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9年11月中旬郑州的突然降温和突降大雪,对未进入休眠期的葡萄树体造成了极大伤害,为了解葡萄资源的田间自然冻害情况,于2010年春季对国家果树种质郑州葡萄资源圃的1000余份种质的萌芽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美洲种群、美洲杂种、部分东亚种群以及具有山葡萄血缘的山欧杂种、山美杂种和山河杂种的抗寒性最好,欧亚种的抗寒性最差。原产美国东南部的圆叶葡萄抗寒性弱。通过冻害调查,得到了90个抗寒性极强的品种资源(33个欧亚种品种,56个欧美杂种品种和1个圆叶葡萄品种),以期为葡萄的抗寒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90%酿酒葡萄栽培区域冬季需要埋土防寒,制约了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发展,且不利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越冬措施对葡萄品质的影响,为可代替越冬保护措施的研发提供参考。试验以"爬地龙"栽培模式的‘赤霞珠’葡萄为材料,进行了埋土防寒不挂枝和喷施可降解液态地膜加挂枝(免埋栽培措施)两种处理,分析不同越冬措施对越冬后葡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免埋栽培措施延迟了葡萄的萌芽日期,对葡萄皮与籽中的各酚类物质含量均具有有利影响,提高了葡萄皮中总黄烷醇、总酚、总单宁及总花色苷的含量。并且免埋措施可降低越冬成本,提高葡萄产量,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河北地区葡萄越冬防寒被覆盖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埋土防寒地区葡萄安全越冬的有效方法,于2012-2014年冬季分别采用防寒被覆盖的方法,对多个品种葡萄进行了越冬试验。结果表明,葡萄越冬采用防寒被覆盖不仅可以达到预期的防寒效果,与传统的埋土防寒相比还具有省时、省力、节约成本等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价和比较云贵高原地区不同葡萄种质资源叶片的耐霜冻能力,为野生葡萄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本试验对6种野生葡萄资源以及1种栽培品种的嫩叶进行了人工霜冻处理,建立嫩叶的冻害比例与低温关系的Logistics模型,获得反映叶片耐霜冻能力的3个参数LT10、LT50和LT90,并将其用于不同种质资源耐霜冻能力的比较。结果发现,云贵高原地区葡萄种质资源的霜冻敏感范围为﹣6.48~﹣2.26 ℃;在参试资源中,最耐霜冻的是刺葡萄,最不耐霜冻的是网脉葡萄。综上所述,云贵高原地区7种葡萄种质资源的抗霜冻能力较强,其对霜冻低温的适应范围较宽,这些特性均有利于其在恶劣的突发性降温天气中存活,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浅析北京地区葡萄露地越冬表现及抗寒栽培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北京地区63个葡萄品种(系)的露地(不埋土)越冬表现进行了调查记载,分别评价了它们的抗寒性和抗抽条能力,提出几个综合抗寒性表现良好的栽培葡萄品种。同时,分析了京津地区葡萄埋土越冬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在抗寒栽培方面的研究方向和解决该区葡萄不埋土越冬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黄河以北地区栽培葡萄,冬季实施埋土措施,才能安全越冬。埋土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采用“南坡北墙沟栽培葡萄 塑膜覆盖的方法”(NBG葡萄栽培法)葡萄植株不埋土,可安全越冬。即顺葡萄东西行向,北边砌矮墙(0.5~0.7 米高),葡萄定植在沟内,使根系向深土层发展;此法在越冬期间(131 天)提高地表积温322°C,提高土壤积温226°C,北墙又能阻挡和减弱西北风的侵袭,塑膜保湿、保温,改善葡萄植株的小环境条件,解决了葡萄不埋土可安全越冬的问题。建议此项技术在我国北方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冬季不同埋土处理方式下受冻程度进行调查,对比分析各处理方式及自根苗和嫁接苗越冬后长势,测定冻害对葡萄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越冬时植株受冻害程度越重,葡萄叶片光合能力越差,来年生长越弱;嫁接苗抗冻害能力强,来年生长状况正常,光合作用强;通过不同埋土处理,以土覆EVA膜处理后的葡萄受冻最轻,光合作用强,其它处理效果依次是土覆PVC膜、草覆EVA膜、PE膜覆土、沟埋等。  相似文献   

8.
四种酿酒葡萄抗寒性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北醇’‘Frontenac’、托县葡萄和山葡萄4个酿酒葡萄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内蒙古高寒地区进行引种试验,测定其萌芽率、冻害情况以及电导率等抗寒相关指标。试验结果显示:在自然越冬后,4种酿酒葡萄的萌芽率以及冻害情况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托县葡萄的萌发率最低且最不抗寒,而‘Frontenac’的芽眼萌发率最高,抗寒力最强;采用电导率配合Logistic方程,确定其4种酿酒葡萄的抗寒性:山葡萄Frontenac北醇托县葡萄。由于山葡萄不耐旱,在呼和浩特地区冬春易抽条,综合比较‘Frontenac’的抗寒力最佳,适宜在内蒙古寒冷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9.
埋土厚度与出土前后灌水对葡萄延迟萌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兰山东麓是我国近年兴起的又一优质酿酒葡萄产区。该地区冬季寒冷干旱,葡萄必须埋土才能安全越冬。葡萄埋土和出土上架占全年管理用工的1/5~1/4,尤其是春天葡萄出土前后,气温变化无常,晚霜冻频繁发生。当地葡萄出土多集中在清明过后的1周开始(4月中旬)。出土早了,极易遭受晚霜冻,出土晚了,葡萄芽眼在土壤中萌发,造成出土过程碰伤,出土嫩芽经太阳曝晒,灼伤而抽干,主芽损失很大。因此,本文从冬季埋土厚度和早春葡萄出土前后灌水两方面探讨,为葡萄园冬季防寒和早春管理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点试验在宁夏贺兰山…  相似文献   

10.
河西走廊地区山葡萄利口酒的开发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葡萄是我国非常具有特色的种质资源,其抗寒、抗病、典型性等特征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紫轩酒业2006年从东北长白山地区引种至甘肃嘉峪关地区,开始了种植和酿酒试验,现已实现了葡萄的量产,并成功酿制出"双红双优"利口酒产品。成品酒醇厚平衡,饱满爽利,独具风格。本文对酿酒试验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对山葡萄资源的利用进行了讨论,以期为产区的发展及山葡萄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山葡萄果单宁含量与酒质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野生山葡萄83个株系及种内、种间杂交37个组合146个后代株系,共229个株系的浆果为实验材料,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浆果单宁含量。单宁含量(mg/100ml)总趋势为:野生山葡萄(90.30±0.36)>山葡萄×山葡萄(69.18±0.32)>(山葡萄×欧亚种葡萄)×山葡萄(46.07±0.30)>(山葡萄×欧亚种葡萄)×欧亚种葡萄(34.54±0.23)>山葡萄×欧亚种葡萄(26.02±0.26)。确定了山葡萄种内和种间种杂交育种亲本浆果单宁含量指标,为选育优良酿酒葡萄新品种提供了实验参数,保证了酿造具有独特风格和品质的山葡萄酒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葡萄属(Vitis)的栽培种和品种,大部分属于抗寒力差的温带果树,在绝对低温可达-15℃的地区,即需要埋土防寒越冬。葡萄植株的各部分,抗寒力有很大差别,休眠期以根系抗寒力最差,因此,在寒冷地区,葡萄栽培的主要问题是根系冻害。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我国90%以上的酿酒葡萄栽培区需要冬季埋土防寒,埋土时间最长可达半年。而传统的葡萄栽培模式,存在着在埋土防寒期间,地表裸露,极易引发土壤风蚀扬沙等问题。根据葡萄最小化修剪的库源关系调控理论,以及我国冬季埋土防寒区葡萄种植限制性因素等,设计了爬地龙葡萄栽培模式,并进行了持续20多年的研究推广,该模式能基本满足我国埋土防寒地区栽培葡萄所需的自然、生态和人文需求,达到葡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北纬40℃N以北的寒温带地区,冬季最冷月的绝对最低气温,普遍在-18℃以下,甚至-30——40℃,远远超过了欧洲种葡萄(Vitis Viniferz)的耐寒极限,所以生产中普遍要人工埋土保护越冬。随着生产发展,面积扩大,日益要求机械化埋土,至今已研制出埋土机,但却不能机械化出土。为了解除手工埋土、出土的沉重负担,为葡  相似文献   

15.
张家口地区葡萄越冬防寒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张家口地区葡萄园埋土的方法进行了介绍,提出了适宜当前葡萄产业发展的埋土方式,对张家口地区葡萄生产中埋土方法的合理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葡萄是起源最古老的植物之一,在数百万年前已遍布北半球.全世界所有葡萄种都来源于,但由于大陆分离和冰川的影响,使其分隔在不同的地区,进而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葡萄种之间存在明显区别,使原本具有共同祖先的葡萄种形成了三大种群:即欧亚种、美洲种和欧美杂交种.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宁夏地区酿酒葡萄冬季埋土问题,宁夏贺兰山东麓引进种植抗寒酿酒葡萄品种北玫和北红。通过调查北玫和北红在该地区越冬抗寒能力及其抗病性,评价其在宁夏地区的适应性和酿酒特性,探究在该产区大面积推广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不埋土防寒情况下,北红和北玫的成活率均在90%以上,最高可达94%,但两品种具有萌芽早的特点,易遭受晚霜危害,造成减产;通过调查北玫和北红的酿酒特性认为,其酿制的单品种干红葡萄酒果香味浓郁,酸度高,适口性差,因此不宜做单品种酒,可作为调配品种少量发展,不宜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葡萄根据原产地及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3个种群——欧亚种群、东亚种群及美洲种群,我国引种的酿酒葡萄品种多属欧亚种群。欧亚种群主要起源于欧亚大陆,经过第四纪冰川之后,现在只存活下来1个种,即欧洲葡萄(Vitis vinifera L),世界著名的葡萄酒主  相似文献   

19.
胡丽  彭文婷  卢浩成  王军 《食品科学》2020,(14):225-233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欧亚种葡萄‘赤霞珠’(无性系338和685)、‘宝石解百纳’和山葡萄品种‘双优’、‘双红’、‘双丰’,以及山欧杂种葡萄品种‘北冰红’果实中花色苷、黄酮醇、黄烷-3-醇和香气化合物含量和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山葡萄总花色苷含量远高于欧亚种葡萄,以花色素双糖苷为主,山葡萄未检测出酰化的花色苷;欧亚种葡萄只检测出花色素单葡萄糖苷;山欧杂种葡萄既含有花色素单葡萄糖苷,又含有花色素双糖苷,还含有2种酰化的花色素双糖苷。欧亚种葡萄槲皮素类黄酮醇含量最高,而山葡萄的杨梅酮类黄酮醇含量最高;欧亚种葡萄果皮黄烷-3-醇的平均聚合度高于种子,而山葡萄则相反;山葡萄的C6/C9类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显著高于欧亚种葡萄。通过分析和总结供试品种(品系)果实类黄酮及香气物质含量和组成的差异,这些指标可以为区分欧亚种葡萄、山葡萄和山欧杂种葡萄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葡萄种间杂种抗霜霉病的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种山葡萄不抗霜霉病,其种内杂交后代亦均为感染型,抗感比0:1,在遗传上似为纯合隐性。山葡萄与欧亚种葡萄杂交,杂种一代(F_1)抗病力因欧亚种亲本中的不同品种而有差异。以F_1中的某些株系与欧亚种回交,后代(F_2)抗病力增强,出现抗病单株较多。以F_2与欧亚种再回交,第三代(F_3)抗病力的分布F_2近似,表现了多对基因控制的遗传特点。用“贝达”葡萄与欧亚种或欧美杂种杂交,后代抗病力强,抗感比为1:0,遗传上表现有显性基因的作用。认为,利用不抗霜霉病的山葡萄与欧亚种葡萄多次回交,可以培育出抗霜霉病的后代。具有高度抗寒力的野生种山葡萄(Vifisamurensis Rupr)是葡萄抗寒育种的重要亲本,多年来,我们在进行葡萄抗寒育种工作中,对山葡萄与栽培种葡萄杂交后代的抗寒力、花器官类型、果粒大小、果皮颜色、香味及含糖量等均已进行研究并作了报导。但山葡萄对霜霉病[Plasmopara viticola(Berk et Curt)Berl et de Toni]的抵抗力弱为其重要缺点。为了研究山葡萄在种间杂交中抗霜霉病这一特性的遗传,我们进行了以下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