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油茶壳作为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通常被直接丢弃或者焚烧处理。对油茶壳进行资源化利用不仅可以提高其自身附加值,还可以解决其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基于现有研究,本文介绍了油茶壳中主要功能成分以及油茶壳在材料化、肥料化及能源化的利用情况。油茶壳中含有鞣质、茶皂素、黄酮和多糖等物质,使得油茶壳成为抑菌、抗氧化、抗病毒等应用的理想原料。在材料化方面,油茶壳活性炭吸附剂显示出良好的吸附效果,但以油茶壳为原料制备的电容材料电导率低,木质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不佳。在肥料化方面,利用油茶壳制备的有机肥和培养基有明显改善土壤、提高肥料品质、促进种苗生长的效果。在能源化方面,较高的木质素、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含量使油茶壳在直燃发电、厌氧发酵产沼气、制备生物乙醇和生物油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存在氯化物腐蚀锅炉、木质素难降解、生物乙醇产率低、生物油产量少等问题。对油茶壳未来利用方向提出展望,油茶壳在制备碳材料方面需针对性炭化以用作电容材料,木质复合材料方面需改善结构以提高材料力学性能,在功能成分利用方面需开发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并扩大生产规模,在能源方面需解决生物质转化过程的集成问题。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油茶壳活性炭制备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主要包括油茶壳活性炭制备工艺、活化剂的选择、油茶壳活性炭在处理工业废水中的应用。对油茶壳作为活性炭材料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油茶壳活性炭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油茶壳活性炭制备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主要包括油茶壳活性炭制备工艺、活化剂的选择、油茶壳活性炭在处理工业废水中的应用。对油茶壳作为活性炭材料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油茶果壳活性炭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少英 《应用化工》2011,(9):1565-1568
利用油茶壳活性炭吸附铜离子,探讨了时间、pH值、Cu(Ⅱ)初始质量浓度等因素对油茶壳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吸附等温曲线和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油茶壳活性炭对铜离子吸附量可达到63.6 mg/g。油茶壳活性炭对铜离子的去除率随吸附时间的增加而增大,5 h后达到平衡;随着pH值的升高,油茶壳活性炭吸附铜离子的吸附量不断下降。油茶壳活性炭对铜离子的吸附等温数据符合Langmuir方程,吸附动力学过程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进行模拟,相关系数为0.997 5。  相似文献   

5.
《广州化工》2021,49(8)
我国是油茶品种最丰富、生产量最多的国家。油茶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油料作物,茶粕是油茶籽提油后的副产品,是一种使用价值、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比较高的工业副产品。文章提出了茶粕可生产茶皂素、茶籽多糖,茶蛋白等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广阔的综合开发前景,概述了其产品的特性、加工工艺及主要应用途径,并结合市场现状对茶粕的开发应用提出期望。  相似文献   

6.
氯化胆碱/草酸体系的低共熔溶剂作为提取溶剂,采用微波辐照萃取,分离油茶壳原花青素,研究微波功率、原料粒径、微波温度、微波时间、溶剂含水量和料液比对油茶壳原花青素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壳原花青素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原料过200目筛而不过400目筛(平均粒径为53μm),溶剂含水量5%,料液比1∶20 (g/mL), 600 W的微波功率,35℃微波辐照提取60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油茶壳中原花青素的提取量为66.89 mg/g。  相似文献   

7.
《应用化工》2022,(6):1576-1581
研究以油茶壳水热炭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制备油茶壳活性炭,研究了油茶壳活性炭添加量、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对西番莲废水色素吸附率的影响。通过研究活性炭对废水色素的吸附等温线、动力学与热力学性质,分析活性炭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油茶壳活性炭对废水色素的吸附率随活性炭的增加,先增大后趋于平衡;吸附时间和温度有助于色素的吸附。油茶壳活性炭添加量0.06 g/10 mL时,废水色素吸附360 min趋于饱和,30,40,50℃对应平衡吸附率分别为74.41%,83.11%,83.89%。油茶壳活性炭对废水色素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吸附等温线采用Freundlich模型拟合较好(R2>0.99),吸附等温线采用Freundlich模型拟合较好(R2>0.82)。活性炭对废水色素吸附的焓变ΔH和熵变ΔS分别为6.566 2×102>0.82)。活性炭对废水色素吸附的焓变ΔH和熵变ΔS分别为6.566 2×103 J/mol、17.725 J/(mol·K),吸附过程是自发、吸热、熵增过程。  相似文献   

8.
油茶果壳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油茶果壳制备的活性炭为吸附剂,探讨了温度、苯酚初始浓度对油茶果壳活性炭吸附苯酚性能的影响,并用两种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油茶壳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是一个较为快速的过程,60 min就可接近吸附平衡。油茶壳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可以用准一级与准二级模型进行很好的描述,相关系数达到0.96以上。  相似文献   

9.
油茶壳热解的TG-FT-IR分析及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重红外联用(TG-FT-IR)技术考察了油茶壳的热解规律,并选择2种无机制函数积分法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法和Flynn-Wall-Ozawa(FWO)法探讨油茶壳热解动力学。结果表明:油茶壳的热解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脱水、半纤维素热解、纤维素热解和木质素的二次热解。热解挥发分主要有H2O、CO2、CO和CH4,以及一些醛类、酸类、酮类有机物,且热解温度不同各组分的含量不同。KAS法和FWO法计算出的油茶壳热解活化能基本一致,均随着转化率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生物炭基复混肥成型及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稻壳、油茶壳为原料,利用连续热解装置分别在400℃、500℃进行热解,制备稻壳炭和油茶壳炭,利用玉米淀粉在碱性条件下糊化交联反应制得淀粉胶黏剂,将生物炭与尿素、磷酸氢二钾以及淀粉胶黏剂进行挤压造粒,制备生物炭基复混肥,研究发现稻壳炭基复混肥成型率高于油茶壳炭基复混肥,500℃热解的稻壳炭与尿素、磷酸氢二钾、胶黏剂质量比为3∶1∶1∶2时力学性能最佳。本研究为环境友好型缓释复混肥的制备提供新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果壳生物质热解特性与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重分析仪对林产果壳生物质(澳洲坚果壳、油茶壳、核桃壳)热解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分析了热解动力学。热解特性研究表明:油茶壳最大失重速率最小,热解起始温度、结束温度、最大失重速率温度均低于澳洲坚果壳和核桃壳;澳洲坚果壳和核桃壳热解特征值近似;3种果壳生物质随升温速率的增加,热解过程向高温区转移。DAEM研究表明:DAEM适用于3种果壳生物质的热解动力学研究,相关系数R2在0.914~0.999之间;澳洲坚果壳热解活化能83.91~211.86 kJ/mol,油茶壳热解活化能68.64~244.49 kJ/mol,核桃壳热解活化能98.69~267.75 kJ/mol;随转化率的增加,3种果壳生物质活化能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同。  相似文献   

12.
碳酸钾改性油茶壳活性炭吸附水中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所制备的油茶壳活性炭对水体中的氨氮进行了吸附,探讨了各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活化温度及活化剂浓度的提高有利于油茶壳活性炭对氨氮的吸附。吸附过程在420 min左右达到平衡,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对氨氮的最大吸附量可达到10.83 mg/g。在最适的实验条件下,0.1 g的碳酸钾改性油茶壳活性炭对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的氨氮废水中氨氮的去除率可以达到50.3%,吸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刘宪超  罗勇兵  宋娜  黄河 《广州化工》2020,48(4):10-11,14
科技的进步带动硅产业的发展,对硅的需求量逐渐增加。生产工业硅的原材料为硅石、碳质还原剂,且对还原剂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木炭是工业硅生产最佳还原剂。受森林资源保护政策的影响,木炭来源受限,产量下降,价格上涨。本文利用废弃的油茶壳制成机制木炭,研究其理化性质,探索用于工业硅生产的可行性,实现了油茶壳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4.
《应用化工》2022,(4):679-683
以磷酸为活化剂,改性制备了油茶壳活性炭,对水体中的甲醛进行吸附,探讨了活化温度、活化剂浓度、pH、吸附时间、甲醛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活化温度550℃,磷酸质量浓度40%时,制备的油茶壳活性炭吸附甲醛的效果最佳,180 min左右时达到平衡,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对甲醛的实际最大吸附量可达到4.78 mg/g。在最适的实验条件下,0.1 g的磷酸改性油茶壳活性炭,对初始质量浓度为5 mg/L的甲醛,去除率可达92.1%,吸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以磷酸为活化剂,改性制备了油茶壳活性炭,对水体中的甲醛进行吸附,探讨了活化温度、活化剂浓度、pH、吸附时间、甲醛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活化温度550℃,磷酸质量浓度40%时,制备的油茶壳活性炭吸附甲醛的效果最佳,180 min左右时达到平衡,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对甲醛的实际最大吸附量可达到4.78 mg/g。在最适的实验条件下,0.1 g的磷酸改性油茶壳活性炭,对初始质量浓度为5 mg/L的甲醛,去除率可达92.1%,吸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正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湘商产业园内建设了一个大型油茶生产基地,为充分利用油茶生产基地产生的茶粕、核桃粕、菜粕等以及绥宁县及其周边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绥宁县计划在园区内建设年产20万吨有机肥项目。  相似文献   

17.
<正>在满大街都是小面馆的重庆,黎姐姐开了一家油茶店。油茶是为老重庆人称道的传统早餐,"虽然叫油茶,但是它跟茶并没什么关系。"一大碗混合着辣椒香气的酥脆又绵密的油茶,是属于重庆人的"古早味"。开一家可以吃到油茶的店油茶原名叫"油茶馓子"。"馓子"是一种油炸食品,南方主要以米面为主料,经过油锅炸制,香脆可口。馓子的下面是乳白色的米粉羹,调料有牛油、辣椒、花椒、胡椒、黄豆、花生、葱、香菜等。一碗油茶端上来,用勺  相似文献   

18.
在利用茶籽壳中木质纤维素稀酸水解液发酵生产木糖醇的过程中,水解液须经过脱毒处理,以除去其中抑制菌体生长的有毒物质,本研究采用活性炭对茶籽壳稀酸水解液进行吸附脱毒试验,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活性炭脱毒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p H=2.0,以3%的活性炭添加量,在温度温度为60℃下,脱毒90 min,脱毒率可达67.29%。茶籽壳酸水解液经过石灰中和和活性炭脱毒后,采用酵母菌株直接发酵生产木糖醇。并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结果为:初始p H为6、接种量为14%、转速200 r/min在温度为30℃下发酵120小时,在该条件下,验证实验以茶籽壳水解液发酵木糖醇产量可达到25.18 g/L。  相似文献   

19.
采用原子荧光谱法,检测了赣州市3个油茶基地土壤、根、茎及叶片中硒的含量。结果表明:油茶基地土壤中均含有一定量的硒;硒在迁移过程中,随着距离的增大,含量迅速下降;根和茎中硒的含量基本相同,叶片中硒含量最低;可以通过适当途径提高土壤中的硒含量,从而生产高品质的富硒赣南茶油。  相似文献   

20.
以油茶果壳和不同塑料即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PE-HD)、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为原料,采用模压成型的方法制备了高填充油茶果壳基木塑复合材料,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和悬臂梁冲击试验机测试其力学性能。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塑料种类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较优塑料种类后进一步优化制备参数。以壳粉含量、增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MAPE)含量、热压温度、热压时间为设计因素,以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拉伸强度、冲击强度为力学性能优化目标,设计L9(34)正交试验,研究了高填充油茶果壳基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利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到了较优配方和工艺参数组合。研究表明:当添加塑料为PE-HD时,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最大为34.40 MPa,拉伸强度最大为18.20 MPa,力学性能较优;壳粉含量为65%时,添加7%MAPE的复合材料强度较好,弯曲强度最大为33.66 MPa;优化制备参数组合为壳粉含量55%,MAPE含量5%,热压温度160℃,热压时间1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