机的转速/转矩-时间历程,利用所设计的电动汽车测试平台进行了整车道路工况模拟试验,通过对比整车测试数据,验证了模拟试验平台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电动汽车行驶里程短和复合电源系统中功率分配的问题,提出了逻辑门限控制策略和模糊逻辑控制策略对复合电源系统进行研究,使蓄电池向电机提供平均功率,超级电容向电机提供瞬时功率和峰值功率。基于常规复合电源模糊控制模型,考虑电机制动和液压制动共同为电动汽车提供制动力,建立新型复合电源系统模糊控制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电源相对于单一蓄电池电源在电池SOC、能量回收率和电动汽车行驶里程有很大提升,模糊控制策略相对于逻辑门限控制策略提高了超级电容利用率并且降低了电池电流幅值,更好地保护了蓄电池。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电动汽车在给定循环工况下负荷功率的分布情况,进而对驱动电机的额定功率进行了匹配。考虑到实际道路具有一定的坡度,因而对驱动电机的额定功率进行修正,以满足汽车在实际行驶过程中的功率需求。根据对特征工况的分析,得到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峰值功率以及恒功率扩大系数匹配原则,确定了传动系统挡位数及速比大小。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测试平台采用机械飞轮惯量模拟汽车行驶惯量,存在体积大,不能连续调节等问题,设计一种能对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进行动态加载的测试平台。采用交流电力测功机系统,用电模拟惯量,实现道路负载模拟和车辆的惯性载荷模拟,并能将能量回馈至电网,减少能量损耗;并且优化了直流母线滤波电容和滤波电感参数的估算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试验平台能较精确地进行动态加载模拟车辆的实际行驶工况。  相似文献   

19.
汽车与车辆     
氢动力汽车“首航”成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11所牵头研制的氢燃料电池动力汽车在航天一院进行首次正式行驶试验,并取得了圆满成功。这辆氢燃料电池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采用该所自主研制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并配以镍氢电池作为辅助动力。该所在完成发动机地面台架试验、整车集成与整车静态调试等阶段性工作后,对该车进行了首次路上行驶试验。行驶试验时间为1小时,行驶里程约20千米,最高时速40千米。试验过程中,该车顺利完成了混合动力启动、燃料电池驱动、纯蓄电池驱动等多种状态考核。燃料电池发动机、各分系统及整车的状态正常,工作协…  相似文献   

20.
智能制造背景下传统汽车构型的局限与人们多元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促发汽车领域对新构型新理论的思考与创新.随着汽车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基于汽车结构柔性设计的需求将可重构理论作用于汽车骨架.基于视觉跟随的三点圆周边环锥式柔性对接机构,实现整车合体与双车分体的模块化切换重组.针对重构车体底盘联接关键零部件,在加速行驶、减速行驶、横向碰撞、弯道行驶、颠簸行驶五种工况下,利用有限元Ansys Workbench做了静力学分析.数据表明各项力学参数满足行驶要求,验证了重构新型汽车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