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介绍了隐身的分类及相关技术,给出了雷达散射截面的定义,并对基于电磁场的各种数值分析方法的雷达散射截面理论预估的三类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扼要比较了三类方法在应用上的优缺点.为利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说明了外形隐身、材料隐身、有源隐身和等离子体隐身的隐身技术和隐身原理,阐述了国内外在以上隐身技术中的主要研究成果,归纳了隐身技术在飞行器上的具体实现方法,为隐身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全面、客观分析飞翼布局无人机在实战中的隐身效果,对飞翼布局无人机的单双站RCS,以及侧向、径向和跨站飞行三种飞行模式,从静态、动态RCS特性和单双站的最大探测距离等方面进行综合隐身能力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飞翼布局无人机侧向飞行时,双站雷达探测并不一定比单站雷达优;径向飞行时,双站雷达对飞翼布局无人机的探测能力较单站雷达更优,隐身材料能显著降低被探测概率;在跨站飞行模式下,单站雷达对其尾部探测效果较好,双站雷达对双站之间的区域探测性能较好,隐身材料对雷达探测率降低效果不明显.这为改进隐身结构设计、综合隐身和优化雷达预警探测系统布局提供可靠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隐身性是新一代武器装备必须具备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本文通过对雷达移动电站红外特征各要素的分析,结合当前隐身技术的最新发展,探讨了实现雷达移动电站红外隐身多种可能的方法和途径,以提高雷达电站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隐身技术的途径及其发展趋势 .方法 论述了实现武器系统隐身的技术途径和近期取得的进展 .结果 提出了隐身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 .结论 结合我国国情现阶段应重点突破能防可见光、近红外、中远红外和毫米波 4段兼容的隐身涂料、隐身结构设计与加工技术及适用于多段频谱的特种烟火隐身技术  相似文献   

6.
7.
反隐身技术与电波传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8.
隐身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隐身技术的途径及其发展趋势。方法 论述了实现武器系统隐身的技术途径和近期取得的时展。结果 提出了隐身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结论 结合我国国情现阶段应重点突破能防可见光、近红外、中远红外和毫米波4段兼容的隐身涂料、隐身结构设计与加工技术及适用于多段频谱的特种烟火隐身技术。  相似文献   

9.
双基地制导雷达反隐身性能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防空系统抗击隐身目标的需求,提出了一种计算双基地制导雷达RCS和导弹发射距离的方法.基于单双基地雷达的RCS特性,建立了双基地制导雷达探测距离随站间距离变化的数学模型.最后以正面抗击F-117A为例进行单双基地对比仿真,证明了双基地制导雷达反隐身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S弯进气道隐身设计中弯度参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气道是飞行器头向重点姿态角域内的强散射源.雷达散射截面减缩方法之一是将进气道设计成S弯形,以增加电磁波在进气道内反射次数,减少后向回波.在微波暗室内对系列S弯进气道进行了测试,研究上下弯折和水平弯折的进气道相对弯度对S弯形进气道散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垂直极化下头向雷达散射截面均值随弯度呈“W”形变化,有两个极小值;水平极化下两种弯折方式头向雷达散射截面均值变化趋势差异较大,上下弯折时呈“W”形变化,水平弯折时单调降低.总体而言,适当的相对弯度可以较好地降低进气道的后向雷达散射截面.  相似文献   

11.
针对利用不同极化方式的雷达散射截面数据难以准确衡量飞机各个角域的隐身性能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平滑算法和探测概率模型相结合的评估方法.首先设置平滑窗口对HH极化和VV极化的周向RCS数据进行了平滑处理减小了RCS极化相对误差.然后基于单脉冲检测和非相参积累检测求取了平滑数据的雷达探测概率及其探测概率误差,结合两种误差条件,并按照最佳移动平滑处理使RCS极化相对误差最小而不使原始数据信息失真,最优非相参积累检测效果尽可能反映各个角域探测概率误差信息的原则,定义了以滑动窗口尺寸和非相参积累脉冲构成的最优组合解.最后采用遍历比较法求解了隐身飞机RCS数据移动平滑及其探测概率的最优处理结果,进而对飞机重点角域的隐身特性进行了量化分析和有效评估.仿真结果表明:经过平滑处理的RCS数据,在求取非相参积累探测概率后,能够有效评估飞机重点角域的可探测性能,且组合解为(10,10)时,评估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13.
座舱是战斗机主要电磁散射源,实现座舱雷达隐身是隐身战斗机研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战斗机座舱散射主要包括座舱内腔体散射(强散射源)以及座舱局部结构散射(次强散射源),其中腔体散射目前主要通过透明件镀膜及低RCS外形设计来进行控制,但要达到更高的隐身要求,必须对座舱次强散射源的雷达散射截面进行减缩控制(RCSR)设计。以隐身战斗机的棱边结构和螺栓排列结构(座舱典型次强散射源)为研究目标,分析其散射机理,并结合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MLFMM)及微波暗室RCS试验对主要散射源的散射强度进行了评估。进一步运用外形、材料等雷达隐身技术,提出了锯齿结构设计及吸波结构材料应用等针对座舱结构次强散射源的减缩控制措施。经仿真和试验验证,所提出的减缩控制措施有效解决了座舱结构次强散射源的散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座舱雷达隐身性能。  相似文献   

14.
雷达RCS目标特性测量的标定与精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雷达散射截面积(RCS:Radar Cross Section)是雷达目标特性测量的重要参数。在介绍雷达RCS目标特性(特征)测量原理的基础上,探讨了RCS的标定标校方法,给出了RCS测量的误差估算。通过与实测数据进行比对表明,这一模型科学、实用,并巳成功应用于某型雷达的目标特性测量与处理。  相似文献   

15.
北京新三海特种材料有限公司研究开发的新型红外线隐身材料SH5,攻克了国内外在中、远红外线波段方面的技术难题.以及红外隐身与激光隐身不相容的矛盾,使我国红外隐身技术跻身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电大尺寸进气系统屏蔽结构设计的复杂性,本文对电大尺寸进气系统的隐身性能和流动性能进行了综合研究。对一种新型百叶屏蔽结构参数化进行研究;基于射线追踪法,对进气舱室及屏蔽结构进行隐身性能的计算及分析;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对进气屏蔽结构的流动性能进行计算及分析;基于正交实验、信噪比分析方法,对评估隐身性能的重要指标雷达散射截面积、评估流动性能的重要指标总压损失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型百叶屏蔽结构的安装可以有效提升进气系统的隐身性能。百叶安装角度为50°、百叶间距为50 mm、百叶板长为60mm时所得到的结构是在保证优异的进气流动特性情况下所得到的最优雷达散射截面积特性结构。百叶角度对隐身性能以及流动性能的影响均为最大。数值仿真结果与实验吻合较好,本文分析方法及结果对进气系统综合设计提供理论设计基础。  相似文献   

17.
红外隐身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外隐身技术是当前隐身技术研究的一个热点,采用红外隐身材料可以降低或改变目标的红外辐射特征,实现目标的低可探测性,提高武器装备的战场生存和突防能力。介绍了红外隐身材料产生的背景、工作原理以及组成,并结合红外隐身材料的研究现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针对无源标定法受气象条件制约以及有源标定法使用复杂等问题,分析了雷达散射截面积(RCS)外场测量中常用的标定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相控阵雷达的RCS自动标校方法.该方法不改变原有雷达结构,通过监测校准组件实现雷达参数的在线计算,完成了RCS测量参数的自动标校.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升了数字相控阵雷达RCS测量的准确度,具有很高的工程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针对复杂电磁环境下雷达获取隐身目标特性存在不完整性、多样性等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灰色关联算法和距离优化评估模型的雷达反隐身能力评估方法.该方法针对一般的主观权重可靠性不足的缺点,依据指标的主观、客观和关联属性实时计算并修正了指标权值.建立了基于性能与作战效能的雷达反隐身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并结合样本序列的稳定程度和指标值的优劣程度给出了雷达反隐身能力的优化评估距离,得出客观、准确的评估结果.理论分析和仿真试验表明,与一般的灰色关联算法相比,复合权重的灰色关联算法具有更好的系统评估能力和更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