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结合我国海上风电场项目的典型条件,对一个装机容量为300 MW,通过交流220 kV线路接入电网的海上风电场的电气主接线方案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海上升压站和高压海底电缆的电压选择方案,集电线路的拓扑布局和集电开关配置方案,主变压器的台数、容量和型式选择方案以及无功补偿的配置方案。对海上风电场电气设计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议,为海上风电场电气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详细介绍了国内首个多端柔性直流工程——广东南澳大型风电场柔性直流输电示范工程,介绍了柔性直流输电的系统接入方案、运行方式,详细阐述了柔性直流换流站的系统结构以及双换流器的拓扑结构,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技术方向。  相似文献   

3.
海上风电场具有故障率高、运维不便、损失巨大等特点,因此海上风电场的电气主接线对电网及风场的可靠性、灵活性及经济性具有决定性影响。以莱州湾某大型海上风电场工程为应用实例,基于分裂变压器的基本原理、阻抗关系及运行特性,确定了技术可行的电气主接线方案,结合实际参数计算残压及短路电流,并引入送出系统容量限制与上网电量的关系来计算故障损失,研究结果验证了基于分裂变压器的电气主接线方案可靠性高、扩建灵活,经济性优。  相似文献   

4.
结合燃机电厂的特点,介绍了樟洋燃机电厂电气主接线,说明了燃机电厂电气主接线选择时的原则,并根据该电厂的实例,阐述了是否装设发电机出口断路器等主接线选择时考虑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电力与能源》2015,(5):744-746
业扩工程是电力产业服务的综合水平的体现,只有针对不同的用户,提出智能化自由度高的选择方案,才能提高电力企业自身的竞争力。通过讨论电力业扩工程中常见的主接线方式,并对主要的主接线方式进行了优点和缺点分析,提出了相关的优化思想,可以实现根据用户的不同用电需求,提出几种可能的用电选择,不仅节约接线成本,而且使用户的选择更加灵活。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勐野江水电站电气主接线三种方案、220kV开关站户外GIS、户内GIS、户外敞开式三种布置方案特点,并进行了经济技术比较。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时域预报方法的准确性依赖计算时间步长、频域法只能得到稳态响应的问题,基于Laplace变换提出一种新的海上升压站动力振动响应预报方法。通过解耦得到模态坐标系振动方程,在Laplace域求解海上升压站结构振动响应的极值和留数,进而得到时域响应。该方法考虑海上升压站的初始条件,可避免时域积分引起的误差。分别采用悬臂梁模型和导管架式海上升压站模型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了其振动响应预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尹树强 《太阳能》2015,(2):39-41,31
随着全球变暖的影响,风力发电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大建扩建。建设风力发电也必须经过选址、初设等一系列步骤,由于风力发电的不稳定因素,导致在选择电气主接线及主变压器等方面面临很大挑战,既要操作简单又要减少资金浪费。本文根据原始资料简述了变电站电气主接线设计选择的原则、特点,对电气主接线的设计选择过程进行了分析,并从经济性、可靠性方面考虑,选择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9.
由于盐雾腐蚀的原因,通常将海上升压站电气设备布置在封闭的空间内。但由此带来设备的散热面临巨大挑战,尤其是散热量最大的主变压器。为此,对变压器自冷方式在海上升压站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变压器闭式循环水冷系统的设计方案。通过对两种方式进行的技术经济比较,得出了水冷方式比自冷方式更适合海上升压站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可再生能源》2013,(6):109-113
为寻找有效控制海上风电机组火灾风险的技术方案,分析了海上风电机组火灾风险的特点和类型,指出了海上风电机组电气火灾防护的必要性。根据相关规范的要求和应用特点,进行了海上风电机组电气火灾防护系统的选型和设计,采用高压二氧化碳自动灭火系统,并开展了基于PLC的火灾防护控制器的开发。所开发的海上风电机组电气火灾防护系统针对重点火灾风险区域进行防护,可有效避免海上风电机组电气火灾事故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以较低的成本取得了较高的安全收益,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用电负荷的增加,运行时间长、设备老旧的变电站已难以满足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在变电站原场地不停电改造、消防新旧系统的并用、"微机五防"系统的变化和通道的隔离,这都是大型敞开式变电站主接线改造的重要难点.通过分析运行超30年的某220 kV变电站大型敞开式设备的改造方案,利用3个主变之间相互的负荷转移实现不停电改造,...  相似文献   

12.
喜河水电厂发电机和变压器采用单元接线、330 kV主线采用三角形接线,本文介绍了陕西喜河水电厂330 kV主接线方案设计选型过程,对几种主接线方案进行了分析,根据电厂装机规模和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提出了作者本人观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深远海大规模海上风电送出会选用大容量风机和66 kV集电系统,风机具备直接接入海上换流站的条件,从而可以取消海上升压站,实现集约式设计。针对集约式海上换流站需要关注的电气关键技术点开展初步研究。  方法  在现有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研究集约式海上换流站的主回路拓扑结构、核心电气设备选择和平台布置方案优化,对电气关键技术点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结果  随着海上风电66 kV集电系统的逐渐普及,集约式海上风电柔直送出将成为以后的主流设计方案。针对集约式海上换流站的电气关键技术点给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结论。  结论  集约式海上换流站相比传统海上换流站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形成的研究结论可以为后续深远海大规模海上风电送出项目的方案设计和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具有很好的示范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海上风电场的电力输送技术难度大、成本高,建设成本取决于系统的容量、输电的方式和距离等因素。介绍了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的入网方式、集电线路布局、海底电缆选择、海缆敷设方式以及海缆的运行监测系统。通过场内电气系统多种设计方案的分析与比较,集电线路采用普通链形连接,将34台风机箱变分成4组,按每组8台或9台风机箱变组合成一个联合单元,联合单元内风机之间以及联合单元首端风机,采用35kV海底光电复合电缆连接,4回主海缆回路则通过非开挖顶管技术穿越芦潮港海堤接入陆上110kV升压变电站。该方案经济性好,投资成本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于海上柔性直流换流站而言,环境条件恶劣,施工困难,主设备的选择对换流站整体布局影响较大,合理的选择关键设备的型式对提升换流站的可靠性、减少施工及维护检修工作以及降低工程总体造价具有重要作用。  [方法]  通过分析海上柔性直流换流站的主回路关键设备构成,结合海上换流站的运行特点要求加以分析研究。  [结果]  阐述了海上柔性直流换流站的设备选型原则,重点分析研究了换流站关键电气设备的型式选择方案及依据,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研究结论。  [结论]  研究结果为海上换流站工程提供重要设计和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海上升压站上部组块的圆管-工字钢节点数量众多,构造形式复杂,一般结构设计软件无法对其进行校核,亟需可行的校核设计方法与加强构造方案的优化研究。 方法  选取海上升压站上部组块的典型圆管-工字钢节点建立简化模型,并为该简化模型设计5种加劲肋构造方案。采用有限元软件仿真方法,对模型分别施加轴压位移、面内转角、面外转角这3种典型的位移加载工况,对5种加劲肋方案的塑性发展情况和破坏形式进行分析。选取某纵向加劲肋方案,依据规范规定假定加劲肋的有效受力截面,对复杂荷载作用下加劲肋应力校核提出简化计算方法,并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验证。 结果  结果表明,无加强的圆管-工字钢节点无法满足“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要求,采取加劲肋等加强措施是必要的。纵向加劲肋方案具有更高的承载力与更好的经济性,纵向加劲肋对于梁腹板受剪承载力至关重要,而横向加劲肋无法提高受剪承载力。有限元分析给出的应力分布情况与简化计算方法的假定是一致的,简化计算方法给出的应力水平高于有限元分析的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且偏于安全的。 结论  纵向加劲肋方案是较优的节点加强方案。应用所提出的简化计算方法,可对纵向加劲肋方案进行高效的校核。  相似文献   

17.
At 400 MW, the world's largest adjustable speed pumped storage unit for Ohkawachi Power Station, the Kansai Electric Power Co., Inc., Japan, was commissioned on Dec. 3, 1993. It can change power in steps of at least 32 MW in the generate mode and at least 80 MW in the pump mode, within 0.2 s. This paper describes princip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the control systems of the machine and presents actual performance of the machine with reference to some typical oscillograph char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