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爽  蒋红  徐缇  张磊 《水电能源科学》2020,38(5):135-138
科学评估水环境治理与水环境质量的响应关系,对于科学系统、精准制定水环境治理工程具有重要意义。以太湖上游地区宜兴市为例,以断面水质改善为目标,建立一维非稳态水量水质模型,模拟宜兴市水环境治理工程环境绩效。模拟结果分为三种,即水质与模拟水质基本一致,表明工程实施效果较好;模拟水质优于实测水质,表明水环境治理工程在污染源治理针对性、空间分布合理性、工程后续运营管理中仍存在问题,或河流水质受客水影响明显;实测水质优于模拟水质,主要原因为客水水质明显改善、环境容量增加或与未列入本评估范围的其他工程有关。研究成果可为区域水环境治理工程环境绩效评估提供技术支撑,为制定科学、系统的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提供决策支撑,为流域层面、市级尺度区域环境绩效评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增强水污染评价预测的实时性和直观性、提高水环境管理的工作效率,以ArcGIS Engine为开发平台,采用Visual C#程序语言将河道地理信息与水质模型有机联系起来,应用水质模型理论分析了污染源监测数据和河流水文资料,探讨了水质模型、河道网格剖分及水质模型与河道计算网格的集成等问题,并结合广西省南宁市邕江河段构建了基于GIS平台的水污染预警系统.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数据管理、基础信息查询、水质评价、水质预测和预测结果可视化展示等功能.  相似文献   

3.
为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及绿色发展战略要求,明确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思路,以南京市城南河流域为例,针对滨江城市水生态系统现状,开展水生态系统修复方法研究。根据现状调查及水质采样分析结果,发现城南河流域水质污染严重、水体流通性差、生物多样性一般、水生态服务功能受限等问题,制定以控源截污、LID布设、水系连通等措施为主要组成的水质提升方案,因地制宜完善水生态修复方案。并构建MIKE11水量水质耦合模型,借助ECOLab模块模拟方案实施前后流域内各河道水质变化过程,预测评价城南河流域水生态修复效果。根据模拟结果,水生态修复方案的实施使流域水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对流域水生态修复效果总体良好。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生态需水计算方法对水质评价的影响,采用4种计算方法确定河道生态流量,分别通过优化得到水量水质调度方案,并分析各方案中水质指标改善效果优劣。以浊漳河流域为例,采用大系统分解协调技术,通过数据传递实现模拟模型与优化模型的耦合,构建生态流量保障的水库水量水质联合调度模型。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模型在时间上处理了年际间水量分配不均的情况,在空间上各河段水质改善效果较好,且基本满足了下游干流共同承担的水质需水和生态需水要求;经过综合评价,以频率曲线法计算河道生态保障流量更有利于浊漳河水质的改善。研究成果对于保障水生态,改善水环境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文江河流域水体污染原因,提出改善文江河流域水质状况措施,为文江河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引配水工程可显著提高平原河网水资源水环境的承载能力。针对宁波市区三江平原河网水系特点,以姚江干流为配水水源、以区域引排工程为手段,构建其水量水质联合调控模型系统,在计算引曹南线工程实施前后姚江干流向河网可配水水量的基础上,考虑河网的水动力及水环境改善效果,优化三江平原河网引配水格局,进而为宁波市区三江平原实施河网引水工程、优化配水调度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九龙江流域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对流域水质变化趋势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水质指标氮磷营养盐、COD含量等与气候因素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九龙江流域经济的不断增长,河口区DIN和DIP浓度显著增加,水质不断恶化;经济发展对流域水质变化起主导作用,同时气候变化的影响也不可忽视;气候变化对COD浓度变化的影响超过经济发展主成分;随着气温升高和风速降低,DIN和DIP浓度显著上升,气候变化对河口区水质恶化起叠加促进作用。研究结果为流域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评价水环境质量对严格控制水体污染、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新疆博斯腾湖1997~2010年主要水环境质量指标数据,采用改进灰色关联分析法与趋势分析法分析了水质与硝态氮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97~2010年期间,博斯腾湖水环境质量呈现波动变化趋势,大多数年份为Ⅱ类水质,个别年份为Ⅲ类水质;水体质量关联度值总体呈现递减趋势,递减率为0.009 4/a,回归方程相关系数为0.666,通过了置信度为0.01的极显著检验,表明水质有逐渐恶化的趋势;水体中硝态氮浓度总体呈现递减趋势,递减率为0.021 1 mg/(L·a),回归方程相关系数为0.569,通过了置信度为0.05的显著性检验。研究结果为博斯腾湖流域水环境保护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优化配置水资源,提高水资源质量,提出水资源水量水质保护的多目标耦合模型设计方法,将可供水量、需水量、水环境综合评价指数、水质总量、水量平衡作为约束条件,将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优化目标构建水资源水量水质保护的多目标耦合模型,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水资源水量水质保护的多目标耦合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所提模型优化后水资源质量提高,水资源需求量降低,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李冬锋  左其亭 《水电能源科学》2012,30(10):26-29,213
以淮河流域沙颍河槐店闸的试验为基础,建立闸坝调控作用下的二维水动力污染物迁移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闸坝调控对重污染河流水质水量的作用。结果表明,闸坝的存在对河流水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可通过合理的闸坝调控、闸前水位调整和控制闸坝下泄流量改变河流水体中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减少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发生,从而为淮河流域闸坝群水质水量联合调度、改善水生态环境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基于MIKE11的白莲泾区域水量水质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障世博园区水安全、研究河网水力要素的时空变化过程及感潮河网水动力变化特性,应用MIKE11水环境模型软件,构建并改善了白莲泾区域水量(水文、水动力学)水质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重新率定、验证,所得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应用模型模拟了“6.29大雨”白莲泾区域的河道水量水质,提供了最优的泵闸联动调水方案.可为制定、优化调水方案和建立水资源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相关措施进行分析,提出了水环境监测和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结合这些内容,阐述了国外水质监测技术现状,主要有:水质移动监测系统,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同时提出了水环境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水环境监测网不够完善等。最后,总结了水环境检测工作中质量控制措施和质量监测控制应注意的问题,希望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为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基于库山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库山河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水环境问题进行了探讨,从水资源调配、水污染防治、水处理方案、水质监测四方面提出水环境保护措施,为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清新区漫水河的水环境质量,在加强漫水河流域水质污染特征及聚焦污染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综合生态修改整治措施,改善河涌水质.通过控源截污、水体原位生态修复等措施,实现满足水质考核目标要求,为突破河流水生态修复的瓶颈问题提供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准确描述石羊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状态,明晰流域水质的主要污染因子,根据甘肃省石羊河流域典型断面水质数据的分析结果,选取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氟化物5项污染因子作为水质评价指标,建立了基于CM-AHP、熵权法的组合赋权综合评价模型,对石羊河流域主要污染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总磷、氨氮污染组合权重占比最大,分别为0.438、0.296,是石羊河流域主要污染因子;石羊河流域从上游至中下游,水质逐步变差。  相似文献   

16.
同位素技术在湖泊水文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同位素方法在湖泊水文学中的应用,利用水体同位素示踪湖泊的演化过程可为解决湖泊水质、水量、水环境问题提供重要的技术手段.根据湖泊各水体的实测稳定同位素值和相关的水文气象资料,利用稳定同位素质量平衡方法可估算湖泊水量平衡方程中的各收支项.  相似文献   

17.
水量水质联合调控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水资源调控研究多以自然水循环为主体易忽略水质潜在功效,构建了在时空上合理调配的水量水质联合调控模型.以水功能区目标水质为调控中心,从二元水循环角度考虑了人为干预下水体时空演变规律,提出将水环境承载能力视为一种资源和水量统一协调,利用GAMS软件进行水量水质联合调控的多目标动态耦舍求解.以松花江流域为倒,合理确定节点、分区纳污能力、核算时段入河污染物控制量和削减量,实现了水功能区水质规划目标,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桑干河上游册田水库出口断面对首都水环境安全的影响,对桑干河上游大同段流域水质现状的分析,论证了在册田水库出口断面建立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同时也是对大同市环境监测站监测能力的提升与对水环境管理力度的强化。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计算入湖河口水环境容量采用混合区控制方法存在计算量和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一种以遗传算法为基础的湖泊污染源控制方法,基于反问题理念将遗传算法与湖泊二维水质模型相结合,仅需调用一次水量水质模型,即可计算入湖各河口的水环境容量。以太湖为例,构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入湖各河口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简便、效率高,获得了太湖主要入湖各河口的COD水环境容量由大到小的排序规律。  相似文献   

20.
《节能》2019,(11):172-174
通过对徒骇河聊城段水质现状进行分析和计算,发现徒骇河聊城段超标水质指标包括COD、CODMn、BOD、氨氮、总氮、总磷、氟化物、硒等;对徒骇河聊城段水污染状况进行的溯源分析表明,上游来水水质与徒骇河流域内各县区污水来源是导致徒骇河聊城段水质超标的重要原因。针对徒骇河聊城段水环境问题,提出完善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推进全流域联防联控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